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250节
沙盘做的极其逼真精巧,一模一样的复制了十里河两岸的一切,连一棵树一丛灌木都没错漏。
河两岸用各色丝线圈出一块一块,有大有小,但大部分大小都差不多。
沙盘周围围满了人。
大厅上方的二楼新围了一圈儿绡纱,顾砚站在绡纱后,离顾砚不远,站着蒋漕司,过去一点是高帅司,再过去是赵宪司。
四个人都盯着的人,神情都差不多的严肃,心情也都差不多。
这第一场’招商会’比预计早了半个月,要招来的银子数却比预计要翻出至少一倍。
原来的预计数目,几个人一起算过,各自回去也都再次算过,预计的时间预计的数目已经很让人担心了,现在日子提前,数目增加,唉!
用几扇屏风围起的二楼一角,晚晴从李小囡肩上往下看。
“还空着呢,都一个时辰了,要是一家也没有,那怎么办?”阿武紧拧着眉,看着空白一片的认筹榜,实在忍不住,和雨亭嘀咕道。
晚晴猛的回身,目光狠狠的瞪着阿武。
阿武抬手拍在自己嘴上。
第368章 生意人的思维
蒋漕司看着光秃秃的认筹榜,心急的焦躁起来,挪到顾砚身边,干笑道:“世子爷,这都一个多时辰了。”
高帅司跟在蒋漕司后面挪过来,也是一脸干笑,接话道:“一片荒地,这河也废了好些年了,一点好处都没有,你说是吧?”
高帅司看向紧跟过来的赵宪司。
“是啊是啊,这都是为了赈济,给个旌表什么的,不能算过。”赵宪司急忙接上话。
商议这十里街的时候,蒋漕司提议给点好处,比如一份八品九品的虚衔,可他刚说出来,就被世子爷一句’这是卖官’就给堵回去了,卖官这话太大了,他再没敢提。
顾砚看着楼下的刘静亭。
刘静亭身边围了两三圈儿的人,大多数人都不说话,也有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
刘静亭和何老掌柜一个左胳膊一个右胳膊支在两人中间的高几上,头抵头在说着什么。
见顾砚没接话,蒋漕司再次换了话题,“也听不到他们说什么。”
“三位的心情我很理解,因为我跟你们一样。”顾砚慢慢悠悠道,“今天这事,不是政务,是做生意。我曾经提议过,提前十天八天,把这份沙盘公示出来,以便各家会馆、行会,大商户到实地查看,刘静亭当着我的面哼哈了几声,转头就去找世子妃了。
“这个沙盘今天头一回抬出来,我也是今天才看到这个沙盘。”
蒋漕司听的眼睛都瞪大了,回过身,和高帅司、赵宪司你看我我看你,心里一片冰凉。
“好在,”顾砚接着道:“世子妃亲自算过米粮银钱了,就算不及预期,也足够赈济南下的灾民。”
蒋漕司毫不掩饰的猛松了一口气,“世子爷该把这句话放最前面说。”
“有人动了!”顾砚的语速突然加快。
蒋漕司踮起脚尖往下看,高帅司和赵宪司也急忙伸着头看。
福建建阳商会的黄会长走到沙盘前,把手里的写着编号的小旗插到沙盘上。
平江货栈行会的张行老一直站在沙盘旁,立刻将一面小旗插到黄会长那面旗正对面。
黄会长抬头看向张行老,“您是?”
张行老陪笑拱手,“在下是平江城做货栈生意的。”
“得罪了。”黄会长说着,伸手拔出张行老那面旗,插上写着自己号数的旗。
“贵家要做,自然是贵家优先。”张行老双手伸出,接过自己的小旗,一脸笑。
按照刚刚公布的规则,十里河一面是会馆商号,另一面起货栈、住宅,两面对称,选了会馆商号的,可以优先占用正对面的货栈、住宅用地。
尹嫂子伸头看了眼,’哎呦’一声,急忙从握了一把的小旗里拿出一个个小旗,一口气插了六面小旗,两个号数。
陆嫂子紧跟着尹嫂子,抖着手插下隔着河的两块地方。
这一回,她是真正把身家性命都押进去了。
沙盘一头的认筹板旁,一个小厮踩在凳子上,将沙盘上的情形报给另一个小厮,另一个小厮飞快的在对应的地块编号上写下插旗的商号。
尹嫂子插下头一面旗子时,于会长就紧走几步到另一头,飞快的插下几面旗子,这里有他们平江丝绸行,他家商号以及他妻弟的商号。
六面旗子插好,于会长松了口气。
听到十里街的风声后,他就请了位风水先生,沿着河看了七八天,这是风水先生仔细挑出来的风水之地。
刘静亭站起来,和黄会长、尹嫂子等人拱手笑道:“牙行的人应该已经到了,诸位赶紧去忙吧。”
何老掌柜站起来,围着沙盘走了一圈,找到个空地方,靠近看了看。
沙盘上已经插了二三十面旗子了。
平江货栈那位张行老年纪虽然不小了,却灵活得出奇,但凡有不要对面的货栈和住宅用地的,他统统插上货栈行的小旗。
楼上,晚晴手指点着数着小旗子,数到第五十面,眉开眼笑,回头和李小囡道:“五十了,够了!”
对面,石滾也数到了五十面,忙和顾砚禀报:“到了。”
“好了,诸位赶紧去忙吧,记着,约束好下属,看着就行,不要插手。”顾砚和蒋漕司三人笑道。
“是!世子爷放心。”蒋漕司三人一颗心落下,拱手别过,急匆匆赶往各处。
……………………
陈牙头和一大群牙头挤在一起,伸长脖子守在大厅外。
陈牙头今年刚刚三十岁,刚刚从学徒的牙行出来,在行会里单立了门户,顶了半间门面,开出了自己的牙行,这牙行里现在就他一个在册的牙人,好在他带了三个徒弟,三个徒弟都很聪明能干。
十里街这一桩大生意,是府衙通令到行会里的官差,可这官差也是桩极大的生意。
原本,他这样新单立出来的小牙行是拿不到的这样的生意的,可他之所以敢从原来那间大牙行出来开自己的牙行,是因为尹嫂子开出头一家皮蛋行前,到牙行找人手修缮整理头一家皮蛋作坊时,是他接的那桩极小的生意,做的尽心尽力,结下了尹嫂子这桩善缘。
尹嫂子和黄会长一前一后从大厅出来,陈牙头立刻直冲上去。
“尹东家,陆东家。地儿选好了?”陈牙头陪着一脸笑。
“好了,我手里的一共六块地儿,她这儿两块,你都能接下来?”尹嫂子看着陈牙头问道。
“您放心!牙行是找人帮人的地方,牙行和牙行也是人帮人的地方,两位东家尽管放心!”陈牙头极力保证。
这两桩生意做下来,他的牙行就真真正正的立稳脚跟了,这是无论如何都要接下来做好的生意。
“那行,哪,我这六块给你。”尹嫂子是个爽快人,把手里的六块崭新的小竹牌和一张银票子递给陈牙头。
“我的也给你。”陆嫂子紧跟尹嫂子,把自己的两块小竹牌和银票子也递给陈牙头。
陈牙头双手捧着八块竹牌,喜气蓬勃,连连躬身退了几步,转身奔进旁边小房。
这份官差的规矩事先已经定好告知了的:
拿到竹牌,按照一块竹牌多少人的定数到帅司衙门书办处换路引,拿了路引就可以过江去到灾民中挑人了,他得赶快,越快越能挑到最好的壮劳力。
前期这些平整荒地和河工的活儿,是精壮劳力还是老弱之人那可是天地之别。
第369章 奸商
顾砚心情好极了,刚要转到李小囡那边,却看到阿武招手示意,几个粗使婆子移开屏风,晚晴拎起斗篷,雨亭抱起李小囡那只松软大坐垫。
顾砚呆了一瞬,急忙往楼下看。
楼下,几个小厮正往沙盘上边缘插上支撑,将一块不断头福寿暗纹的褐色细布盖上沙盘。
刘静亭和何老掌柜并肩走向大厅出口。
顾砚急忙再抬头看向李小囡,李小囡正冲他勾着手掌。
“这是怎么回事?”顾砚疾步过去问道。
“已经五十六家了,第一期够了,再多就要乱了。”李小囡笑眯眯。
第一期招商的顺利超过了她的预期,她很高兴。
“三四十万灾民呢,五十六个地块才能容纳多少人?”顾砚看着李小囡那一脸开心的笑,这一句问话里就几乎都是疑惑了。
这一趟十里街连带修缮河道的事,他这边要忙的事更多,招商的具体细务他不是很清楚。
“清理河道只要最精壮的劳力,这你知道的,这五十六个工地要稍微弱一点点的劳力,还有就是有点手艺的,三四十万灾民里能挑出来多少?
“这些人都是平江城的牙行去挑选再带过来,牙行自己可没那么多人,他们也得招人用人。
“牙行到灾民中间挑好了人,那些人拿到了钱肯定就要买粮送回家吧,买粮这事儿已经事先漏给了两浙路各地的粮食行,这些粮行要想抢这笔生意,肯定得带着粮食过去吧,那些灾民肯定是到离他们最近的地方买粮,这个也得用人吧?
“干活的劳力过来,要吃饭吧,衣服不提,现在可是冬天,得有被褥吧,要干活,得有铁锨扁担各种工具吧,平江城市面上的量肯定不够,现做肯定来不及,那就是从其他地方运过来,脚夫什么的也得用人吧。
“拿到粮食的老弱妇孺要回家,肯定有心眼活络的牙行,打着送这些妇孺回乡然后再带些壮劳力过来的主意,今天这才是第一次放地块,后面还有第二第三第四次呢。”
李小囡一根根竖起手指头,和顾砚算账。
“照这么算,十里街开工之后,十来万人吃喝拉撒,平江城里的粮行蔬果肉食都要缺人手了。”顾砚很会举一反三。
“对啊,所以不能再往外放地块了,不然平江城要闹饥荒了。”李小囡笑道。
顾砚听的笑起来,“照这么说,他们驱赶灾民同时南下,倒是便宜咱们了。”
“太恶毒了。”李小囡啐了一口。
在把驱赶灾民同时南下作为争斗手段这件事上,李小囡的忿怒比顾砚多多了。
“河工银子有出处了吗?”顾砚问道。
这一段十里河的深挖清淤和修缮是为了灾民的事新添出来的,朝廷的河工银子里没有这一笔预算,原本顾砚想上折子请朝廷拨一笔赈济银子,但李小囡说不用,她应该能找到出钱的地方。
“有了啊!”李小囡笑的眼弯弯,“原本呢,这十里河两边的地块我是打算送一半卖一半,卖的这一半的银子用来清淤,先清淤,之后再一点点把河道两边修起来。
“是货栈行提醒了我,货栈行和刘当家说,能不能让他们修几个码头,他们愿意出码头那一段河道清淤和修缮的银子。我们就新列了一条:各个地块可以修码头,也可以不修,修码头的话就要把自己门前的河道清淤和修缮的活包下来,不修那就不用包。
“今天出去的地块都是要修码头的。”
顾砚笑出来,“你这个可真是……都修码头的话,那河道要拓宽了?”
“当然。河道清淤修缮不能分成一家一家,他们出工出料,怎么修要照河道司的规矩,何老掌柜和大堂伯、洪家,还有华亭路家几家出面担保,和各大行会借了银子出来,这条河要先清淤疏通,流动起来,银子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