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1983渔耕山海间>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10节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10节

  大概是后天下午三点多的时候,钟永瑞陪着县渔政站的人,还有镇里的人一起,出现在村里。
  钟明连忙跑来叫梁自强,一起去村东的虾塘。
  见着了面,钟永瑞介绍了下,渔政站这次是站长本人来了,姓齐。除了齐站长,还另有两名工作人员,以及潮洋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廖能。
  一行人到达村东,梁自强把父子仨承包下来的整片虾塘都比划给对方看。站长齐隆问得比较多,主要都是关于去年养殖的情况、投入、产出,以及今年的养殖规划。
  虾塘目前已经蓄满水,但水中还是空的,除了蓝蛤、薄壳之类其他什么都没有,新一轮的虾苗还没开始投放呢。
  倒是隔离开来的小虾池,里面是有虾的,全是等待抱卵的亲虾。
  齐隆想看看亲虾,让梁自强用手抄网捞起几只。看了会,齐隆点头道:
  “这虾的个头和成色确实不错。难怪我听说市面上已经有人在点名要收购你们家的明虾!”
  听他这么一说,梁自强明白了,很可能是渔港的韦攀已经找了渔政站的人,透露过梁自强的养殖虾大受市场欢迎一事了。
  “我看你们这虾塘除了安装水闸、设投喂点、扎遮阳篷,其他也没啥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呀?都有些什么养殖妙招,能把明虾养出这么好来?”副镇长廖能饶有兴致地问道。
  “技术上的细节,说起来可就多了,去年我也是悬着心,生怕一个小闪失就把事情搞砸!”梁自强含糊道,“对了科学的养殖配方还是很重要的!”
  廖能正想再多问两句,便见梁父跟梁天成两个,搬着箩筐,正往亲虾池中撒东西。
  撒入的东西除了明显可见的花生麸,还有一种接近于白灰色的粉末,却不知道是什么。
  “对了刚在来的路上我已经听支书说起,你自己配制了专门用来养明虾的营养粉?”齐隆问。
  “就是正在撒的这个!”梁自强肯定道,“里面有酒曲,能改善水质,还有几种最重要的成分是出海找来的,反正都不好找,为了配这个营养粉也是累出了一身臭汗,好在作用还不小。去年养虾成功,主要功劳就在这营养粉上面!”
  “这是你自己的养殖诀窍,我就是顺嘴问一句,没有叫你公开配方的意思。真要是全天下大公开,那咱们县不也就没得养殖明虾的优势了么?”
  齐隆显然看出来梁自强并不愿细说“营养粉”的配方,倒也觉得正常之极,哈哈笑道。
  梁自强心照不宣地嘿嘿笑了两声。
  旁边的梁父跟梁天成,则继续一丝不苟地撒着“营养粉”,偶尔才抬头很自然地搭一两句话。
  这龙头鱼粉末,当然是梁自强提前叫他们俩过来撒的。
  别看平时两人都是实诚人,这会儿表演起来完全就是实力非凡的演技派。老实人骗起人来,效果往往出其不意的好。
  “对了我得感谢镇里点头支持我承包盐湾村的盐地。那些丰年虫虽然没啥营养,但来得便宜,也给我省了一笔成本!下一步要是继续扩大规模,丰年虫不够用的话,我打算用蚯蚓、糠虾、磷虾代替,反正成本也就比丰年虫高一点,稍麻烦一点,实际效果都差不多!”
  趁着“感谢”,梁自强还不忘顺手贬低丰年虫神奇而巨大的作用。
  “支持做大养殖业,这是我们本身正在推动的工作,没啥好谢的。再说了,能够给你省一笔成本,又能让盐湾村废物利用、增加点收入,两全其美的事,这不正好嘛!”副镇长廖能接话道。
  “你这个呀,”齐站长从池边站了起来,环顾了一下周边,“既然成功摸索出了养殖明虾的技术,不如就把规模搞大点。听说你承包了一部分的荒滩搞基围塘?这个思路不错,一下就把村里鱼塘不够用的限制给打破了。走,去海边看看!”
  “本来我也没打算把规模搞到多大。前阵子钟支书做了我的思想工作,表态说村里一定全力给予最大的支持。他要是不给我鼓劲,我还真下不了决心砸钱去开建那些基围塘!”
  梁自强当然明白钟永瑞需要什么,很随意地说道。
  “钟支书执行起工作来,那确实是没得说,这么多村,他算很得力的了!”副镇长当即表扬了两句,又把脸转向钟永瑞,“老钟我跟你说呵,到时别说年纪大想退,你这劲头可不比年轻人差,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多干几年!”
  钟永瑞看向梁自强的眼神都自带闪光了,回答廖能道: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镇里头信任的话,再坚守几年没问题!”
  一行人看了会正在滩上忙着砌基围塘的帮工们,了解了一下基围塘的结构和进度。
  “到六月,这些基围塘应该都能用上,开始投放虾苗吧?”齐站长又问。
  “照目前进度,六月底没啥问题的,今年的规模一下子能达到去年的六、七倍!”梁自强告诉道。
  “太好了!还有没其他困难,有没有哪些方面需要县里支持的?我能够协调的,都可以去县里给你协调一声的。”齐站长问。
  “还真有!”梁自强就等这句了,当即毫不犹豫道,“明虾是最近紧俏,可还有些鱼,一直都紧俏得很呐,比如笛鲷、石蚌!这些东西平时出海撒网也很难大批地搞到手,都得靠一条一条地钓,量太少了,要是搞规模养殖,肯定受市场欢迎啊,不管内销还是出口创汇,应当都是很有搞头的!”
  “你还会养笛鲷、石蚌?”齐隆再次来了几分兴趣,“笛鲷好卖是好卖,最主要还是口味问题。昨天我刚去过金濠镇,那儿有人养石斑,比笛鲷还值钱的货,可惜听说口感跟野生石斑差得太远,卖不起那个价。笛鲷恐怕也跟石斑一样,养殖的出不来那个味,这是个挺头大的难题!”
  “应该是在池塘或者岸边浅海养殖的吧?”梁自强分析道,“那一点也不奇怪。解决养殖笛鲷、石斑的口感问题,也不是真没办法。我要是真养,就直接去深海养!”
  梁自强顿了顿叹道:“当然深海养殖投入大,风险也不小。要是上面愿意给我一大片深海来搞承包,这个风险我还是愿意冒一冒的,总得要有人来试嘛,对不对!”
  “深海养鱼?这看起来还真是改善口感的办法,就是难度有些太大了,你真有这个决心?养殖出来的话,有没有把握基本接近野生笛鲷、石斑的质量?”齐隆一连串地问道。
  完全接近野生口感,那当然做不到,但比起池塘或者海边养殖,绝对是要好多了,能够做到跟野生笛鲷、石斑的差距不那么大。
  梁自强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后世就有人在深海通过网箱养殖鲷鱼、石斑鱼,口感比起普通养殖鱼,明显大有改善。
  “我选择一些深海礁石带搞养殖,难度还是能够大幅降低的。成不成功,得试了才知道!”梁自强说出自己的想法道。
  “要想真把养殖这篇文章做大,往深海发展这方向还真值得一试啊!”副镇长廖能也若有所思道。
  “看来,今天来鲳旺村是大有收获啊。阿强同志,你的想法很有胆气和眼光,我觉得有搞头!但我现在还不能立马给你答复,深海海域搞养殖,发包权也不在我们县级层面,得市里批准。回去我会向市渔政局汇报,推动这件事,争取早点落实下来,让你今年就能承包一片海域做尝试!”
  齐隆似乎也从中看到了走出养殖新路子的希望,下定决心道。
  听到这,梁自强明白事情今天算是成功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393章 成功拿下独家捕捞权
  齐隆还真是挺实干的一个人。5月下旬,也就是梁自强的那些基围塘整体即将完工之时,便从县里传来了消息。
  承包海域发展养殖一事有了进展,市渔政局将派人去村里察看他现有的养殖规模,并实地了解他去年养殖的成绩。
  不几天,齐隆就陪着市渔政局的人来了鲳旺村。梁自强一看,居然还有熟面孔,就是去年7月在市渔政局参加大钢船作业培训时认识的,也算得上是老熟人了。
  再返回市里去时,渔政局对梁自强去年的养殖业绩已经充分了解,还夸了梁站长,认为鹏澳县有眼光,扶梁自强这个养殖户典型,看来是扶对了。
  同时,渔政局也表了态,会大力支持鹏澳县的潜力养殖户。做大下面县里的养殖业,说到底也是做大阳海市的养殖产业。
  三方约了一下去海面测绘的日子,梁自强建议明天就可以。不光是为了赶时间,更主要是,他已经留意过天气预报了,明天、后天都是阴天,气温较低。
  只有他自己清楚,气温低就意味着那个地方安全。
  第二天一行人到达那片特殊的越冬地,果然风平浪静。
  整片水域也并没有冒出热气,毕竟已经不是寒冬了,“井口效应”也显示不出来。
  放眼之下,就是与最普通的海面一样,没有任何的异常。
  梁自强原本还有几分担心,现在距离“龙吸水”现身的7、8月也就只相隔两个月时间了,可别刚好碰上灾难性的气象提前爆发,那他们今天就悬了。现在看来是可以把心彻彻底底放回肚子里去了。
  渐渐开近了那片环礁地带。
  此刻的越冬地跟冬季已经大不一样,没有了前阵子那样扎堆的鱼虾,偶尔浮现几条鱼,也稀稀拉拉。
  要不是有眼前这处环礁在,梁自强都得怀疑,这处海面,跟自己冬捕时鱼获如山的海面,还是同一地么?
  “这处海域也没啥特别的吧?”渔政局有工作人员开口道。
  言下之意,似乎觉得梁自强跑了老大远,选了一处平平无奇的海域搞养殖,看起来好像有点亏。
  “这处礁石带在我所碰到过的里面,算大的了。”梁自强指指那处环礁道,“这里的天然饵料也还算多,我在这钓到过一条十来斤重的大笛鲷,说明这地方还是能够养出很肥的笛鲷、石斑鱼来的!”
  “十来斤重的笛鲷?那看来这地方有可能你还真没选错!”工作人员也顿时有些改观了。
  “今年刚起步的话,不一定搞多大,”梁自强计划道,“第一步先紧靠这环礁的外围,布置一整圈的网箱,养一批笛鲷、石斑先看看!”
  “那是先承包环礁周围一小片,还是这次就把面积承包大点?”对方问道。
  “每年都劳烦你们过来,那多麻烦?一次性把面积承包大点吧,我还是有些信心的,再往后肯定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把整片海域全给利用上。再说了,这次是因为先尝先试,市里为了扶持,给的条件特别优惠。
  要是真等我养出个名堂了,那时再申请扩大承包面积,我还怕你们坐地起价呢!”梁自强半开玩笑道。
  “你得相信我们嘛,扶持养殖,就算做大了也不会轻易给你加承包费的!”对方也有些乐。
  “开玩笑的。其实我真正怕的是,就算我承包下来了,到时有其他船瞄上我的鱼,隔三差五闯进来,借口捕捞,然后弄走我网箱里的鱼。这个真的很难防啊!”
  “说难也不难。你搞养殖,肯定有船长期守在这啊,要是规模做大,估计得有好几条船长期驻扎在这,谁敢过来闹?要是你没承包,那叫双方争抢;你现在都承包了,谁敢抢直接可以报案抓人的!”
  “这我当然知道,”梁自强解释道,“可他要是打着捕野生鱼的名号闯进来,我觉得还是有点漏洞!我想想,好像也有办法能解决?我又不光是单纯的养殖户,平时也搞出海捕捞的。这片海的养殖、捕捞权,我全都一起承包下来,这样就没谁能打着捕捞的借口闯进我的养殖场了。对,只有这样能把漏洞给堵喽!”
  实际上,后世那家渔业公司的老板发现这处越冬地后,就是把这里的捕捞权迅速给承包了下来,从而令公司做到了利润飙升,越做越大。
  这种方式显然是可行的。那家后来的渔业公司能够做到,梁自强现在抢先一步,同样也能做到。
  “有没有必要啊?那你的承包费可就不是单纯养殖那个价了,得高出不少!”对方环顾四周,摇头道,“这里就是个普通的深海区,鱼虾一点都不比其他地方多,你多花这么一大笔承包费,不划算啊!”
  “没办法,要养殖就养得安心点!”梁自强决定道,“多出点承包费也值得,把鱼养好点、养殖规模做大点,就赚回去了。总比被人闯进来搞破坏要强多了!”
  “你自己决心要这么干,也不是不行,渔政局还能多收笔承包费!”工作人员也没啥好说了。
  由于这片海域怪偏远的,平时也不太涉及商业航线,划定的过程倒并不复杂。
  通过船舶恒定的速度行驶来确定海里,开了一整圈,就把梁自强要承包的面积给认定了下来。
  过了个周末,到了周二的时候,梁自强便得到通知,说是渔政局把电话打到村里,通知他去签订承包合同。
  梁自强带上自己的户口本、身份证,前往市里。
  这年头海洋资源的管理部门,各地还并不相同。有些地方是海洋与渔政结合,有些地方是成立了专门的海洋管理部门,还有些地方则是把海洋资源管理统一归口到土地资源部门。
  阳海市目前采取的是第一种,即海洋资源归渔政局管理,所以梁自强签订承包合同,也是与渔政局签。
  根据双方已经商定好的,那片海域的养殖权、野生海鲜的捕捞权全都签进了合同,承包给了梁自强。
  唯一遗憾的是,渔政局没有按照最长的十五年来签,只签了十年期限。
  不过,十年期限对梁自强来说,也已经够长了。
  以那个地方冬天的海鲜量,只要自己加大规模去捕捞,收获必将比起上一轮更加惊人得多。
  至少在较短时间内,自己足以积累起真正发展壮大的起步资金。
  不是小富即安的那种,而是积攒起足够的本钱,逐步启动一家海洋企业的征程!
  既然重活一遭,抓住了机会,当然就要让自己的身影,在这蓝天大海间,留下浓重的一笔……
  第394章 开始组建船队
  从5月下旬没开始签订合同时,梁自强便已紧锣密鼓,前往牛屎岛、笛鲷岛几个地方,寻找产卵期的鲷鱼、笛鲷。
  去年他在牛屎岛钓获过大量的黑鲷、牛屎鲷甚至斑石鲷,也在老谢提供的那座狭长小岛钓到过大量的笛鲷。
  3到6月,正是笛鲷、石斑产卵繁殖的高峰期,错过了6月,后面再想收获野生的笛鲷鱼苗就很难了。梁自强必须得抓住6月这个稍纵即逝的大好时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