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卫子夫也不遑多让,平阳公主和卫青的孩子,这就是卫家另一个有着皇家血脉的孩子,对卫家而言甚好。
卫子夫心中十分欢喜,但想到卫青之子,有些事变了呢。也不知道会如何。
没等卫子夫想清楚这些事怎么办,刘彻下令,封卫青之子为长平侯世子。
这样的消息传达整个长安,错愕不可思议的人不计其数,哪怕是正主在听到这样的消息时,都透着不可置信。
在平阳公主有孕的消息传出后,刘彻同意卫青请封长平侯世子,这可真是,叫人始料未及。
卫子夫是暗松一口气,庆幸于平阳公主并不追求长平侯的爵位,没让卫家因为爵位的事闹出笑话。要知道,别的人不说,前些日子馆陶大长公主病逝,陈家的两个儿子为了爵位大打出手,闹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如今隆虑公主也是被烦透了。
卫青上折请封长平侯世子一事,刘彻同意卫青所请,这一切,没有平阳公主点头,都不可能。
平阳公主可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但一想平阳公主和刘彻之间的感情,一个侯位,未必不能赐下。
一时间,更多人的注意力在平阳侯府上,也是在曹襄身上。
那么多年,平阳公主一直没有孕,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大家都默认平阳公主不会再孕。
毕竟,年轻的时候平阳公主都不想生,如今,平阳公主都当祖母了,曹秀小朋友都要准备读书,平阳公主要生一个比曹秀还小的叔叔?
乍一听,曹襄都以为听错了。
卫公主难免有些尴尬。站在卫家的立场,卫青是她舅舅,舅舅多子多孙,自是好事。可站在曹襄的立场,平阳公主是婆婆,同母异父,这个孩子比他们的孩子都要小几岁,实在是......
曹襄都显得有些懵,夫妻二人对视,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尴尬和无措。
相顾无言许久,曹襄道:“我好像有大半年没有去见母亲了?”
这下卫公主又尴尬了,别提这事,她也是。
每回上门,平阳公主都不见。
不见不见,好东西没少让人往平阳侯府上,夫妻二人想到平阳公主的性子,真真是压根不想他们的,一直以来的态度都是,平阳公主只虎他们夫妻把日子过好,把她这个母亲忘了都成。
卫公主其实挺喜欢这样的日子,曹襄,可能多年也在渐渐习惯。
但大半年不见平阳公主,也算是第一回。
“我们明天去看母亲和舅舅?”卫公主试探问。
曹襄应一声,应该,可能,这一次他们可以进门了吧。
别说曹襄和卫公主诧异于他们半年没有见着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在听说他们一家三口来时,张口要不见,管家提醒道:“公主,您有半年没有见侯爷了。”
乍一听这话,平阳公主一愣,“那么久了?”
点头,重重点头,证明真有半年了。
平阳公主干咳一声道:“那让他们进来吧。”
管家想,平阳公主日子过得实在是,颇有不知今昔是何年的感觉。
见到曹襄和卫公主,没有看到曹秀,平阳公主问:“怎么不带阿秀来?”
“母亲,秀儿上课。”曹襄和卫公主见礼后,如实回答平阳公主的问题。不意外发现平阳公主微微一怔的表情。曹襄的视线落在平阳公主的小腹上。
不过才三个月,怀胎不显,根本看不出来。
可消息都传得沸沸扬扬,定然不会有错。
“母亲怎么让陛下同意立长平侯世子的事?”曹襄说不出心中的复杂情绪,最后便议起这些朝中的事,倒更好入手。
平阳公主道:“自然是为了安人心。莫不是我也要安你的心?”
注意到曹襄神色有些怪异,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别扭,平阳公主无所谓,倒是要问问。
曹襄没想到一照面两句话,平阳公主将他的情绪看透,面上讪讪道:“并不是。”
“我想,我要不要生孩子,应该不需要经过你的同意的阿襄。”平阳公主其实不想把话说得太难听,可要是不说清楚,那可不成。
曹襄一僵,深吸一口气后道:“母亲,孩儿只是一时没有想到。”
这样的解释,也对。
“我再嫁卫青,同他生儿育女,天经地义。阿襄,我自问对你也算尽责,你我母子之间,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心里不舒服,我能理解,可是阿襄,我不是只为你而活,我更为自己而活。”平阳公主平和的告诉曹襄,她知道曹襄会一时无法接受,无奈平阳公主更想为自己。
她不想生的时候不生,她想生便生。
“你若当真过不去,不来府上,不见他就是。”平阳公主给曹襄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
曹襄意识到平阳公主并非会因为他的情绪而改变自己决定的人。他的不高兴,他有什么可不高兴的。难不成他以为平阳公主会愿意不要已经怀上的孩子?
卫公主一看气氛有些不对,连忙出言道:“母亲可有不适?”
提到这儿,曹襄才想起,怀孕辛苦,平阳公主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还好,一切和以前一样。”平阳公主最庆幸莫过于,腹中的孩子很是听话,她的身体没有过多反应。
要不是医女告诉平阳公主,有时候平阳公主都要怀疑,她是不是真有。又没有显怀。
卫公主轻声的宽慰平阳公主道:“是个听话的孩子。”
曹襄心里有些不乐意,以至于后面说话的都是卫公主,曹襄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
卫公主不太能够理解曹襄和平阳公主之间的母子关系,回到府上,卫公主思量怎么开口。
“当年,父亲想让母亲再给我生个弟弟妹妹的。是母亲不愿意。甚至,为了这件事,父亲和母亲闹到见血的地步。”卫公主还在斟酌怎么说话才不会让曹襄难受,结果曹襄丢出来的话,让卫公主一时傻眼。这,这什么意思?
平阳公主不愿意为曹寿生儿育女。
“小时候,父亲教我最多的话是跟母亲要弟弟妹妹,道我一个人孤单,想要个伴。”幼时的一些事,曹襄原以为随着时间流逝,或许,可能,他都会忘记。没想到历历在目,只不过尘封在记忆中,在特殊的时间点,就会浮现。
现在,曹襄是想起那些事。
卫公主是惊愕的,人人都道平阳公主和平阳侯曹寿夫妻恩爱,平阳侯曹寿对平阳公主千依百顺,从曹襄的嘴里听来,原来并不是的。
“母亲不想给我生一个弟弟妹妹,我以为只是因为她不喜欢,现在,我明白了,母亲不是不喜欢,是不喜欢生下平阳侯,我的父亲的孩子。”曹襄大概可能在意识到这一点时,才会难过。
卫公主更不知道要如何安慰曹襄才好,曹襄所说的都是多年前的旧事,当年他们听到的那些传闻,怕是未必能知真假。
可曹襄的伤心,让卫公主想起平阳公主,想起平阳公主并不算一个冷漠的人,凡事有果,定然有因。否则当年平阳公主为何要生下曹襄。
无法从曹襄那儿知道全貌,卫公主就想自己查,肯定能够查出来当年的事的对吧。
第85章 旧事 道不同不相为谋
该说不说, 卫公主运气不错。
平阳侯府上的老人还在,平阳公主和曹襄都是念旧的人,只要不犯错, 在府上当好差的人,都会许之荣养。
有一个伺候在当年的平阳侯曹寿身边的老人, 听闻在平阳公主嫁入平阳侯府后, 也在平阳公主身边伺候多年, 后来年纪大了, 平阳公主体恤其多年不易, 让她可以在府上养老。
卫公主想打听从前的旧事,再没有比问起伺候过曹寿和平阳公主的旧人更合适的。
“侯爷听闻母亲有孕后,心情一直郁郁不佳。还提起当年的旧事。母亲当年和平阳侯公公到底是恩爱夫妻,还是貌合神离?你可以放心, 陈年的旧事, 逝者已矣,我一个当晚辈的,不会拿长辈们的事说长道短,只是不想让侯爷太过难过, 更不希望侯爷和母亲生疏。”卫公主如实道明来意, 好让人能够放心, 她并不会乱来。
老人听清卫公主的话, 长长一叹道:“小侯爷承了爵, 也立下战功, 老侯爷在天有灵若知小侯爷这般有出息,定是万分欢喜欣慰。提起旧事。其实当年老侯爷和公主,初初也是一段佳话。却是在公主怀下小侯爷后,老侯爷一时醉酒, 幸了一个舞伎,自此才貌合神离。”
卫公主一愣,还真有旧事。
可是,卫公主注意到老人闪烁的目光,对这些话起了疑心。当真如此?
“你若不照实说,我可以去请教母亲。”听,卫公主又不是那种偏听偏信的人,才不会随便让人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