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但自打窦太皇太后去后,王太后生出别样的心思,她想成为像太皇太后那样的人,控制着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可惜,她以为刘彻是吃素的不成?
  在那些年里,受窦太皇太后控制,刘彻心中不满之极,可他没有办法,他只能一次一次的忍下。
  终于,刘彻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也熬到窦太皇太后去世,眼下,谁想骑到刘彻头上,想控制他,想凌驾于他这个大汉皇帝之上,他都不会允许,其中包括王太后。
  王太后之前是不信这个邪的,正因如此,她想跟刘彻争,更想利用她的弟弟去争。
  她的弟弟田蚡,那个帮她许多的弟弟,最后却被活活吓死了。
  王太后在那个时候突然意识到,她的儿子不是她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而这一切,平阳公主早就提醒过她,是她不愿意相信,不肯接受,总想尝尝大权独揽的滋味。
  可是权利这个东西,王太后作为太后,想跟皇帝争权,皇帝可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她想争,天然引起很多人的反对。
  第6章 捷报 龙城之战
  比起依附一个年老而且名不正言不顺的太后,是人都知道应该选那一个年轻干练,而且还有明主之相的皇帝。
  平阳公主一次次的劝劝王太后,让她明白,她根本没有争的余地,王太后听劝,偏总咽不下这口气,总想着在某一天或许有可能达到某个目的。以令她可以像高后,像窦太皇太后一般。
  平阳公主也是没有办法的,同样的话,她只能不断的劝,只希望自家的母亲不甘就不甘,千万不要付之行动,否则在将来刘彻可不一定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你别呆着了,出宫吧,我看着你烦。”几乎每回提及这个话题,王太后让平阳公主说得认清了现实,最后也是对平阳公主下达逐客令,不想多看平阳公主一眼。
  平阳公主也不多言,起身告退。
  其实,她是不太想出宫的,但是吧,王太后心里让她说得十分不痛快,她要是再留下,真是要把王太后气出个好歹,她也不愿意。
  所以,平阳公主不得不去寻刘彻辞行。
  “还是辛苦阿姐为我说话。”平阳公主和王太后之间的事,纵然多年前不知,慢慢的刘彻也都知道了。知道,也明了平阳公主在安抚自家母亲的事情上为他多出了力。平阳公主让王太后扫地出门一回,就是平阳公主为刘彻说话一回,刘彻有数。
  平阳公主可不是那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人,她为刘彻受了王太后的白眼,为何要瞒着不告诉刘彻?
  听着刘彻的话,平阳公主道:“母亲只是不甘心,也总以为这皇帝,大权在握都是好事,实则想当好皇帝不容易,皇上呕心沥血,处处谋划,都是为了不负祖宗江山,也不负这大汉的子民。”
  好听的话,平阳公主自然是会说的,正因如此,才让刘彻越听越是觉得欢喜。
  刘彻作为皇帝,他的难处,他那些压力,无处可说。
  人人都觉得当皇帝好,想要当好一个皇帝不容易。内忧外患的皇帝更不好当。
  好在,他的不容易并非全然没有人看见,平阳公主知道他的不容易,也更愿意帮他,力所能及的帮他。
  “阿姐放心,匈奴一有消息我立刻派人送给阿姐。”刘彻不能留平阳公主,也是留不下来。
  “这宫里的规矩多,等以后我去上林苑多修几个院子,到时候单独给阿姐备一处,再不用阿姐看母亲的脸色。”刘彻也在心里暗暗有了计较,他以后一定不会再让平阳公主再受自家母亲的气。
  王太后一有不顺就让把平阳公主赶出去这个事,不是第一回,每一回刘彻都有些恼。
  帮着他说话而已,王太后容不得,王太后想要如何?
  “好。只是皇上如此烦着前线的事,莫要因我和母亲置气。我入宫这些天,也有些想阿襄了,也不知道他在府上是不是有好好的读书。是该回去看看了。并非全因母亲。皇上切不可把账都记到母亲头上。”平阳公主还怕刘彻胡闹,母子之间,断没有事事都能好好的,大抵是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了。
  刘彻可不能因为她的缘故去跟王太后闹。
  “阿姐,我不小了,不会闹的,你只管放心。”刘彻哭笑不得的回了平阳公主一句。
  平阳公主重重的点头道:“也是,皇上如今都是大汉的皇帝了,确实不是孩子了,以前说要护着我们这些姐姐的男孩,如今不仅护着我们,也会护着整个大汉。”
  意识到这一层的平阳公主,脸上是藏不住的欢喜。
  刘彻抬头挺胸道:“阿姐才知道吗?”
  “早就知道了。”平阳公主笑着回给刘彻这一句,末了道:“陛下莫急,前线一定会传来捷报的。陛下信不过别的人,定也能信卫青。卫青,他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
  听到这一句话,刘彻眼中并发出一道精光,“对,卫青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他一定会传回捷报。”
  刘彻的目光充满坚定,他该相信卫青,相信这个他带在身边多年的人才,他一定不会辜负他的栽培和期许。
  平阳公主离了宫,刘彻越发一天天的让人盯紧前线的战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传来捷报。
  “报,报,车骑将军卫青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并在龙城之战中,斩杀匈奴军数百人,胜利而归。 ”
  刘彻在宫中听到这样的捷报,喜形于色,连声赞道:“好,好。传朕旨意,封卫青为关内侯。”
  龙城,那可是匈奴的祭天圣地龙城,一直以来,只有匈奴屡犯大汉的边境,什么时候有大汉出兵击溃匈奴的时候。现在好了,终于有了第一回。
  而且,那可是匈奴的祭天圣地。
  也就是说,卫青此次出战,他不仅打赢匈奴,更是直奔匈奴老家,把人家的祖宗牌位都给掀了!
  “哈哈哈。”刘彻越想越是欢喜。越想越是控制不住的高兴。卫青,好样的。
  “其他三路呢?”高兴归高兴,刘彻没有忘记问上一问其他的情况,这四路出击,卫青初上战场,其他人的成果如何?是不是也跟卫青一样?
  啊,应该先听完所有人的战果之后再一次赏赐的。
  刘彻为自己喜形于色失了分寸而懊恼,但又觉得无碍,总归只要打赢了仗,他有一个赏一个。
  然而刘彻等着再赏别个人,那边报信的人却道:“其他两路战败而归,一路无功而返。”
  报卫青胜利的时候有多大声,这一刻报出其他三路情况的时候,头就低得有多低。
  刘彻眼中闪过一道冷意,无能之将,便是这样的结果,卫青,卫青好样的。
  “速去传旨,连同赏赐一并送往军中,好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汉的将士,无论是谁,只要立下战功,朕必有重赏。”刘彻何许人也,一个卫青证明匈奴并非不可战胜的存在,大汉终于是扬眉吐气一回。
  同样,刘彻也要告诉给天下人,只要能够打赢匈奴,无论什么样的出身,他只论功行赏,不问家世来历。
  “对了,去平阳侯府上送信,将战报给到阿姐。”刘彻一连串吩咐完毕,没有忘记平阳公主也在巴巴的等着消息,得让人赶紧去通知平阳公主。
  有刘彻惦记的平阳公主,确实很快收到捷报,听说卫青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杀数百匈奴人时,止不住的高兴,赞许道:“好,好极。”
  “皇上下令封卫青为关内候。”报信的内侍再补上一句,好让平阳公主可以一道高兴。
  “于国有功之臣,自当重赏。卫青这一仗,打出我大汉的士气,证明给天下人看,匈奴并非不可战胜。”平阳公主心情极好,等了几个月终于等到这样一个捷报,如何不让人喜形于色。
  “皇上也是这样说的。还说这种时候很是想跟公主一道分享心中之喜。”报信的内侍更赶紧把刘彻的另一层意思道来,平阳公主道:“当贺陛下。”
  说的当贺,平阳公主当下进宫。
  刘彻一收到消息立刻让人给平阳公主送信,平阳公主入宫自然也是最快的。
  “恭贺陛下。”平阳公主但见刘彻赶紧见礼,同时也朝刘彻道贺一句。
  刘彻满脸的笑容,上前扶起平阳公主道:“阿姐,这回再不会有人说朕明知打不过还执意要打了。”
  求和多年的大汉朝,想着能够保一时的太平足以,可惜匈奴不愿意。
  从刘彻登基以来,他就坚定要打匈奴。
  不,是从小刘彻就坚定的要打匈奴。
  可是所有人都告诉他,打不过,大汉打不过匈奴。
  刘彻不信这个邪!
  不信邪到现在,刘彻扛住无数人的反对,只为了向他们所有阻止他的人证明,匈奴并非不可战胜的存在,现在,卫青帮他证明了。
  “卫青真是好样的,好样的。”刘彻夸起卫青的话,同平阳公主如出一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