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顾棠厚着脸皮蹭到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他们在路上碰到了阿锈和一个公子打扮的人结伴游玩;
  谢明峥上去问路,却被阿锈摆了一道——方向没错,但是难度加十。
  他们在深山中顺手救下了采药被困的向逢;
  向逢没有婚嫁,她四处历练,赠医施药,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女神医。
  他们特意去拜访了告老还乡的徐阁老;
  阁老养老的宅院建的地方有些僻静,开门的是个半张脸缠着绷带的姑娘,徐玖在屋里算着佃农交上来的钱粮。两人借宿了一晚,次日才离开。
  他们一路吃吃喝喝到了北安,却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往关外走去。
  如今北梁与胡羯还在贸易蜜月期,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两国通婚的情况也逐渐多了起来。
  苏赫巴早谢明峥几年传位给了族中培养出的孩子,自己带着阿日娜圈了块地,过着日出放牧,日落休息的寻常生活。
  谢明峥和顾棠来的那天,苏赫巴特意宰了只羊。
  阿日娜烤羊的手艺极好,皮脆肉嫩,香味扑鼻,顾棠从马背上取下上好的花雕。
  四人坐在毡房前。宽阔的草原上传来牧民粗犷的歌声,篝火与渐落的暖阳相互辉映,映着远处牛羊成群绘成的地平线。
  吃上头的顾棠举起盛酒的碗,忍不住大喊了一声:“敬和平!”
  余下三人微怔,随即露出笑意,端起面前的瓷碗,默契地碰了上去。
  北梁瓷器撞击的清脆响声回荡在胡羯的夜空中。
  “敬——和平。”
  第122章 番外——徐玖和余年篇(上)
  徐阁老是个非常古板且守旧的人。
  他一生都严苛地遵循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封建教条。
  所以, 生在阁老府的徐玖三岁识字,五岁能流利地背诵《女诫》、《内训》,再大些, 所读之书也都是《女论语》、《女范捷录》、《列女传》之类的。
  起初徐玖并未对这些书中的内容产生过什么疑惑。
  她的母亲就如书的写的那样, 温柔贤惠, 知书达礼,兢兢业业地打理着府中的事务,从不越雷池一步。父亲和母亲也是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徐玖想,她以后一定要像母亲这样, 做一个让人交口称赞地官家夫人。
  让徐玖想法产生动摇的原因,是一次出游。
  每逢家中有人生辰, 徐阁老就会让家眷前往郊外寺中小住几日, 烧香念佛, 祈求家宅平安。
  徐阁老与儿子皆在朝为官,多数时候只是住上一两日就不得不离开,留下些护卫仆从,照看母女二人。
  徐久十岁那年, 借住于庙中时, 竟遇到一伙流寇跑进寺中杀人劫掠。
  流寇人数众多,穷凶极恶。虽然寺中和尚与护卫拼尽全力抵抗, 仍是寡不敌众。
  眼瞅着全寺上下都要当匪徒的刀下亡魂,千钧一发之际, 她的母亲随手拿起地上的一把砍刀,熟练地排兵布阵, 让众人守住庙门,自己则单枪匹马冲了出去。
  徐玖被丫鬟藏在枝叶繁茂的古树上。透过树叶的缝隙,她看着母亲挥舞着手中的大刀, 愣是从百余匪寇中间杀出了一条血路,抢了对方的马匹,快马加鞭赶到府衙搬来了救兵。
  徐玖从未见过那样的母亲。
  凶狠凌厉,英姿飒爽,让人崇敬地无法移开目光。
  然而救了众人的母亲回到府邸后,等待她的不是称赞,而是佛堂罚跪,抄写经文。
  那日庙中,除了他们,还是其他官家夫人小姐。
  他们被救后,回去和夫君描述着阁老府的少夫人如何英勇救人,换来不是感恩报答。那些官员嘲笑徐玖的父亲在家养了只母老虎,不纳妾室原来是惧内,私下甚至调笑少夫人在床上是不是也如此勇猛,亦或是换成自己绝对不会迎娶这样的女子之类的污言秽语。
  徐阁老为了家族声誉,只能将儿媳关在佛堂中思过。
  小小的徐玖第一次感到了愤怒,却无处发泄这份愤怒。
  祖父虽关了母亲的禁闭,吃穿用度上却没有丝毫苛刻,甚至自己接过了府中许多琐碎之事;父亲未曾求情,但每日下朝后,就会来佛堂陪着妻子一起受罚。
  而外面那些人,她甚至都见不到。就算见到了,她一个小女孩又能做什么?
  徐玖端着饭菜到了佛堂。
  她每天都会来给母亲送饭,然后陪母亲坐一会。
  那天守在门外的丫鬟有些闹肚子,母女俩难得有了独处的机会,徐玖便忍不住问道:“娘,你明明救了大家,为什么却要被责备,被诋毁?”
  女人苦笑了一下,摸了摸女儿的额发,问道:“小玖啊,娘亲耍刀耍得厉害吗?”
  “厉害!”徐玖用力地点了点头,“像话本小说里的侠客一样。”
  “可这世道,娘就算刀耍得再厉害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也改变不了,女人最终的归宿只能是这四四方方的牢笼。”她叹息道,“可笑的是,我已是众多女子中,最幸运的那个了。”
  “至少我的夫君爱我,愿为我永不纳妾;公公严厉,却从不曾为难于我;女儿又聪慧孝顺,懂事贴心。”
  “我已经活成了许多人艳羡的模样,失去的那些,在别人看来,又算得了什么?”
  “世间的好事,总不能让你一个人都占了。”
  徐玖觉得,她母亲说得这番话,与其说是在教育她,更像是在说服自己。
  否则她脸的上笑,不该是苦涩的。
  世事流转,总会有新的谈资如火如荼地上演,人们渐渐忘记了阁老府少夫人“不得体”的事情,徐玖的母亲也从佛堂走了出来。但她几乎再也没有什么机会,走出阁老府的大门。
  她被遗忘,那些流言才会消停。
  她被遗忘,才是最好的结果。
  日子平静地过了许久,久得徐玖快忘记这些事情了。
  直到后来,因顾启为了成仙横征暴敛,大梁爆发内乱,一支起义军打到了帝都。
  徐玖的父亲守城而亡,她的母亲才再次走出府邸。
  只是这次,她没有回来。
  那年,徐玖已经十三了。她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与观念了。
  她去质问祖父:“老皇帝昏庸无道,为何还要舍命维护,顺应民意不好吗?”
  徐阁老气得吹胡子瞪眼,大声呵斥道:“自古以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天子乃是天命所归,岂能以下犯上!天子听信谗言,误入歧途,本就是我等臣子的责任。老夫可以死相谏,却断不能做出造反这种大逆不道之事。”
  徐玖又问:“爹娘为了这种人送命,值得吗?”
  她问完,就能想祖父会如何反驳她。
  无非是臣为君死,天经地义之类的说辞。
  可不问出来,她心有不甘。
  然而,让徐玖意外的是,徐阁老听完,嘴唇颤颤巍巍翕动了许久,竟颓然地坐到了地上,吼道:“出去!你出去!”
  徐玖有些害怕,抬脚跑出了房间。
  她刚跑没多远,就听身后传来了一声撕心裂肺地哀嚎。
  像一只失独的野兽,悲恸又绝望。
  徐玖的眼泪忽得就冒了出来,如断了线的珍珠,簌簌落下,止不住一点。
  她的父母,亦是这个老人疼爱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痛苦。
  这声哀嚎,改变了许玖与祖父的关系。
  她不恨祖父,她只恨这个无理的、自己却又无力的世道。
  此后,祖孙俩相依为命。
  许是为了弥补对儿子儿媳的亏欠,徐阁老对孙女的宠爱几乎到了不讲理的地步。
  徐玖不愿意看那些女德女诫的书,徐阁老就直接打开了自己的书房任由孙女翻阅;
  徐玖不喜欢做女工,只想像父母亲那样舞刀弄枪,徐阁老就特意请了师父来教导;
  总之,徐玖想要天上的月亮,徐阁老就绝对不会摘星星。
  然而,就算如此,还是有一些事情,是徐阁老无法接受的。
  比如,出门抛头露面。因为会引来流言蜚语,甚至是小人觊觎;
  再比如,女子爱上女子。因为世道难容,他所接受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也难容。
  当然,彼时徐玖还不知道自己会爱上女人。
  她明白祖父对她的爱和包容,所以,她也努力扮演着祖父心中的乖孙女。
  就算她对世间礼教有万般不解不满,也老老实实压在心中。
  见识的越多,徐玖就愈发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无力。
  她学富五车,却不能参加科举,走不了官场之路,推行自己的政策;
  她习得武艺,却不能戍边立功,建不了自己的军队,亦无权势走向帝王之位。
  古往今来扮作男儿的女子功勋再卓越,只要身份被识破,最后仍避免不了嫁作人妇,老死深院。
  徐玖忽然明白母亲的无奈。
  她曾以沸腾的热血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冷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