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贾姝抚了抚袖口的提花暗纹,叹了一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姊妹们自己去纺车上试了一回,史苗让农妇们各自去忙,留一两个人应候便可。
史苗可不是开玩笑,说到底织布也是一种生存技能,姑娘们就算目前暂时用不着,有一技傍身也好啊!
几个姑娘和丫鬟正倒腾纺车起劲,方才给她们演示纺线的农妇又带了个丫头过来。
丫鬟穿着鹅黄上襦,下面是一条白绫滚青边的裙子,头发梳理的光光整整,瞧着很利落。
农妇刚刚瞧出来,贾姝年岁大,是当中的姐姐,大小事都要过她这边,上前笑道:“姑娘,这是我们家三丫头,纺线织布也很好。”
贾姝淡淡微笑着,看了母女二人一眼:“我们只瞧个新鲜,不必人服侍。”
那农妇脸上表情有一瞬的失望,三丫头一直低着头,被母亲领进来,又被母亲领出去。
人一走,贾媃和贾敏还在那边玩纺车,贾娴却凑过去:“看出来了?”
“她是想把丫头卖给咱们家?”大姐贾姝环顾四周:“看这屋子,也不像过不下去。”
这个院子,在农户中已经算是极好的了,无论床铺桌椅,还有白墙青瓦,院里花木也修剪齐整。
有些城里的小户,都比不得这家。
贾娴从看了一眼外面,回头笑着小声道:“大姐姐,虽说过得下去,也会想
着要过得更好啊?”
贾姝一想也是,她们家的丫鬟都穿着体面,一年的银子松松能养这样的一家子,那些人不免要动心思。
史苗带的人亲自去灶上做了晚上要吃的饭菜。
出门在外,忙着赶路,用得简单,都是素肉,并农户们贡上来的新鲜菜色。
用过饭,撤下桌子,漱了口,就听外面传话的嬷嬷大声通传:
“太太,大老爷来了!”
听这声音,传话嬷嬷见贾赦过来,心里高兴,调子都高一截。
贾赦在外面脱了大衣裳,一进来就给史苗磕头。
“母亲!”
别说下人们高兴,好几个月不见这个便宜儿子,史苗也挺想他。
伸手不打笑脸人,史苗笑盈盈道:“我们明日就能到,你怎么还过来了?”
贾赦在旁边坐下,也是笑眯眯的,看看姊妹们:“儿子念着母亲和妹妹,赶紧过来看看。”
贾赦那张脸,就把求夸奖明晃晃写在脸上了!
史苗点头:“有孝心,赖嬷嬷和我说了,家里的事你办得很好!”
贾赦得了夸,咧开嘴,还要谦虚一下:“是母亲教得好。”
史苗这回让赖嬷嬷一行和贾赦当先头部队。
贾赦这孩子把敕造荣国府的匾额挂上御赐宅子的时候,听说阵仗足够热闹,送礼的人排了一条街。
贾赦很听话,依着赖嬷嬷的指点,只推脱母亲不在,不敢擅专,又以贾代善的事为借口,马上遛出城。
就因这事,贾赦刚到金陵城,马上就获得好名声。
办事沉稳,知进退,有孝心。
贾赦又问:“这屋子母亲和住不住得惯?”
史苗点点头,看见贾敏和贾媃挨着窗坐,现下两姐妹探头探脑看院子外,连刚刚回来的哥哥都不顾了。
史苗出声问:“你们在那边看什么?”
贾敏把窗户合上,笑嘻嘻:
“没什么,刚刚有只没见过的鸟,姐姐指给我们看呢!”
这个样子,刚刚肯定不是在看什么鸟儿。
史苗打发贾赦去换衣裳洗风尘,再来说话。
贾赦依言去了,史苗把小女儿拉到跟前,宠溺的捏捏她的腮帮子。
“你们刚刚,当真在看鸟?什么鸟儿?”
贾敏和姐姐们交换了一个眼色,然后拽着史苗的手开始撒娇晃晃:
“母亲,……大哥哥今日,就不要宿在这里了。”
“刚刚,那个三丫头,冲着我们屋里看呢!”
史苗好奇,也走过去开窗户吃瓜。
贾敏弱弱的:“已经走了……”
贾赦马上就换了衣裳进来,连带着还换了一双簇新的鞋子。
他刚进门,纺线的农妇就领着三丫到门前,三丫头还是不敢抬头,恭敬捧着一个盘子。
盘里是几个红彤彤的桃子。
“太太,这是家里种的果子,挑了最好的。”
农妇说完,又侧头微微转向贾赦的方向。
村民的屋子不大,是以就算史苗端坐正堂主位,几个隔得不远。
农妇又道:“多谢大爷赏赐,我们家中日子也好过些。”
贾赦思索片刻,贵人多忘事的人突然想起来,他今日高兴,依旧是冷呵呵的:
“早前我……”
早前他路过此地,在这儿歇脚,见这一户人家院子收拾得有模有样,就赏了点银子让好生打理,将来母亲和妹妹们过来,半道儿有个歇脚去处。
还真用上了。
这难道不是他贾家大爷深谋远虑?
好痛!
谁在掐他手臂?
贾赦的表情一瞬间扭曲。
小妹贾敏站着才和他坐下差不多高。
她的声音在贾赦耳边幽幽响起:“大哥哥赏赐的人多了去,怕是记不得了。”
原来是她。
贾赦回头瞪妹妹一眼。
小鬼头,手劲儿这么大,掐人这么疼!
他有这么笨,需要妹妹提示吗?
嘴上咬牙切齿:“妹妹说得对,爷赏的人多了去!爷不想吃,下去吧!”
……
不相干的外人走了,贾赦反应过来那对母女的心思,像是受了莫大侮辱。
贾赦怒道:“也不瞧瞧我是谁,怎么看得上乡下黄毛丫头!”
史苗全程不怎么说话。
人往高处走,这个农妇动心思实乃人之常情。
在这种环境下,她说话谈吐都很大方,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能力。
史苗只是穿来的比较幸运,落在贾母身上。如果是平民人家,混得未必有刚刚的农妇好呢!
史苗捧起茶,眼皮也不掀:“你是说,如果送的是美貌丫头就愿意收了?”
贾赦振振有词:“儿是来办正事的,怎么敢啊?”
贾敏慢悠悠的,哦了一声:“原来哥哥不是不想,是不敢。”
又被妹妹拆台,贾赦几乎要暴跳了。
“妹妹,你!”
见兄妹斗法,贾赦吃瘪,贾姝她们忍着不敢笑。
小妹妹真厉害,说话一针见血。
史苗赶紧出来劝解,看着贾赦:
“母亲自然知道你的孝心,今日辛苦你一趟,仍旧回去,不然除了三丫头,兴许还有四丫头、五丫头。”
贾赦没好气站起来,作揖:“儿子,知道了!”
说完冲着贾敏哼了一声。
贾敏回敬他一个鬼脸,招招手:“大哥哥慢走。”
第12章
贾敏就喜欢拆贾赦的台,两兄妹相处吵吵闹闹,感情倒是极好的。
前儿贾赦还被妹妹气得七窍生烟,兄妹俩也没有隔夜的仇。
等到庄子上,贾敏看见有一颗晚熟的青梅,想折来插瓶,贾赦就屁颠颠带着妹妹去折青梅。
贾赦虽然混不吝,性格外放,好些时候反而比老二贾敬有人情味。
贾敏和哥哥得了插瓶的梅子枝,巴巴带回来在史苗跟前孝敬,还给其他姐妹都带了几枝插瓶。
贾敏说馋了就可以摘几个吃,又能看又能吃。
她年岁最小,天真烂漫,每日和贾赦凑在一处,能生出多少事。
跟着史苗身边伺候的媳妇笑道:
“大爷和姑娘,两兄妹真跟小孩似的,一时好了,一时吵得像乌眼鸡,如今又亲亲热热。”
史苗心里暗自忖度,正是会吵架才是真正的感情好呢!
史苗想起来昨天闺女提到的裁新衣一事。
孩子们都在长个子,衣裳马上又不够穿了。
按理说今年也该裁夏衫,到金陵,气候不同于京城,原先好些衣裳反而显得厚了。
史苗见左右在庄子中无事,那几个家中要紧办事的媳妇嬷嬷都在。
于是又提起这桩事情来。
史苗笑道:“贡上的布料,都是从江南过去的,咱们如今到金陵地界,你们也跟着辛劳一路,等回去必定要给大家都多裁几身好衣裳。”
赏罚分明,史苗不扣门。
史苗看看离自己最近的赖嬷嬷:“尤其赖嬷嬷,我们娘儿几个往金陵来,倒是让你和儿子分隔两地了。”
赖家一个儿子在宁国府服侍,这回也只有赖嬷嬷和赖大一家跟着往金陵来。
就算荣国府略有变故,赖家在宁荣二府仆人圈的地位依然十分稳固。
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开花。
赖嬷嬷听太太的夸奖,心里并不高兴,这话很有捧杀之意。
赖家是家生子,自然主子跟到哪里就要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