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83节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83节

  虽然仍旧是一间狭窄的斗室,但它与外间的世界是连通的。
  柳宗元下了床,将窗户完全推开,凭窗而立,游目四顾,只觉得天地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开阔,就连眼前早已司空见惯的景象,似乎也都显出了一种别样的可爱。
  旁边忽然冒出来一颗可爱的小脑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狡黠地闪着,朝这这边看了过来,正对上柳宗元的视线,吓了一跳,又猛地缩了回去。
  柳宗元脸上不自觉地挂上了笑意,“和娘!”
  小脑袋又探了出来,似乎是在观察他的情绪,而后才束手束脚地走了过来,行了个标标准准的礼,“阿爷。”
  九岁的小姑娘已经很懂事了,知道家里出了事,知道阿爷的心情不好,所以在他面前总是十分乖巧。
  柳宗元想到这里,不免有些愧疚。
  这几年他只顾着自怨自艾,却让家人们也跟着忧心忡忡,连这么小的孩子都懂得察言观色了。
  他摸了摸和娘的脑袋,柔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和娘睁大了眼睛,微微仰头看他,老老实实答道,“十叔让我来看看阿爷起了没有。”
  “咳……”耳畔传来一声不自在的清咳,柳宗直也从旁边走了出来,柳宗元忽然注意到,他此刻那种束手束脚的姿态,简直跟和娘一模一样,于是脸上笑意更甚。
  柳宗直小心留意着,见他面上带笑,这才松了一口气,用控诉的口吻说,“八兄昨晚又是半夜才睡。”
  “忘了时辰,下次不会了。”柳宗元连忙道。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在外做官时带上几位家中子弟在身边,既有人帮忙做事,也可以让他们提前历练一番,增加对官场的了解。柳宗直也是因此跟在柳宗元身边,可惜他不久就遭贬黜,非但未能在仕途上有任何助益,反而连累宗直登第后也不得授官。
  但柳宗直还是跟着他来了永州,这几年柳宗元的生活和杂事,都是他在打理。
  若不然,柳宗元哪得能日日寄情山水之间?
  之前茫然不觉,这会儿柳宗元心澈神明,只觉得贬谪以来种种真如身在梦中,至此方醒。
  柳宗直确定了他是真的心情好,就问,“昨日大兄收到的信,莫非有好消息?”
  柳宗元给京中的故旧写信,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他——那信还是他去驿站寄的呢。
  闻言,柳宗元微微迟疑,还是摇了摇头,“没有。只是看了几篇文章,揣摩良久。”说着转身走到书桌边,将那份传单取来,递给柳宗直,“你也看看。”
  柳宗直拿了文章在手中阅览,和娘也凑到他身边要看,柳宗直干脆蹲下来,叔侄两个头碰着头,看得十分认真。
  柳宗元会心一笑,收回视线,继续远眺。
  等柳宗直读完了文章,抬起头来,准备跟自家八兄讨论一番时,却忽听柳宗元道,“对面那座山叫什么?”
  柳宗直顺着看过去,道,“好像就叫西山。”
  “这西山我们似乎还未去过。”
  柳宗直已经习惯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便道,“那明日就去游览。”
  “不必明日,现在就去吧。”柳宗元说。
  柳宗直有些惊讶,但今天八兄似乎格外高兴,他也不愿扫兴,就笑道,“那就现在去。”
  两人即刻招呼仆人出门。
  和娘将他们送到门口,正眼巴巴地看着,柳宗元忽然回头看向她,道,“和娘也来。”
  小姑娘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立刻兴奋地跟了上去。
  下山时柳宗元还顺便去驿站寄了信。
  说来很怪,之前寄了信,他总是坐立不安、望眼欲穿地等待回信,盼着有好消息来。但现在信寄出去,柳宗元只觉得一身轻松,哪怕想到可能没有回信,或者回信是坏消息,似乎也没那么难以接受。
  柳宗元的痛苦,有一半来自于从高位骤然跌下的落差,另一半则来自志向不舒的苦闷。
  但之前,这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分别。
  他明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明知道如今的朝廷弊病无数,甚至明知道该如何去改革,却因为人远位卑,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无力地看着这一切。
  但是现在,柳宗元忽然将它们分开了。
  知道这世上有人正在做那些他认为是正确的事,就算自己真的无法参与,那也只是他个人的荣辱,或许会不甘心,却不会再有无力感,更不会因此而愤懑不平。
  他只会认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尽力去设法弥补。
  这样想着,他大步走回弟弟和女儿身边,朝他们笑道,“走吧。”
  阳光灿烂,前路平坦。
  虽然这四五年间,已经几乎游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但柳宗元却有一种感觉,真正的游览,好像从此刻才开始。
  ……
  成都。
  高泠船都订好了,才突然接到任务说让玩家帮忙搜集散落民间的诗歌,送回洛阳去校订编集。
  做这个任务,她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毕竟蜀中并未被安史之乱波及,虽然后续也有过一些乱子,但波及的范围都不算大,而且很快就被平定,保存下来的文稿自然更多。
  另外,很多著名的大唐诗人如卢照邻、骆宾王、李白、杜甫、岑参等都来过蜀中,或是游历、或是做官,当地自然也传唱着很多他们的作品,外间不一定有。
  何况也不只是蜀中,很快她就会乘船顺着长江南下,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都可以搜集一番。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的玩家只有她一个,不用跟其他人分享奖励。
  高泠难得对任务升起了热情。
  更幸运的是她还遇到了一个最好的帮手,薛涛得知她要搜集诗歌,立刻表示自己可以帮忙。
  她本人的藏书其实就不少,剩下的也知道大概藏在谁家,还可以用自己的人脉写信去借,给高泠省了不知多少事。
  毕竟薛涛也是一时名士,大部分人都会给这个面子,不然就算是玩家,上来就要看别人家私藏的图书,多半会被拒绝。
  知识,在这个时代依旧是十分贵重、不能轻易示人的东西。
  只是如此一来,行程就被耽误了。
  借的书肯定不能直接带走,只能找人抄写,不仅耽误时间,还费了不少钱——这些钱都是薛涛垫付的,毕竟高泠来的时候也不知道还有这种任务,不可能带太多钱财在身上。
  薛涛倒是不以为意,听她说要还钱,便笑道,“不必还,就当是我也出一份力了。”
  但凡是个读书人,又有谁能拒绝这种修书的诱惑呢?
  “你要出力,到洛阳再说吧。”高泠说,“我听说他们现在到处拉人加入,姐姐也当有一份请柬。”
  薛涛眸光明亮地看着她,“休要胡说,我可是会当真的。”
  高泠笑道,“要是没有,我就去请雁帅亲自给姐姐写一份。”
  薛涛本来觉得自己身为女子,恐怕很难参与这种事,但想到那位雁帅也是女子,又相信高泠不是在说笑了。
  很快她就展现出了比之前更强烈的热情。
  毕竟之前是帮别人做的事,现在却是帮自己,不可同日而语。
  眼看整个蜀中,能想得到的人都写过信了,薛涛才意犹未尽地停笔,又有些遗憾地说,“可惜了,你来迟了两年。”
  “怎么说?”
  “元和元年,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叛乱,高崇文奉命入蜀平叛。之后调离西川时,他大掠蜀地金帛、工匠、物资乃至歌伎舞女等等,尽数带去了邠州。虽然他不通文书,也没搜罗太多书籍,但还是有不少值钱的古籍被带走。”
  高泠还以为是这两年有哪位这方面的大家去世了,没想到会是这样。
  “高崇文是吧?”高泠对这个人有点印象,当即打开论坛搜索,很快就找到了信息,然后松了一口气。
  没事,这家伙九月就死了,到时候再去邠州把东西拿回来就是。
  高泠关闭面板,有些好奇地问道,“皇帝连这都不管吗?”
  “毕竟是有功之臣,怎么管?”薛涛反问。
  高泠无言以对。
  再说一遍,大唐迟早要完!
  薛涛又道,“其实也还好,接任高崇文的武相公,还有如今这位郑相公都很宽和,并不扰民,这两年蜀中已经恢复了元气。”
  高泠不由得感慨,“还得是蜀中底蕴深、积累厚,经得起这样搜刮啊!”
  薛涛忍不住笑了。
  高泠看着她,忽然想到,她那个“女校书”的称呼,好像据说就是武元衡想要辟她做自己的校书,结果被皇帝驳了,但称呼倒是传了下来,甚至在后世成为了妓女的别称。
  呵,文人。
  回头让雁帅给她封个真的,也别校书郎了,直接来个翰林学士,给大唐文人亿点小小的震撼。
  见她唇边又露出那种微妙的笑意,薛涛就知道她又在走神了,也不再说话,低头开始看书。毕竟是花钱请人抄的书,时间赶得急,难免会有些错漏,薛涛就想先校对一遍。
  其实并不是很必要,毕竟这些书送到京城,也是要做校订的,但不做点什么,她不安心。
  几乎将全成都的佣书人都请来一起抄书,也抄了大半个月才完工,然后还要装帧。
  高泠也是这时候才知道,大唐的书籍装帧跟她熟悉的完全不一样,是将纸页拼接起来,连成长长的一页,而后或是像奏折那样折起来成为一本,或是像卷轴一样卷起来成为一轴,方便保存和运输。
  这样做实在费时费力,高泠便提供了一个新的办法,在一本书的纸页上打个洞,用绳子一系就完事。
  薛涛虽然照做了,但每次看到,都是一脸不忍直视的表情。
  这也太难看了,简直有辱斯文!
  “这些都是素材,回头肯定要拆开看的,没必要弄得那么复杂。”高泠安抚她,“等校订编辑完成,定稿成书的时候,一定装帧得漂漂亮亮的!到时候我送你一套。”
  薛涛立刻抖起来了,“到时候我还需你送?”
  作为编辑,肯定是能拿到一套书的。
  高泠也不解释,心想回头就请几个搞书籍装帧的人进游戏来,让他们给薛涛弄一套,怎么漂亮怎么装,怎么贵重怎么装。
  七月底,两人终于启程时,装行李的船比预计的多了两只,里面全都是书。
  但这只是个开始。
  从成都出来,每经过一地,她们都要上岸去拜访当地的藏书之家,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等到船只顺流而下,进入黔州、荆南地界,更是要停下来开启新一轮的借书、抄书工作了。
  不过这样到也正好,因为古代跑船的人都只走一段路,西川的船只到东川,东川的船只到江陵,本来就要中途换船,她们只是滞留的时间久一点而已。
  但跟高泠想的不一样,离开蜀中之后,她的面子居然比薛涛的好用很多。
  毕竟在蜀中的时候,天兵虽然已经名声在外,但河北的消息还没传过去,但等她们出了蜀,这边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所以听说天兵要搜集书籍,当地的官员和士绅都愿意帮忙,甚至还有不少人主动送来家中藏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