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否则,就按他手握重兵,雄据边疆的实力,夏侯允恒也怕不能轻易将他召回。
正思忖间,忽然看见引路的太监在他面前停下了。
白发的太监转过头来,一边说话,脸上的珍珠粉一边簌簌的抖动,珍珠粉叠在皱纹之间,看起来莫名有些喜感:“殿下,请您放下武器,再进殿。”
夏侯鹜光:“.........”他看了说完话就开始紧张的太监一眼,随即抬起手,示意他接住剑。
太监见状一怔。
他一开始以为夏侯鹜光会不同意,自己得磨好久的嘴皮子才能让夏侯鹜光脱了兵器再上殿,却没想到夏侯鹜光竟然答应的这般爽快。
他赶忙伸出双手,指尖轻轻地握住了夏侯鹜光的剑边缘。
夏侯鹜光一松手,那把剑就重重砸向太监的掌心。
太监没有防备,被砸的一个趔趄。
他使了吃奶的劲儿,才勉强抱稳夏侯鹜光的剑。
乖乖,这剑咋恁重嘞?
太监呲牙咧嘴地抱着剑,等到有两个人上来将剑抬走时,他才松一口气,抬起头来,看向夏侯鹜光。
夏侯鹜光已经走进朝鸾殿里了。
他卸了甲和兵器,只着一身浅蓝色绸缎衣裳,用金冠竖起马尾,简单又不失威严华丽。
他仰起头,看着坐在龙椅之上,隔着九旒冠冕看着他的夏侯允恒,随即掀开衣摆,半跪下,抱拳行礼:“臣弟参见陛下。”
夏侯允恒并没有马上让他起来。
夏侯鹜光只能感受到夏侯允恒压在他头顶上的沉重的目光,像是在打量,又像是在忌惮。
空气安静的落针可闻。
许久,就在夏侯鹜光以为夏侯允恒会让他跪着给他个下马威的时候,夏侯允恒方幽幽道:“一别经年,皇弟你的模样竟大改了,皇兄刚才看了许久,差点认不出了。”
夏侯鹜光闻言,抱拳道:“臣弟四年前在边疆中了蛊毒,原本命悬一线,可蛊毒与体内残余的蛇毒两相消解,故而去了青印,恢复了原本容貌。”
夏侯允恒若有所思:“竟有此奇事。”
他看着夏侯鹜光低着头的模样,片刻后,闭了闭眼睛,轻轻叹了一声,慢声道:“罢了。起来吧。”
他转头,九旒冠冕轻轻撞在一起,发出清脆响声:“来人,给朕的弟弟赐座。”
他自称朕的时候,夏侯鹜光起身的动作微微一顿,不经意地抬起头,看了一眼夏侯允恒。
两个人的视线撞在一起,夏侯鹜光率先移开,随即落座。
一时无话。
两个人都不是小孩子了,都知道彼此的目的是什么,无须再多言。
可,该怎么开这个头呢?
夏侯鹜光沉默了许久,又听见夏侯允恒道:“皇弟此次回京,要呆多久?”
夏侯鹜光闻言便笑了:“臣弟能呆多久,全看皇兄的意思。”
夏侯允恒瞅他:“那要是朕不让你回去呢?”
夏侯鹜光气定神闲:“那就不回。”
夏侯允恒又问:“你舍得你边疆那几十万的大军?”
夏侯鹜光道:“那几十万的大军是陛下的大军,是大周的大军,臣弟有什么舍不得的。”
言罢,他起身,面对夏侯允恒,朗声道:“皇兄,你不必再试探我。”
他镇定道:“臣弟无心恋栈皇位,若臣弟有心,当年就不会与谢贵妃闹翻,远赴边疆。”
夏侯允恒老神在在道:“人都是会变的。”
夏侯鹜光说:“若我有心皇位,在先皇崩逝的时候,就该起兵清君侧了,而不是等到现在。”
夏侯允恒闻言,登时脸色大变,屁股坐在龙椅上,都觉得不踏实了。
他盯着夏侯鹜光面无表情的脸,见他眸中没有杀意,才勉强道:“你还是这么敢说。”
夏侯鹜光:“皇兄谬赞。”
夏侯鹜光道:“皇兄放心。臣弟如今有妻,有子,还不至于这么想不开,做出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
夏侯允恒长长叹出一口气,道:“可你手握重兵,朕心里,还是不够踏实啊。”
夏侯鹜光闻言笑道:“可如今朝中无人,若无臣弟,还有谁能替您守卫边疆呢。”
夏侯允恒:“...........”夏侯鹜光说得一半对,一半不对。
如今朝中并不是无人,而是武将大多都听命于夏侯鹜光,就连以谢家为首的文臣,都与夏侯鹜光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给夏侯允恒能用的人,不多。
可以说,如果夏侯鹜光想要这个皇位,确实随时都能反。
但他一直没有动手,说明就是没有那个意思。
如果他当初真的想要皇位,和谢贵妃闹翻,确实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夏侯鹜光不肯交出兵权,一是怕自己交出之后,夏侯允恒会把他们一家老小都给杀了;二是确实也不放心边疆的防卫。
自从四年前那一场大战之后,周边的国家就开始忌惮起夏侯鹜光来,可以说,只要有夏侯鹜光在一天,周围的国家就不敢来犯。
思来想去,杀夏侯鹜光都不算是明智的选择。
于是,夏侯允恒只好道:“也罢。”
他说:“那朕封你为长平王,赏你宝册金印。”
夏侯鹜光闻言,脸上并无喜色,只是深深对着夏侯允恒行了一礼。
一个月后,夏侯鹜光被封为长平王,长子夏侯松云册为世子,谢筠兰母凭子贵,得了个一品国夫人的诰命。
在夏侯允恒在位的二十八年里,夏侯鹜光一直替他镇守边疆,君臣和睦信任,周遭无有来犯着,大周境内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贞元三年,夏侯允恒崩。
因其膝下子嗣凋零单薄,无有继承者,死前便下了遗诏,命皇弟夏侯鹜光即位。
夏侯鹜光接过皇位之后,只当了一年的皇帝,便主动退了位,将皇位和玉玺交给了长子夏侯松云。
他无心眷恋皇位,所求者,不过一人罢了。
景元一年,夏侯松云即位。
他即位之后,册谢筠兰为孝慈太后,册燕巽为太皇太后。
燕巽的牌位被移入了皇陵之中,与先皇后周浓嫣合棺而葬。
至此,夏侯鹜光才终于完成了燕巽的遗志。
皇权富贵,不过过眼云烟,而百年之后能与另外一人同棺而眠,黄泉路上,也不算孤单。
“夫君在想什么?”
看着抬手接住飘飞的梨花,目光悠然寂远的夏侯鹜光,谢筠兰挽着他的肩膀,情不自禁问:“想的这样入神。”
听见妻子的话,夏侯鹜光微微转过头来,看向谢筠兰。
两个人相伴三十余载,谢筠兰已经不复十几岁时那般青春娇妍,但在夏侯鹜光眼底,他依旧漂亮美丽:“没什么。”
他幽幽道:“只是想到了母亲罢了。”
“那不如过几日,我陪你去皇陵,一同祭拜她?”谢筠兰想了想,片刻后又忽然道:“可月底是裕秀的生辰..........”夏侯松月的第三子夏侯裕秀于一年前降生,没几日,就是他的周岁了。
看着妻子纠结的眉眼,夏侯鹜光轻轻一笑,道:“无事。”
他说:“晚些去,母亲也不会怪罪我们的。”
谢筠兰转头看着夏侯鹜光,道:“真的吗?”
“真的。”夏侯鹜光揽着谢筠兰的肩膀,低声道:“花园里风大,我们回去吧。”
“好。”
谢筠兰仰起头,蹭了蹭夏侯鹜光的肩膀。
两人一头朝披香殿内走去。
正午阳光正好,斜斜地洒在了夏侯鹜光和谢筠兰的侧脸,彼此恍然间对视时,还能从对方眼底看见抹不开化不去的爱意。
他们就这样,一路扶持,从青春年少,走到盛夏壮年,再到深秋暮色,直到两鬓斑白。
可无论四周季节如何变换,无论沧海是否变成桑田,他们牵在一起的双手始终放在一起,从未变过。
元康三年,文秀帝夏侯鹜光崩,留下戏文手书一封,赠予孝慈太后。
三日后,孝慈太后谢筠兰无病无灾而薨,随先帝去,二人同葬皇陵。
二人在世时,结发恩爱,两不相疑,相濡以沫,白首到老,为当世人所称羡。
百年后,文秀帝的手书被后人所发现,上面只有九个大字,却写尽了文秀帝与孝慈太后的一生——情双好,纵百岁,犹嫌少。
【全文完】
第82章
程青稍和不知名男人开房的照片发到江自流的手机上时,江自流还在参加一场拍卖会。
手机震动了两下,坐在前排的江自流低下头一看,只见有几条消息弹了出来。
而恰在此时,拍卖会进入了胶着阶段。
江自流看中了一颗8.88克拉的艳彩黄色钻石配钻石戒指,原本是买来送给程青稍的,但当他点开手机,放大私家侦探发给自己的照片,从那高清的像素里捕捉到程青稍那秾艳漂亮的有些过于突出的脸庞时,顿时兴致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