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康熙道:“这粥份量不小啊,也不知是哪个富贵人家如此有善心啊?”
  老人指了指方才过来时的方向,笑道:“贵人刚才来的时候,大抵是没看见街头店铺上的名字吧,说起来,这家店铺在这里经营十几年了,老头子我不识字,老是不记得全名,只隐约记得,是个什么什么咸?”
  “半日闲。”前头那人回过头,约莫四十来岁的模样,身量瘦小,皮肤黑黄,眼睛倒是亮,笑道:“听说取的什么半日清闲,咱听不懂这文绉绉的话,只知道这家铺子生意好的很,但是吧,十几年没挪过位置,听说就是怕咱们这些冬日里,靠这一碗粥过活的穷苦人家找不到位置。”
  “哦?”康熙挑眉:“阁下的意思是,这家店铺已经在这儿施粥十几年了?”
  那人想了想道:“三十五年那会儿吧,那时候我才十来岁,孤儿一个,还在破庙里呆着,那年冬天冷的很,我们这些流浪的,没吃的没喝的,更没什么保暖衣裳,一夜下去,冻死几个都是常事,我那时候还小,好不容易乞讨来的馒头,也被一个老乞丐给抢了,又饿又冷,只能躺在破庙里等死。
  就在我以为我捱不到春天的时候,忽然有一富贵人家的奴仆到了破庙,烧水煮粥,那味道,我至今都记得,是我这辈子再也没闻到过的香味。。。”
  他咂咂嘴,恍惚还能闻见当时那钻入鼻尖的米香味,回过神来,见康熙一直看着他,颇有些不好意思道:“这,我是不是说太多了?”
  “没事,我就喜欢听别人讲往事。”康熙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这人闻言,更来了兴致,道:“那些奴仆刚进庙的时候,把我们都吓坏了,还以为要赶我们走,谁知领头的那个说,他们家老爷子听说大雪压垮了许多穷苦人家的茅草房,很多人聚在破庙里没吃没穿的,担忧不已。
  老太爷有这份善心,家里的老爷就特意从库里拨了十石粮食出来,叫他们来京郊施粥,附近不论是乞儿还是穷苦人家,只要日子艰难的,每天巳时都可以去排队领上一碗粥,只当是为老爷子祈福。
  你可别看只有一碗粥,那粥稠的呦,里头还混着精米,那米香味真是一飘三千里,一人一碗,拿回家加半锅水,一家五口就能半饱了。”
  康熙道:“这粥里还混着精米,那可真是巨富之家,不知这家姓甚名谁,在下也想去瞻仰瞻仰。”
  矮瘦男人摇摇头道:“他们不肯自报家门,这十几年来,每次施粥,他们都说是为了给家中老爷子祈福,我们每领一碗粥,只要诚心诚意地说上一句,祝老爷子松鹤延年,福寿安康就成了。”
  康熙听的心中五味杂陈,叹道:“这家老爷子真是有福气,儿孙这般孝顺,定能安享晚年。”
  他想起被他关的关,罚的罚的儿子们,心情更沉重了几分,但还是追问道:“这原本是在京郊布施,怎么又到了京城里头,我瞧着这排队的人,穿的虽不怎么好,但比起京郊无处可归的人来说,怎么着日子还能过的下去吧?”
  刚开始搭话的那个老人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如果您这时候去京郊那些破庙里转一转,定也能闻到粥的香味,而京城里这处,其实比京郊外布施还早,因着店面在这儿,每年大雪纷飞的时候,没有客人上门,主家就会清点库房里陈年的旧料,混在杂粮粥中布施。”
  矮瘦男人插嘴道:“我刚进城时还不懂,那时候我已经在京郊靠着每年冬日的一碗粥度过了好几年,身体也比以前壮实了不少,因着煮粥时需要柴火,那奴仆们便说,一担柴火一文钱,我靠着这钱进了京城,找了杂工的活计,也算是摆脱了流浪的身份。
  只可惜好日子不长,做工的那家老板因着生意不好关了门,虽给我解决了户籍的问题,但他回了乡,我又没了住处,又是冬日里,我找不到活计干,手里的银钱只够我租一个大杂院住,又没银子吃饭了。
  但许是我有几分运道,大杂院中有人告诉我,说是半日闲这里每年冬天也有施粥,我抱着怀疑的心来这一瞧,果然如此,那粥里全是好东西,什么红枣,红糖,也只需要说一句祝老太爷松鹤延年,福寿安康就成,我当时吃了一整个冬天,感觉自己胖了好几斤。”
  说到这个,他哈哈大笑起来。
  康熙脸上也不自觉带了笑。
  第307章
  调查
  老人说道:“贵人,您既然这般感兴趣,要不也排队尝尝这粥?”
  康熙一愣,笑问:“我也能吗?”
  矮瘦男人道:“能,这家店铺掌柜说了,这人呐,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谁都有失意难过的时候,她家这粥里放的糖虽不多,但若是不嫌弃,尽管来尝尝,吃点甜的,日子就没那么苦了。”
  “这话说的极好。”康熙笑了笑,从善如流地加入了队伍。
  队伍其实移动地并不慢,说话这功夫,就已经轮到那矮瘦男人了,打粥的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妇人,见到矮瘦男人,不由笑道:“呦,孙大哥今儿来的早啊,孙大嫂的身子如何了?”
  矮瘦男人笑的见牙不见眼的,将手中的碗递上道:“好着呢,您家这红糖水就像神仙降下的甘霖,我媳妇儿这月子,多亏这红糖水,如今身体恢复的极好,孩子也奶的白白胖胖。”
  “那就好。”年轻妇人装了一碗红糖水递过来,康熙眼尖地还看到里头卧了一个蛋。
  矮瘦男人没有立即接过碗,而是双手合十,虔诚地说了一句:“祝老爷子松鹤延年,福寿安康。”
  之后才心满意足地接过碗走了。
  “这还有红糖水呢?”康熙问了一句。
  没等前面的老人应答,年轻妇人听到了他的话,笑道:“这红糖水,只会给有孕的,还有正坐月子的妇人喝,需要在妇人有孕时先带来叫我们看看,提前登记一下,待生产后便可过来每日领上一碗红糖水,直到孩子满月。”
  康熙便问:“那你们不怕有人浑水摸鱼,把红糖水拿回家自己喝?”
  年轻妇人道:“先前自然有这般情形,后来我们都会仔细核查,周围就这么点儿人,家里什么情形,一打探就知道,若是有苛待自家有孕的媳妇儿的,只要我们知道了,那这家人不论是粥还是红糖水,便都没有资格来领了。”
  前头的老人领了粥后走了,康熙站在最前面,这才意识到一件事:“我,我没带碗筷。”
  “没事。”年轻妇人笑道,拿出自己准备的碗问:“您不嫌弃的话,这个碗成吗?都是洗干净的。”
  “成。”康熙点头。
  年轻妇人便盛了满满一碗粗粮粥递给康熙,面带微笑:“瞧您面生,想必是第一次来,怕是不知道我们这儿有规定。。。”
  “我知道。”康熙双手合十道:“祝老爷子松鹤延年,福寿安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多谢您。”年轻妇人脸上的笑更加真诚了几分。
  虽有许多人领了粥之后拿回了家里,但也有些独身一人的,领了粥在附近找了个位置就坐下来呼噜噜喝了起来,康熙觉得有趣,也寻了个位置坐下,用筷子挑了挑,就见这粗粮粥竟是混了不少好东西,他还看到了红枣的碎丁,虽然少,但确实有。
  梁九功见康熙坐下,自己也跪坐在了地上,见康熙似乎真的想喝粥,赶紧道:“主子,要不奴才先试。。。”
  “用不着你。”康熙拒绝道:“就这么一双筷子,你吃了我吃什么?”
  他也不等梁九功再劝,端着碗就吸溜了一口,虽然有些喇嗓子,但里面有红枣添味,似乎还加了糖,确实是难得的好物了。
  或许这店铺掌柜说的有几分道理,心里难受时喝点甜的,日子许是就不显得苦了。
  这一碗粥喝完,康熙身体暖洋洋的,他看了看这碗,就是普普通通的陶碗,碗底盖了半日闲的红章。
  “去问问,看这碗能不能买下来。”康熙道。
  梁九功领命而去,很快就又折返了回来,回禀道:“那年轻妇人说,这碗本就是为初次过来没带碗的人准备的,可以免费拿走。”
  康熙将碗递给梁九功,拍拍手道:“回去洗刷干净,放到朕的多宝阁上,回宫。”
  回宫之后,他左思右想,还是叫来魏珠道:“去查查,这家半日闲背后的东家是谁,还有京郊破庙那边,也查查。”
  “嗻。”
  魏珠的能力毋庸置疑,不过只是一天的时间,就将调查的的所有东西都送到了御前,康熙翻着调查文书,听着魏珠的回禀。
  “这家铺子是雍郡王买下放到舒福晋名下的,铺子的掌柜是周嬷嬷的幺女,铺子已经经营了十几年,生意一直很是不错,但并没有开分店,而是将赚到的大部分银钱用于每年冬季城里城外布施。。。”
  半日闲这么多年的经营所得,银钱进出全都一一展现在眼前,在听到这铺子和老四有关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怀疑,怀疑是老四故意叫他发现此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