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1983渔耕山海间>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26节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26节

  “不是,都过去两年多了,你咋还突然问起这了?没啥呀,你要是怕我记不大清,不信的话也可以问下你大哥看,那几月真没啥呀?!”
  听到父亲回想了一会依然摇头,梁自强只感到更加迷了……
  第417章 青衣
  不管父亲怎么的回想不出来,梁自强却可以断定,那几个月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情。
  初步,梁自强基本上可以把范围缩小到出海这件事上。
  因为,杂音中只提到梁得福、梁天成、梁子丰这三个名字,没有提“梁自强”。
  那几个月,父亲因为着急梁天成、梁子丰两个半吊子,于是每次出海基本都是带着这两人,亲手教他们俩怎样开船、如何撒网捕鱼。
  至于梁自强,父亲觉得他出海撒网技术已经够精通,所以那段时间没有带上他。
  那几月,梁自强记得基本都是一个人去海边推一推高脚罾,夜里放一放地笼网。
  或许也正因此,自己被排除在黑手的“名单”之外了。
  “爸你再想想,出海捕鱼的时候,有没顺便去过哪些地方?”梁自强不死心,让父亲再好好想想。
  “都是正常打鱼的一些浅海区啊,家里那条老破船,深海又不可能去得了。平时遇到突然下雨刮风的话,会跑到一些小岛去避一避。像观棋岛这种,这不都是渔民经常停靠的地方么?有时香螺岛、斑鸠岛也会停靠一下。”
  确实如父亲所说,这几座岛以观棋岛离海岸最近,也最为便利,所以平时渔民临时停靠的话,多选择在观棋岛。
  梁自强还记得,前年自己搞夜捕的时候,同李亮、钟康他们躲在观棋岛的礁石后,天快亮时还逮到一只大椰子章。
  当时那章鱼举着椰子壳,一路狂奔,昏暗中犹如人头滚动。那椰子壳,便是平时有渔民在岛上掰开椰子吃,然后扔在沙滩上的。
  那座岛大家太熟悉了,不应该有什么事吧?
  再说香螺岛,稍偏一点,除了螺多、蛤多,好像也没啥。
  至于斑鸠岛,比香螺岛又还稍偏点,但位置整体上也还勉强算得上方便。有企业特意在那岛上卸鱼、分拣鱼,遇到村民上去躲雨,他们不仅不反对,后来还在岛上搭了大草篷,替渔民们遮雨。反正也挺正常的一个岛。
  “今天到底咋了?突然问这问那,问的还都是陈年老黄历?”梁父也感到了奇怪。
  梁自强想想,暂时还不打算把磁带的原委全盘告诉父亲。
  “爸你这两天再仔细回想回想,一件小事都别放过,那段时间有没有发生过点啥不太正常的事,得罪过什么人。”
  见父亲一时半刻也没头绪,梁自强只好先让他想着,然后自己起身去找大哥了。
  梁子丰现在远在首都念书,梁自强肯定没法去问他,只能先找大哥再问问了。
  到了大哥家,把大哥拉到一边又问了好一会,可惜的是,跟父亲一样,梁天成挠着头,半天也是没想起那几月发生过什么干架、冲突之类的大事。
  “哥,你留意点,要是有不明不白的人突然靠近你,转身就跑,反正我觉得好像有什么人要对付咱们家!”
  最后,梁自强再三叮嘱了一番大哥。
  听口气,磁带中那人似乎是要把父亲、大哥、小弟三人全都干掉。这种机会以前经常有,但现在却难得一遇了。
  如今大哥在家养虾,父亲跟着自己出海,子丰更是远在首都,三个人压根都不太走到一起。
  难道这也是后续的两年多中,对方没有再出手的原因之一?
  但他无法排除,对方会不会改变念头,变成各个击破,一个一个害掉他们?
  梁自强现在一团迷雾,完全摸不清状况,只能猜测着,觉得哪种都有可能发生。
  接下来,又到了出海的日子。
  虽然一声惊雷般的消息彻底打乱了梁自强的心情,但正常的出海、生活,却不能因此而打断。
  像往常一样,梁自强让父亲在自己的“自强号”上,与自己搭档。
  三艘大钢船一起出海,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
  这次出海,到了第二天是鱼获的最高峰。
  网囊倾泻后,里面几道青色的身影让人眼前一亮。最开始,梁自强还以为跟去年一样,又是碰上了“鹦嘴鱼”。
  细看马上发现,这通体暗绿色的大鱼体态优美,嘴巴并没有像鹦鹉嘴一样的结构。
  “青衣!这可是真正的青衣鱼,平时有人跑到礁石带去找都找不到!”梁父一眼就认了出来,大喜道。
  这鱼如同身着一袭青色裙裳,而且习惯于一、二相随,犹如青衣婢女,所以才被称之为青衣。
  市面上曾有人用鹦嘴鱼去冒充青衣,蒙骗不太懂海鱼的市民,便是因为价格上,青衣比鹦嘴鱼要高出几倍!
  等船停下,梁自强过来理鱼处看了看,居然还不少,足有五条青衣。有大有小,小的是才两斤来重的小青衣,大的则有七八斤。
  到了中午吃饭时,三艘船聚拢到一块,一问,另外两条船也都拖获到了青衣。
  “博强号”数量少,只有三条。
  “众强号”跟“自强号”一样,也是刚好五条。
  但朱天鹏兴奋地告诉梁自强,其中有一条青衣很大,估计能有十多斤重。
  这么说,这次众强号的收获是最丰硕的了。
  梁自强估计,虽然海面没瞅见明显的礁石带,但这片水域,应该在底下是有不少礁石的,所以才会一下子拖到这么多青衣。
  随后两天,他们来回又在同一海域开展作业,收获没这天多,但每天也都能发现有一两条青衣,夹杂在鱼虾之中。
  到了第五天准备返航时,才没能再拖获青衣鱼。
  到达县城渔港,卖掉普通鱼虾后,梁自强与父亲、朱天鹏便又一起去了月海酒楼。
  “青衣?快,带去库房!”
  杜子腾一看是难得一见的青衣,而且数量还不少,当即看梁自强的眼光,都变得如同看亲兄弟一样了。
  到库房中秤了下,梁自强这次带来大大小小的青衣有二十三条,当然普遍只在三四斤大小。七八斤、十几斤的比较个别。
  总共有八十七斤六两。
  这鱼杜子腾愿意给到六块钱每斤,比石斑中的青斑都贵。
  二十多条,卖到手五百二十五块六毛。
  结账时,领了五百二十六块。
  这次因为有值钱青衣的缘故,梁自强扣除所有的开支后,利润超出了平时的五千,达到了五千四百多。
  回到村里,其他船员都各自回家去了,梁自强同父亲也走在回家路上。
  “阿强,这几天一边出海,我也一直在想你上次问我的事。我捋了一遍,在观棋岛、香螺岛遇上的都是各村的渔民,再有就是斑鸠岛,遇到捕捞公司几个拣鱼、搬鱼的人,看起来也都正常啊?”
  路上只有父子俩时,梁父嘀咕起来。
  “那也可能不是出海的时候,在村里别的地方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奇怪的事?反正我现在发现有人像是要下死手,害咱们家,而且看起来主要是针对你、大哥和阿丰!”
  搞到现在梁自强也没啥把握了,到底事情的古怪是藏在出海过程中,还是跟村里的什么事有关。
  第418章 想不到黑手可能是他
  一路回到桔子坡,到了家里,父子俩自动闭了嘴不再细说。毕竟事情还没能摸清头绪,让梁母、陈香贝他们知道太多的话,只会令她们惴惴不安,人心惶惶。
  只是到了晚上吃晚饭时,父子俩多少有些心不在焉。反正梁自强嚼着饭菜,总算体会到了“味同嚼蜡”的滋味。
  就算动用他两世六十多年的经验,也很难从种种匪夷所思的苗头中,理出一个绳头来。
  电视中,新闻栏目又在播报阳海本地的新闻消息。
  “这个人,鼻子长得好钩的,正宗的鹰钩鼻!”梁母一边吃着饭,一边对屏幕中的一个人评头论足了一番。
  梁父、梁自强、陈香贝也都抬眼往屏幕瞧了两眼。
  忽然,梁父不由地放了筷子,身子朝前挪了挪,仔细盯着黑白屏幕看了一会。
  “这个人我在哪见过!”梁父突然语气肯定地说道。
  “不会吧,你见过他?”梁自强懵了一下,“爸你知道他是谁不?”
  电视中此刻正在播报新闻,讲的是捐赠橡皮艇的事。
  就在今天白天,阳海市庆琈集团又一次向鹏澳县的某个村子,捐赠了两条橡皮艇。
  梁自强印象中,庆琈集团不是第一回捐赠橡皮艇了。
  去年大台风袭来,响鼓村海堤决口,海水涌入村里,淹了不少的房屋。
  当时梁自强开着大钢船与陆松、邓招财前去参与救援,就亲眼见到三十多米长的“庆琈集团”大船停在一旁,一口气捐出了好几条橡皮艇,帮着一起救援村民。
  也就是那一次,邓招财决然地跳入屋顶下的水中,救起了燕子。
  梁自强还记得,当时老徐告诉他道:
  “这大船是庆琈集团的。老板戴庆孚,也是从咱们鹏澳县走出去的。现在从外头回来,衣锦还乡,这几年在阳海投的产业可多了!”
  钟永瑞当时也在现场,还半开玩笑地冲梁自强道:
  “强仔啊,你现在可是咱鲳旺村最能赚钱的后生了。好好干,指不定哪天,你也能整出个自强集团,成为跟戴庆孚一样的大老板!”
  当然,庆琈集团做的善事可不只是捐橡皮艇这么一件。后来响鼓村的部分村民临时安置在鲳旺村小学,庆琈集团也主动提供了一些吃的。
  平时,庆琈集团时不时会因为捐出一些钱物,而登上电视、报纸的新闻栏目。
  只要听说过庆琈集团事迹的人,基本聊起来都会不自觉地夸上两句。
  梁自强记得去年在渔政局接受培训时,给他们培训的人员聊到庆琈集团,就不由竖了个大拇指。
  庆琈集团的形象,应该说在知道的人口中,都是颇为正面的。
  除了热心搞些捐赠,平时在处事上,人们对庆琈印象也不错。
  去年庆琈集团的大船行驶在海面,有一条小渔船脑子一热,迷信所谓的“抢过大船头,三年不用愁”,加快船速试图抢跑到大船前头。结果由于“船吸作用”,小船被吸拢,一头撞在大船的船身,两名渔民当场毙命。
  那一幕,当时梁自强、朱天鹏他们都是亲眼目睹的。
  其实过错显然不在庆琈集团的大船身上,但听说事后庆琈集团却主动善后,赔偿了一笔钱给到那两名渔民的家里。
  此刻,电视中播放着捐出橡皮艇的新闻,而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那个人,不是别人。
  正是庆琈集团的最大老板,戴庆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