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弘晖抬眼,见安然神色温柔的看向他,心中五味杂陈,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去吧,按照你的心意去做你想做的。”安然道:“你皇阿玛那边,我去担着,起来吧,回去先好好睡一觉。”
弘晖跪了许久,膝盖已经有些僵了,安然见状,赶紧叫来两个年轻力壮的小太监过来背着弘晖。
“去吧,宫门给你留着呢,你福晋带着无忧在门口等着,别叫她们等久了。”
弘晖这才明白,怕是福晋求到了翊坤宫,皇贵妃娘娘这才赶来的。
送走弘晖,安然进了养心殿,见胤禛眉头紧锁,一脸烦躁地看着折子,心知他怕是放心不下弘晖。
“他心里煎熬,若是出家为僧能让他好受一些,四爷不若就答应了吧。”
她给胤禛倒了一杯茶,递上前温声劝道。
胤禛见是安然来了,神色放松了些,将手里的折子随手一丢,揉着脑袋靠在龙椅上,叹道:“几个孩子中,唯有弘晖太过纯善,都是读书读的太多,把脑子读迂腐了,这才叫他只知道钻牛角尖,成日里折磨自己。”
安然道:“弘晖有赤子之心,却也心思敏感,小桂子与他相伴二十多年,什么性情他自是了解,娶侧福晋那天,他只是醉了,又不是傻了,虽然小夏子被他严刑拷打也坚称并未带弘晖去过小桂子那儿,但弘晖定不会相信。
一方面,他痛苦于自己酒后失态,恨自己刺激小桂子行凶,导致自己母亲丧失生命,另一方面,也认定小桂子是为了他而行刺皇后,最后又服毒自杀,丢了一条性命。
两种情绪交织,怕是让他整日煎熬,痛苦难安,夜不能寐。”
胤禛闻言不再说话,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罢了罢了,随他去吧,他若觉得出家为僧,远离世俗能让他好过一些,那就让他去吧,我这个做阿玛的,总归是犟不过孩子的。”
安然拍了拍他的手以示安慰。
弘晖终究还是成了僧人,并未在皇家寺庙出家,而是去了以前胤禛曾带他们去过的众生寺,原来的了无师父已云游多年不知踪迹,为弘晖剃度的,是如今的住持,了无师父的师弟。
自此,弘晖成了众生寺中一名僧人,法号忘尘。
忘尘师父一身布衣僧服,跟在众师兄身后,宛如一个普普通通的僧人,每日念经颂佛,打水砍柴,侍弄寺庙里的菜地。
而他身后,不知何时又跟了个小僧,这小僧面白无须,身形偏瘦,干起活来倒是麻利,一心一意跟在忘尘师父身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忘尘师父的小徒弟。
而只有寺庙里的师兄们知道,忘尘师父向来不喜这小僧,只是撵了好几回也撵不走,便只当看不见。
有师兄好奇问那小僧:“忘尘不喜你,你又何必跟着。”
小僧笑了笑,看着远处的背影,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小僧以前答应过俗世中的师父,一定要照顾好忘尘师父的,小僧若是失言,以后可就无脸去见师父了。”
第490章
木兰盛会
皇后仙逝,中宫之位空置,皇上似乎也无再添新人的打算,如今三贝勒在朝中威望渐重,宫里皇贵妃也受宠依旧,有人脑子一转,便上了折子,请皇上立后。
胤禛也早有此意,回头和安然说起这事时,安然倒没拒绝,只道:“立后一事事关重大,先皇后刚故去,为表哀思,还是往后推两年吧。”
安然这般说,但胤禛知道她是顾虑弘晖,感慨地拍了拍她的手,叹气道:“委屈你了。”
名分不名分的,都已经这样过了大半辈子了,安然并不执着,倒是胤禛在朝堂上将她的话复述了一遍,朝臣一听,皆夸赞皇贵妃贤良淑德。
雍正四年便就这么过了。
雍正五年,这是个大丰收年,开年便是全国各地教育司送过来的学子年底考核成绩,获得奖学金者众多,已初现文风盛世。
而到了五月份,红枫书院第一批正式毕业的学子被安排进了各行各业,百姓们这才知道,原来毕业了还包找活计,这一年来报名的人更多了,好在书院经过两年扩建,规模不算小,便是再多一些,也能容纳得下。
八月中秋刚过,江南那边又传来喜讯,一年两收的双季稻,早稻收割在七月中旬开始,八月初大部分抢收完成,当地知府治下产出的数据送到了胤禛御案前,各地粮食产量皆有了显著提升。
其中,产量最高的田地主人得到了当地知府热情招待,多年的种田经验,土地施肥配方,自己研究改进的耕地器械等等,皆记录下来,也送到了京城。
胤禛大喜,下旨将这些人召进农业司的同时,又为此著书立传,将能增产的经验刊印出来,分发全国各地。
从京城同样蒙古的路修了好几年,这件事弘昭一直盯着,终于在今年入冬之前通了路,蒙古那边的队伍空前壮大,不光是有赤那带队的科尔沁部,其他看到科尔沁这两年日子繁荣的部落也都递上投名状,跟着到了京城。
与此同时,江南那边,谢意琦也派人从江南运了大量货物到了京城,南方来的东西,收到了蒙古部落的热烈欢迎,一经售卖,瞬间便被他们瓜分一空。
胤禛瞧着这也太乱了,忙将激动的蒙古部落叫进宫敲打一二,这才叫那些没见过世面,嗷嗷叫的蒙古大汗收敛了几分。
谢意琦可不光是为了凑热闹,她也看上了蒙古运过来的皮毛,肉干,奶酪等物,只是这些东西不经放,她都没来得及和安然说说话,便又带着蒙古的东西回了江南。
赤那回蒙古之前,还带回了年纪不小了的布日古德,临走之前,还让胤禛赐了婚,娶的是十三爷怡亲王的孙女,这次也跟着一起回草原了。
今年算是第一次南北互通,胤禛觉得有些乱,和安然一合计,决定每年的木兰秋狝改成木兰盛会,届时,邀请全国各地商人齐聚承德,共赴盛会。
雍正六年,开年便是三年一次的科举,而今年的考试比往年增设了两科,农科以及工科,考题不是很难,但对于有些五谷不分的世家子弟来说,便有些偏了,好在今年是第一年,这两科只做为附加题,没有太大影响。
当然,有觉得偏题的,自然也有觉得题目简单的,因附加题出彩而上榜的考生,大多都是家里务农的,虽成绩不算前列,但都被胤禛塞进了农业司,比那些排队等着授官的同进士可好了不止一点。
五月份,红枫书院在江南,蒙古,中原,蜀地,闽南建立分院,校长由当地推举,老师则是原来红枫书院的学子。
七月份,河北承德木兰围场,偌大的草原此时人满为患,第一届木兰盛会在此开始,若是从空中往下看,便能看到原本绿油油的草原此时被或大或小的帐篷占领。
这些帐篷都是可租用的,只有顶棚,四周并未围起来,里头摆了天南海北带过来的各色货物,商人们在其中穿梭,忙着搬运货物。
而每个帐篷的顶棚上面,都系着五颜六色的彩旗,彩旗用绳子串成一串,和临近的棚顶相连,微风吹过,彩旗飘扬。
此时盛会还没有开始,商人们忙着布置自己的地盘,直到不远处传来号角声,不管是商人还是搬货的力工都眼睛一亮,纷纷停下了手里的事情。
“呜—”
“呜—”
号角又响了两声,众人招呼道:“快,快走,盛会典礼要开始了!”
所谓典礼,在草原最中心处,围过来的老百姓都在离这儿不远处的山坡停下,指着那处空地议论纷纷。
“早就听说这次典礼非比寻常,只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那边来人了,快看,是什么?”
“嘶!看着怎么像是军队?”
“大清。。。大清步兵队。。。”
是兵,步兵,骑兵,火器营,甚至还有才一年多光景的海军,他们身着盔甲,手持武器,迈着杀伐的步伐围着草原最深处走了一圈又一圈,目光如炬,气势凛然。
不远处,又有牵着狼狗的队伍前来,最前面的那位领兵是个模样年轻的少年人,他脚边的那条狼狗,身形较普通狼狗大了许多,棕色毛发,黑色的背,耳朵竖起呈三角状,四肢粗壮,乌黑的眼睛透着警惕,尾巴垂下,远远看着,就像是一头蓄势待发的狼。
“嗷呜~”
它叫了一声,身后的狼狗就像是得了命令一般,纷纷也跟着嚎叫:“嗷呜~汪!汪!”
若是有红枫书院的学子在此,定能认出,那领头的将领是去年毕业的优秀学子,贾丰。
百姓中有靠海的认出了这个队伍,介绍道:“这是驻扎在海边的稽查队,他们养的狗都是和狼混血的,鼻子灵的很,如今海关查违禁品,靠的都是这些狗鼻子呢!”
正说着,那边草原上的队伍忽然退到一边,骑兵上阵,有兵将往空中抛了飞靶,就见那骑兵动作整齐划一,拉弓射箭,飞靶应声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