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白琪看不明白监国那位皇子的操作。
  控制文官有什么用?
  是想证明自己被文官拥护,以此上位吗?
  荒谬愚蠢。
  就算这群文官拥护你,下面军队来了,杀了这一批,照样能把其他官员提拔上来用。
  京城的文官那点兵力,聚集起来,也不够圣上亲卫砍。
  白琪对朝中局势所知有限,也不知其中有何隐情,叫那群人仓皇篡位,首鼠两端。
  白琪和白湘湘来过好几次,左邻右舍也都知道。
  这是荣国府的房师,那那瘫子姑娘也是个极有才的人物。
  白先生和贾敏说了自己的打算:
  “我来把你们娘俩换出去,他们找的是你们,不是我,你们走了,我脱身才容易。”
  白琪原先能从西北回来,自己摸索出一些易容之术,若要把人弄得年轻水灵很难,但把贾敏弄得几分像她,不是难事。
  白湘湘自小瘫痪,身量比一般人小很多,把黛玉裹上衣裳斗篷,再缝个假肢套着,大约也能蒙混过关。
  贾敏倒是不急,今日来了又走,肯定会被重点盘查。
  倒是和白家母女说起另一件事:“兵部张大人的家眷三日前出城,说遇见了山匪,五六口人都被杀了。”
  白琪听完脸色愈发凝重,说是山匪,实际上是谁动的手却难说。
  若有山匪,将来有军队过来剿匪,名正言顺。
  还好她们没有擅自出城避难,不然岂不是白白送出去的冤大头。
  这样的由头,边境打仗最喜欢用。
  白琪眉间沟壑更深:“我看往后还会有被杀的,就能有借口调兵剿匪了。”
  两位家长正因局势苦恼,黛玉指着今日白家母女带过来的匣子眼睛放光:
  “母亲,这是不是火器?!”
  真真是个,少年不识愁滋味。
  贾敏赶紧把匣子收起来:“小孩儿不能玩。”
  看着阴沉的天空长叹一句:“这个年,可不好过了。”
  白湘湘笑道:“兴许还不到过年,这事就柳暗花明了,当下最怕的不是官家,每每有乱事,多是肖小趁火打劫。”
  所以家丁充裕的荣国府相对来说,比如今贾敏母女住的地方安全。
  不过贾敏不打算去荣国府,之前史苗另外预备了一个极好的去处。
  与此同时,秋狩那一头,形势瞧着也不妙。
  圣上早已勃然大怒,起驾回京,调集亲兵,打算亲自去教训那个不肖子。
  正好今天贾赦、贾政还有林如海都在。
  大家刚巧通个气,心里有个底。
  史苗指指面色疲倦的老大贾赦:“倘若有个万一,你肯定跑不了的。”
  贾赦官大,顶着一个将军名头,近来天天在圣上跟前,活脱脱一显眼包。
  反而林如海和贾政混在翰林院一大群人里不太显眼。
  于是史苗对二人道:“你们俩先带着俩孩子跑路,把命留下再说。”
  史苗对自己的安排很简单:“我老了,就不折腾了,你们不必管我。”
  一时间贾赦、贾政、林如海听史苗这么说,脸都绿了几分。
  这是大不孝之罪,真有了万一,他们怎么能抛下老太太。
  史苗换了个语气,只说自己是说笑:“我只说万一,圣上龙气附体,没准就遇难成祥了。”
  细细论来根本乱不起来,兵权还捏在老皇帝手里,京城里再怎么闹腾,也玩不出花儿来。
  毕竟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老皇帝这气定神闲的样子,显然钓鱼执法成功了,就等着回京收割呢!
  皇权对人异化至此,史苗想了好久,都不明白老皇帝的逻辑。
  为着一个疑心,大费周章。
  验证疑心之后,比起对儿子臣子背叛的痛心疾首。
  老皇帝似乎更醉心于自己的英明神武,深谋远虑。
  一点点向京城逼近,非要将人逼上穷途末路。
  想起京城里的家人,史苗陷入深深忧虑。
  第130章
  贾敏等人依着原先的计策先从家中出来。
  盯梢的人手不如她们所想多,而后白家母女更是趁着两次盯梢的人换班,光明正大走了出来。
  可见外面的许多风声,更像疑兵之计。
  史苗在护国寺旁边置办过两个深宅,此时正好派上用处。
  护国寺供奉着太\祖灵位和遗物,历来有圣上亲兵把守,一般宵小不敢闹事。
  京城的局势没有一开始预料的那么严峻,贾敏她们一点波澜也见不着。
  只听说圣上御驾回京了,城中虽有小股乱民趁火打劫,都不成气候。
  等几人避难出来,荣国府分毫未损,反而是甄家遭了秧。
  两个嫂嫂暂且不敢让贾敏回去家中住,仍旧把贾敏和黛玉留在荣国府中。
  再问贾姝等人的情况,一切皆好,除了被惊吓,并未受到波及。
  嬷嬷们绘声绘色讲前几天发生的事:“咱们家没事,有肖小想趁乱打劫,被一个火器吓得屁滚尿流,还帮甄家把人赶跑了。”
  一个小丫头鄙夷道:“那甄家忒不成样子,人比咱们家还多呢!”
  众人听罢也感慨不已,甄家人乱做一锅粥,若是把人组织起来,哪里容得几个乡野莽夫犯事?
  甄家上下对荣国府出手相助,感激不已。
  一时又听说圣上真的回京,各家有人随御驾出巡者,都翘首以盼,只求平安。
  临近傍晚,外面报信的银红比甲小丫鬟欢欢喜喜跑进来:“老太太和哥儿们到了!”
  不多时,赖大亲自来报:
  “老太太和两个哥儿已是到了街口,几位爷还在朝中。”
  众人早已等在二门内,看见史苗和贾瑚、贾珠,竟是齐齐滚下泪来。
  大人们在讲这段时日的不易,小孩儿也有自己的玩法。
  贾瑚和贾珠正因错过了击退贼人遗憾,问两个兄弟:“可有见着小贼长什么模样?”
  贾琏和贾琮都摇头,至于探春和黛玉更是不知道。
  贾赦、贾政和林如海第二日方回,梳洗之后又急急往朝中去,早出晚归,甚至时常轮到值夜。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谁都不知圣上会对此事如何处置。
  甄家三太太亲自带了儿媳,并许多礼物诚心来荣国府致谢。
  甄家的大太太从去年就一直断断续续病着,总不见好,这回被事情一激,当下就卧病下不来床,甄家二房在外任上躲过一劫,而今京城里是三太太做主。
  王夫人今日也来了,虽然两家离着不远,史苗还真是许久不曾见过她了。
  史苗见王夫人整个人都透着木然,一板一眼的,像是很标准的儿媳机器。
  如此一来,甄家三太太显得很热络:
  “真是骇人,人都打到家中来了,还好有你们家过来帮忙。”
  史苗笑道:“她们在家中也是被吓得不轻,咱们两家在一处,家中男人不在,彼此照应也是应当的。”
  甄家三太太又说:“明儿等安定了,必定要带着我们家小辈来给老太太磕头。”
  史苗想见见甄宝玉,可黛玉近来都住这边,又时常往这边来,她可不想闹出什么摔玉的绯闻来。
  于是连忙找了个由头:“近来恐有风波,虽然咱们两家近,还是小心为上。”
  甄家三太太深以为然,一脸信服:“老太太说得是,都听您的。”
  ……
  对于淑妃娘娘一行人的处置,圣上不说,大臣们不敢问。
  这老皇帝实力演绎了一波君心难测,搞得一京城的官员都快神经衰弱了。
  两个儿媳问史苗今年过年的安排,请她拿个主意。
  史苗看着庭院里光秃秃的树枝:“也不必多预备了,往后京城中,大约少不了丧事。”
  谁不是这么想的呢?前儿听说甄家都预备起素服了。
  天冷的好处,就是尸首放久了也不会发臭。
  史苗想起来那个风华绝代的淑妃娘娘,恐怕早已经归西了。
  皇帝陛下肯定会给大家一个体面的死法。
  按理说遇到儿子背叛,外戚萌生反心,有些人会一蹶不振,有人反而因此生了斗志。
  老皇帝显然是后者,没准还有长寿基因,和某位十全老人一样,眼看着还能待机很久。
  果然宫里给的消息,淑妃娘娘因寒症过世,其子一片孝心,侍疾染病身亡。
  知道内情的大臣暗里还赞圣上仁慈,起码给所有人都留了体面。
  宫里颁布圣旨,要有百日的国丧,京城各家的年都是冷冷清清过的,半点不闻丝竹之声,连惯常的各家吃年饭,也一并免了。
  黛玉的生日,也只能悄悄的和姊妹们一起过。
  这一年的恩科春闱,也不如早前热闹,大约少了斗文赌酒,各方学子唱和,等到新一轮的状元探花游街,都与前几回差了许多。
  林如海等人也到了外任之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