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到那时,大清人人染上从西方运来的大烟,手里举着银票求着那些西洋人,只为那一口烟瘾,大清的命,就全都被西洋人攥在了手里,若他们的船上带了大炮铁骑,大清还能有多少还手之力?”
张廷玉当即跪下请旨道:“洋人用心险恶,觊觎大清国土,好在皇上明鉴,求皇上下旨,封了海运,将大清所有洋人全都送出大清!”
胤禛摇头道:“封了海运确实可以一劳永逸,可是不行。”
他想起安然所说,闭关锁国乃是大忌,国与国之间必须交流才能更好地发展,大清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大国,西方那边有更大的领土被旁国侵占,若大清闭关锁国,就像是将自己锁在了一个铁笼子里,待那些国家发展到能够侵略大清时,那大清就像是笼里的鸡一般,任人随意宰杀。
瓮中捉鳖不外如是。
胤禛将安然的话带着自己的理解说了,就听那几个大臣中有人嘀咕:“我大清天朝上国。。。”
“再是天朝上国,若是固步自封,那也是作茧自缚。”
胤禛冷言道:“如今西方传教士屡屡来我大清,他们回去之后著书立传,将大清的风土人情描写了个遍,所谓知己知彼,洋人知我大清良多,而我们对西方了解多少?”
众大臣低下头不说话,说实话,他们向来不将那些洋人放在眼里,对他们来说,洋人全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刚懂礼仪廉耻的毛猴子而已。
第464章
政令
雍正四年第一条政令:沿海城市设立海关,严查违禁品,尤以烟草等物禁止流入大清,一经查出,相关涉案人员轻则抄家发配边疆,重则累及九族。
雍正四年第二条政令:从二月初一起,至三月初一,凡是家里有裹足者,需得前往府衙登记,包括妓院等经营类场所,三十岁以下女子必须放足,三十岁以上酌情放足,三月初一以后,若家中再有新裹足者,一经查出,三代不可科举。
雍正四年第三条政令:设全国巡查司,端贝勒弘晳为巡查司司长,严查各地贪污枉法等事件,全国各地设巡查司据点,百姓可匿名举报,若查证核实,官员名下所有财产由当地百姓瓜分。
三条政令随着官方邸报和京城日报以及江南日报发散到全国各地,朝臣原以为新帝登基三年一直没有大动静,是因为新帝是守成之君,却没想到雍正四年刚开年,这一出出大戏便开场了。
其中,旁的倒还没什么,但女子放足,不光是在官员之间掀起轩然大波,便是在民间也是大众哗然。
但很快,他们便不再将注意力放在这件事身上了,因着这三条政令下达第二天,养心殿又有了新的动作:
一,鼓励耕地开荒,凡是无主之地皆可开荒,所开之地归所开之人,且三年免田税。
二,鼓励农业研究,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只要在不危害田地的基础之上使得田地增产者,一经核实,授农业司研究员一职,可终身享官员俸禄。
三,鼓励商人开设工厂,招收当地民众,增加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加入皇家商行,一年一考核,考核前列者,可脱商籍,三年累计考核前列者,入商务司,终身享官员俸禄。
四,鼓励女子立女户,户主无男丁者,和离被休者,皆可拿证明以立女户,女户开荒,经商者,免税三年。
五,设立全国教育司,在各府设立分司,凡读书人,每个月皆可到当地教育司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每月可得一两银,考核优秀者,可得另外奖学金,二两到五两不等。
这一波波冲击,简直如同大海中的巨浪般冲击着百姓们的心脏,叫他们应接不暇,有人对政令不平者,想借此闹事,但刚有些苗头就被镇压。
其中乱象尤以江南为最,政令到达后三天,街上全都是持刀拿箭的兵卫,只要听到有不满之声,立即拿下,肃杀之气弥漫整个江南。
三天过后,衙门重新贴了告示,有那胆大的上前一瞧,当即“嘶”了一声。
旁边有人催道:“上面说的什么?”
那人指着上面一连串的人名道:“都是前两天的闹事者,凡是名单上的人,有功名的取消功名,没有功名的,此生不允许科举。”
众人闻言,皆倒抽一口凉气,这惩罚,是不是太过了些?
而这时候,京城又传来消息,皇贵妃娘娘怜惜女子养家不易,生育辛苦,联合几位亲王福晋特设生育基金会,凡是家庭困难,家中有有孕女子者,皆可在有孕期间每月领取营养补品,可一直延续到生产过后一个月。
若生了女儿,可将期限延长至三个月,所生女儿六岁以前,每半年可去基金会领一份成长津贴,六岁到十岁,可每年年底到基金会领一份成长津贴。
此消息一出,有那心思活络的,当即就找到了京城基金会所在之地,她是京城六品官的妻子,夫家姓陈,但陈夫人的母亲乃是商户出生,嫁给陈夫人的父亲之后,只生了她一个,所以出嫁之时,母亲将所有嫁妆都给了她。
外祖家生意做的不错,当年母亲出嫁时那也是十里红妆,再加上陈夫人自己也颇具商业头脑,故而手里的产业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
一到基金会,就有小丫鬟迎上来,看上去就很喜庆的脸,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脆生生地问陈夫人:“不知这位夫人为何而来?”
陈夫人一看她这副模样,原本忐忑的心立时就稳了,笑道:“我在报纸上看到基金会有意帮扶民间贫困女子,这实乃极大的好事,所以我便过来问问,这儿可需要募捐?”
小丫头眼睛笑的更弯了:“夫人是想要给基金会募捐?”
陈夫人点头:“是,实不相瞒,我自小随娘亲念佛,心中对那些生活不易的女子也心生怜惜,只是一直不知该如何去帮助她们,正好听闻这基金会成立,我这人,别的没有,倒是有些私房银子,便想着过来募捐一二,虽杯水车薪,但也算满足了我的心愿了。”
“夫人大善,佛祖会记得夫人的普济众生的,便是您的娘亲,想必也会以您为荣。”
小丫头伸手一引:“夫人请随我来,募捐之事,需得我们这儿的管事娘子处理。”
她将陈夫人引到一间会客厅,还贴心地送上茶水,轻声道:“夫人稍等,我这就去请管事娘子来。”
“劳烦了。”陈夫人客气道。
待人走后,她环视周围,屋子里装饰很是朴素,没有任何熏香味道,只有淡淡的木质清香,一点儿也不像是皇室风格,座椅上都贴心地铺上了软垫子,摆件也都是些柔软的布娃娃,看上去很是温馨可爱。
“夫人,奴婢觉得这儿真舒服。”一直跟在她身后的贴身丫鬟小声道。
陈夫人笑着点头:“是啊,真舒服。”
门被敲了敲,下一瞬,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进了来,见到陈夫人,并不显拘束,大大方方点头招呼道:“夫人好,我是基金会的管家之一,张云舒。”
张云舒便是张大丫,已经在红枫书院就读大半年了,她性子本就坚毅,又因着被五福晋亲自带在身边,所以相比其他在书院还略显懵懂的学子们来说,她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基金会一事早就开始准备,五福晋也是其中人员之一,她想着张云舒到底年纪也不小了,若一直在书院这么念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故而年前就问过张云舒,是否想要在基金会任职。
张云舒知道这是夫子有意提拔自己,心中感激,自从来了基金会,她每天都很认真,可以说,基金会前期重要工作基本都是她完成的。
她在书院成绩就一直是名列前茅,在基金会的亮眼表现也让五福晋骄傲,有人调侃说,这么好的孩子,不若在家族里选个优秀的后生嫁了吧,谁曾想却被五福晋一口拒绝。
第465章
募捐
旁人不解其因,只当是五福晋觉得张云舒家世不好,只有张云舒知道,五福晋私底下经常感叹,世间男子皆薄情寡义,自私自利,尤以出生显贵的世家男子为最,故而五福晋不想张云舒趟这趟浑水。
陈夫人看着眼前从容不迫的张云舒,心里感叹,果然不愧是皇贵妃娘娘手底下的人物,虽不曾见过娘娘真容,但她的事迹早就在各家女眷中传开,不认同者有之,但更多的是敬佩和仰慕。
“张管事,我夫家姓陈,你就称我一声陈夫人吧。”
“陈夫人。”张云舒点头,将手里的几张纸递给她,解释道:“有关募捐一事,基金会有固定流程,陈夫人可以先看一看,若是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
纸上也没写太过复杂的东西,只是说明募捐的银子流向,比如用于采购孕妇营养补品,补品中有红糖,水果,肉菜等等,女孩子的成长津贴中,也有果蔬肉蛋,除此以外,十岁以上的女儿家,津贴中还有棉布的份例。
陈夫人指着其中一项问:“这奶粉是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