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1983渔耕山海间>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29节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29节

  “快,这东西跟刚刚那个长差不多,应该又是一个潜航器!”
  抢在圆筒物即将擦肩而过之前,梁自强连忙撒网,罩住了那物体,慢慢拉上船来。
  这个目测才一米多的样子,比前头在水底下打捞到的那只更短小,也更轻。
  不知是哪儿坏了还是咋回事,竟是直接漂浮在水面,被他瞟见了。
  稍一辨别,果然,是一只形状略有区别的无人潜航器。表面照例挂上了一些海藻。
  梁自强顿时觉得今晚值了,立马重新调头,再次回转到秤盘岛,把这只潜航器也跟前头那只放到一起,先用草丛盖住。
  回到家已经凌晨四点了。倒床上睡了五个来钟头,九点来钟起来吃个饭,马上又叫上父亲,再次出海。
  这次开的不是莲纹船,而是大钢船。
  梁父瞭望,梁自强开船。没在浅海逗留,而是直奔深海而去。
  梁自强时不时看着身边那只航海罗盘,调整着方向。
  开行了好久,渐渐,一座布满石头的礁岛出现在了视野中。
  就是这座石头岛,去年曾经有一只虎鲸搁浅,后来还是梁自强跟朱天鹏、邓招财他们设法淋水降温,帮那只虎鲸熬到了活着重归大海。
  同时也是在这座岛,发现有很多的双色草莓鱼、关刀鱼,捞去卖了不少钱。当时他想到以后还能继续来这捞草莓鱼,所以特地留意了方位,以便下次再来。
  抛锚停下大钢船,梁自强拿着手抄网再次下船,登到了岛上。不一会就见三三两两的草莓鱼又冒出了身影。
  然而这次梁自强就当没看见这些值钱鱼似的,完全没有要捞的意思。
  他继续寻找,终于,一处石缝的上方,正有一丛如同松枝般的藻类一荡一荡,拂动着水面的阳光。
  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肉质藻,叫做交织松藻,去年的那次他就发现了这座虎鲸岛有交织松藻。
  (图片已经在当时的虎鲸章节贴出过。)
  藻呈深绿色,有着很多鹿角一般的叉状分支,每个分支都充满了肉质感。
  交织松藻裹在石头上,梁自强用手抄网捞了捞,弄不断,于是伸手扯了一把,很快扯了下来,放进桶里。扯完,又沿着礁岛边缘继续寻找。
  走了大半圈,终于陆续找到四块有交织松藻的石头,他没犹豫,全都扯了下来。装了半桶,怎么都够了。
  拎着这些藻,他才重新回到大钢船上。梁父也走近桶边,细看里面的海藻。
  “这种藻?这藻可不是哪儿都有啊,难道你……”
  梁父愣了一愣,似乎有那么一点点,摸着梁自强脑子里的真正计划了……
  第422章 查他个底朝天
  大老远地赶来深海一趟,梁自强半条鱼也没捕,捞了这几丛交织松藻,立即返航。
  回到村里,交织松藻仍用桶子装着,锁在大钢船的仓库里。
  父子俩没有立即回家,而是立马又开上莲纹船,去了趟镇里。
  在镇里买到油漆,就在岸边,梁自强果断地用蓝色油漆涂抹掉了莲纹船上“自强”两个大字,这条船暂时变得没有了名字。
  反正“自强”木船也跟那艘“自强号”大钢船重名了,先把木船名字去掉,至于以后改写上啥名字,等以后想好了再说。
  做好这些回到家,吃过饭,睡觉。等到半夜来临,梁自强立马起床,再次与父亲来到海边。
  他先上到大钢船,把那桶交织松藻从大钢船拎到了莲纹船上。
  然后开着莲纹木船,到达寂静无人的秤盘岛。
  这次直接把船开到秤盘岛的边缘,找到那处草丛,从草丛中搬出上次存放在这的两只无人潜航器。
  “来,爸你替我扶住!”
  梁自强让父亲扶住潜航器。他把潜航器后端原本缠着的一部分藻类扯了下来,丢去了水中。
  然后,他捞起桶中的交织松藻,往潜航器的圆筒上一圈又一圈地绕。
  很快,整只潜航器的中部与后端就缠满了交织松藻,像是藤蔓缠绕着树身。
  缠好后,他特意找到一处沙滩,把潜航器就搁在沙滩与海水交界的边缘,看起来就像是因为涨潮,潜航器被自然而然地冲到这然后搁浅了。
  处理完这一只,又如法炮制,把草丛中另外一只潜航器也缠上交织松藻,然后找了另一处沙滩,相隔得比较远的地儿,同样搁在那儿,如同自然搁浅。
  做完这些,他还特意用手抄网,把自己留在沙滩上的脚印刮平,消去痕迹。其实也没几个脚印,都是在海水边缘处进行的,脚印被海水一冲刷,很快也是会消失的。
  一切处理好,当即开船离开了秤盘岛。
  回到家,梁自强却没敢合眼。只等天一放亮,马上起床,叫上父亲再次前往秤盘岛。
  渐渐开近秤盘岛时,周边的小渔船多了起来,明显要多于平常的海面。
  有两条相互认识的木船,也不知是哪个镇、哪个村的,船上渔民还相互在打招呼:
  “老七,你今天也来了?”
  “是呵,前下午听说栓子在秤盘岛捞到一只鱼雷,昨天就去领到奖了。这不,今天也过来碰碰运气,有鱼雷捞鱼雷,没鱼雷就捞些鱼回去,反正怎么不耽误事!”
  “栓子最近走运,听说上周他还捞到一只潜航器呐,奖的钱也不少!”
  “可不是!我们倒是都乐意捞。可我总觉得吧,靠咱们渔民这么捞下去也不是个法子吧?上边的人就不能揪住黑手,看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在偷偷往海里放这些玩意?!”
  “嗐!你以为不想揪出来?肯定也都正着急冒火呢,这不是太狡猾了,藏得深,揪不出来么?!”
  “也是呵,根本都不知道是从啥地方,一路飘到秤盘岛来的!”
  说着话的渔民不经意往梁自强这边望了眼,见梁自强也正拎着渔网开始准备撒网,自然也觉得他跟他们一样,是过来秤盘岛捕鱼,顺便捞一捞“大家伙”。
  梁自强与父亲还真一网接一网地捕着鱼,陆陆续续捕上来一些鱼虾。
  快到上午十点时,小渔船越发多了,加上梁自强自个,已经有了七条渔船,全是木船。
  另外那六条船梁自强特意瞟了下,没有本村人,也没他认识的人,估计多半都是周边其他镇的渔民。
  到了快中午时,几条船越开越接近秤盘岛的边缘,打算靠岛停泊,吃中饭。来到岛边,目光纷纷瞥向了沙滩边缘处,几个人几乎同时抬臂指向前方,惊呼起来:
  “浅水边上那是啥?可不就是咱们要捞的玩意?还不止一只!”
  所有船的注意力顿时就集中到那边去,全都加大马力,开向沙滩边缘。
  梁自强自然也一脸好奇,跟了上去。
  那个叫老七的抢先跑下船,搬起两米来长的那只潜航器。其他人也都纷纷停船抛锚,跑上前来。
  “酿的,也不知在海里头泡了多久,筒子上全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老七道。
  “你可别扯掉,以前他们都是连着上面的藻,一起交上去的!”另一人提醒他。
  另有两人跑到几十米远处,把另外那只潜航器也搬了过来。
  梁自强就跟看稀奇似的,绕着潜航器看了好几圈,不由嘀咕道:
  “不对呀,这种藻好像很少见吧,叫什么藻来着?”
  “这是一种松藻!”有人告诉道,“是怪少见的,也不是没有。整个浅海,好像就只斑鸠岛有这个!”
  另有渔民接话:“对哦,斑鸠岛长了好多这种松藻,我有次在那草篷下避风还看到过!”
  老七道:“看来,潜航器一路漂着,应该是经过了那一带!”
  “这啥松藻,会在海里头到处漂的吗?”梁自强面带疑惑,适时插一嘴,问道。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疑问,一下提醒了这些渔民。
  渔民们的脸色刷的一下,全都古怪起来:
  “不对呀,这松藻只会长在斑鸠岛边边的石缝里和石头上,不太容易脱落啊。就算脱掉,也不大可能漂得那附近海水里到处都是吧?”
  “那啥意思,除非……潜航器是从斑鸠岛上面放下来的?!”
  渔民们七嘴八舌,越议论越断定,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交织松藻仅仅只生长在最紧贴斑鸠岛的一圈石头间,除非有人在斑鸠岛上悄悄往水中放潜航器……
  就算这样,大多数的潜航器也并不会碰落松藻,但总会有那么几只,在最开始出发的时候,就缠到了松藻,然后绕得紧紧的!
  看到渔民们越来越笃定的推断,梁自强暗舒了一口气。
  那两天他躲在床上日思夜想,脑壳想破了都蹦不出一个办法,足以去抗衡庆琈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直到慢慢梳理、汇聚所有的细节信息。
  斑鸠岛是很平常的一个岛,但却有一个特点。这个岛边沿的石头几乎长了一圈的交织松藻。
  这一点,相当多的渔民都是知道的,在斑鸠岛还没有被承包的时候就已经都知道了。
  而且整个浅海,除了斑鸠岛,还没谁发现有第二个地方也长有这种肉乎乎的交织松藻,毕竟这种藻本就少见得很。
  想到这,梁自强不由就想到了深海中的虎鲸岛。恰巧,去年他在虎鲸岛也发现了交织松藻,跟斑鸠岛的一模一样。估计到目前,他是头一个,发现另外有地方长有交织松藻的。其他根本还没谁知道。
  念头一闪,忽又想起前些日子新闻播报鼓励渔民打捞鱼雷、间谍装置的事,而且目前正值渔民们争相捞鱼雷,热情高涨不退之时。
  一个最简单粗暴对付戴庆孚的思路,顿时在心底渐渐成形。
  斑鸠岛一定有问题,这一点他几乎能断定。既然有秘密,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查个底朝天。
  自己是没那能量去查,什么孤身涉险、夜探斑鸠岛,在他看来是不可能的,跟送死没啥两样。
  可总有人能够冲上去查个底朝天吧?!
  不管查出斑鸠岛哪方面的问题,估计都不会是太小的事。这样想,自己也算是不声不响立功了。
  渔民们渐渐激动起来:
  “艹,咱都被骗了,还以为斑鸠岛真的就单纯是个卸鱼、拣鱼的地方呢,马得,是个敌特窝啊!”
  “前几天还看到姓戴的老板在电视上人模狗样呢,谁知道是个吃里爬外的假把戏!”
  “举报他酿的,举报电话我可都记着呢!”
  “费那个事,直接去市里不就好了!上次上缴鱼雷,咱又不是没去过。当面向市里举报斑鸠岛!”
  当场,有渔民表示要直接去市里,新闻中曾经公布过的那个受理部门。
  也有渔民表示不去了,打算回村里就用他们村的电话,拨打检举揭发的电话。
  梁自强父子俩夹在其中,也附和着,表示自己一回去就拨打举报电话。
  捡到潜航器的那条船没再耽搁,载着东西,直接开往市区方向去了。
  梁自强则如同其他渔民一样,在船上吃完中饭,继续撒网捕捞了一阵。时间差不多渔民也散了,梁自强也回了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