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小红,你就住手吧。”甘采儿拉住了小红。
  她哪里会是冯昭的对手?冯昭别看年纪小,他可是孟煜身边的十大高手之一,从小专门受训,就为贴身保护孟煜安全。
  “呸,你这个为虎作为伥的狗腿子!我咒你喝水塞牙,平地摔跤,吃饭没筷子,打哈欠都扭伤腰!!”
  小红叉着腰,对着冯昭就一顿骂。打不过,那她还骂不过了?
  冯昭一双眼瞪老大,一脸错愕地看着小红。他就点了她的穴,也没做旁的呀,怎的就被骂成这样了?这丫头的嘴,可真够毒的。
  甘采儿也头疼,她揉了揉额头,然后拖着小红走了。
  甘采儿主仆二人回到内堂暖阁时,暖阁里已经比之前多了不少人,三三两两的左一堆,右一撮,零散地围坐着。放眼望过去,竟是满满当当地坐了一屋的人。
  甘采儿仔细看了一圈,仍是没见赵岑与丁佩兰二人,想来她们今日是不会来了。她不禁有些失望。
  “兰夫人,你可算回来了。刚才我还派人到处找你来着。”
  一位穿着宝蓝色绣花长袄的少妇走到甘采儿面前,亲切且热情地笑道。
  甘采儿目露疑惑,她并不认识这位妇人。
  “我家夫人是姚府二少夫人。”旁边一个丫头见状,忙上前伶俐地介绍道。
  原来是姚府的二少奶奶,甘采儿起身回礼道:“不知二少夫人寻我,是有何事?”
  “昨日,我家老夫人就在念叨,想新做一只梅花簪,今日我便见夫人戴着梅花簪,这可不是巧了吗?”
  “夫子这簪子,我瞧着款式新颖,不像是京都寻常见的。我寻夫人,就是想让我家老夫人看看你头上的簪子,要是合她老人家心意,我便找首饰铺打造一只差不多的。”
  甘采儿诧异万分,这是什么道理?
  偌大一个尚书府,堂堂皇帝的丈母娘,还会缺了一只簪子?
  甘采儿正待出口回绝,目光突然一凝,她看到了前世的另一位“好闺蜜”:姚絮絮!
  其实严格来说,姚絮絮并不能算作前世甘采儿的“好闺蜜”。前世,真正能算作她闺蜜的,只有丁佩兰和赵岑,她为这二人付出的也最多,而姚絮絮因与二人关系交好,与她来往也就多了些。
  前世的甘采儿,是自己单方面拿了姚絮絮当好友,有什么好东西,总想着对方。姚絮絮缺什么,她也送去,可姚絮絮对她一直不冷不热,从骨子就看不起她。
  这一度让她十分自卑。
  可能是甘采儿的目光太过专注,姚家二少夫人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然后也就看到姚絮絮。
  “兰夫人,你认识我家絮絮?”姚二少夫人笑着问。
  甘采儿眼睛转了两转,想起前世的一些旧事,便也笑着回道。
  “谈不上认识,只是前些日子逛首饰铺时见过一面。当时就觉得这位小姐气质不凡,心中赞叹不已。没想到今日竟又遇见了,还是贵府的小姐。”
  “絮絮是我家同宗远房的遗孤,从小养在府上,同府中的几位小姐一块儿长大。要说那模样气质,那确实是顶尖的,生生把府中几位嫡小姐都比下去了呢。”
  姚二少夫人虽是笑着夸赞,但话里话外全是不着痕迹的嘲讽,更是点明了姚絮絮寄居的身份。
  甘采儿这才恍然,难怪前世姚絮絮出手那么窘迫。
  姚絮絮长相不算好看,但她气质确实好,其内敛恬淡,犹如空谷幽兰,仅站在那里,便自成一派风华。
  这种淡雅脱俗,正是时下京都最追捧推崇的美。
  因而姚絮絮在京都,那也是排得上号的美人。她把姚府其它小姐比下去,这也是事实。
  但甘采儿知道,为了维系这种宁静淡然的美,姚絮絮有多难。因为,她很缺钱。
  姚絮絮的美,看着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其实,处处要花钱。前世,甘采儿没少帮衬她,暗地里塞给她不少好东西。
  可这头白眼狼,将东西全收了,一扭头却嫌弃甘采儿粗鄙,上不得台面,不屑与她为伍。
  前世,姚絮絮一直对自己的身份三缄其口,不愿多谈,从她模棱两可的话语中,甘采儿一直以为她是在府中倍受人打压,忍辱负重的大小姐,为此可没少心疼过她。不曾想,她竟是寄居在旁人府上的。
  姚家肯养着她,就已是尽了同宗之义,就这,她还是外面似是而非地搬弄是非......可真真是白眼狼中的顶级白眼儿狼。
  看来,自己还不是最倒霉的那个。突然间,甘采儿就对姚家生出了一些好感。
  第128章 姚老夫人
  既然姚絮絮在这里,那丁佩兰与赵岑来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甘采儿打消掉提前离开的心思。
  那就再等等吧,甘采儿心道。实在那二人今日不来,自己也可先与姚絮絮搭上线,这一趟也不算白来。
  至于姚老夫人那边,她自然得去亲近一二,日后还会有用得着的时候。
  于是,甘采儿站起身来,笑盈盈地对姚二少夫人道。
  “我这只梅花簪是在家乡做的,承蒙二少夫人能看中,这实在是我的荣幸。我自然是要随二少夫人走一遭的。”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姚二少夫人抚掌笑道。而后,她亲热地拉起甘采儿,与她携手就往后宅内去。
  甘采儿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心中越发觉得这情况不对。
  虽然前世她与这些高官厚爵的主母和媳妇儿们打的交道不多,但自己几斤几两,她心里还是有数的。
  她这身份,这气质,还有与众不同的打扮,断不会让京都的世家大妇第一眼就喜欢,还待她那么亲切。
  她心中警惕的那根弦,一下就绷紧了。
  姚二少夫人带着甘采儿在姚府中行走,一边走着,一边还细心地叮嘱一两句。
  “我家老夫人原是平安侯府的嫡长女,曾是京都有名的马上巾帼。年轻时,她可是走南闯北、上过战场的呐。”
  “后来生儿育女,又要操持姚家,这才安于内宅。现在她年纪大了,闲来无事时,最喜欢的就是听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
  甘采儿听得一愣一愣的,她不知姚二少夫人这番话是何意,只能一头雾水地看着她。
  姚二少夫人见甘采儿一脸的不明所以,似是没明白她话中之意,便也不再迂回,直言道。
  “兰夫人从外地来京,若遇上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可讲给老夫人听听,她听了会高兴的。”
  甘采儿心里一默,旦州虽地处偏远,但又不是蛮荒野地,真没什么好玩的事和奇怪的风俗可以讲。
  于是,她老老实实道:“我一直陪夫君在家里读书,极少外出游历。我家乡只是个乡村小镇,镇上民风纯朴,并没什么奇人轶事,山野趣闻可讲。”
  姚二少夫人脸色一僵,目中似有精光一闪而过,但她又瞧着甘采儿所说不似做假,便又挂起笑脸。
  “哎呀,再怎么着,兰夫人也是从京都外来的,你觉得的寻常之事,没准我家老夫人觉得有趣呢。”
  甘采儿无语,也只好笑着点头。
  两人为世,她还没见过这等非让人讲奇人秩事解趣的呢。心里的警惕,不由又深了一分。
  绕过几个回廊,穿过两重小院后,终于到了姚老夫人的荣德堂。
  屋门口,几个小丫头围坐在一起,正在打络子,相互之间还小声讨论着什么。
  “鹦哥儿,老夫人可起了?”姚二少夫人问守在屋外的丫鬟。
  “回二少夫人,老夫人今儿起得早,这会儿正与张嬷嬷在闲话呢。”一个穿藕色比甲的丫鬟站起来,脆生生地回话。
  另一个有眼力见的丫鬟,早就快人一步打起了门帘,往内通报道:“老夫人,二少夫人来看您了。”
  姚二少夫人领着甘采儿进了正屋。
  一进屋,甘采儿便闻到一股淡淡的檀香,那是常年礼佛留下的味道。
  她们进屋时,姚老夫人正坐在首座,歪着头与一位老嬷嬷在细语。
  姚老夫人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妇人,她一头银发似霜如雪,整齐地梳成一个发髻,上簪着一支古朴的翡翠簪子。
  甘采儿细瞧了瞧,那是支翡翠梅花簪。看来,姚二少夫人所说不假,姚老夫人确实喜爱梅花簪。
  姚老夫人虽已年迈,但其眉眼间却依稀能瞧出曾经的英气。她坐在那里,只是抬眼淡淡看过来,便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令人不敢小觑。
  “二少夫人来了?快上茶。”张嬷嬷见几人进来,忙吩咐屋内丫鬟们看座倒茶。
  “今日家中有宴请,你不帮着老大媳妇儿招呼客人,怎的倒跑我老婆子这儿来躲闲了?”姚老夫人脸上表情淡淡的,瞧不出喜怒。
  姚老夫人口中的老大媳妇,是指姚庸的夫人戚蓉,姚二少夫人得称她一声母亲,却非她的正经婆母。因为她的夫君,姚慎行是姚庸的庶子,为马姨娘所生,非是戚蓉的亲子。她与姚夫人之间,一向是面和心不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