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1983渔耕山海间> 1983渔耕山海间 第166节

1983渔耕山海间 第166节

  梁自强作为狐朋狗友,自然是被邀请一起去参与接亲了。
  还好选的这天,海面倒是风平浪静,唯一问题就是无中生有地绕出那么大一个圈子,一对本村人反而搞得比起陈香贝从外村嫁过来还复杂。
  朋友结婚这种大事,梁自强肯定是得随礼的。实际上当初他成亲,还有后来乔迁入伙,李亮也都送了礼品给他的。
  成亲时,陪在袁小美身边的送嫁姑娘之一,是路海棠。
  年纪还不大的路海棠,身形却颇有几分饱满,细心梳了头发略作打扮后,那张有点肥嘟嘟的脸居然不同于往日,显得也有几分养眼起来。
  别人都在看她们,她却时不时伸长脖子,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地往人群中扫描。
  扫了半天似乎也没见到她想见的那道身影,便忍不住弯腰把正在人群中穿来穿去的梁小海拉到一边,悄声问他:
  “小海我问你个事,你三叔今天没过来吃李亮的喜酒吗?”
  她刻意压低了嗓子,问得很小声。不料梁小海的回答却格外宏亮,像是在人群中突然拧开了一只小喇叭:
  “海棠你眼睛瞄来瞄去,是在找我三叔啊?我三叔今天又去读书了!”
  梁子丰去县城的事,她当然知道,一开始还是她爹介绍去的。她只是没想到,梁子丰今天又去了,都不过来喝李亮的喜酒。
  这会儿梁小海那小喇叭嗓,一瞬间就让周围的人全都听到了,就连隔着两三米的梁自强和陈香贝都听得清清楚楚。
  路海棠吓得差点跳起来,尴尬了一阵,真想把这小破孩掐死算了。她扭转身就走开,不想理他了。
  但是梁小海愿意理他,继续追上前来,嗓门更加嘹亮地高声追问着:
  “海棠,听说你想做我三婶,这是真的吗?”
  路海棠一个趔趄,还是陈香贝正站在旁边,连忙伸手扶了她一把。要不然这一跤可能跌得不轻……
  陈香贝顺势拉住了梁小海,没让这害人精继续追上去迫害路海棠。
  路海棠总算摆脱了夺命式的追问,站到了一个人少的地方。
  忽然间,她觉得头上那么精致的发式,全都白梳了……
  又过了一些日子,距离过年越来越近了,而陈香贝的孕期也足足满了四个月。
  现在,她的肚子终于有那么几分圆润的迹象了,同时,也到了该去做第二次产检的时候。
  这次没有再去镇卫生院,而是打算去县里的医院。
  为了让她少走些路,梁自强等到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然后开着船,载着她去县城的医院。
  一路上,明知这个季节海面上不会有鱼,可他媳妇毕竟平时都从没坐过他的船出海,这会儿时不时推开船舱的侧板,往外张望。
  好像多望几眼,就会突然有鱼冒出来似的。
  鱼自然不会有,倒是时不时有海菜在水波中飘荡而过。
  两人赶时间,都没去理它。到达县城附近海岸后,把船靠岸停下,带着她一起走路去到了县城的医院。
  县城医院的妇产科比上次镇卫生院可要热闹不少。医生、护士以及前来检查或者生产的孕妇都有不少。
  坐在那等候了一会,终于轮到了陈香贝。
  第215章 第一个除夕
  县医院的检查也并不复杂。
  这次的医生比上次镇卫生院的女医生看着还要年长一点,照旧是询问了她停经的时间,以及有无家族遗传病史。问完并记录后,便拿着听诊器开始听陈香贝的心跳。
  听完她的后,就到了她期待已久的环节。
  这次女医生还特意拿起了桌上的一个沪市秒表厂的“钻石牌”机械式秒表。把听诊器的一头贴放在了陈香贝的肚子上,然后按了一下秒表,开始听胎儿的心跳。
  医生神情专注,仔细听了一会,时间差不多了再次按了下秒表,拿开了听诊器,看向他们俩道:
  “胎心音每分钟132下……”
  陈香贝大为紧张:“啊?怎么会这么高?”
  医生笑了笑,安慰道:
  “你应该高兴才对,这个频率才正常。跟我们成年人不一样的,胎心每分钟在一百一十以上,一百六十以下,这范围内都算健康、正常!”
  这次梁自强和陈香贝都舒了一口气。说实话,梁自强也记不大清楚正常胎心的具体范围是多少了,毕竟总共就生了两娃,还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这类准确数字谁记得住。
  听说健康正常,陈香贝转忧为喜,神色高兴起来。
  她看着医生要把听诊器往一旁放,抿了抿嘴,终于开了口道:
  “医生我自己能用那听诊器听听他的胎心吗?”
  医生再次笑了笑,似乎也不是第一次遇到有孕妇提出这样的要求了,拿起听诊器给了她。
  陈香贝开心坏了,说了两声谢谢,便将听诊器一头两只耳塞子塞入了自己耳朵。梁自强连忙帮着她,把扁形听诊器那头贴放到了她的肚皮上。
  医生见状,似乎嫌他位置放得不够准确,又帮忙挪了一下。
  梁自强望向媳妇,以为她总算如愿以偿地听到胎心,肯定要满脸惊喜了。
  结果他看到的,只有媳妇一张茫然的脸。
  “怎么了?”
  “你听听看!”陈香贝把耳塞转递到了他的手中。
  梁自强戴上耳塞,凝神静气,做好了谛听的准备。
  结果十几秒后,他的面孔变得跟媳妇如出一辙——茫然。
  耳中时不时会有水流荡漾般的声音响起,唯独却半天没能分辨出期待中的那种“咚咚”心跳声。
  又专注听了十几秒,才听到有隐约难辨的规律声响,神龙不见首尾,模棱两可……
  医生从他俩的表情中已经知道怎么回事,接过了听诊器,放回一边道:
  “这时候的胎心很微弱,还容易有羊水的干扰,你们不专业,听不明白的!”
  第二轮产检,就这么结束了。
  没有黑白b超,更没有彩超,后世很多常规的产检项目,县医院这会儿全都没有。
  医生只叮嘱,让她满6个月的时候,再来做新一轮产检。顺便交待了她一番注意事项。
  出去后走在街上,陈香贝一脸的恍然。似乎是做了一趟产检,又似乎啥也没做过一样……
  不管怎么说,这次总算听到了羊水中娃那雾里看花般的隐约动静,想了想,她很快就知足了。
  县城的饮食店比镇上多,有好几家。
  陈香贝照旧只想吃猪杂粉,点完后发现这家饮食店比较有意思,同时还有豆腐花卖。
  热气腾腾的豆腐花,入口就化,两人也各要了一碗。
  吃完米粉跟豆腐花后,他们发现附近供销社里已经有不少人在购买年货。
  进去看了下,县城供销社的年货还挺丰富的,有些东西反倒比镇里能便宜一点点。
  还好这次出来梁自强带上的钱不少,刚刚做产检花费也不多,剩下决定就在县城把年货给办了。开着船来的,运回家去也方便省事。
  不只是自家过年必备的年货,另外,父亲这边长辈的节礼,陈香贝娘家那边长辈们的烟酒节礼,都是要送的,也都一起置办了。
  很快,“小年”这天到了。鲳旺村过的小年,都是农历腊月二十四。
  从这天起,陈香贝像村里所有的女人一样,开启了喜庆而忙碌的模式。
  先是小年这天“送神上天“,买了鸡鸭回到新房这边宰杀,还得点上香烛,与梁自强一番祭拜,算是敬送各路神仙回天庭述职了。
  二十六号这天开始做年糕;到了年三十这天,她又特地蒸了发粿,寓意发财兴旺。
  三十这天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梁自强同样燃放了鞭炮,但却没有贴对联。
  他家的对联是乔迁时才刚贴上的新对联,按习俗,迁入新居后紧接着过新年,门上的对联是不需要揭下重新再贴的。
  但门神此前却是一直没贴。陈香贝熬了稀粥,给他当浆糊用。两人配合着,把上次县城买回来的门神在大门上仔细贴好、抹平。
  另外几条房门,也都一一贴上了崭新的门神。
  除了贴门神对联,他们村还必须在除夕这天祭拜神明和先祖。
  顺序上,是先去村里妈祖庙,诚心祭拜完了妈祖,然后才是祭拜自家的先祖。
  这天夜里,是梁自强重生回来后过的第一个除夕夜,还怪不习惯的,居然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可看……
  实际上,春节联欢晚会是1983年的春节就开始了,今年除夕夜已经是春晚的第二届。
  关键是梁自强家里没电视机呀,有春晚也是看不了的。
  这个除夕夜,他主要的节目,居然是放鞭炮,从县城买回来的各式各样鞭炮……
  一支一支的窜天猴,插在门前泥土中,点燃。一声尖利的呼啸,窜天猴如同吹着冬天里的口哨,冲入夜空,把桔子坡的夜炸出一个光芒四射的小小窟窿。
  放了一阵,又放彩珠筒,这个还是他找了几个地方才买到的。
  彩珠筒就更璀璨一些了,他买的每一支有五十多发,对着天空,时不时吐出来一颗,在星月稀薄的夜幕中,开出一朵又一朵名叫“新年”的花。
  一支紧接一支,放了有二十几支。
  不是他童心未泯爱玩这个,而是因为新房子的头一个春节,必须鞭炮放得多多的,花式越多越好,夜空越五光十色越吉祥。
  但其实这个年头,花式也多不到哪去。后世那种轰轰烈烈的高级烟花、礼炮,能够把整个夜幕都织成一片锦绣,现在是还买不到的。
  他现在手上燃放着的这些,已经是整个鲳旺村,除夕夜里最炫目的花了。
  他想拉上陈香贝一起放彩珠筒,同乐一番,但她不肯放,也不走过来,就那样站在他身后两步的位置,仰着纤细的脖子,看他的脸和烟花一起忽闪忽闪。
  腹部微隆。夜空绽放时,头顶有光,她眼中也有光。
  彩珠筒在高处洒开一朵花。而在低处,她脸上的笑意也随之展开,又是另一朵花了。
  她津津有味地看着他放,仿佛这样子,比她自己亲手去放还要好玩得多。
  梁自强每放完一支,就侧转头来,看一看身后眉眼含笑的她。
  这是他过得最特别的一个除夕了吧?
  前一世的这个除夕之夜,是篮子桥。高墙、灰壁,外界的鞭炮声再热烈也无法有一丝一缕传进黑屋,耳边只有狱友们的粗口此起彼伏;
  这一世,是桔子坡。两层红砖小楼,对联、灯笼。烟花喋喋不休,说着他们俩想要讲的所有喜悦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