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贾敏反问:“母亲又要做什么?”
  先前史苗要开始什么计划的时候,大约就是这个流程,贾敏大概能猜到一点。
  史苗坐在贾敏对面:“我前儿去听瑚哥儿他们先生讲课,觉得读书一事,过于依赖先生,科目总是有些单一,便想着给孩子们丰富一些课程。比如前儿编的算数书,也该编写一些小孩儿能学的,总不至于将来到了科举以后学算经,两眼抓瞎。”
  在这一点上,贾敏很认同母亲,先前听林如海说,他们一批的老进士学算经,犯了难处,几乎把人都急哭了。
  想想他们一辈子都顾着读圣人言,五个指头不一样长短,孔夫子也写不来九章算术。
  贾敏点头赞同:“这是好事,以前母亲给我们请先生,教习厨艺手工,我就觉得极好,虽然……”
  继儿贾敏也补充到:“先前母亲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也该重新拿出来了。”
  想来还是姐姐们没出嫁的时候最好,大家一起每天都有新鲜课程。
  居然是那么久时候的事了。
  史苗道:“我就是要说这个,你先来帮我理个框架,后面让你哥哥去操办。”
  反正家里目前最闲的是贾赦,正好给他找点事做。
  贾敏答应了下来,史苗略坐一会儿,又回家去。
  一路上隔壁几家大人应门的小厮,都有点探头探脑,大约是觉得荣国府老太太移步出来看闺女,足够稀奇。
  史苗才到府上,正好贾赦和妻子周若从外面吃席回来。
  贾赦居然没同人喝太多的酒。
  看见史苗,马上过来亲自迎着过了二门。
  “母亲,母亲可是从妹妹家那边回来?”
  史苗点了点头,摆了摆手,表示不必旁边的轿辇,又问这夫妻二人:“你们去西宁王家,他家老太太如何?”
  贾赦答道:“好得很,只是遗憾母亲不能去。”
  史苗边走边笑道:“我去了作甚,压了她的寿数。”
  西宁王府的老太太,今儿过五十整寿。
  古代人寿命不长,过到半百,后面整十的寿数,讲究的都会大办一下。
  办一回少一回。
  过了五十,谁知道有没有六十呢!
  史苗年岁比西宁王府老太太大,不方便去。
  史苗主动讲起今天去贾敏那边的事:
  “我今儿去你妹妹那边,说了些家里哥儿进学的事,等有结果了再与你们说。”
  大奶奶周若在旁听着,心里就有了计较。
  前几天老太太去听先生讲课,她就知道肯定有这么一出。
  旁的不说,老太太教导学业这一项,周氏是心服口服的,要是将来儿子能像小姑子一样聪慧,她还有什么好愁的?
  贾赦只听进去一半,他有更重要的乐子要和母亲分享:
  “今日儿子听说,南安郡王府上的小爷跌了马,如今躺在床上动不得。”
  看贾赦那幸灾乐祸憋不住的样子,史苗都要怀疑是不是他动的手脚。
  可惜贾赦的手没这么长。
  自家不对付的人倒霉,大抵是要偷着乐的。
  史苗叮嘱他:“不关咱们家事,把该送的药材送到,你可管住,莫要在外面笑得太开心。”
  贾赦唉了一声,一口应下来。
  周氏也道:“我在几个太妃跟前也听了几句,说是明年陛下想去秋狩。”
  贾赦听罢便说:“今年还没过完呢!陛下年岁大了,朝廷肯定不同意。”
  史苗沉默听着。
  整个朝廷里,大概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总有一派会巴不得老皇帝赶紧出点事,他们扶植的人好上位。
  眼看到了荣禧堂,史苗让他们回去各自换衣裳,等贾政回来,一齐议事。
  贾政到了家中,大约也听到半个影儿,知道母亲要谈的事情关乎几个哥儿的教导。
  自然不敢怠慢。
  况且贾政自己心里也憋着事。
  贾政试探着问:“前几日听母亲说到几个哥儿进学的事,可是先生哪里教的不好,不能叫母亲满意。”
  史苗摇头:“也不是……只是觉得孩子们还要学点其他的。”
  然后史苗反应过来,这些当先生的文人傲骨,多是清高的。
  再有她一个老太太去听课,人家先生兴许觉得别扭:“我去听了几日课,这先生莫不是有什么想法?”
  贾政连忙否认:“没有……”
  旁边二房奶奶关氏连忙补充到:“先生只是想知道有没有可以精益求精的地方。”
  史苗提起来以前搞得德智体美劳几样,贾赦和贾政都没有反对。
  两个儿媳见老太太愿意为孙辈费心,半点没意见。
  这一回散了,独有贾赦单独留下来:
  “母亲,我看那个先生肯定觉得自己头一份厉害,母亲去听课,他不高兴了,瑚哥儿回来说先生发火呢。”
  贾赦这小子,这么大了还是喜欢找当娘的告状。
  不过他没当面说,比以前办事妥当。
  史苗道:“这一位也不算差,况且又是老二家那边举荐出来的本家,你莫要多话,等他们先料理,就算要换先生,也要先物色好,不然耽搁了孩子们的功课。”
  这先生其实也算好的了,博闻强识,人品还行。
  有才的人,都有点脾性,史苗能理解。
  可是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先生为转移。
  再怎么聪明绝顶,也不可能全知全能。
  越是如此,史苗越动了想给几个小孩换老师的心思。
  史苗还把嫁出去的贾姝三姊妹一起请了回来:
  “特意把你们找来,也不是大事,还记得先前咱们都在金陵,招聘先生那件事吗?”
  贾姝收到帖子,就听说母亲忙着张罗这事,她也存着心,笑道:
  “怎么不记得!母亲若是找了各样好先生,我还想沾个光,让家里哥儿姐儿们都跟着学。”
  论理说,在京城找先生也不算难,贾姝自个儿见过好先生。
  家里现在请到的那个,她也有点看不上,可惜是长辈定的,一个妇道人家不能开口,开口质疑就是忤逆。
  贾姝心里发热,赶紧又问:“母亲可是有了打算?”
  贾媃和贾娴也很心动,古往今来,当父母的都很舍得抓教育。
  史苗的回答没叫几个姑娘失望:“打算是有,不过你们都不可躲懒,咱们在京城,不好像金陵一样办事,人多力量大,一起寻访才能找到适宜的人,要是你们家里有得用的,也该举荐出来,再找个地方一处给孩子们上课。”
  三姐妹听了都说好,一口答应下来要去寻人。
  这消息也不知道怎么传的,最后贾瑚哥儿几个似乎理解的有些走样。
  贾瑚在史苗跟前,忐忑的问:“祖母,听说要给我们开学堂教我们做饭、生火、做杂活,家里养了这么多下人,是做什么吃的!”
  看来这公子习气养的很到位。
  关键最后那句做什么吃的,大概跟着贾瑚的谁念叨给他们听见的。
  这话说的,叫贾瑚的母亲周氏听着脸色都变了。
  史苗倒也不发怒,甚至给贾赦等人都比了眼色,不许他们说话。
  不然史苗都能想到贾赦他们的揍孩子流程。
  史苗耐心反问贾瑚:“你不想学啊?”
  贾瑚摇头:“不想。”
  贾赦是真的想上来揍人了。
  贾琏跟着他哥,还有贾珠,三小只挤在一起。
  显然是结成联盟了。
  史苗耐心和他们解释:“有些事情,不是说你一定要做,但是不能不会,你知不知道咱们家这房子哪里来的?”
  贾瑚率先抢答:“知道,是祖辈和圣上去打仗,然后陛下赏赐的。”
  这么说……也不是不对。
  史苗继续问他:“祖母问你,若是去打仗,外面荒无人烟,你不会自己生火,天冷了就会被冻得生病。”
  这回是贾珠抢答:“生病要吃苦药。”
  贾琏显然还记着一些零碎的事:“火可以赶走狼和熊。”
  史苗点头:“对的,以后出去打仗要用,不然你就要吃生肉,还不能烤火,还有大灰狼来咬你。”
  说到大灰狼,三个小孩都一缩脖子,更加挤作一团。
  贾瑚不愧是最大的,马上就想出办法:“我们可以带着下人去啊!”
  贾赦插嘴,恨铁不成:“那是打仗,打仗不能带丫鬟婆子,不然敌军早就看见你,把你一锅端了。”
  在三个小孩那边,贾赦对一锅端的解释是,被人宰了以后煮成一锅。
  这比什么狼和熊更可怕。
  所以学生火做饭还是很必要的。
  起码可以去端别人。
  几个小孩显然被说服了,齐齐点头:“知道了。”
  生火做饭还没开始学,他们的小锅小灶还没搭好。
  刚好庄子上来给送份例,贾赦带着几个孩子去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