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小九推门从屋里出来,走到灶台前道:“不必,这些是留给你的。”
李老头愣了下,随即道:“那就多谢公子了。”
小九又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老人家,道:“这是借住的钱,我要住到下雪才走,够吗?”
李老头连忙摆手道:“哎呦公子,这太多了,使不得使不得。”
小九面无表情道:“我身上没有碎银子,路上用完了,只剩银票,还是你要银票?”
李老头:“……”
他第一次见这样豪横的有钱人。
李老头似是想起了什么事,接过了银两,连连道了几声谢。
小九见他收了,没再多话,转身就回屋了。
次日一早,小九被院里的公鸡吵醒。
他起身走到院里,李老头已经不在了。锅里留了碗粥,甚至还有一个白煮蛋。小九就着自己带的腌肉和饼子吃完,也离开了院子。
他今天打算去县城一趟。雪松屯里别说肉了,连新鲜的蔬菜都没有,一问全是自己腌的咸菜配粥,配饭,配面,最奢侈的时候,就是炒两个鸡蛋。
小九也不是吃不了这个苦,但他身上又不缺钱,没必要非给自己找罪受。
路过田地时,小九又看到了李老头。他还是坐在昨天那个位置,抽着旱烟,望着田里的杂草发呆。
小九没有上前打招呼,继续往村长家走去。
到了村长家时,小九看到了姮娘和她的婆婆,村长正将平板车的拉绳套到骡子身上。
村长抬头望见小九,连忙问道:“公子有什么事吗?”
“我要去趟县城。”小九说完,看向婆媳二人。
那婆婆见状,想起昨日儿媳得罪了人家,立刻道:“让公子先用吧,我明日再去。”
小九移开目光,道:“无妨,一起去吧。”
婆婆闻言,面露感激道:“多谢公子。”
小九没有接话,直接跳到了板车上。
婆媳二人并不会赶车,村长就当起了车夫,四人坐着骡车晃晃悠悠地往山外走去。
许是怕儿媳又犯病惊到小九,老婆婆用力抱着姮娘缩在角落空出了一大片地方让小九坐。
小九有些不自在,可一想到就算自己开口,多半是和诚惶诚恐的婆婆来回推拒,顿时没了心情。
骡子走得慢,进城至少要两个时辰,车上没有一个人说话,时间就显得格外难熬。
最后,还是村长先开了口,问道:“孙阿婆,你今天怎么想起带姮娘去看大夫了?钱攒够了?”
孙阿婆偷偷看了眼小九,似是有点尴尬道:“就我养的那几只鸡,下的蛋能换点米面不饿死我们娘俩就不错了,哪能攒下什么钱。”
“这不是这位公子给了李老头锭银子,他送给我了,这才能带姮娘去看看病。”
小九心中讶异。
李老头明明自己也穷,居然能把一锭银子都直接送人了。
村长笑道:“哎呀,这可要好好感谢公子。”
小九微微蹙眉,马上接话道:“这是房钱,应该的。给了李老头就是他的,要谢就谢他去,与我无关。”
孙阿婆见小九不愿意接这话,也识趣的换了话题:“李老头说,看病剩下的钱可以买些粮食菜肉,分给大家。”
“行,大家也是沾了光。”村长又拍了下骡子的屁股道,“小尾巴,走快点,回来给你吃顿好的。”
许是想到了小五他们,小九忍不住道:“你们感情还真好,像一家人似的。”
村长“哈哈”笑了两声,可这两声莫名有些苦,又带着几分调侃道:“说是一家人也差不多了,毕竟都是互相抬棺材的情份了。”
小九犹豫了好一会,才问道:“村里的年轻……?”
他还没问完,村长吓得赶紧伸手捂住他的嘴,紧张地看了眼姮娘。
幸好姮娘盯着远处的小路发呆,没注意到小九说了什么。
村长冲小九摇了摇头。
小九拉开村长的手,点了下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几人一路再无话,等到县城的时候,日头都快到头顶了。
孙阿婆带着姮娘直接去了医馆。
小九看了眼那医馆手写的歪七扭八的字,沉思了好了会,直到村长叫了他一声才回过神。
“公子,公子要买什么?这里小老儿熟,可以带您过去。”
小九没有拒绝,将自己昨日列出的清单递给了村长。
村长看了一眼,道:“包在小老儿身上。”
两人沿街采买。
有了雪松屯的事情在前,小九不由留意起了县城里的人。
比村里好些,路上还能看到些青壮年的身影,但是大多都有些残疾,至于小孩子就更少了,偶尔能在店铺里听到一两声孩子的哭声。
姮娘不在,小九便直接问了出来。
村长叹了口气道:“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东面和陈国打仗,士兵死伤太多,人不够……”
小九皱眉道:“我记得向民间征兵是有规定的,家中至少要留一名成年男子。”
村长笑了一声,似是苦笑,又像是嘲讽:“都是被抓走的。”
“姮娘的儿子那个时候才十二岁,母子俩来县城买东西,正巧遇上他们来抓人,从她怀里把孩子抢走了。”
“姮娘被推开时撞到了头,昏了过去,回村醒来后人就疯了。”
“那些人来了两三次……”村长停顿了许久,“后来,就只剩下我们这些苟延残喘的老家伙了。”
小九抿了抿嘴,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士兵打仗为的就是保家卫国,想必他们也是迫不得已。”
村长看了小九一眼,少见地没有摆出那副笑眯眯的模样,声音有些冷硬道:“与我等贱民又有什么关系?”
这话让小九有些生气,他正要反驳,就听老人接着说道,“陈国占领雪松屯时,既未偷抢,也没杀人,至少大家的孩子还在身边。”
村长问道:“公子,换作是你,你觉得谁更可恨?这国家姓顾也好,姓陈也罢,百姓过的日子又有什么区别?”
小九忽然有些明白顾棠当时的沉默了,只能讪讪道:“但这次不同,陛下一定会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的。”
村长敷衍地笑了笑,指着前面的店铺道:“公子,这是米铺。”
小九原本只算买自己一个月的口粮,等进了铺子后,临时改了主意,一口气买了六七袋大米。光是这些,小尾巴拉起来就很吃力了,更别说还有其他东西没买。
村长有些为难,不过,不等他开口,小九直接让人去驿站雇了几辆马车运货。
连同孙阿婆买的那些,一起送到了雪松屯。
几人坐着骡车返回。
大夫开了一堆药,小九拿过来看了一眼,都是些镇静安神的药,想来用处也不大。
他将药递了去,一路也不曾说过什么话。
等到了村子,小九把自己买的东西分作七份,拿走了自己的那份后,让村长将其余的送到村里其他人家。
这些东西可值不少钱。村长有些犹豫,收下吧,太贵重了不太好;不收吧,今年地里没多少收成,怕是要过个苦冬了。
小九没给他回复的机会,拎上东西直接出了村长家门:“若是不想要,就扔了。”
“我一个人吃不完,放着也只是坏掉。”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不收下就有些不识趣了。
村长千恩万谢地送走了小九。
雇来的车夫将东西送完后,准备离开,返回县城。
小九在村口拦住了其中一人,递给了他两封信和银两:“麻烦到城里帮我寄出去。”
车夫收下信,看了一眼,一封是寄往北安城,另一封竟是寄往帝都的,心中不由猜测起这位公子的身份。
小九再次经过田地时,心情却与昨日大不相同。
这个村里没有年轻力壮的人,没有耕牛,就算有百余亩的良田,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点点荒废,无法种出养活自己的粮食。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田地,竟没有人来抢夺,多半不是周围的村民良善,而是其他村也和雪松屯的情况差不多。
食物分到了众人的家里,可村民看起来和平日里并无区别。小九遇见的每一个人,都仍是那种空洞的眼神。
在小九的印象里,他父母还在世时,只有过年家中才会如此奢侈。能吃到丰盛的饭菜,应当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小九看着仍坐在田埂上发呆的李老头,有些茫然。
小九不是一个会主动与别人交际的人,而雪松屯的村民也仿佛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拒绝了其他人的靠近。哪怕小九同李老头住在同一个院中两个月了,两人对话的次数屈指可数,和陌生人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在这种冷淡的氛围中,雪松屯终于迎来了它的冬天。
鹅毛大雪几乎将整个村子都埋了起来,唯有青松直挺挺的矗立在天地之间,傲雪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