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越说越有眉目,母亲是提过想去种地。
贾敏:“好吧,我姑且信你。”
贾赦眼看把事情抖露的差不多了,方才想起来,又对妹妹小声道:
“我悄悄告诉你的,你别说出去。”
贾敏看着大哥笑:“知道啦!大哥哥赶紧收拾物件。”
然后又一蹦一蹦找姐姐们去了。
晚间一家子都在史苗这边吃饭。
史苗去换一件衣裳出来,还没开席,四个姑娘坐在一处说笑,像是在商量什么要紧事。
史苗道:“你们几个什么事,这么高兴,老远就听见叽叽喳喳的。”
贾敏马上就把哥哥贾赦给卖了个一干二净:
“大哥哥说母亲让修庄子,带我们去玩。母亲,那庄子上有水车吗?”
贾敏显然有备而来,连画册样子都带来了,展示给大家看:
“我想要这种秋千。”
“种一个紫色花藤,爬上去。”
想法是挺好,但史苗不忍心给闺女泼凉水,种个花藤,往后这下面可能少不了虫子。
贾赦没想到妹妹嘴巴竟然一点都不严,心虚的一拍脑门:“唉!我不是说了,让你保密,妹妹真是转头就把我卖了。”
贾敏冲着大哥做鬼脸,她就是故意的,几个妹妹也抿着嘴笑。
史苗无奈扶额:“就没指着你能瞒得住多久。”
贾政在后面瞥了瞥嘴,可算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
大哥真是个大嘴巴,半点不带把门的。
兴许母亲专门给他们兄弟一人派了一件事,考验二人。
史苗见事情已经说开,也没什么好瞒着的。
“你们商议一下,还要添置什么,明年春种的时候能不能修整好,我带你们出去住几日,不然天天闷在家里,人都要发霉了。”
大家自然都是想出去玩,贾赦哼哼道:
“咱们去自己庄子上,免得还有人半路打扰。”
总不能他们自己庄子上,那甄家老太太还能领着人游玩到那边去?
贾政的主要任务是学业,以及打探母亲要的消息,在家呆过几日,又乖乖回书院去。
钟山书院的陈山长见贾赦没来。
两尊大佛里面没了一个,身上的大石头也轻一半,暗自祷告,这一位就此不要再来最好!
贾赦这会子也
拿出一点办事的模样。
城郊的田庄一回生二回熟。
早前庄子的管事换了一个。
这一个姓郑,在家中排行老大,旁人都叫他郑老大。
郑老大听说大爷带着人来巡视,一早就预备,让庄户都洗脸洗澡,穿干净衣裳。
当然,郑老大不敢显摆,傻了吧唧穿绫罗绸缎。
大爷都衣着朴素,他怎么敢呢!
郑老大今日只穿一身半旧灰蓝的布衣,头发梳得光光的,一张国字脸。
瞧着比去年那个顺眼。
今年的稻谷已经收起来,脱了谷,一堆堆还在田里,就等着大爷验收。
郑老大点头哈腰,亦步亦趋:“爷,这是咱们庄子上今年的收成。”
贾赦看了看,感叹一句:“这么多啊!”
郑老大一听更加来劲,笑盈盈道:
“有土地公保佑,今年风调雨顺,所以大丰收了!”
贾赦冷笑一声,斜眼看他:“我瞧着你这种田的架势,简直神农在世。”
郑老大还以为大爷是在夸他,若不是主家在乎收成,他这辈子都没机会和大爷说上话呢!
听说大爷在圣上跟前也是说过话的。
这么一来,不就等于他和圣上也说过话了吗?
郑老大只顾着自己高兴,全然没听出贾赦话中阴阳的意味。
不等贾赦发话,跟着贾赦的荣国府管事忽然恶狠狠道:
“来人,把他拿住!!”
郑老大呜呜两声,就被人七手八脚捆住,堵了嘴巴。
贾赦懒得理他,自己领着一群人,往远处走去,围着另外几片地,指指点点,不知在讨论什么。
好一会儿,贾赦才慢悠悠走过去料理郑老大,两个小厮跟在他左右,那架势简直活脱脱包青天身边的王朝马汉。
两个小厮绷着脸,个子比较高的那个审问郑老大:
“大爷让我再问你一回,这些当真是亩产?”
郑老大双手被反绑着,一脸委屈:“是,小的不知做错了什么事,爷是不是怪罪小的田没种好。”
这话真是滴水不漏。
贾赦冷笑:“呵!要是我罚你,反而显得我们家误杀功臣似的。”
贾赦居高临下,看着面前表面憨厚的庄稼汉子。
“想必这边的猪也养得很肥,什么猪肥塞大象,庄子上杀一头,全庄吃半年?”
看到田里堆了这么多粮食,贾赦可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离家前母亲特意提醒过。
去年大张旗鼓查过收成,今年庄户肯定会虚报数据作假,比如把其他地块的粮食都堆过来,做出超级大丰收的假象。
当下场景,可不就和母亲说得一样吗?
还好没叫他们养猪,不然他们肯定编得出猪比大象肥的谎话。
贾赦想起来母亲和他们说的例子,自己咕咕哝哝:
“再往后就要有多大的萝卜白菜各样妖异之事。”
郑老大显然不甘心,还是一脸的无辜样:“大爷,您说什么,小的不明白。”
可真是委屈死他了。
贾赦旁边的小厮喝了一声:
“你当人都和你一样是傻子,我们大爷英明神武,怎么看不出来你从别处挪了粮食来凑数?”
另一人也道:“大爷和太太再家中都开了天眼,你们做的手脚一清二楚。”
他们报名调研小组,可是有产量表要填。
两人恨恨道:“自古以来,好大喜功的人多得是,你这样造假,弄得咱们反而不知道真是产量,真该死!”
贾赦看着这二人一唱一和,双簧一般,敲敲扇子:
“别提死啊活啊,传出去像是大爷我迫害他,他既然是一把管地好手,咱们家北边也有田庄,正愁收成起不来,让他一家子迁过去,好好种地。”
母亲交代过,不要打打杀杀的,他的身份犯不着,贾赦觉着自己处置得十分妥当。
又派人把郑老大和他的同伙审了一回,问他们从何处挪来的粮食。
这一群人造假还挺高明,从库房和十里外的田里挪动过来的粮食。
没有傻兮兮把周边的都收拢来堆在一处。
证据确凿,郑老大和他的共犯只能招认。
跟着贾赦的人吹捧起贾赦来。
“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咱们大爷动身之前,早就有耳朵眼睛先来了!”
“我们太太,早就用过微服私访那一套。”
明察暗访,能不能找出问题,就要看你是不是真心想找问题。
贾赦是来明察,史苗早派人先出来暗访。郑老大他们犯的事,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前车之鉴。
总体来说,这次的调研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史苗看到谎报数据最高的能达到亩产三千斤,不由得咋舌。
悠着点啊!现代社会都没攻克呢!
史苗还对这次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和纪念银币,在内院外院都设了展示栏,把优秀调查成果的样本都放上去展示。
这事要搁以前在京城的时候行不太通,但是经过集体学习,府里上下都能读个大概。
赖嬷嬷的儿子赖大原本是奔着要将事情干好去的。
这一回出去调研的成果,反而是那队名不见经传的门房小厮得了最优。
虽然史苗给所有参与的人一个安慰奖。
可是赖大才不稀罕那一星半点呢!
赖大恼得很:“倒是叫人抢了先,烦死了!”
赖嬷嬷倒是乐得见儿子受一回挫,耐心道:“早前我就说你,就算和二爷一起学过几天字,也好好听课进学,你偏不听。”
赖嬷嬷可是也跟着上大课学认了一点字,她虽然年纪大,但学下来不比儿子差。
赖嬷嬷道:“太太的评判很公正,你们也都瞧见了,人家的表格报告写的多好,数也算得对。”
偏生赖嬷嬷说得没错,太太将东西都摆出来让大家评判,没人不服气。
赖大心里就更不舒服了,抱怨道:“你怎么不站在你儿子这边,胳膊肘往外拐。”
赖嬷嬷却没惯着他,反而板着脸,拿出主考官的架势:“我看你就是被我护着,样样不上心,以为这家里什么差事都是你的。”
看赖大还是不够沉稳,赖嬷嬷也不好现在就和儿子说,听太太的口风,将来他们赖家有一件大好事,不知道能不能成。
当下也只能把赖大管好,太太见他们踏实能办事,没准就允了。
赖嬷嬷又道:“你也莫要端什么架子,你看二爷和大爷,什么样的身份?也和旁人一起去书院读书。今后你也要和小厮们一起上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