第71章
他之前和同窗一起来过县里几回,所以这次一进城,就直奔最繁华的瓦市勾栏街,先找了家饭馆子填饱肚子。
赶了一白日的路,全是些干肉饼子,硬得硌牙,谁能咽得下去?!
吃饱喝足后,才带着一直在饭馆外头啃干菜饼子等着的杨父王花,去找晚上住的客栈。
客栈自然也是专朝着繁华热闹的地界儿去寻,房间分为天号、地号、人号、通铺。
要是实在没钱,还有柴房和驴圈可以暂歇一晚。
一些带着货物的行商通常会留几个汉子睡在驴圈,守着贵重的马匹和大宗货物。
杨奇本想选天字号,就被三百文一晚的价吓退。而地字号的价,也是一间一百文一晚。
王花听得只言片语,就被吓得要出去,在外头一直肃着一张脸的杨父也是一惊,差点稳不住表情。
“咱不住了、不住了,在头上那家……”王花急得想扯走自家小子,又记起他一贯不喜他们在外头靠他太近,手讪讪停在半空,只好作罢。
还是小二察言观色厉害,看这人书生打扮,虽然神情羞窘恼怒,但眉宇间还有清高郁色,连忙说道:“这位老爷可有功名在身?我们掌柜的最是欣赏读书人,专门留了一间天字号给功名在身的老爷,不知您?”
换作平日小二也懒得费劲,这些穷酸书生多得是,他哪来那些闲工夫各个都招呼一遍。
但这段日子正逢县学招收学子,远道而来的多半是有门路入县学。
这会儿赌一赌人,可比平时划得来。
多问一嘴的事儿,要是真能结个善缘,那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杨奇眼睛一亮,作势咳了一声才说道:“某确实是有童生功名在身。”
“哎呦,竟是位这般年轻的童生老爷,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了!”小二瞥了眼帖子,连忙要引着三人往楼上去。
峰回路转到白嫖一间天子间,杨父王花脸上都浮现出喜色和得意来。
谁知,杨奇在这时却义正言辞道:“不可,某虽有功名在身,但白得掌柜的一间天字号房,心中实在惶恐不安。”
“比起其他同窗,某家中虽不丰裕,但还能住得起客栈,不如还是让给其他同窗吧。”
此话一出,小二一愣,杨父和王花也傻了。
倒是大堂里坐着喝茶吃饭的几个书生模样的人听到这里,直呼大义。
其中有一人格外振奋:“好!这位郎君真是我辈楷模!在下姓张名灿,字士光,不知阁下贵姓?”
杨奇见效果达到,心底松了口气,面上彬彬有礼地回道:“小生姓杨,名奇,字子长。”
面对读书人,杨父和王花天然有着敬畏。
他们也不敢当着这么多读书人的面,质疑杨奇的决定,尽管心里已经痛到滴血也得维持着面上的体面,打落了牙连着血往肚里吞。
等一众人寒暄几声后,杨奇果然找小二重新订了间人字号的房间。
只是一进屋,转过脸来,他的脸色瞬间就落了下来。
这伙计刚才不是挺有眼色的嘛?怎么这会儿又不知道和他拉扯一番了?!
孰不知小二也被这穷书生给迷惑住了,对他今晚的举动虽然不解,但愿意以实际行动配合。
一想到今晚、甚至之后几天,都要住在这巴掌大的小屋里,他心情就憋闷极了。
这会儿看到他娘在忙着打地铺,这丁大点儿地儿今晚居然要挤上三个人,心里不禁更加烦闷。
索性眼不见心不烦,推门出去,下楼散散心。
散着散着,就想到了比他还早些日子来到县里谋生的王二,和他那个卖豆腐的哥儿。
想到他马上就能入县学考学,而那两个头脑简单的人大概只在平河县某个犄角旮旯里卖力气做豆腐。
他烦闷了一整日的心情立马就阴转晴了。
真想看看他亲爱的表哥带着个泼辣心硬的小哥儿,现在混成了个什么惨样子啊!
想着想着,他甚至还乐得笑出了声。
第72章 茶点
胡桃茶点铺的门匾一挂上, 不用周檀和王二招呼,立马就有早早守在门外的丫鬟婆子小厮们冲上前。
时隔一月有余,码头街堵路的盛况又一次上演了。
不明所以的人见状都被唬住了, 慌忙问身边的行人,“这是怎么回事?这家茶铺今日不要钱?”
“想什么美事呢?这家茶铺子和一旁的沸潭楼是同个东家,这不,一早这些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夫人们都差人来排队。”
沸潭楼周围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疑惑问出声的人也吃过沸潭楼,麻辣烫确实美味,但他还是没明白今日这是闹得哪一出。
“但沸潭楼不是卖麻辣烫的嘛,整个茶饮铺子也不至于这么小姐夫人们蜂拥吧?”
旁边一直在听两人对话的另一个人忍不住插话, “一看你就没点过他家的引子吧?啧啧那味道, 喝一口我能回味一整日!”
“我最喜那茉粉栗奶茶,名字虽直白了些,但入口实在醇香绵密。”
“茉粉栗我喝着有些厚重, 不如那朵朵玫红, 适口丝滑,还有股淡淡花香……”
话头一起, 大家都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了引子。
说话间,原本只是经过的不少行人也跟着排起了队伍。
“诶……这怎么排了两个队啊?”后头的人看不见前头立着的木牌,还有些疑惑。
就在这时, 沸潭楼另一位较少露面的东家大高个儿往铺子门口一站, 气沉丹田, 下一刻扬声喊道:
“诸位客官,东边窗口可自提饮子,西边窗口卖小店独家糕点,若是想堂食, 还请走大门进店点单!”
“一楼敞亮,闲聊唠嗑做一乐,若是觉得太热闹,二楼也有包厢!”王二喊完,立刻转身进了铺子,不然柜头无人容易乱套。
周檀在一侧小厨房里都能听到王二的声音,他暗笑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新铺修缮过后,大厨房被拆掉成了大堂的一部分,周檀又将铺子正门两侧的木质窗户扩大两倍,变成了门两侧各一个超大窗口。
到了卖饮子糕点时,用长木棍往窗框上一支,就是一个卖东西的宽大台面。
每个大窗口后面就是一间重新砌的小厨房,饮子和糕点分成两个小厨房来做。
小厨房不仅在外头掏了一个大窗口,还在店内一侧墙面上扩出了一个半大的窗口,专用来从里头递给跑堂的伙计们,方便给堂食的食客上‘菜’。
此刻周檀在两间小厨房里来回穿梭指点着,两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学徒长工正埋头在饮子窗口后备料。
剩下一个是这里头身板最壮实的小子,被周檀拎到了糕点小厨房里,专门打发蛋清打奶油,也兼着瞥几眼简易黄泥烤箱里的火候。
原本骨瘦如柴、皮贴着骨头的三个人,经过月余的调养,虽然还是面黄肌瘦,但皮下面好歹不再是骨头,多了些油水。
周檀问过他们三个之前叫什么名字,只有最壮实的小子记得自己叫狗牙,其他两人逃难时和家人走散的年纪太小,早忘了名。
周檀征求了下三人的意见,狗牙虽有名字但也想凑个热闹,最后三人按照年纪从大到小,依次叫春芽、春禾、春麦。
欢欢喜喜得了名字,三人年纪毕竟不大,周檀时常能听到三人互相喊着新得的名。
若是有一人读错,须得再大声读上三遍才算完。
吃饱穿暖,一个个精气神也都提上来了,这会儿干活都带着笑。
“东家,小料都备齐了!茶底也煮好了!”
“东家东家,奶油暂时只打发了这些,还要继续备些吗?”
“东家柑橘也……”
原本他们三人开口就叫周檀夫人、王二老爷,后来被王二纠正过来,叫郎君或东家即可。
周檀干脆让他们统一都叫东家,反正他们三个只待在茶铺干活,他和王二又不需要他们到后院去伺候。
新铺子光是大堂和二楼跑堂的小二就雇了四个人,连带着王二一起忙活都忙得晕头转向。
而正儿八经做饮子和甜品的大厨房里也是四个人,其中四个都是刚上手,自然不能样样兼顾。
所以铺子除了每日都会换不同的菜品单子,还有饥饿营销和各种‘会员积分制’等促销机制从旁辅助。
比如,今日开业,店内招牌的‘满汉全席’配乌龙奶茶,仅供前十位。
与此同时,外头的众人听到王二的话后也议论纷纷,有那想买引子却排在了西边糕点窗口的食客直道扼腕可惜。
“居然还上了糕点,要不买些回去尝尝?”刚好排在西边窗口的绿衣小丫鬟看了眼东边那一条长长的队,叹了口气。
“你都不知道卖什么,就急着买回去,万一小姐不喜可如何是好?”另一个小丫鬟忧虑道。
绿衣小丫鬟看了看周围,才凑到这小丫鬟耳边,低声说道:“我听我家夫人席间闲聊说道了沸潭楼的引子其实和这家是一个东家,平日里都得提前差人去抢……咱们现在去饮子窗口排,说不定根本买不到,还不如好赖把糕点买了,也能回去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