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1983渔耕山海间> 1983渔耕山海间 第68节

1983渔耕山海间 第68节

  结果,梁自强吃了一肚子的虾虾蟹蟹……
  “喂,阿强你可以了,留着点,留着点!”
  梁自强没想到自己正吃得欢,还被父亲给点名了。
  原因是,父亲怕他把虾蟹全部吃光。这新船第一顿饭,鱼虾不能全部吃光,得留一点,“顿顿有余”……
  “唉!阿强那个针良鱼你多少必须吃一点,吃了那个,更加健健康康!”
  “还有!你们几个,别说我没提前打招呼啊,鱼刺蟹壳不能往海里扔!旁边那有个龙水桶,统统扔那,上岸再倒掉!”
  泔水也不叫泔水,叫龙水。还不能往海里倒……
  一顿饭吃下来,梁自强感觉自己有点麻了。
  刚刚捕捞时那种大获丰收的胜利感,是真的爽;
  但是新船上的种种讲究,他也是真的头大。
  跟父亲一起出海有点不是那么痛快啊,或许过了第一次,后面规矩就不那么多了吧。
  想想,还是跟林百贤出海搞鱼就不一样。
  每次他没怎么放飞,林百贤倒是全程放飞,到头还得他约束林百贤……
  中饭后父子四个再次开着船在海面行进。
  一路上,仍会见到一些零星的海鱼浮动。这种鱼不多的情况,梁父就给梁天成、梁子丰两个当练手机会,交由他们撒网捕捞。
  陆陆续续,两人也撒了五六网,但每网才十几斤的鱼获,里面鱼类也杂得很。
  有虾虎、午鱼、黄花,也有梭子蟹、青虾红虾,有两网还捞上来几支小管。
  几人都有些小失望。心里头,还是盼着能在返岸前,再遇着一轮扎堆的鱼群,捞上满满的几网。
  “爸,太阳大,船上的红加吉又没冰块保鲜,要不要回去把这些鱼早点出手先?”
  梁自强看了看船舱中那些红加吉鱼,建议道。
  这鱼倒不像某些海鱼那样出水即挂,但时间拖久,也同样是个问题。
  “再往前一点,前面要是再碰不上大的鱼群,就开始回航。”
  梁父犹豫了一下,最后决定道。
  继续航行了十来分钟,就在准备调头时,兄弟几个几乎同时指着前头的海面叫起来:
  “有鱼群!卧靠这比前面的红加吉可要多得多,好大一片!”
  更有意思的是,鱼群移动的方向,正是向着他们迎头而来。
  像是要跟他们决战似的,浩浩荡荡,两方颇有点剑拔弩张、恢宏对峙的即视感。
  第78章 五百斤金鲳
  一眼望去,鱼群数量极多,如海水中自行涌出一股逆流。
  双方再接近点时,梁自强已经看清,这片鱼潮呈现出极浅的淡金色。
  但是跟之前的红加吉鱼群没法相比,远远没有那么的艳丽、醒目。
  “是金鲳鱼啊,难怪了!”梁自强看清后,心里平静了些。
  金鲳鱼属于典型喜欢“结伙行动”的鱼类,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喜欢聚集成大规模的鱼群,一起游动。
  而且,金鲳鱼大片鱼群出现的情况,在他们这还比较容易撞见,不像红加吉鱼群那么难得一遇。
  他们村的名字“鲳旺村”,本身就跟鲳鱼有很大的关系。
  更久远的年代里,这附近海域最为多见的,就是金鲳鱼。那时候渔民出海,每次捕回整舱的金鲳鱼,都是最稀松平常的事。
  祖先们认为这是吉兆,因为“鲳”在渔民心目中一向都代表着“昌”,意味繁荣昌盛、财运亨通。
  于是才会有“鲳旺村”这个流传至今的村名。
  到了眼下的八十年代,金鲳鱼已经不像当年那样多到爆,但村民们仍然可以时不时撞见金鲳鱼群在集体行动。
  只是这鱼,价格就不那么美丽了。海鲈、黄花鱼之类普遍卖四毛一斤,而金鲳鱼要更便宜一点,才三毛。
  能够卖五毛六毛的那种鲳鱼,并不是金鲳,而是银锠。
  两者差别极大,口感上,银鲳鱼的肉比较细腻,而金鲳鱼的肉质比较紧实粗糙。
  跟第一网的红加吉,那价格就更加没法比了。
  “爸,这鱼有点便宜啊!”梁天成似乎也有点小失望。
  “再便宜也有三毛,架不住这量多啊!而且‘鲳旺鲳旺’,鲳是我们村的福鱼,开张这天遇上这么多金鲳鱼,大好事啊这是!”
  说话间,两张渔网已经在手里再次待岗了。
  这金鲳鱼群也是有趣,迎上前来,与梁自强家的渔船短兵相接之后,竟然不逃离也不溃散,而是分了道叉,沿着渔船的两边继续往前游。
  这可就方便了梁自强几个了。
  渔船减速到几乎停顿,两张大网分别从梁父、梁自强的手中铺撒了下去。
  等待的时间也比平时大大缩减了,不一会,父子几个就合力收网。
  这次几个人手臂上青筋都有些鼓出来了,比起前头那网红加吉,显然要重得多!
  “卧靠这一网不得有两百来斤?”
  梁天成助力父亲用力拉着渔网,一边就叫开了。
  “我们这边也不轻,两百来斤估计也差不多了!”
  梁自强与弟弟收着网,也回应地喊了一句。
  四人手脚都加快了速度,把两大网鱼拖上来后,迅速倒进船舱,就又开始撒网,争取再来一波。
  只是这一波,就缩水太多了,收上来每网几十斤,两网加起估计才百来斤的样子。
  遇见鱼群,永远都是第一网最惊艳。
  父子几个意犹未尽,驾着船调头,沿着来时的路,追赶金鲳鱼群的身影,也算是在这个点上顺便返航了。
  可惜金鲳鱼群经历连续几网的惊扰,已经分散开去。沿途再抛网,也只是零敲碎打,每网捞上个十几斤而已了。
  但就算如此,船舱内也是肉眼可见地堆起了小山头来。
  目测五百斤以上的金鲳鱼,往那一放,显得前面的红加吉数量都变少了。
  太阳已经偏西,父子几个也不再贪恋,决定一路开着船回往岸边。
  这条新船比老船要长出接近一米,舱内自然也要大一些,承重量要更大。按说,船舱是还可以装大量鱼获的,但为了鱼获的新鲜度,是不宜继续逗留太久了。
  如今这样,也可以算得上是鱼虾满舱而归,首战告捷了!
  心情畅快了,父子几个看船里的金鲳鱼,条条都是那么的眉清目秀。
  金鲳鱼身体呈卵圆形,头部较小,眼睛小而圆,嘴巴宽大,鳞片细小。它们的躯体在银灰中透出一种淡金色,虽然没红加吉漂亮,但也还算好看。
  快要接近岸边时,遇上村里其他渔民也出海归来。
  与梁家的新船擦肩而过时,那些渔民们的双眼都有些发直:
  “得福你这是碰上金鲳鱼大鱼群了?堆得跟小山一样,这一趟大丰收了啊你们家!”
  “新船开张遇上金鲳,鲳旺鲳旺,这是要旺的兆头!”
  “你们俩眼睛怎么长的,没往里面多瞧一眼?金鲳鱼算什么,那里头是红加吉,看着量还怪大的!加吉加吉,喜上加喜!”
  靠岸的渔船上传来七嘴八舌的声音,有惊讶,有道贺,也有羡慕。
  不管说话的人心里是咋想的,梁父一律乐嗬嗬地笑着,向对方的贺喜表示感谢。
  新船停在了码头,依然是以前老船停泊的那个位置。
  码头上,梁自强瞅见母亲、大嫂都已经估摸着时间,提前在那等着他们归来了。
  全家就只剩下荔枝在家里带着小海,没来海边。
  这会梁母迎了上来,把鞭炮递到梁父手里。
  一阵欢快的炮竹声中,梁母突然靠上前来,也不顾鞭炮的火花四溅,冷不丁就用手往梁父的怀里塞了个东西。
  梁父正往外扔鞭炮,有些没反应过来,但好歹及时伸手正好接住那团东西。
  梁自强定睛一看,那是一只拳头大的白兔,用面团捏成了。
  梁父一看,也回过神来,嘿嘿笑了起来。
  他们这的习俗,丈夫新船出海归来,家里女主人要准备好事先捏成的白兔面团,然后在一个丈夫最想不到的时机,突然塞给他。
  丈夫越是表现得手忙脚乱,反而越好。
  说是白兔面团代表着吉祥美好,但梁自强觉得,这更是村民们表达快乐的一种方式吧!
  父子几个开始用箩筐装着鱼获,往岸上挑。
  这次鱼获超出意料的多,人力挑起来还比较费力,而且得分成好几次,一趟一趟地挑往大码头那边,郑六收货的地方。
  这种普通常见的鱼获,当然还是就近卖给郑六了。
  至于其中的红加吉,虽然相对贵些,值块把来钱每斤,但也还算不上真正的高端海货,跟鸡爪螺、三头鲍、花龙那种每斤十几、几十块的稀缺货没法比。
  所以梁自强也没打算把红加吉带去月海酒楼找杜经理。这种,郑六应该还不至于黑太多。
  就算在郑六这里出货,初步估计,也是非常可观的一个大数字了。
  在梁自强的记忆里,光说出海撒网的话,这么多年来,还从没有哪次的捕捞,收入如此的令人期待万分……
  第79章 赚大了
  父子几个挑着满满的鱼获刚走出几步,金生在海边不远处望见了他们。
  蔡金生与梁父的关系不错,两家的船都停泊在小码头,挨得也近。这时金生看见梁家父子沉甸甸的箩筐,走上前来先道贺了几声,接着便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