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1983渔耕山海间> 1983渔耕山海间 第152节

1983渔耕山海间 第152节

  直到一件夏装的孕服穿好了,她才重新转过身来,抖着空荡荡的大号衣服问他:
  “现在信了不?都说了太大,现在试也没用!”
  “长短合适,腰身的宽度也挺好,穿到娃出生没问题!”梁自强评头论足道。
  陈香贝也还比较满意,当即脱下这件夏衣,再试另外的。
  梁自强再次养眼,观看起最赏心悦目的画面。
  脱脱穿穿几次,才把几身衣服全都试完。然后人一回到床上,毛衣也不让她继续织了,她直接被他拖进了被子里……
  第二天早上梁自强也换上了新衣服。那件“马赛克”风情的旧衣可以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他穿上了新的冬衣,刚好可以趁今天天气好,出去捕冬汛。
  陈香贝今天早上也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出门时,帮他扯了扯衣领、衣角:
  “人靠衣装,现在总算能看得下去了!”
  “这话我不同意,”梁自强贴着她耳根悄声道,“我觉得我还是不穿的时候更有看头一点,晚上你留意一下!”
  陈香贝捏着拳头要揍他,却见他已经提前警醒地一扭身,跑开,追上前头的梁子丰去了。
  今天穿着比较厚的崭新冬衣,船开往海面时,终于不觉得冷了。
  “强哥,今天穿得这么靓仔?!”李亮嬉笑道。
  “卧靠你还说我,自己把头发梳得油光发亮,还以为你给自己上蜡了!你是去打鱼,又不是去见袁小美!”梁自强秒速反击。
  “强哥你是不知道,这家伙现在变了个人,每天对着镜子梳头十几次,我看到都受不了!刚谈上老婆的男人都这样吗?真踏马骚包,吐了!握草老子不想结婚了!”邓招财大声揭发李亮道。
  “那也得先有女人瞧得上你!”李亮反倒引以为荣,得瑟道。
  说说笑笑时间就会过得特别快,两条船四个人已经再次来到了龙居岭那片海域。
  就算今天出现了风平浪静的短暂好天气,但整体气温显然是继续下降了。
  体现在冬汛上,很明显的就是,这一次他们游荡在龙居岭的海面,再也没有看见像前几次那样,一上来就是成群结队的鱼汛。
  无论是廉价的虾虎鱼汛,还是更加廉价的巴浪鱼汛,都没有任何的踪迹,整个海面安静得跟其他浅海区域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冬汛终于就这么结束了吗?”梁自强心中默想着,好生失望。
  “靠,今天不会浪费油钱,白来一趟吧?”李亮则是直接说了出来。
  他可还指望再捞上一趟,也好让自己的婚事能够办得体面一点。
  今天这种情况,就算是出现最便宜的刺巴鱼汛,估计他们也会放下矜持,争着撒网去捞吧?
  可惜,就算刺巴鱼,该转移的也都已经在前一阵子的降温过程中转移掉了,不会等到如今水温一降再降……
  正转悠着,梁自强望向水面的目光陡然一亮。
  就在不远处,一条块头挺大、身上贯穿一根彩带的鱼影掠过。
  此时的水温已经很冰凉,但那鱼却游得欢畅之极,丝毫没有怕冷的迹象。
  “这什么鱼?还不小!”邓招财也一眼瞥见,叫道。
  梁自强没说话,已经开着船,直接向鱼影掠动的地方迎了上去……
  第194章 有大作用的虹鳟鱼
  追了上去,近看,发现鱼身除了彩带,似乎还有很多麻点。
  梁自强也没仔细去看,在鱼游走前,迅速抛网,刚好把鱼罩住。
  他也还没太看清这是条什么鱼,同时也不清楚,除了水面上被发现的这条,水底下会不会还有一大群。
  通常来说,既然是冬汛,就算不密集扎堆,也会像上次的大泷六线鱼那样,三三两两。
  等到渔网下沉了一会儿后,收拢拉上来,却发现这次的渔网异常空荡。
  鱼倒是捞着了,个头还不小,但只有一条,就是刚刚在水面看到的那一条。
  放在船板上细看,梁自强原本失望的脸上却是有了喜色:
  “竟然搞到一条虹鳟?!”
  眼前这鱼应该有四五斤来重,体型侧扁,口比较大,全身的鳞小而圆。
  鱼身上,有很多芝麻般细小的麻点。最为特别的是,一道紫红色、很宽的彩条,从鱼的头部纵贯到鱼的尾鳍部。
  “什么虹鳟?没见过啊!”梁子丰看了一会眼前这条大鱼,疑惑地问道。
  不仅他疑惑,就连将船开拢过来的李亮、邓招财看到这条大鱼后,也都好奇地问:
  “草怕有好几斤重吧,什么鱼啊这是?”
  “虹鳟,又叫硬头鳟!”梁自强回道,“没见过也正常,这鱼不怕冷,在我们这边不多!”
  梁自强觉得自己说得还不够准确。严格来说,虹鳟不只是不怕冷,而且还比较喜欢冷水。
  这鱼其实原本都是在国外,还是五十年代,才引进到我国来的。
  引进来后,在海洋中倒是很快就繁殖发展开来。主要是在偏北的海域,那里水相对较冷。经过二十多年繁衍,虹鳟已经成为那边比较值钱的鱼类。
  这种鱼在他们这边的海域,热天是绝对见不到的。寒冷的天气,倒是偶尔能遇见一条两条,估计是随着洋流开始散布到南海这边,但也仅限于冬季现身。
  虹鳟无论海水、淡水,都能生存,但海水虹鳟往往个头会更大一点。它的肉呈红色,可以跟三文鱼一个吃法,实际上它也算是三文鱼中的一种。
  虹鳟鱼的鱼肉比较鲜嫩,没有腥味,也没有小的骨刺,而且烹饪之前不用刮鳞片。
  除了味道很好,这鱼还有个特点,对于修复伤口有着极明显的作用。
  平时,人们手术或者是受伤后,都买财鱼、鲈鱼吃,用来恢复伤口,那是因为没碰着虹鳟鱼。
  虹鳟恢复伤口的能力,比起财鱼、鲈鱼,要更胜一筹。
  上次在大码头卖鱼时,他跟郑六开玩笑,说要是郑六碰上有人前来卖虹鳟,就留下来自己吃,好恢复脸上的伤口。
  没想到,才没过多久,今天自己出海就真网到了一条虹鳟。
  想到这鱼的价格非常可观,他当即开着船又转悠起来,继续寻找,看冷水中会不会还有更多的虹鳟鱼。
  李亮见状,也开起船来,在后面跟着晃悠。
  找了好一会儿,李亮奇怪道:
  “不是冬汛吗,有一条出现,至少就该有那么一小群才对!”
  梁自强摇了摇头:
  “你搞错了,什么冬汛?这鱼是凑巧被碰到的,它不是冬汛鱼!”
  冬汛鱼都是怕冷,所以集体游向相对温暖的深海。
  这鱼就是喜冷,看着最近南海变冷了,才偶尔南下,被撞见的。这跟冬汛完全不沾边好吧?
  找了一圈梁自强失望了,毕竟属于偶然闯入南海的稀客,根本不可能成群。
  除了到手的那一条,再没能发现第二条虹鳟的踪迹。
  转悠了一会,倒是邓招财指着海面叫了起来:
  “来了来了,六线鱼又来了!”
  看到水面冒出了三三两两的六线鱼,几个人失望的脸上重展笑意。
  六线鱼虽不像虹鳟那样喜欢冷水,但比起南海中大多数的鱼,六线鱼对冷水还是稍有一点适应能力的。
  这鱼虽然赶不上虹鳟的价格,但也算比较值钱的鱼了。上次他们就是靠着碰上一批六线鱼,卖了不少的钱。
  这次梁自强再来龙居岭,抱有的希望之一,就是碰上汛期稍稍靠后的六线鱼群。
  作为恋礁型鱼类,六线鱼在浅海中的数量没那么多,平时也不是那么的喜爱集群。眼下出现的这些六线鱼,都是稀稀拉拉的样子。
  但他们几个已经大喜过望了,有了这波六线鱼汛,柴油钱无论如何都不会有悬念了!
  两条船当即迎向鱼汛。梁自强向着水面两三条六线鱼把网抛了过去。
  比上次更稀疏一点,网拉上来时看了看,每网只有四五条。
  梁自强将鱼往船上一倒出,马上就又开着船追赶上去,再次撒下一网。
  这次还是四五条。
  鱼汛中有一部分直接奔赴深海越冬地,但也有一部分发现龙居岭的礁石带后,转了个弯,游向礁石,寻找礁石丛中的食物。
  那些逗留在礁石附近的,梁自强暂时不急着去管它。他现在需要争分夺秒把握住的,是那些即将离开这里、游去深海的鱼。
  稍稍加快了船速,跟上了鱼群。
  不停地重复着动作,抛网、收网。不知不觉间,竟已经撒了十来网。
  好在这些鱼比较散漫,走走停停,好长时间才靠近了深海、浅海的过渡地带。
  李亮不敢再继续深入。梁自强仗着船大点,往前再开一会,比他多撒了两网。
  无法再追过去时,他才把船调转头,返回龙居岭。
  这时,开始收拾那些逗留在龙居岭礁石带的残余部队。
  一有六线鱼从礁石中穿梭出来,管它是两条还是一条,当即撒网。
  后来见到有几条离礁石太近的不太好撒网,他便钻回船舱中去找手抄网。
  还好他家里不只有一只手抄网,除了放在家的,船上也常备着一只。
  拿起手抄网,这下灵活多了,围着礁石带附近转了一圈,又捞到了五、六条。
  听邓招财叫个不停,应该李亮他们也是捞了不少。
  直到礁石边再也找不到六线鱼的身影,两条船才晃荡开去,继续在旁边海面寻找其他鱼汛。
  船头不远,又有几尾鱼浮浮沉沉地游过,但这次显然不再是六线鱼。
  梁子丰也同时发现了水中那乌漆麻黑的鱼群,一时想不起名字来,便叫道:
  “二哥快看,又黑又怪模怪样,这丑鱼叫什么来着?”
  梁自强一边叫他拿网,一边笑道:
  “你还嫌它丑?碰着这鱼就笑吧,比刚刚那些六线鱼都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