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底下有人喊。
  小红答道:“什么故事都可以,可以讲自己编的故事,也可以讲祖辈父辈们的故事,通俗易懂即可,另外便是,不可讲一些上不得台面的,要不然,立刻取消比赛资格。”
  “谁都能上去讲吗?还是只要那些读书人?”
  “谁都可以上来讲,小到三岁娃娃,大到七旬老人,更不分男女,只要有故事,皆可上台。”
  “你这比赛怎么判断好坏?怎么能知道故事讲的好不好呢?”
  小红笑道:“这比赛分为两场,既初赛和决赛,初赛谁都可以报名,由我们报社准备两位评委进行评选,当天观众随机抽取两位作为评委,一共四位评委,只要三位评委认同该故事,那么就能进入决赛,进入决赛者,需另外准备一个故事,或者之前故事的续说,不能是相同的故事进入评选。”
  “一共四个什么什么评委,进入决赛要三个人同意,这听上去很难啊。”
  “就是,还得准备两个故事,咱们这些土里刨食的哪儿有那么多故事可讲啊。”
  “是啊是啊,算了,走吧,跟咱们没关系,这是那些读书人的比赛。”
  底下人又开始闹哄哄的,小红又敲了下锣,示意众人听她讲:“报名时间在三日后,只有两天报名时间。
  初赛上台者只要能坚持把故事讲完,便可得一匹棉布料,进入决赛者,可得二两银子并两匹棉布料,决赛前十名,十两银子并两匹绸缎料子,前三名二十两银子并两匹妆花缎,而第一名,百两银子并两匹浮光锦,并且,前十名的故事,可署名刊登在京城周报上。”
  刚要走的人立即顿住了脚步。
  这奖励,简直太过诱惑了,不过是上台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能得一匹棉布料,在如今一件衣裳都能当个几文铜板的时候,一匹棉布料,不拘是拿回家做衣裳穿,还是卖了换钱,都是一笔无本买卖不是?
  小红见众人脸上全是跃跃欲试之色,知道今日的目的已经达成,赶紧就溜回了报社,拍了拍胸口后,上了二楼。
  二楼靠窗的房间里,苏布达正站在那里看着楼下。
  “公主。”小红垂首行礼道:“奴婢幸不辱命,只不知这一番宣传效果如何。”
  苏布达淡淡道:“效果如何,三日后自会揭晓。”
  三日后,报社门口排起了长队,因当时选址的时候,安然觉得报社不需要在特别繁华的地方,故而选的地段在一条街的最末尾处,周围几家店面全都被买了下来打通,因此即使队伍很长,也不会挡到别人家的店面门口。
  今日安然也过来了,坐在二楼看到楼下热闹的场景,笑着夸道:“到底是年轻人脑子灵活。”
  她倒没想到苏布达竟能想出这般超前的想法,也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大清这么多年,有些想法确实变的死板了,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年纪大了。
  苏布达红了脸,有些羞涩道:“还是额娘给女儿提供了思路。”
  她见安然面露疑惑,笑着解释道:“额娘之前定的,每旬会办一场认字比赛,女儿就想着,既然这样,这故事也可举办比赛,又怕没人敢上台,故而定了大额奖励,额娘,女儿可没那么多棉布料,您可得帮帮女儿。。。”
  她晃了晃安然的胳膊,一脸央求。
  安然自无有不应的,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成,那些奖品,皆由额娘提供,另外,之前都说好的,这件事你做的很好,报社的事情,以后就交给你了。”
  “真的?”
  苏布达眼睛亮了,又赶紧问:“那额娘呢?额娘要去做什么?”
  “额娘有额娘的事情做。”
  安然要做什么?
  自然是挣钱。
  因为她发现,即使心中有再多的理想抱负,和对未来的期许,却总是因为经济的问题而捉襟见肘,与其现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捣鼓,却半点不见收益,不如将这些事情交给靠谱的人去做,而她,只需要做一个背后的资助者。
  至于做什么,她都已经想好了,自古以来,女子和孩子的钱最是好挣,香水,香皂,护肤品,安然虽然多年没有制药了,但配方还记得牢牢的,那些普通的中药丸子能挣几个钱,她之所以能在富婆之中打下一片天地,靠的就是这些护肤养生配方。
  而她如今身为一国皇贵妃,天然有着后世所谓的明星效应,只要她用过的东西,安然就不信没人会愿意跟风购买。
  “又要办厂?”
  胤禛知道安然的打算后,沉吟片刻,才道:“既然这厂是为了经济建设,那国库也该出一笔钱,且办都办了,咱们就办的大一些,另外,走爷的私账,再给你添一笔银子。”
  有人赞助,这自然好,安然笑盈盈地接下了,站起身装模作样地行了一礼道:“那就多谢四爷了。”
  胤禛拉着她笑道:“别作怪,快坐下,爷想同你商量商量,嘎鲁玳过几日回蒙古的事。”
  嘎鲁玳要走,安然早有准备,心中也有成算道:“以往蒙古是不允许通商的,赤那的生意,先帝要不是获利甚多,当年也不会答应,如今科尔沁既然被嘎鲁玳掌握在手里,且宫里那么多小王子小格格在,那通商一事,是不是就可以摆在明面上了?”
  第369章
  敲锣打鼓
  嘎鲁玳能送那些蒙古王爷的血脉来京城,一则是为了读书,二则,这些小王子小格格,与质子无异,。
  蒙古王爷们自然深知此事,之所以同意送过来,虽有嘎鲁玳的压制,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蒙古与大清通商的好处。
  若能将通商的口子拉开的更大些,或许生活水平更能突飞猛进,蒙古王爷自是不傻,他们科尔沁,本就臣服于大清,偶尔部落之间会起争端,那也是为了抢草原上那有限的资源,但若能将大清的资源换到蒙古,谁爱叛乱谁叛乱去,反正他们有自己的日子过。
  胤禛点头道:“朕也是这么想的,而且,通商的事情摆到明面上后,明摆着的利益,其他蒙古各部定然会看在眼里,到时候他们若想跟着得些好处,那很简单,同科尔沁一样,送些质子过来,一切好说。”
  安然抿唇一笑,又道:“毛线,毛衣的纺织方法,我已经教给了嘎鲁玳,她回去后再传给科尔沁的族人,想必不需要多久,大批毛线制品就能送到京城了。”
  这些东西不像食物,经得住放,哪怕在路上走上几个月也没事,羊毛一般天热了就会剪,剪完洗净晒干,做成毛线制品,再运到京城,京城差不多也入冬了,时间正好。
  胤禛叹道:“只可惜科尔沁那边没有制作水泥的材料,要不然,两头一起修,恐怕修的更快。”
  “尽力而为就好。”安然抚上胤禛的手背,她能感觉到胤禛内心的焦灼,甚至她自己,这段时间,内心也是一直不平静的,似乎总有一股劲儿推着她往前走,不断的往前走,不管前路如何迷茫,只知道推着她一股脑儿的往前冲。
  可这种状态显然是不健康的,这样会让她失去方向,对未来不再是期望盼望,而是充满胆怯。
  所以她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也希望胤禛能静下心来。
  胤禛回握住她的手,明白了她的意思,叹口气道:“我总想着,人生短短几十年,我如今都四十多了,又能再有几个十年呢。”
  所以他着急,着急的想要将所有的想法都贯彻落实,但往往会被现实所阻挡,那种无力之感,常常叫他彻夜难眠。
  安然温声道:“这次工厂的选址,我想亲自去走走,不如爷同我一起出去逛逛吧?”
  “好。”胤禛应下,出去走走也好,有时候精神绷的太紧也不是好事,他还是想着能多活几年的,也希望以后能多出一些时间陪陪然儿。
  胤禛既然说了国库要出银子,那自然不是信口开河的话,隔天他就叫来了户部尚书,直接叫他拨一笔银子出来。
  户部尚书这几日还挺高兴的,原本一直缠着他要银子的三贝勒总算不缠着他了,甚至这几日都没有见到这位爷,谁知今儿倒好,三贝勒不要银子了,皇上倒是又开口了。
  他也不管胤禛是做何用,就一句话:“没钱。”
  胤禛也知道国库空虚,户部尚书为此操劳半辈子,闻言也不生气,而是解释了一番这银子作何用。
  户部尚书越听越皱眉,提醒胤禛道:“皇上,这生意,岂不是要与民争利?”
  “胡说,朕什么时候与民争利了?”
  胤禛理直气壮的反驳道:“朕做出来的这些东西,卖的是谁?都是那些富裕人家,高门显贵,与民争利?哪个民?哪个利?”
  户部尚书一噎,这说的好像也有几分道理,但叫他出银子,这可比剜他的肉还疼,于是犹豫道:“这。。。但皇上您要的这银子也太多了些。。。”
  “三成。”胤禛直接道:“所有收益,三成归于国库。”
  户部尚书有些不满意道:“才三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