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贾姝话里有几分怨气的。
  她今年四月里出嫁,如今婚期不得不推迟。
  怨又如何,总归是她时运不济。
  贾姝的奶嬷嬷端来上来一盏羊乳茶,见贾姝愁眉不展,安慰她。
  “戏文上说,人有旦夕祸福,老爷一伸腿走了,也是没法子的事。姑娘且安心,三书六礼都走过,这桩婚事错不得。”
  眼看着就要出嫁的亲事,京中多少人家过眼,就算贾赦袭爵,也是一品的大官,还有太太超品诰命在,对方当然不敢出尔反尔。
  就如谁都料不到贾代善壮年过世一样。
  谁知这一二年,京中光景如何。
  嬷嬷给贾姝分析:“别看那一位是太太养的,现下老爷不在了,将来的婚事怕还不如姑娘呢!”
  嬷嬷说的不无道理。
  贾姝虽是姨娘养的,但也是国公府正经姑娘,又头一个出嫁。
  国公爷和太太对她的婚事很上心,定给济安伯家小儿子。
  那也算京中不错的人家了,知根知底,家里老太太和宫中的太妃是手帕交,姑爷瞧着也不错。
  国公爷一走,大爷不像靠得住的,再过几年去,别说后面的二姑娘和三姑娘,就说太太膝下的四姑娘,未必能说得大姑娘这样的亲事。
  贾姝放下梳子,没有说话,轻声叹息,
  窗外忽然传来一声奸笑。
  “哈!可叫我逮着了!你们鬼鬼祟祟说什么,老爷还尸骨未寒,咱们大姑娘就想着汉子,说出去也不怕臊!”
  贾姝吓得脸都白了。
  父亲走后,他院中的几个年轻姨娘另被分了住处,赵姨娘就住在隔壁院。
  两个院说是院子,其实没有隔开,顺着一个小夹道就过来了。
  大晚上的,她怎么往这边来?
  月季机灵,连忙隔着窗户道:“姨娘怎能红口白舌乱说话,大姑娘分明是叫我们把东西都收起来。”
  赵姨娘听见是月季的声音,心里越发气了。
  刚刚她看见月季老娘拎着食盒从自己跟前过。
  一打听才知道,早前赵姨娘三催四请要厨房送酥酪,毛也摸不着一根,那边给大姑娘送东西倒很勤。
  府中谁都知道,大姑娘有一门好亲,捧着供着,指望将来沾上一星半点的光。
  赵姨娘不甘心,悄悄过来,原本想装神弄鬼,吓她们一回,却叫她听到这一堆主子奴才编排太太和四姑娘。
  赵姨娘十分得意,插着腰:“哟!骗鬼呢?刚是谁说姑娘的婚事最好,打量我和你老子娘一样老,耳朵聋了?”
  说着赵姨娘变本加厉,虽进不来屋子,就在外面敲窗户。
  “走,咱们找太太评理去!”
  贾姝连忙把今日没带出去的几根银簪子往嬷嬷手里塞。
  嬷嬷给又想回嘴的月季使眼色,让她住嘴。
  三两步出门,绕到窗户下。
  赵姨娘只得自己一个人,身边也没个丫鬟,身上披着一件旧棉斗篷,昏惨惨的月色下愈发弓腰缩背。
  嬷嬷将簪子塞到赵姨娘手里,赔笑道:“想来这当中是有误会,姨娘不要和她们一处见识。”
  赵姨娘把几根簪子掖进怀里:“什么见识不见识,我才懒得理那老货!”
  说罢,哼一声,转身就走了。
  贾姝被吓得一声冷汗,当下是打发走了,这姨娘早前瞧着像规矩人,如今却是个难缠的泼妇样子,万一她说出去,自己岂不是……
  奶嬷嬷一进来,立马跪下磕头请罪:“姑娘,是我多嘴,给姑娘惹了麻烦。”
  奶嬷嬷稳住贾姝,“我瞧着赵姨娘也没件像样衣裳,日子不太好过,姑娘不如赏她点,她记着姑娘的好,兴许就不提此事了。”
  贾姝让嬷嬷两件自己的大毛衣裳送去。
  奶嬷嬷将东西送去,回来就说赵姨娘已将东西收下,让贾姝放心。
  为着这件事,贾姝心神不宁好几天,一打听才知道那个赵姨娘是老爷去吃酒,瞧着喜欢,外面人送的。
  仗着颜色好,掐尖要强,在府里没个根基,老爷一走,她日子就不好过,收了贾姝的东西,还算安分,也没说出什么。
  太太那边还不知,一切如常,荣国府的日子逐渐回到正轨,让四个姑娘继续管家。
  管家这件事,原主比史苗来得。
  贾府丧事之前,原主就让几个姑娘料理家事,史苗只是继续执行原主的安排。
  世家的姑娘们有个极为重要的功能便是联姻。
  贾母不是那种恶俗嫡庶文学里争宠斗姨娘的主母,对家中姑娘教养该有的一样不落。
  姑娘教不好,嫁出去丢荣国府的脸面,贾敏年岁最小,为着亲生女儿能找个好人家,贾母真是用心良苦。
  还好贾代善死了。
  史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她的能力目前搞不出推翻封建帝制的惊天壮举。
  荣国府的结局不好,书里除了提到贾敏病故,后面并没写到贾家嫁出去的姑奶奶。
  是她们不和贾府往来了?
  曹公的残本里,荣国府还没彻底败落。
  史苗心底一阵悲凉,这些娇花一样的姑娘,兴许也和贾敏一样,死于操劳疾病,或死于产育,不然就是夫家犯事败落,成了荣国府的废棋。
  总之,没一个好结局。
  四个姑娘一管家,裁剪春衫的事情总算被提起来,月季再不用担心自己家姑娘没有衣裳穿。
  这件事落在最小的四姑娘头上,她是太太亲生,素来大方,后面有太太撑腰,大姑娘必定不会吃亏。
  有一件事,却不能交给几个孩子去办。
  史苗心里大概理出一个章程,查旧例,就将贾代善的姨娘、通房都召到跟前来。
  除去早前病死的两个,现下一共来了九个人。
  生养贾娴的王姨娘问:“太太找我们来,有什么吩咐?”
  史苗淡定看一眼为首的王姨娘和张姨娘。
  “你们倒也罢了,生养了姑娘,府上不会短了吃穿。”
  然后又看看后面几个更年轻的姨娘丫鬟,有二十来岁的,也有十七八的。
  贾代善艳福不浅,真是造孽!
  可是这些人也不能留,留来留去,留成仇。
  和她们说什么人人平等,她们反而觉得史苗发神经。
  史苗:“你们身后也没个儿女,有愿意出去的,给你们些安家银子,比照旧例,每人多添五十两,等日子差不多,各寻门路去吧!”
  史苗一开口,果然好几个人都差点压不住嘴角。
  前儿就听了风声,太太居然真不打算把她们配人或者发卖,还要给银子放回去。
  赖嬷嬷又道:“太太说了,若有为难你们的,自有府上为你们做主。”
  这是史苗能给的善意。
  现代社会彩礼都不一定能回到女方手中,得了荣国府赏钱,这些姑娘的家人肯定也要动心思占去。
  也不是谁都上赶着为奴为婢,手里有钱,将来做个生意也能活。
  “太太心善。”
  姨娘通房磕头谢恩,后面有人回报,有愿意拿钱走人的,也有自来就是荣国府家生子没去处,要留在府上。
  赵姨娘肯定要走,一看给的银子,立着眉毛问送钱的嬷嬷:
  “周家的那个通房丫头都能得二百两,我怎么少她二十两?”
  人家都叫她一声姨娘,一个没服侍过老爷几回的通房竟敢压在她头上!
  嬷嬷本就看不得赵姨娘轻狂样,冷笑道:“周家是祖辈跟着的老人,你是什么东西?”
  赵姨娘惹一肚子气,称一回银子,只有一百八十两,有两块成色还不好。
  “必是大姑娘从中搞鬼,看我不治死她。”
  第4章
  昨个儿贾敬去朝廷应卯回,今日就和媳妇一起来给贾母请安。
  贾敬媳妇瞧着心情还不错,笑盈盈找个话题:“前儿这边送去的香露,珍哥很喜欢,原想着来亲自来请安,只他还没好全,心里很过意不去。”
  史苗也是想起来贾宝玉被打的时候喝过什么香露,就叫人给东府那边送一点。
  刚好给贾敬媳妇一个说话的由头。
  史苗也话赶话往下说:“倒是叫他给叔叔白挨了一顿,他那不争气的叔叔才该过意不去呢!”
  贾赦那天溜走着实不地道,不过也多亏他溜走,省得牵扯进去不清不楚。
  贾敬回头想想,也觉得自己那日过分了,面上很不好意思:“婶娘说得哪里话。”
  史苗心里明镜一般,贾敬过来,才不是为着和她闲话。
  原主的记忆她也有,赶紧关心起荣国府最要紧的事。
  史苗问:“请安折子的事,如何了?”
  提起这个,贾敬掩在袖子里的手不自觉握起拳头,脸上的表情不如刚刚泰然。
  贾敬:“宫里那一位恐怕要坏事,前儿那一家老太爷没了,也没敢递上去。”
  贾敬说的那一家太爷,资历比贾代善还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