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贾敏走过去,拉起林海的手。
  如今林海没有真正经历过官场的磋磨沉浮,虽然他自来处事沉稳圆滑,内里实际上还是一个热血少年。
  贾敏道:“我母亲说过,权字最重,是非曲直,也只是那人说了算,唯有隐忍,才不至于幼时而折,是以母亲时常念叨……君子不立危墙。”
  看来这江南文坛,或者说举国的文坛,都要冷清好一段时日了。
  林海苦笑:
  “只怕是圣上老了,就如野兽,伤了老了的时候,最容易发狂,无论好坏路过便要咬上一口。”
  越是虚弱之时,越要把权柄紧紧攥在手中,越容易滥杀无辜。
  见贾敏一片担忧神色,林海反而故作轻松笑道:
  “如此甚好,你不是一直想出门游历?母亲也极爱出门游览山川,不如再问一问岳母大人,我们索性出去多走走,岂不是美事一桩?”
  贾敏也觉着此事甚好,一对小夫妻去找徐慧说明此事。
  徐慧听说要出门,倒是犹豫起来:
  “要不你们自己出去玩,把那个苏一刀借来给我用,让她把我的书弄出雕版来,也不必此刻就印出来,留着以后印。”
  徐慧的意思是等风头过了再印出来。
  在著书立传和出去游玩之间,徐慧显然选择了后者。
  贾敏见林海脸上一阵失望,他自然是想带着母亲出去的。
  若是他们跑出去玩,留徐慧一人在家,一来她不免寂寞,再者出去也不能安心。
  贾敏善解人意道:“母亲的算数书出起来不难,雕版也快,明儿我就把苏一刀找来。”
  “况且咱们出门也要预备,还要写信去给我母亲,邀她一起,她那边也快不了。怕是要一两个月预备,那时候雕版也弄好了。”
  虽然时间有点紧,应该是弄得好的。
  解决了徐慧心头大患,她自然很爽快的答应了,还亲自给史苗写信。
  又对贾敏道:“让你母亲把白先生和湘湘也带上,反正咱们走的慢,一起还热闹。”
  贾敏听了很高兴,想不到她会主动提这个,她是不好提出来的,原想着在信里和母亲说一声。
  正好瞌睡来了就有人递过来枕头。
  林海当即就有些发酸,现下妻子和母亲聊得火热,自己反而成了背景板。
  徐慧看见儿子那酸样子,故意打趣他:
  “还不去瞧瞧要挑拿些外面的人,记着把你父亲身边那个叫高虎的带上,别一日日晒你那醋缸子。”
  “是。”
  林海几乎是撅着嘴生着闷气出去的。
  贾敏有些担心,徐慧这个当母亲的,这种时候总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徐慧拿出一份舆图。
  “莫要惯着她,我们娘儿俩来看看,去哪儿玩最好。”
  贾敏眼睛一亮:“母亲竟然有这个?”
  这一幅算是很好舆图,荣国府都找不出来一份。
  徐慧神秘一笑:
  “这东西可是我的传家宝,轻易不敢拿出去,一会儿你们把它拆开画了,咱们带着出去。”
  徐慧让黛玉关了门,只有她们二人举着蜡烛在屋里看图。
  黛玉越看越称奇,这幅图用在行军打仗都足够,若放在武将家私藏,圣上恐怕要怀疑此人有反心。
  第106章
  地图向来是稀罕物件,尤其关乎各处驻军,地形险隘的地图,多是机要之物。
  林海母亲家不画地图,历代却画过不少星象图,这一二年,徐慧从原先的算术,又开始研究起地图来。
  贾敏知道她在研究这些,却不想已经画得这样好了。
  徐慧颇有些骄傲和自豪:“这些图都是我比照着原先有的一些舆图,还有各处方志画的,也不知道对不对,将来如果去了,刚好可以比对一下。”
  说起这个,贾敏的母亲才是徐慧的知己。
  谁让史苗以前地理学得还不错,虽然后面高考没选这一科,地图这种东西,从小看到大。
  而且古人也不是真的傻,目前有了一点比例尺的意识,只是受限于交通和测量工具限制,精度差不能和现代社会地图比。
  徐慧本身就极为聪明,略一点播,马上就能举一反三。
  她只可惜这个图不能现在就拿给贾敏的母亲和白先生看。
  徐慧又对贾敏道:“是了,前儿我和你母亲聊起,她也给了我挺大启发。”
  说着说着,徐慧眼中显露出追忆的神情,先前分享新图的喜悦,转化为无奈:
  “宫里面有一个星图仪,还是我祖上在圣命下制的,可惜不能仿制。”
  圣上金口玉言的不能妨制,就算祖上再怎么喜欢,断然也不敢再做出一个相像的。
  这东西落到宫里,放在圣上身边,只当一个玩器,哪里有放在占星之人手中实用。
  古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现在只是要一个星图仪,当臣下的,怎么能不给?
  贾敏点头:“我也听母亲说过,这东西有周天星象,什么时候能见一见就好了。”
  徐慧不好明说,除非到皇帝陛下的库房中,寻常人怎么得见。
  也不知这个星图仪还在不在,没准陪着先帝进了陵寝。
  二人才看了一回图,林海就派人进来问:
  “大爷说这回出去的人拟了这些,看太太和奶奶还要带哪些人。”
  说着还送上来一份单子。
  徐慧看了两眼,发现和原先出门办事的人没多少差别,对来人道:
  “知道了,我且看看。”
  然后又直接把图收了起来,嘱咐儿媳妇贾敏:“你过去吧,不然一会儿他不知要闹多少事情来问你。”
  这小子多半是随意拿出以前的单子顺手抄过来就用,心里不满意着。
  贾敏从母亲那儿出来,拿着单子就往林海书房去。
  一见贾敏过来,林海果然摆出一副酸溜溜的样子:
  “母亲对你倒是好,什么稀奇的东西都给你看……”
  贾敏哄了他几句,两人商量着怎么给金陵那边去信。
  黏黏糊糊写了一下午,又定下这回上去送什么礼,马上就让人把东西送出去。
  过得七八日,金陵那边很快就回了信,史苗专程派了人过来:
  “太太说要带白先生和湘湘姑娘一起,大爷还说要跟着,可太太不许,让大老爷和二老爷都在家中,大老爷还不高兴了……”
  这操作,全然在贾敏意料之中。
  大哥历来喜欢跟着母亲后面,但母亲绝不会让大哥贾赦出门,反而让大嫂和两个侄儿在家中。
  二嫂子怀着身子,母亲更不会让二哥出门。
  贾敏自小和母亲亲近,也明白,母亲也不是去哪儿都想带着两个儿子。
  贾敏又问:“那边还带了哪些人?”
  既然没有当家的爷们跟着,一起出去的管外事的下人,必定要选一个可靠的。
  去的人又回道:“小的回来时候,人还没定,听说是赖大主管这事,赖嬷嬷也要一起呢!”
  赖大虽然办事还成,贾敏始终觉得此人精明太过,又有赖嬷嬷得脸,恐将来势力大了生事。
  只是贾敏捋一捋荣国府那些外院办事的人。若论机灵老道,见识广博,也是赖大最合适。
  只要赖嬷嬷辖制住,赖大倒也还算是个孝顺样子。
  贾敏这边外院要带的还是那几个人。
  只是专门把王大丫点在身边行走,负责内外院的消息互通。
  贾敏也不会傻乎乎只等着外面把话传进来,万一有人欺上瞒下,她还不是聋子瞎子?
  以前贾敏出嫁的时候,王大丫就是她专门点的配房。
  伦理王大丫这种庄户出身,比不上荣国府家生子一星半点。
  可是人家有本事,就被四姑娘看中了。
  现在帮姑娘总管所有庄园土地,家里的男人是招赘的,根本说不上话。
  比大管家还神气!
  婆子们心里有不平的,见这回奶奶似乎更看重王大丫。
  不由感慨:“要说这王大丫命也是真好,先是遇到了太太,然后又能跟着姑娘,现在可比一些管事的还要威风。”
  一个丫头抱着盆往旁边过,出言提点那婆子:“人家现在有正经名儿,一会儿被听见,又是一顿念叨。”
  那婆子就不说话了,她就是识字不多,跟着公共课堂也只知道‘天、地、人……’之类的简单字。
  若她有王大丫这样,真学了进去,这一回就能跟着出门长见识。
  婆子只恨现在林家教习,不是先前的白先生来教她们读书识字。
  若是荣国府那个先生教书,自己肯定也学得会。
  林家得了荣国府的准信,有条不紊的忙着预备出门的各色准备。
  贾敏还要盯着苏一刀给婆婆徐慧改雕版,闲来就预备一下出门的装束。
  今日贾敏想到了一个新发式,簪子头面没有几样,学着古画上的农家妇人用巾子包了一部分头发,很是俏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