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1983渔耕山海间> 1983渔耕山海间 第178节

1983渔耕山海间 第178节

  第二天去镇里,把七十米长的浮刺网买到手了,不仅超长,高度也比普通渔网要高多了,毕竟要从海面一直往下垂落,尽量把海水的上层跟一部分中层拦截住。
  而且不能只买一张浮刺网,至少得有两张轮换着来。其实这种捕鱼方式比较费网,容易破损,按说两张网也不够用,到时如果破损还得另外再来买新的,那个就等以后再说了。
  铁丝、铁锚、网线等材料也全都购买到了,身上九十多块基本花光。主要还是两张大型浮刺网费钱得很。
  回来后,浮刺网放在家里等阴天。铁丝铁锚立马就开始制作海底窜。
  他媳妇现在不适合大幅度弯腰,只能在一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气温继续保持着接近于初夏的模式。梁自强呆在家,做出了两张海底窜。
  加上家里去年就有的四张,也有六张了。
  没有继续做下去。因为到了当晚,半夜下了一场雨,第二天是个阴天,气温明显低下去不少。
  这是适合去龙居岭的难得的好天气,气温不高,又没啥风浪。
  由于此前已经同朱天鹏约好过,只等天阴,就一起去龙居岭装置浮刺网,所以朱天鹏早上就过来了。
  一幅浮刺网放在家里等下次派上用场,另一幅则带去船上。另外六张海底窜,加上朱天鹏带过来两张,全都用板车载着,推往海边。
  李亮瞅准今天这个不可多得的好时机,也叫上了邓招财,同时来到了海边。
  他们船上没有浮刺网,只有大把的海底窜,叠放在那。看得出来,除了邓招财去年的十张海底窜,李亮应该也是临时加做了两三张。
  两条船再次出现在龙居岭。
  自己被逼出来的这方法,到底凑不凑效,梁自强也不敢打包票。
  开着船一到龙居岭,立马就寻找最佳的绑放位置,开始着手尝试用浮刺网对付春汛鱼。
  (浮刺网图片,见下方评论区)
  第232章 无心插柳的鱼获
  春汛开始后,龙居岭真有点川流不息之感。
  这会儿的海峡中,就又有鱼汛从他们眼前招摇而过,队伍还不小,比前日他们遇着的鳓鱼汛、六线鱼汛都要声势浩大。
  但这些鱼群被他们无视了。
  原因之一,他们既定的目标,今天就是来安装浮刺网、投放海底窜的,而非长时间地逗留在这里进行撒网捕捞。
  原因之二,眼前这波浩浩荡荡的鱼汛,是刺巴鱼,五分钱的刺巴鱼……
  原因二占比百分之九十九。
  李亮和邓招财原本是想一上来就开始往水里头扔海底窜,麻利果断点。结果一看这么盛大的一波刺巴鱼,他们赶紧缩手,不扔了。
  这要是扔下去,海底窜全被刺巴鱼这货给占满了,就真瞎忙了,跟颗粒无收没啥大区别。
  梁自强也在盼着刺巴鱼汛早些结束。因为它们这样前赴后继、穿梭不断,实在是干扰到他放置浮刺网了。
  偏偏被人嫌弃的,往往都是数量最为庞大的。
  虽然比起冬汛遇上的那波刺巴鱼汛要秀气一点,但也是蔚为壮观,连绵不绝。
  梁自强四人肃立船头,用目光护送着它们一群又一群招摇而过,总算全都散往浅海去了。
  四人果断地往礁石带那附近广阔的水域扔下了所有的海底窜。
  梁自强六张,朱天鹏两张,李亮八张,邓招财十张。
  放完海底窜,梁自强把船开回海峡左侧峭壁旁,寻找位置绑定浮刺网。
  按说要固定安装刺网,一般是要往海底打很长很长的桩子,但梁自强现在做法更简单,把一头直接绑定在左侧岛屿峭壁底下的石头或树杆上都行。
  峭壁下没找到合适的大树,但柱状耸立的大岩石块倒是有好些处。
  他同朱天鹏配合着,总算把浮刺网的其中一端绑好在了柱状岩石上。
  李亮邓招财的船也开过来,帮他们把网具的上纲、下纲抖落开,拎着上纲,开着船向另一端峭壁拉伸。
  浮刺网的结构,主要包括上纲、下纲,以及上下纲之间的网衣。
  上纲浮筒的浮力,必须大于下纲沉坠的重力,这就是浮刺网。
  反过来,则是底刺网了,专门针对底层、下层鱼类的那种。
  两条船一起把长长的浮刺网拉伸到了右侧那处岛屿的峭壁下,照旧是找到了几处耸立的柱状岩石,把大网的另一端用绳索绑好固定。
  显然,海峡没有七十米宽,这网的实际长度超出了一些,多余部分堆放在峭壁旁,也不影响。
  除了多出来的部分,整张大网的其余部分便全都垂直张开在了海水中,只余上纲最上方的浮筒,紧贴着水面荡动。
  近看能看见浮筒贴着水面笔直的延伸了好几十米,但稍远点看去,几乎看不出海面上有什么物体。
  他们原本还想等做完这些后,有时间再撒个网,现捕几波鱼汛。结果上午还阴着的天色,到中午又开始冒出了太阳。
  等了一会也没见特别值钱的春汛现身,两条船便不再耽搁,调头离开了。
  其实用大型浮刺网替代捕捞去搞春汛,还有一点好处,特别适于目前的梁自强,那就是节省时间。
  现在四月到了,成熟的明虾也开始纷纷从深海洄游回浅海,梁自强除了捕鱼搞钱,还得急着去寻找明虾亲虾,已经是分身乏术,时间上争分夺秒。
  从春汛捕捞中省下的时间,当然是去找明虾。
  李亮邓招财的船直接回岸去了。梁自强看时间还早,才刚刚中午,马上便开往其他浅海区域寻找亲虾。
  开行途中,做了些东西吃,与朱天鹏应付了午饭。
  寻常海面也开始出现了分散的鱼虾,反倒是骆驼毛、海莴苣之类的海菜几乎销声匿迹了。
  偶尔从海水中浮出身影的白姑鱼、虾虎鱼,梁自强没太大撒网的动力,选择了继续向前开行,寻找虾群踪迹。
  “可算来虾群了!”
  梁自强返回船舱中开着船,过了一会朱天鹏的声音从船头传过来。
  梁自强也快步走出船舱,就见七八米远的海面,波光之下,果然有一大片细小身影向这边飘移过来。
  小小的个头,是虾,但还不太能确定是哪种虾。
  结果一开近就失望了。
  “毛虾?那还不如捞前头的白姑鱼跟虾虎鱼呐!”朱天鹏直摇头。
  其实毛虾恰恰是数量最多的,在普通浅海中真碰上虾汛的话,毛虾的概率还极高。
  “捞不捞?我以前跟着出海,没东西捞的时候,毛虾有时也会捞的!”朱天鹏问。
  “算了别浪费时间,找明虾要紧,再过段时间,正是明虾产卵的时候到了!”
  在四月这段时间,他肯定是要找到足够的明虾亲虾。要是实在无法找到,就只能花钱去虾苗场购买虾苗了。
  那样的话,一来是得多出一大笔的超计划花费;另外,这年头养虾的规模还没那么壮大,人工育苗的虾苗场还不一定好找。
  两人继续找了会,梁自强改变了主意:
  “在海面想碰上明虾汛,还是太难了,搞得跟大海捞针一样。要不去一些岛屿附近找找吧!”
  去岛屿旁边找虾,缺点是就算有虾,也不会像一大波虾汛那么的数量可观。好处则是,虾类还是比较喜欢栖息在岛滩附近的,不管多少,至少一定能找到一些。
  梁自强想起香螺岛。去年在香螺岛就发现,这里的虾类明显就比观棋岛要多,可能是香螺岛的环境更能够吸引虾类前来繁衍栖息。
  渐渐,莲纹船开到了香螺岛。细想想,整个冬天和初春,已经四个多月,将近五个月没有来香螺岛了。
  在香螺岛边缘的礁石块上,可以看到,又有一些牛眼螺、青口、蚬仔冒了出来。数量不多,附着在石面,就好像是石头也会发芽,吐露出这些花苞似的活物,宣告暖春到来的消息。
  青口、蚬仔不值钱,但牛眼螺、马蹄螺的价格倒还不差,梁自强现在是没有心情去顾及这些。
  他决定先找找虾,剩下还有时间的话,再淘一淘海,从礁石块上薅一些马蹄螺之类回去。
  沿着香螺岛周边水域,如同环岛游一般,缓缓绕着岛开行。
  过了一会,虾群还真出现了。
  这回,梁自强也不知是该欢喜还是失望。
  因为浮现在船头海水中的,是一小群滑皮虾!
  滑皮虾比起毛虾,还是要值钱多了。去年已经是七毛每斤,今年应该又还略涨了点。
  虽说寻找明虾的待产亲虾才是头等大事,但这送上门来的钱,也不能不要呵……
  梁自强放慢了船速,当即与朱天鹏一起撒网,捞了一波滑皮虾。
  船上有两只超大号的盆子,收网上来后,里面的滑皮虾并没有倒进大盆子里去。
  大盆是他专门买来,准备用来装明虾的,以免跟其他鱼虾混在一起。
  滑皮虾直接倒在船板上。倒出后,又连撒了两网。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今天这些值钱的滑皮虾,收获倒还挺可观的!
  第233章 寻获了第一批亲虾
  香螺岛周围的滑皮虾,其实也是最近这些日子刚从深海洄游过来的,密度上跟虾汛肯定没法比。
  两人捞了几网,见虾群纷纷避走,越来越零星,就没再下网了,继续开着船绕岛而行,寻找明虾。
  差不多绕着岛开了半圈的时候,终于发现了一处明虾较多的水面。
  虾类冬季躲进深海,是为了避寒、求生;春季急匆匆地赶回浅海来,则是为了产卵、繁衍下一代。
  既然是繁衍,避免不了雄虾、雌虾的交流。因此同一种类的虾,也都会相对集中成群,以便集体繁衍。
  眼下他们找到这些打算在香螺岛附近产卵的明虾,规模不大,但却足够纯粹,全是清一色的明虾,基本没什么杂虾。
  前头捕捞到几网滑皮虾的高兴劲,马上被眼前的明虾群给取代了。
  从时节来说,现在的明虾都还不到正式产卵期,捕捞回去养一段时间,刚好就能产出虾苗。
  “轻点,尽量别伤着亲虾!”
  所有待产的雌虾,都称之为亲虾。梁自强特意叮嘱朱天鹏撒网、收网的时候注意点,动作尽量轻缓,提高亲虾的存活率。
  其实通常情况下,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在大海中通过撒网捕捞亲虾,一向都是获取虾苗的方式之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