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1983渔耕山海间>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50节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50节

  这证明了两点。首先,这地方确实水下有大面积而且特别适于石斑栖息的那种礁石,深处藏着的石斑肯定不少;其次,就算藏着不少,想要用拖网的方式去捕捞,效果并不理想,躲在礁石附近的是绝大多数,跑到上层水面来的只是极少数。
  这是石斑的天性决定的。看来虽然碰上了天上掉馅饼,但这馅饼如何捡到手,还是个问题。
  今天太晚了,再折腾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他当即同船员们一道,加快动作把甲板上鱼获先整理好。
  时间紧鱼也多,就只能老办法,分类比平时粗糙一点,分出大概就成。
  这种深海石斑,按说到了船上之后,还得把肚皮戳个洞,是为了解决深海与船上压强的不同。
  但梁自强倒不需要这么做。因为戳窟窿是为了给石斑续命,但他船上有冷库,直接用冷库保鲜就可以了。
  这跟金枪鱼、鲣鱼放血不是同一回事。石斑就算直接冷冻保鲜,也并不会太大程度地影响到肉质口感。
  等到所有鱼虾都清理完毕,进了冷藏舱,梁自强他们已经一个个累出一身的臭汗,也不太想动弹了。
  扭头一看卢峰他们。这几个却正坐在甲板上,抬头看星星、看月亮,谈笑风生……
  人和人的生活、心境,真是没法子一样啊!
  照卢峰他们这精神饱满的势头,坐这儿谈天论地一整晚估计都不在话下。
  梁自强其实很想跟他们说:你们这么来精神,今晚我们就不用安排专人值夜了呵,晚上有你们在船上坐着就够了……
  睡了一晚,第二天起来,梁自强做了个决定:
  今天自强号这船不搞拖网作业了,专门坐下来垂钓。
  这里搞拖网的话,毕竟不可能像越冬地那样鱼获扎堆,因此一网正常而言也就一千多斤,普通青占鱼什么的就算近年来涨价了也还只有几毛钱一斤。每条船单日的拖网收入不太可能超出千元。
  可要是多钓到几条巨石斑,一条都能上千元,几条就是好几千!
  至于钓竿,正好卢峰他们这次准备极其充分,带上船的备用钓竿都有好几杆,都是可用于深海垂钓的那种。
  当然,博强号、众强号那两条船则继续开展拖网作业,毕竟钓竿也供不了那么多人。
  看到梁自强、李亮他们来到铁栏杆边开始垂钓,卢峰过来说道:
  “要不这样,我们也一起钓吧。但是这次钓到龙趸的话,我们自己就不打算要了,算是帮你们钓。因为这地方就是那头虎鲸领着你们过来的,它明显是想送这些大鱼,给你们报恩,又不是送给我们!”
  “啊,你们帮着钓?”梁自强倒是没想到卢峰说出这番话来。
  “怎么,不应该么?尤立俊等于也是你们间接救起来的。虎鲸都知道报恩,我们最起码不得表示下感谢?”卢峰笑了,半开玩笑道。
  “不是,这些龙趸里面大的能有两百多斤,都跟昨天那条逃掉的蓝鳍金枪一样大了,你们能掌握得住不?别又搞成昨天那样子就太吓人了!”
  还是林百贤这家伙说话最直白。其实梁自强多少也有这么一层考虑在里面。两百斤的蓝鳍金枪钓不好,换成两百斤的巨石斑就能钓得好?
  林百贤这话是说到位了,就是听着让人尴尬。
  卢峰有些窘迫地搓了搓手:“好像也是哈,那把咱们手里另外几条竿不如也拿出来,给你们自己钓?”
  “这样吧,”梁自强想了想,“也不是没法子,咱们把钓竿这头半固定一下!”
  说着他找来粗绳子,来到船的中段靠前位置,把钓竿手柄的那一头扎上粗绳。粗绳的另一端则连接在绞车上,绑稳。
  如此一来,钓竿依旧能够甩动,也能够上下挥动,但却不会被大鱼拉扯而向前移动太远,这样钓鱼的人也就不至于被拉下船去了。
  所有钓竿全都这样处理好后,才开始钓鱼。钓饵直接就是选用拖网拖到的那些小鱼。
  比起平时垂钓,这次等待的时间要长很多,可能由于巨石斑都藏得比较深吧。
  等了好一会,梁自强的钓竿猛地动了。
  回吐了一下,然后才往下沉得更深,第二下来得急遽、凶悍,似乎整条钓竿都要被它带走。
  梁自强、李亮连忙齐力往上拉钓竿,梁父也过来帮忙。
  三人合力,一条全身褐点,跟昨天还不太一样的巨石斑被提出了水面,一阵挣动。
  “好大一条石斑,小心点,这么大的石斑,力气可不比大金枪鱼小!”其他船员都提醒道。
  然而昨天尤立俊身上那一幕,显然不会在此重演,梁自强三人默契配合着,慢慢把巨石斑拉上了船来……
  第454章 媒婆给荔枝做媒了
  此后连续两天,自强号都停在这片海域,耐心钓龙趸。
  有时满心期待,钓上来的却只是几斤重的石斑,其中有青斑也有老虎斑、油斑,甚至钓到过海红斑。
  但每隔几竿,总能钓到一条巨型石斑,一天差不多能钓到四五条。到了接近返航时,船上钓到的巨石斑都已经十条了,加上最开始用拖网偶尔拖到的,总共已经十三条。
  平时碰上一条都如获至宝的家伙,一气搞到了十三条,这叫梁自强怎不振奋?
  虽说钓到后面,现身的频率已经越来越低,但可以肯定,海底深礁中是还有龙趸的。
  “峰哥,你这钓竿挺强的,咱们阳海市应该不好买吧?我以前去过渔业用具的店子,连那儿都没这种钓竿啊!”
  结束出海返航的路上,梁自强问卢峰。
  “这个确实不是阳海本地能买到的,你要是想继续钓龙趸,还必须得这种钓竿。我有法子买到,你要买几竿?”
  卢峰自然明白,梁自强以后是要继续去刚刚那片海域钓龙趸。
  “八竿,能不能买得到?”
  梁自强想过,要是能买到,下次再来这,就每艘船两竿,一起垂钓,三艘船六竿,另外多出两竿备用。
  钓竿再多也没啥必要了,因为都是大鱼,一个人独自操作根本未必搞得定,都是要三个一起配合。每艘船总共就那几个人,两根钓竿够了。
  既然已经是这么多年的朋友,又刚经历尤立俊那事,能够帮到的地方卢峰也没推托,当即说了一下钓竿的价格,约好下次能买到了再让梁自强拿钱过去。
  返回了岸边,先把普通鱼获都在县城卖了,然后去往城里。
  那头双髻鲨的鱼翅,杜子腾很高兴的收了。
  然后梁自强告诉他,船上还有十三条巨石斑,因为都很大,也不宜分割开来卖,得杜子腾派车去浅锣湾装过来。
  “巨石斑?多大的?”杜子腾还不知道他说的到底是有多大。几十斤的石斑鱼照样可以叫巨石斑。
  “小点的一百来斤,大的能有两三百斤!”
  “这么大?还一次搞到十多条?这玩意可养殖不出来!”
  “深海搞的,你要不要先去瞧一眼再说?”
  “瞧啥,我马上安排拉货的车过去!”杜子腾眼皮都没眨一下就决定了。
  可是梁自强明明记得,上次他带了一大批养殖石斑过来卖货的时候,杜子腾还说太多了,酒店一下也消化不过来,能保存的量也有限。
  现在一口气十几条巨石斑,算下来这量可不秀气,一条都能抵得过上次那种一百多条了。
  反倒杜子腾半句也不提没地方储存的事,也半点不嫌量多。
  “哦是这样,这么多巨石斑,光这一家店肯定短时间消化不下。但巨石斑多难得的货,我这边消化不下,还不会运到港岛那边的几家店里去?这种好东西,那边的月海也会抢着要的!”
  杜子腾似乎是看出梁自强心里的想法,解释道。
  杜子腾所在的这家,只是月海酒楼在阳海市的分店,然而在港岛,另外还有好几家月海,等于是连锁了。
  平常那些海货,大费周章地运输到港岛去不一定有必要。但巨石斑这种确实奇货可居,就算费时费力运输到港岛那几个店去,势必也大受欢迎。
  梁自强算是听明白了。原本他还设想,万一杜子腾这儿吃不下这批巨石斑,就再折回县城,卖给韦攀,现在看来倒是省事了。
  平时装运食材的货车很快叫来了,梁自强也上了车,带着杜子腾一起去船上。
  到了浅锣湾,梁自强让船员把十三条巨石斑都从冷藏舱搬了上来。杜子腾细看了几条,当即便决定全运回月海去过秤。
  十三条巨石斑,卖到手两万多块钱。
  平时普通海域,三艘船五天加起来也才五六千,而这次光是巨石斑就等同于出了好几趟的海了!
  从城里回到了桔子坡,走在离家不远的路上,却见另一个身影正从自家方向过来,还冲自己父子俩打了个招呼:
  “福哥,阿强,从外边发财回来啦?”
  梁自强应了一声,心里却有些嘀咕。这个月桃平时不是到处做媒的么,也不常来这儿串门,今天怎么还跑自己家来了?
  月桃跟陆红玉不大一样。陆红玉是因为看到自己娘家的陈香贝人长得好,跟梁自强也般配,走亲戚的时候顺便撮合了一下,给两人牵了线。
  这个月桃却是有点职业媒婆的意思,促成的亲事挺多,没能促成的更多。
  “这是跑咱家来说个啥事?子丰吗?”梁父也嘀咕了一句,“也不对吧,子丰现在哪用做个什么媒?”
  一走到门边,却见荔枝蹲在地上抹眼泪,陈香贝在一旁劝她。
  “怎么了这是?”梁自强走近问她俩。
  “还不是那个什么桃婶!”陈香贝拍着荔枝的肩一边安慰,一边向远处月桃的背影努了努嘴。
  正说着,梁母从屋里走了出来,沉着脸冲梁父道:
  “这个月桃也是,介绍什么人不好,把一个腿有残疾的想介绍给咱们荔枝!”
  “是来给荔枝说媒?我说她没事怎么来咱们家了。哪个村有残疾的?”
  梁父细问情况,梁母仔细说了一下。
  梁自强一听,居然不是别人,正是上一世荔枝嫁的那个残疾丈夫。
  上一世因为家里的巨大变故,梁母一个人也养不活荔枝,只好无奈答应了媒人,把荔枝嫁给了外村一个残疾人,那年荔枝才十六岁。
  想不到这世隔了这么久,那个残疾男人还没娶,而且兜兜转转,跟上世一样也托了媒人来找梁家了,只是比上一世要迟了两年而已。
  “我不嫁!你们要嫁,把多宝嫁给他去!”荔枝哭着叫道。
  “……”梁自强被这突如其来的跨物种婚姻惊吓了一跳。
  多宝也从一旁跑过来,安慰性地蹭了蹭荔枝,一脸愿意为她分忧、代劳的神情。它怕是忘了,自己是个男的……
  “不嫁不嫁,你是没听到,我已经回绝月桃了!要嫁也嫁个像样的,嫁这样,还不如留在我身边!”梁母看荔枝哭也心烦,告诉道。
  “现在放心了吧,都说爸妈不会答应的!”陈香贝继续劝慰道。
  不料荔枝哇的一下哭声又大了起来:
  “像样的也不嫁,就是不嫁!我谁都不要,就要呆家里!”
  正哭闹着。
  已经马上快两岁的梁景程不知从哪冒了出来。
  “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