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1983渔耕山海间> 1983渔耕山海间 第266节

1983渔耕山海间 第266节

  这种深海巨兽,生命不存,却余威犹在,令人有种不敢直视这感。
  现在东西是弄到船上来了,问题却也随之而来了,这么大的鱼,怎么保存?
  一整条搬进冷藏舱,肯定是不现实的。不说入口处进不进得去,他们几个也抬不动一吨来重的巨鱼啊!
  除非在甲板上就开始切割,大卸八块,挑进冷藏舱去。
  但那个工程量,也不小!
  想来想去,梁自强作出了决定。
  “今天不捕鱼了,提前返回吧!”
  原本的计划,也是今天再搞一网,接近中午时,便结束为期四天的深海之行,开始返航。
  现在虽然还没展开今天的正常拖网作业,但也堪称捡到宝了,收获只多不少。
  不如现在就提前返航,鲨鱼就摆放在甲板上,不冷藏了。只要路上开快点不耽搁,早点把虎鲨卖出去,还是能保证新鲜度的。
  突然听说提前返航的决定,几个船员还是挺开心的。
  开回去的路上也没闲着。梁自强开船,朱天鹏瞭望,邓招财陆松四个则把大大小小已经失活的电鳐、斑鳐、孔鳐、虾蟹全都转移到冷藏舱中。
  转移完后,又找来刀,按照梁自强的吩咐,开始切割鲨鱼鳍。
  梁自强可不打算把整条鲨鱼全都卖给县城的渔港收购站。
  鱼鳍先割下来,自然是单独卖给月海酒楼更划算。毫无悬念,鱼翅这种典型的高端海货,杜子腾是肯定会收的。
  剩下的鱼身,才是卖给渔港的收购站。
  这年头,连大白鲨、姥鲨都还没开始列入被保护名单,虎鲨就更不用说了,捕捞目前是不受禁止的。
  当然,就算不受禁,本地渔民也极少去捕捞鲨鱼,因为都是小木船,根本就承受不住大鲨鱼袭来的风险,偶尔见到也只有绕道走的份。
  其实就算梁自强这种大船,刚刚第一反应也是敬而远之。要不是虎鲨自己嗝屁,梁自强根本不会去碰这玩意。
  返回近岸一带后,梁自强先直奔县城渔港方向。
  这次的正常鱼获中,数量上最惊人的是沙丁鱼。当时那一网沙丁鱼爆网,比平时拖网鱼获的双倍都多。
  称了下来,深海沙丁鱼的量竟达到了两千六百多斤,一吨多了。
  可惜沙丁鱼便宜,正常九分,拖网捕获的品相差点,看在整体品相还不算特别差,给了八分。
  两千六百多斤,也有二百一十来块钱了。
  两条值钱的金枪鱼,一条长鳍金枪,一条黄鳍金枪,一起超过了百元。
  深海兰花蟹价格也很不错,一块二,再加上五毛的梭子蟹,稍便宜些的石头蟹,也卖了不少钱。
  其他的有贵有贱,巴浪鱼、青占鱼、大马鲛、大炸弹鱼,还有被电死的电鳐、斑鳐、孔鳐、虾蟹。
  上一趟深海两天之行,归来鱼获量是四千多斤;这一趟是三天半接近四天,总鱼获量则是达到了七千多斤。
  当然并不包括虎鲨。
  虎鲨肉是梁自强见过的这年头最白菜价的鱼肉,没有之一,才两分钱一斤。
  收购站动用吊机,才把虎鲨吊下船去过秤。
  重达上吨的一条虎鲨,也才四十块钱……
  倒是鲛皮、鱼肝颇有价值,能够值两百来块,加起来一共给了两百四十。
  七千多斤深海鱼虾一千九百多块,加上虎鲨这两百四,在收购站到手了两千二百!
  这次的四天,是靠第一轮的柴油还留了部分,再加上后来购买的三百,已经用到所剩不是很多了。
  卖完鱼后,这次梁自强直接在渔港加了六百来块的柴油,下次出海能维持一星期都没问题了。
  其实以这艘船的燃油舱容量,完全还能加更多的油,直到加满。但去往深海的船主通常不会这么干。
  因为油加得太多,本身也是增加负担,会让船开起来的过程更为耗油。
  所以,加满油直接在深海呆上二十天、个把月,对于梁自强这条船来说并非最优的选项。
  除非特别必要,否则的话他打算每趟呆个五六天也就差不多了。
  两千二百多块钱,柴油用掉六百,五个船员四天的工钱是一百零八,还余一千五百来块。
  一千五在这个年头怎么也都算是一笔巨款了。梁自强接下来要去城里卖鱼翅、买东西,肯定不能带着这么大笔钱四处跑。
  还好,负一层有好几个舱都是带锁的,锁特结实的那种,钥匙都掌管在梁自强自己手里。他留了一点要用的在身上,剩下一千多全都锁进了负一层的工具舱里。
  离开县城渔港后,立即快马加鞭,开船前往浅锣湾。
  趁着鲨鱼的鱼翅暂时都还新鲜,赶紧得拿去杜子腾那。这个才是精华,真正值钱的部分……
  (虎鲨图片,已发在下方“本章说”评论区)
  第330章 鱼翅一卖就是几十斤
  到达浅锣湾后,梁自强让朱天鹏五人在船上等他,他独自挑着割下来的背鳍、胸鳍、臀鳍、腹鳍和尾鳍,去往月海酒楼。
  这次还没到办公室,从后门通道进入时,就正好遇上了正在通道附近的杜子腾。
  杜子腾远远冲他问道:
  “你都有些日子没给我带鸡爪螺过来了,我现在缺货缺得慌,今天这是啥?”
  说到鸡爪螺梁自强也是没辙。无名岛从去年薅到今年,也薅差不多了。倒不是说彻底没有,而是说现在每次也就只能薅到几十块不到百块的量,特意去一趟算下来都不怎么划算了。
  而且,如今剩下那点犄角旮旯的鸡爪螺,个头也小,成色已经大不如前。
  “鸡爪螺现在不好搞了,今天也是好东西,你自己瞅!”梁自强揭开箩筐上的笠嫲给他看。
  “鱼翅?!”杜子腾啥话也没再多说,立即就拉他去库房了。
  到了库房,杜子腾又叫来厨房的大师傅,一起看鱼翅的成色,两人都觉得还过得去。
  不等梁自强发问,杜子腾主动道:
  “我按标准的鱼翅价格给你。鱼翅我们平时收是每斤六十块,但那是已经晒干制作出来的鱼翅,重量上缩水得厉害。这种生的鲨鱼鳍我们也收,价格也不低,能去到十二块!”
  鲨鱼鳍晒干后严重失水,重量确实会变得很轻,比例上算下来其实也差不多。
  开始称重,所有的鱼翅一起达到了三十九斤三两,算下来,是四百七十一块六毛。
  结账时,杜子腾依然一如既往补足零头,让会计给的四百七十二块。专做港岛人生意的月海酒楼,对钱的概念到底不太一样。
  光是鱼翅部分,就远远超出了鱼肝、鲨皮、鲨鱼肉的整体价格。
  整条虎鲨算上鱼翅、鱼体,也是给他带来七百出头的收入了!
  收起这四百多块钱后,梁自强再次去了百货商店。
  这次要买的同样是急需品,船用收音机。
  刚刚在县城渔港时梁自强才得知一个消息,惊出一身冷汗。
  根据喇叭中的气象预报,将有一场强台风大概在后天、大后天左右登陆沿海。
  渔港中大伙都在议论这场即将到来的台风。虽然目前天气还晴朗得很,毫无异常迹象,但大家谈论间已经流露出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只有梁自强,因为最近四天都远在深海,对台风消息居然浑然不知。
  这是好在他这本次的出海周期刚好结束,返航归来了。否则,要是继续在深海呆下去,直到后天台风席卷而来,人在深海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后果不堪设想!
  阵阵后怕之余,梁自强决定再买一台收音机,专门在海上收听天气预报,以及紧急渔情。
  “收音机有吗,能够在海上收听渔业电台的收音机?”梁自强问。
  营业员都准备去拿收音机了,结果听到后面半句缩回手来:
  “你要的那种波段不一样的,我们这没有,得去最大那家卖渔业设备的商店才有!”
  今天这个营业员不是上回那个,人还挺热心,告诉了他国营渔具商店的详细地址。
  找到地点后,总算如愿买到手了。
  由于大海环境的差异,普通的收音机在深海的收听效果将会非常差,得使用专门的渔船用收音机才更有保障。
  价格倒也比普通收音机没贵太多,三十八元。
  问了一嘴,发现这里同时还有望远镜卖,也是专门的渔船用望远镜,于是也买了一只。
  这种黑色壳的渔用望远镜售价三十元,双筒的。渔用望远镜比那种拿着玩儿的望远镜肯定是好用多了,但跟专业的航海用望远镜不是一回事,价格也比航海望远镜便宜多了。
  考虑到不仅自己要用,朱天鹏站在船首瞭望时,配上这个也会更方便点,于是买了两架。
  两架望远镜加上收音机,总共花了九十八。
  买完这些,又在附近采买了大量米、油、面,都是下次出海,几个大男人在船上要吃的。这个又花掉大几十。
  鱼翅的四百多还剩下三百。
  从浅锣湾返回村里时,梁自强跟几个船员说好,接下来暂时不出海了,直到台风彻底过后,天气转好再说。
  正好,台风这几天就当是休整了,几天的日夜忙碌下来,一个个确实也累了。
  一回到家,奇怪的是,却不见陈香贝的身影。
  屋外没见到,以为在里屋奶娃子呢,结果进到里屋一看,梁景程一个人在床上睡得正香。
  难道是去菜地,或者去村里串门去了?他觉得更可能是菜地,平时他媳妇也不大喜欢串门。
  正要自己烧点饭菜吃,就见荔枝从柴房方向过来,应该是刚喂完蛎鹬。
  “荔枝你二嫂是跟妈一起去菜地了吗?”他问荔枝。
  “二哥你回了?可把妈跟二嫂急坏了!她俩带着香还有好吃的,一起去妈祖庙了!”荔枝眨巴着眼,告诉道。
  这咋还趁着娃睡着,跑去拜妈祖了?
  “我又没事,她急啥?”
  “我哪知道,反正二嫂都急哭了,昨天我就看她偷偷哭鼻子了!”
  算了,在荔枝嘴里也问不出个啥所以然来。
  梁自强肚子是有些饿,但也没空吃饭了,让荔枝帮忙瞅一眼梁景程,他要去妈祖庙看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