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他们说得好听,要去举哀伤表衷心,恐怕趁着这个机会进京城串联,唯恐动作慢了点,赶不上从龙之功。”
  说着说着,小姑娘还打了个哈欠:“唉……瞧瞧,他们对大哥哥多好,生怕落下你。”
  贾敏阴阳起来,素来十分刁钻,她说话一针见血。
  这些人故意把贾赦和贾政两兄弟推出来当幌子,他们也知道当下时间敏感,要让自己的人进京,师出有名。
  瞧那架势,非要把荣国府拉下水。
  史苗捏了捏贾敏的脸:“圣上还在,去哪儿找从龙之功,此言太过激进,以后不许再提。”
  话糙理不糙,但是不能提,大家心知肚明就好。
  贾敏乖巧点头:“我知道了。”
  圣上虽然还在,怎么就不能想一想从龙之功了呢?
  因为圣上,总有一天会死啊!
  将来肯定有人要继承皇位。
  如今京城俨然一个巨大的赌场已经开局,人人都在掂量着下注。
  江南一代离京城远的,最怕错失下注的机会。
  在夺嫡这个赌场上,先下注的人,赔率最高。
  圣上偏爱太子,对其他皇子没有特别的喜爱,所以如今一分析,好几个皇子都有机会。
  贾赦和贾政都明白贾敏说的道理,是以才如此生气。
  史苗如今最淡定,夸了夸两兄弟:“你们做得很好,比母亲预想的还好!”
  史苗又赶着贾赦和贾政都去歇一歇:“稍安勿躁,等你敬大哥的消息。”
  贾敬那边肯定会有消息过来,现在需要的是时间。
  如果金陵的这些官员知道皇帝陛下还能活很久,活到能当太上皇和新皇帝打擂台。
  不知道还会不会如此积极。
  瞎忙活什么?
  新帝登基的时候,没准有些上年纪的大人都入土了。
  到头来,还不是古来将相今何在,荒草一堆。
  史苗吩咐下去:“让门房嘴巴严一点,凭谁打探什么,一句也不说。”
  初二的时候,宁国府的消息还没到,贾赦转悠来转悠去,等得心焦。
  史苗大概猜得出贾敬信里会说什么,所以半点不着急。
  大年初三的傍晚,贾敬派来给荣国府报信的人才风尘仆仆的到了。
  “太太,宁府的人到了。”
  府上传信的虽然不能和朝廷相比,却也很快了。
  传信的人没进来,贾敬的信先被呈上来。
  贾赦赶紧拆开,兄妹几个凑在一处看。
  贾赦和贾政脸色都露出了迷茫神色:
  “敬大哥,也让我们兄弟二人进京去?”
  史苗冷笑,信上半句没有问自己意见的意思。
  贾敬就当没她这个人。
  显然,上回自己‘头发长见识短’带着孩子回金陵的事,被狠狠的记了一笔账。
  贾敬忙着谋前程,非要带着兄弟两一起。
  要是史苗在,指不定就会坏事。
  借这个机会,若贾赦和贾政进京,贾家这三位爷齐心协力,谋更大的前程。
  真是妙啊!
  在荣国府离京前,贾敬就和义忠王府上勾勾搭搭,不知道这一二年,两边的关系是变好还是变差了。
  史苗没说话,也没答应去还是不去,只说等宁国府那边来人说清楚了,再做定夺,让人请白先生来说话。
  白琪一来,史苗将贾敬的书信给她看。
  史苗自嘲道:“真是没想到,我们府上竟然变成了香饽饽。”
  无论甄家,还是贾敬,对没了顶梁柱的荣国府,都过于在意了。
  白琪看罢,思索片刻,冷声道:
  “圣上给大公子赐名,此等殊荣,拉拢了府上,名头上就会显得很好看,自古以来想要成事,讲究的不就是一个,师出有名。”
  荣国府如此被关注,就是因为皇帝南巡说了几句话,顺口赐字的事。
  荣国府的赦大爷没本事和能耐,他们求之不得,越是如此,越好操控。
  他们想拉着荣国府入股,就像股市上被吹得天花乱坠的概念股。
  名头越好,越能哄更多的人入股,壮大他们的势力。
  和搞传销也差不了多少。
  皇帝陛下对荣国府的三分喜爱,能被吹成十分。
  皇帝陛下给荣国府好脸色,不就是做给勋贵们看,朝廷鼓励急流勇退。
  太子殿下一死,圣上只会更忌惮。
  勋贵们怎么不知皇帝忌惮,但他们若遂了皇帝的心,一退再退,如何维持自己的权势地位?
  扯了大旗帜就用,黑的也能说成白的,只要纠结的势力强大,龙椅上的人也不能不服软。
  势力大了,某朝篡位也不过弹指之间。
  史苗不想让那兄弟俩去,但也还要先听听他们的意见。
  召集了孩子们,史苗问贾赦和贾政:“你们想不想去?”
  贾政看一眼大哥贾赦。
  贾赦又看贾敏一眼。
  贾赦慢吞吞开口:“我们才不去!还没到时候,这时候去给旁人当下酒菜吗?”
  这么明显,史苗还看不出来兄妹三人背后有事,她便是瞎子。
  她狐疑的看着小女儿贾敏:“你在后面搞了什么鬼?”
  贾敏笑嘻嘻的:“当然是给哥哥讲道理,劝解一番而已。”
  然后她还点点头:“大哥哥从善如流,还是很听劝的。”
  个中细节,史苗待会儿再料理,当即敲定。
  “往朝中递请安折子,人却不去了。若朝廷要咱们回去,自会下来旨意。”
  “若有帖子,就说我病了,你们大爷和二爷要侍疾,不便出门。”
  这一趟浑水。
  抱歉,荣国府,不约。
  第45章
  大方向已经敲定,史苗赶紧让孩子们把要呈给皇帝的请安折子
  拟出来。
  请安折子本就日常要上,在这时候,必然各地雪片一般飞入京城。
  不到半日,贾赦就拿着一份已经写好的折子递上来。
  看来贾赦去学院里面学习也有些好处,办事情动作快了很多。
  史苗拿过来看,当下写折子并没有那么的晦涩,毕竟雍正爷还写过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凭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古文基础,史苗能很通顺的读懂。
  折子开口问安,表达太子陛下逝世的悲痛之情,最后再讲起荣国府丧父之痛,皇帝陛下是万千臣民的父亲,保重身体,荣国府能做的就是将来努力为圣上尽忠。
  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
  没有太过辞藻华丽和肉麻到受不了的词汇。
  史苗夸奖他:“可以啊!读了这么多书,很有长进,字也比往常写的更好了!”
  贾赦脸色微红,还有点害羞,连忙摆手:“哪里,都是我们姊妹商量着一起写的。”
  他不敢居功,虽然最后定稿是他誊抄的,但写这折子,老二和四个妹妹都有参与。
  史苗觉得贾赦的字还是值得夸一夸的。
  这样不精那样精,贾赦文章做的虽不好,自小为了少被父亲贾代善骂,反而字练出来点模样。
  史苗将折子往白先生的边上让,笑道:“我瞧着很好,要不然请先生润色一二。”
  白琪摆手,她不敢托大,推辞不受。
  核实无误,折子上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
  荣国府按照以前往京城送平安折子的流程,让宁府回去的人快马加鞭将折子送上去。
  顺道给宁国府的贾敬回个信。
  史苗已经想到贾敬收到荣国府的信件以后气急败坏骂娘的模样了。
  真可惜不能一睹为快,也不知贾敬会不会找个由头,揍贾珍一顿泄愤。
  总之一桩心事解决,阖家上下的气氛也轻松许多。
  往常这时候,金陵城里各家请酒吃饭,游园赶集,热闹非凡。
  如今许多人家和贾家一样,半点娱乐项目不能有,只能乖乖在家呆着。
  至于各处官员,恐怕现在还在头疼着,四方观望。
  正所谓旁人不动,他们也不动。
  好些人来荣国府探过几回,对外口径都是荣国府封君夫人病了,两位爷侍疾不能出门。
  明晃晃的借口,有脑子的人都清楚。
  你既然病了,那我便能去探病。
  甄家帖子就在这时候送到。
  史苗和白先生下棋聊天打发时间。
  管家的贾姝,拿着一封帖子过来,脸色有几分纠结:“母亲,是甄家的帖子。”
  史苗接过来一看。
  呵呵!人都已经到门口了,怎么能把人赶回去呢?
  见就见,荣国府没什么藏着掖着的。
  史苗指指棋盘示意丫鬟把它收下去:“人都已经到来,总不能不见,请她们进来。”
  贾姝让丫鬟们赶紧预备茶水糕点,又出去嘱咐引路的媳妇,千万要注重礼节。
  甄家来了一大群人。
  甄家大老爷的夫人,带着两个年轻的小辈媳妇,后面跟着服侍的丫鬟婆子,捧着探病的各色礼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