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
  别看京城里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早就炸开了锅。
  史家人借着探病的由头往荣国府来。
  过来走动的人是史苗的嫂子冯氏。
  “圣上给你们恩典,就是做给京城许多人家看呢!”
  冯氏满脸愁容,原本的长脸就更加长了:“你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回来,家里老太太伤心,怕再见不到了。”
  史苗陪坐着,冯氏要和她说体己话,几个姑娘被赶出去自己玩。
  史苗也装出无可奈何:“这有什么法子。”
  冯氏伸头过来,小声说:“你哥哥的意思,走了有走了的好处,他也想谋个外任。”
  史苗恍然:“怪不得老太太伤心。”
  闺女离京伤心,儿子离京,更伤心。
  冯氏长长叹气:“你们虽在金陵有根基,你哥哥也不好谋到金陵去。”
  史苗半点不操心原主哥哥的发展,最好不要掺和。
  万一来个蝴蝶效应,把史家好端端的文官封侯给弄丢了,她罪过就大了!
  史苗安慰嫂嫂:“圣上明鉴,哥哥大才,自有好的去处。”
  宫里意思一定,史苗马不停蹄催着看日子,让贾赦领着人去家庙起灵,顺便把最得力的赖嬷嬷也给了他。
  日子很赶,荣国府的下人派出去大半,府上空了许多。
  但这样还不够,史苗打算马上就带着姑娘们跟着贾赦后面南下。
  至于其它东西的搬运。
  她预备把这桩事交给老二。
  瞧着老二最近没事做,心里很不舒坦。
  贾政一直在家里读书,随叫随到:“母亲单找儿子来,何事吩咐?”
  史苗绷着脸,庄重严肃:“你哥哥扶灵,有一桩大事要压在你身上。”
  贾政很吃这套,神情马上就认真起来:“母亲,真要如此急切?”
  史苗继续端着:“俗话说,夜长梦多,况且你父亲,也该入土为安了。”
  贾政听得可认真,他就喜欢一板一眼的说话办事,如今母亲单独找他说话,可见兹事体大。
  史苗继续:“我领着你几个姊妹先去,京城不太平,若动身晚,一不小心便走不成。”
  “这些话,母亲只与你说,你心中有数就好。”
  她想拍拍儿子
  肩膀,但坐得太远,放弃。
  贾政重重点头:“儿子知道。”
  史苗最后强调。
  “我们一走,你只需顾着把要紧物件清点运走,那些请你饯别的宴席,任他是谁,一个也不许去。”
  史苗急吼吼催着贾赦滚蛋,不就防着这个?贾政虽然目前不太出门,但他也有自己的交际圈。
  贾政连忙表态:“儿子还在孝中,自然不能去。”
  史苗表情严肃,让自己尽量显得郑重。
  “这就好,你听话,我放心。”
  第10章
  贾政办事一板一眼,是缺点,但也是优点。
  史苗不让他出去,他必然不会出去,不像贾赦,今天答应得好好的,克制几天,被人一勾就没魂了。
  史苗看好出门日子,让几个姑娘姨娘收拾好必要的物件,趁着四月底就出门。
  往后天越热,又到雨水多的时候,路上怕不好走。
  听闻荣国府遗孀要走,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来送一送。
  皇帝推崇,这些人家不管愿意不愿,都要把表面功夫做好。
  城门外挤挤挨挨都是人,人马一多,到处黄灰冒起。
  怪不得会有风尘仆仆一词。
  古时候可没有现代的基础建设和道路硬化,史苗妇道人家新寡不出面,贾敬和贾政走过场。
  她没来由看出一丝荒诞,红楼梦里给秦可卿送葬的时,大约也这么热闹。
  给秦可卿送葬?
  给整个贾家送葬还差不多?
  今日来的人家,又有多少是真心希望她们娘儿几个一路平安的?
  荣国府这一出,落在四王八公眼里,是向圣上投诚滑跪,背叛同盟。
  无欲则刚,史苗只图安逸,没有野心,以后这个圈子不带荣国府玩就不带。
  贾赦和贾政两个,参与进来,那点心眼子和阅历也只能当炮灰。
  贾敬和贾政应承过一回,好容易挤到史苗马车前。
  再说一回话,该走就走,不然真要成十八相送,什么时候是个头。
  奈何记吃不记打的贾珍又不见人影。
  贾敬说话间就带上怒气:“珍哥儿人呢!”
  跟车小厮赶紧答话:“回大爷,珍哥儿看见忠顺王爷家的珍珠马好看,挪不动道儿。”
  贾敬脖子上青筋暴起:“把他给我抓来!也不看今日是什么日子!”
  史苗看着贾敬又发火,脑门也跟着发胀。
  贾敬属爆竹的?以为这样发火很有一家之主的气势?
  史苗垂眼看跟着贾敬那几个人。
  一个个秀秀气气的小白脸,眼珠子透着精明,半点不安分。
  小厮马上就答出来贾珍的去向。
  贾珍去看什么‘珍珠马’的时候,自称忠心耿耿的奴才如何不提醒一二?
  贾珍纵然不是个好东西,现在年岁正是贪玩好动的时候。
  好端端怎么就去看马,没准有人故意引着他去。
  史苗不想听见贾珍被打得号丧,出言阻止:
  “你莫要动气,若是还要打他,叫我路上如何安心。”
  要打回去打!
  史苗又说:“今日人那么多,车轿都挤在一处,要不是有人勾着他去,他小孩一个,怎么看得见珍珠马?”
  见史苗为贾珍说话,贾政忽然也开口,为贾珍说情。
  “母亲说的是,不如瞧瞧他身边谁将人带坏,当奴才的嘴上说着忠心,背里也有坏的。”
  史苗不由多看老二两眼。
  老二闷葫芦一个,最近跟着议事,学会留点心眼了,有长进。
  史苗和贾政都这么说,贾敬才罢了。
  不多时贾珍被拎过来,给史苗磕头道恼,嘴皮子很麻溜,说了很多一路平安的吉利话。
  贾敬的脸色依旧黑如锅底。
  贾珍在贾敬灵堂上就开始肖想尤氏姐妹。
  这对父子,果然非常的‘父慈子孝’。
  史苗走个过场叮嘱他要如何听话上进,再别一回,领着姑娘们上路。
  走了三日,登船换水路。
  羁鸟归林,池鱼返渊。
  日日关在荣国府,看见巴掌大的天,史苗来到这个世界,唯一一回算得上出门,还是进宫面圣。
  可那回,是从荣国府这个宅子,去到另一个大宅子。
  至于往宁国府去,充其量算去对门遛个弯。
  大样物件交给贾政押运,史苗她们也就装了两艘大船,并两艘开道小船。
  这个时候郑和早就下西洋,造船技术很成熟。
  顺风顺水,又不是雨季,行船平稳。
  如果不是守孝,就能弄点纯生态养的鱼来尝一尝了。
  如果不是古代,史苗就可以带着姑娘们吃吃烧烤,唱唱歌。
  算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现在已经很好了!
  几个姑娘第一回出远门,史苗最担心她们晕船。
  和史苗不同,她们才是第一回看见山和水。
  往常她们对山水的认知,也就是家中几幅关于山水的图画,还有诗文上词句。
  院子中堆叠的假山和人工开凿的溪流,怎么称得上山水呢?
  有些女人生来就养在宅子里,四五岁裹了脚,出嫁时抬出门,去到另一个宅子,直到死了,才躺在棺木中从宅子里抬出来。
  看着姑娘们对所见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新鲜惊奇,史苗忽然伤感起来。
  被女孩儿们看出来,她只能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我担心你们大哥,也担心你们二哥,你们姊妹写封信让人带去问一问。”
  贾赦和贾政,一头一尾,不知道现状如何,要是有个电话就好了。
  船行了好几日,越发走进江南地界,虽有丘陵,比之前更加开阔。
  傍晚泊船在一个村户渡口。
  往前十来里地,就有一个大码头,商户往来人口驳杂,领路的请示史苗,便将船停泊在此处,原本有的几首小船,都被赶走了。
  不是史苗非要行使贵族特权,她们是女眷,无关人等越少,大家越安全。
  夕阳已经坠下山腰,天上红彤彤的云彩渐渐染上深紫色。
  史苗见闺女贾敏垫着脚,撑着身子从船窗缝里往外看。
  姿势虽不至于掉下去,却很危险。
  史苗几步走过去,拽着贾敏的小胳膊,把她拉得离船学窗远些。
  “你作什么,仔细掉下去!”
  贾敏心虚的吐吐小舌头,像是小猫儿撒娇,在史苗身上蹭蹭,竖起手指,点点窗框上的雕花。
  “母亲……我想看钓鱼。”
  史苗走过去一瞧,原来不知是谁,顶着斗笠,披着蓑衣在岸边钓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