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国丧已经过了,早就该出去玩。
  只因天又热又有雨,谁都懒得动弹。
  贾敏懒懒的又歪下去,林海凑过去左右开弓给她扇凉。
  贾敏笑道:“天太热,哪儿都不去,等凉一些……过了中秋重阳……”
  “我要去庄子上,我就不信了,种不出母亲说的草莓来!”
  林海想着,要去金陵也使得,母亲能和好友讨论学术,贾敏也能回去看亲人,他也想去一回崇正书院,给山长拜六十大寿。
  见贾敏为种不出那种叫草莓的东西发愁,林海又逗她:“要不要去庙里拜一拜神农氏?”
  贾敏翻了个身:“我们这边可没有神农庙。”
  林海又道:“哪里没有,早前我在外面,听说他们想江口修一座镇江,修好了我们去拜。”
  贾敏听他随口胡诌,又一咕噜坐起来:“你又说胡话,用神农镇江?他老人家好像也不管这个。”
  况且就林海说的修庙镇江,还不知是从哪儿编来的。
  林海却十分笃定:“兴许还有别的神仙,等修出来就见分晓了。”
  贾敏还是不信,没想到这回林海并不是嘴上跑马,姑苏府还真有要修庙的事。
  官府发了告示,好些商户募捐,征徭役,只说过了秋,农闲时候就动工。
  八月初的时候,就有一批风水堪舆的先生去选了地方,点好位置。
  因为苏家老太太八月底过大寿,贾敏打算等九九重阳以后再去金陵。
  过了八月十五,时间空出来几天,林海和贾敏就想去姑苏城郊外的庄子上小住几日。
  徐慧听说他们想出去玩,也笑盈盈的撺掇他们只管去:
  “去吧!在家里闷着无聊,我就不和你们去了,坐车浑身酸乏,瞧着有什么好吃的野味,给我带点。”
  徐慧本来也不是特别热衷出门,之前和史苗一路,交谈间受到很大启发,自打去年年底回来,就一直在编书。
  她想编出一份深入浅出,有一定算学基础就能层层进阶学会观星算时的书籍。
  当下只觉得时间不够。
  徐慧觉得自己好像老了。
  看徐嬷嬷,两鬓也比去年更白。
  徐嬷嬷就更老了。
  打发走两个孩子,徐慧这里就有点冷清,她对徐嬷嬷笑道:
  “他们出去走走也好,苏家那边前后成婚,如今已是要生第三个了,旁人肯定有话说。”
  徐慧怎么说也是个太太,心里明镜似的,该知道的都知道。
  他们家如今没个动静,外面早就有人议论开了,尤其林海在外名声不小,贾敏更是名声大。
  同样招来的议论也大,那些妇人聚在一处,总是家长里短,这家添了,那家死了,又是哪一家屋里出丑事了。
  徐慧也是被如此议论过来的,对于贾敏,那些口舌是非,只会多,不会少。
  徐嬷嬷还能说什么呢?
  自己家太太就是过来人。
  徐嬷嬷也道:“还早呢,太太也是快三十才添的哥儿,老爷走了这么多年,保不齐又有动歪心思,做出那种事……”
  她也不想给过世的老爷留什么面子。
  嘴上不明说,心里也存了个疑影儿。
  没准当真是林家男丁的原因,世上好些怪病。
  传男不传女的有,传女不传男的也有。
  徐慧也懒得纠结这个,荣国府的亲家母也料到了这一点,还是愿意姑娘嫁过来。
  可见有真情在,两个孩子亲亲热热的,不比她以前和林老爷‘相敬如宾’好?
  徐慧仍旧去整理自己的书稿,夜深才睡下。
  林海他们虽然要出门,但也不急,一早上慢悠悠起来,还闹了一回才放贾敏去梳头。
  穿上昨个选好的衣裳,贾敏觉着自己的荷包颜色不对,翻出来林海的几个挑挑拣拣。
  林海一脸笑容宠溺,摇着扇子等她慢慢选。
  “大爷,奶奶!”
  太太院里的大丫头木棉冲进来,煞白着一张脸:
  “太太今儿晨起跌了一跤,昏死过去了!”
  贾敏和林海哪里还顾得上挑拣荷包,得了消息,几乎是抬腿就往徐慧院里跑。
  昨个儿还说说笑笑让二人好生出去玩的母亲脸色灰白躺在床上。
  唇关紧闭,还有一丝气息。
  林海心下一沉。
  当年父亲弥留的时候,就是这个模样。
  屋里的丫鬟跪着,负责伺候衣裳洗漱的木香哭道:
  “太太换好了衣裳,刚说让我们过来梳头,就跌倒了……”
  徐嬷嬷也慌了神,此刻瘫软的坐在紫檀圈椅上,手脚僵木,两个小丫鬟正给她顺气。
  贾敏上前来,对两个媳妇道:“带她们出去,不要乱糟糟的,大夫来了吗?”
  话音刚落,外面就说大夫到了。
  贾敏赶紧让人往里请。
  林海木愣愣杵在床边,看着大夫号脉。
  七十八岁的老国手。
  原先林老爷就是他看的诊。
  老人家也不问能不能施针,取出金针就给徐夫人扎了几下。
  见人没有反应,无奈摇头。
  “此症状和马上风类似,太过险急,恐怕难了。”
  这是要预备后事的意思。
  林海读过的养生秘籍上,就提过一种叫做脑溢血的病重,多发于中老年间,晨起之时。
  若过于劳累、惊惧、抑郁也可能得此症。
  他一看母亲的症状,和那种病症对上七八分,当下就心灰了半截。
  早前林家老爷走时,先时就有预兆,家中还有母亲,林海尚且能支持。
  谁曾想近来无病无灾,早几天还在忙着编书的母亲,忽然就这样了?
  昨天他们两个走的时候,母亲还倚在门边笑着和两人招手……
  太突然了。
  虽然板材早有预备,林家上下依旧忙成一团,气氛压抑至极,大家都不敢大声说话。
  山雨欲来。
  林家一夜烛火通明,天上泛起鱼肚白的时候,林海苍白着脸,缓步走出来。
  “去各家报丧。”
  “太太!!”
  一时间,林家上下嚎哭一片。
  消息快马加鞭,昼发夜达,马上就送到了金陵。
  史苗得了消息,腿都发软,站起来又坐下去。
  旋即马上吩咐:“快让人预备起来,我要去瞧瞧!”
  白琪红着眼,用帕子掖掉泪花:“您这样身份不合适,我去吧!”
  史苗慨叹:“总是知交一场。”
  贾赦听到这个消息时还在外面吃席,气得拍大腿:“早前妹夫还说要下场一试,唉!”
  这回母丧,又要耽搁三年。
  偏生那位夫人和家里很好,母亲和白先生定要狠狠伤心一场。
  “都是命……”
  席也不必吃了,贾赦扔下一桌宾客,急急往家中去。
  ……
  第110章
  这还一月来贾赦头一回出来吃席,却遇到这种事。
  贾赦放了杯盏就往家里赶,一路上心里七上八下。
  一下马,后面跟着一群服侍小厮。
  管事的马上迎上来,跟着贾赦后面匆匆忙忙往里走,一路上嘴上也不停:
  “大爷,您可回来了?”
  “太太们正商议着,让二老爷去呢!”
  以前四姑奶奶出嫁就是二老爷送的,管事的不用多想,肯定还是二老爷去。
  贾赦掀开帘子进去时,屋里已经都是人。
  贾赦也没问如今商议得如何,直接开口道:“母亲,我也要去,林家只有他们两个……”
  这时候宁国府也来人了。
  “东府敬大爷听说林姑爷家出了事,让珍哥儿也跟着去。”
  人丁稀少也不好,历来家族发展的好,也都是家大业大的。
  这也越是大户人家,越注重人丁缘由。
  对于贾敬那边让贾珍一起,还有贾赦的积极,史苗没有拒绝。
  毕竟现在林家正是需要人撑场子的时候。
  人啊!
  都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就说原著里林如海没死,将来必然也是朝中新贵,与王子腾不相上下。
  荣国府即刻安排人马,当日贾赦就带着贾政和贾珍一起上路了。
  三日之后就到姑苏,几人的身份也算带给姑苏地界一点小小的震撼。
  荣国府袭爵的贾赦,还有贾政不必说,虽然宁国府被皇帝贬了一回,官阶还是稳稳的,贾珍作为将来宁国府的继承人,姑苏还没人敢当面看轻他。
  听说这么几位专程来林家,明眼人都知道来给林海撑腰。
  于是姑苏地界和林家能打搭上点关系的人家,就来得更勤了。
  林海早就操持过父亲的丧事,而今再来一回,各样流程的都熟悉的很。
  林家人手不够就往别处借,最后再封上礼,还是将母亲的丧事体体面面的办好了。
  因有宁荣二府的面子在,林海的母亲徐慧出殡那天,比林老爷当年出殡还热闹,路祭者摆出了三条街,白花花一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