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胤禛便笑了,道:“叫他们过来给朕瞧瞧吧。”
“其实,还有几个小格格。”嘎鲁玳补充道:“女儿是想到先前宫里的长乐居,想着这些小格格送过来也跟着学学礼仪规矩。”
规矩倒是其次,主要是想让这些小姑娘也能读书认字,明礼知是非,以后不论是嫁到京城,还是蒙古各部联姻,都能有长远的影响。
毕竟,母亲对于稚嫩的孩子来说才是最初的启蒙老师,母亲若能知书达理,那孩子的教养自不会差。
“朕允了,日后就像你和你哥哥他们以前一样,小王子们送到阿哥所,同永瑞他们一起读书,小格格们送到长乐居,牡丹她们现在在那儿呢。”
“多谢皇阿玛!”
嘎鲁玳虽有预感胤禛会答应,但如今得了准话,依旧喜形于色。
胤禛见她高兴,招呼着她上前,指着旁边的座位道:“来,坐阿玛身边。”
嘎鲁玳当即就挪了过去,毫不见外趴在御案上拨弄着胤禛已经批改好的奏折,打开一瞧,见是道请安折子,是杭州织造孙文成的折子,胤禛已经给了朱批,回复两字:甚安。
胤禛见她如此随意,并不觉冒犯,反而觉得是父女两人的亲昵,笑着指了指这折子道:“这个孙文成,去年就送了三道请安折子过来,只问一句朕好不好,旁的什么话也没有,年前刚送了一次过来,年后这才多久,又送来了。”
嘎鲁玳笑了一阵,然后道:“女儿记得,年幼之时,有一回女儿去乾清宫问安,皇玛法正批折子,有一道折子掉在地上,那时候女儿不懂,就去捡了。
却无意中瞧见上面写着奏进台湾芒果及武夷山茶叶等物,女儿还好奇问皇玛法,芒果是何物,皇玛法说,就是种果子,本来没见过,但上折子的闽浙总督前一年就进上过了,看过之后并未觉得有何用,回了不必再送,谁知又送来了。”
“你啊,也就你人小胆大不知事,才敢动先帝的折子。”胤禛捏了捏她的鼻子。
第364章
发行
嘎鲁玳嘿嘿地笑,趴在桌上歪着脑袋道:“皇阿玛,女儿打算过两月就和赤那回科尔沁了。”
胤禛顿时皱眉道:“不是说了,以后常住京城,这才回来多久,怎么又要回科尔沁?”
他的目光瞬间落到赤那身上。
原本注意力一直在嘎鲁玳身上的赤那只觉周身的温度忽然降了下来,下意识地就坐直了身体。
嘎鲁玳扯了扯胤禛的袖子,将胤禛的目光拉了回来:“皇阿玛,女儿和赤那还年轻,科尔沁那边,还需要我们,虽说大致已经安定了下来,但那也是大清的疆土,那儿的人虽是蒙人,但也是大清的蒙人,女儿希望科尔沁和大清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些。
蒙古各部,如今只能依附于草原,他们羡慕中原土地的奢华,故而在有心之人的挑拨下,时而便有动乱,但蒙古不是没有好东西,牛羊肉,蒙古向来不缺,只是碍于路途遥远,故而运不过来,而蒙古缺的蔬菜盐茶等物同理。
只要将路线打通,中原和草原的交易紧密起来,不仅双方获益,也能让草原更加安稳。”
胤禛问道:“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那倒不是。”嘎鲁玳不好意思地笑笑:“是额娘提点的女儿,女儿只是领悟了一些。”
先前回来后,安然就同她说过,如今阿玛登基,若她有关于科尔沁发展的想法,不必犹豫,来找阿玛提就是,只要合理,阿玛定会答应。
“这事,朕还得再考虑考虑。”胤禛道,见嘎鲁玳肉眼可见的失望,勾唇笑道:“你总得列一份科尔沁的产出给朕看,朕才能知道这交易能不能行吧?”
嘎鲁玳眼睛一亮。
胤禛又道:“而且你也说了,因路途遥远,运过来很是不便,你三哥得了个一个水泥的好方子,如今揽着修路的差事,具体的章程,你问他去。”
“谢谢阿玛!”嘎鲁玳一把抱住胤禛,夸道:“阿玛最好了!”
多年未曾与女儿这般亲近,胤禛心中感慨万分,拍了拍嘎鲁玳的肩膀道:“你啊,自小就不用阿玛额娘操心,阿玛不求旁的,只要你开开心心就好,就算回了科尔沁,也要时常给阿玛写信,你看人家孙文成,离那么远也还时常给阿玛请安呢,可见你还是不想阿玛,所以不常寄信回来。”
“才没有。”嘎鲁玳表示冤枉:“江南离京城才多远,科尔沁离京城多远?阿玛可不能这样比较。”
胤禛无奈笑道:“好好好,阿玛说不过你,这两月好好陪陪你额娘,日后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不必来信请旨,这信一来一回的,有那时间,你们早回来了。”
“好。”嘎鲁玳欣然应允,知道这是皇阿玛不和她们见外呢。
第一批报纸在三月底完成,而卖报的人,安然联系了小九,毛毡店在小九手里,已经晓喻京城,安然早些年就已经将店转到了小九名下,就像半日闲一样,也早就转给了方清韵,她只每年拿些分红。
小九这些年一直依靠毛毡店的生意收养流浪的乞儿,所以虽然生意兴隆,但自己一直过的捉襟见肘,且时常有家里养不起的女娃娃偷偷被扔在店门口,待长到能嫁人的年纪又来讨要的,但小九也不以为意,若是愿意跟着家里人回去的,他也不阻拦,不愿意回去的,就算那些人带着亲族闹事,任他们言语如何羞辱,他也绝不放人。
他的名声在这一片极好,附近的人也知道小九是如何含辛茹苦的养大这些孩子的,那些说跟着家人回去就跟着家人回去的,他们暗地里都会骂一句白眼狼,若有人敢上门闹事,他们也跟着扛着家伙事挡在小九家门口。
好在小九养大的那些乞儿,白眼狼的少,大多都是自己成年之后,出去找活计养活自己,若一年到头能攒些银子,也会欢欢喜喜地拿回去反哺小九和底下的弟弟妹妹们。
安然知道小九的品行,也相信他养出来的孩子们的品行,故而这卖报一事,就交给了小九安排,也算是给这些孩子们多添一个挣钱的活计。
四月初一这天早上,打扮一新的小报童们背着布包,揣着报纸来到街上,天才刚亮,街上大多都是行色匆匆之人,又或者是在早点铺子里吃早饭的行人,小九怕报纸这个新鲜东西会受冷板凳,故意选了他院子里嘴皮子最利索,性子最是伶俐,模样也最是讨喜的几个。
几个小报童对这市井最是熟悉,约定好卖完之后在这儿集合,便背着小布包四散而去。
“卖报喽!卖报喽!新鲜出炉的报纸!瞧一瞧看一看喽!”
孩子们清脆稚嫩的声音在大街上响起,奈何众人都不知道报纸为何物,有那不着急赶路的便叫来小报童问:“你这报纸是什么啊?”
小报童从布兜里小心翼翼拿出一张报纸,递到问话人的面前笑道:“老爷您瞧,就是这个,报纸,全名叫京城周报,每七日发行一次,记载的都是京城这几日的新鲜事,保准老爷您喜欢。”
“新鲜事?”那人有些兴趣了,接过报纸瞧了半天,又皱着眉头递了回去道:“看着也没什么新鲜的,还是不要了。”
实则是因为这报纸上密密麻麻的字中,他也就识得那么几个,还是自家孙子教他的,看不懂内容,便没了购买的兴趣。
出师不利,小报童也没失望,小九哥哥已经提前叫他们做好卖不出去的准备了,他笑眯眯道:“或许对于老爷这位大的人物来说,这宫中秘闻许也是耳熟能详,但对于小子来说,便是能吹嘘多年的新鲜事了。”
他鞠了一躬,转身欲走:“老爷您忙,小子去别的地方瞧瞧。”
“等等。”
那人喊住他,招招手叫他附耳过来,轻声问:“真有宫中秘闻?你小子可别蒙我。”
小报童笑道:“千真万确,这可是报社老板亲口说的,要是没有,您尽管上门,双倍赔偿,这报纸最底下,便是这报社所在之地。”
“多少钱一张?”
“三文一张。”
“成交。”
第365章
报纸板块
“乖孙!乖孙!”
赵老头的声音还没进门就已经传进院中,赵老太一个箭步冲上来,骂道:“做什么这么大声?乖孙昨天晚上看书看到子时,今儿一早变吃饭边看书,一日日的辛苦的很,你这死老头子倒好,这么大声,叫乖孙如何能看的进书?”
“乖孙看书呢?”赵老头挠了挠脑袋,举着手里的东西讨好笑道:“给乖孙带的蜜饯儿,想着给他甜甜嘴儿。”
赵老太神色缓和:“这还差不多,赶紧送去吧,悄悄的啊,别吓着咱乖孙。”
“知道知道。”赵老头赶紧拎着东西就走,轻手轻脚地走至一开着的窗户外头,探头一瞧,就见乖孙正伏案看书呢,怕惊着人,他跺了两下脚,又装模作样的咳嗽了两声,终于将埋头苦读的赵禹从书海中唤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