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凤姐是个极其好强的人,每次过来,脸上都总是带着笑容,可又有谁能想到她在背后咽下了多少的辛酸苦楚呢。
  贾敏听到周氏提及凤姐,也跟着附和道:“先前我听说甄家要分家,恐怕一时间还拿不准到底该怎么分呢。”
  史苗也曾帮着甄家仔细盘算过,按理说二房没了之后,甄家早就该分家了,可如今这形势如此复杂,实在是太难分了。
  甄家作为元妃娘娘的亲族,分家的话实在是不太好看,况且甄家是为宫里娘娘省亲特意盖的园子,倘若要分家,这园子肯定是不能分的,光是日常的维护费用就是一笔相当不菲的开销。
  虽说这园子顶着个好名头,可真要是有人要了这一份产业,必然就不能再要其他东西了,难不成要让王夫人娘俩守着这园子去讨饭吃吗?
  下午安排了一出精彩的小戏,戏台上,演员们精心粉墨登场,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演绎得精彩绝伦。
  刚唱完第一折子,正准备开始下一场时,众人忽然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
  只见凤姐今日的打扮格外隆重,身着一袭华丽无比的衣裳,头戴璀璨耀眼的珠翠,脸上洋溢着自信满满的笑容,步伐轻快灵动,上前来给史苗和一干夫人们行礼,说道:“老太太,我来迟了,还请老太太恕罪。”
  史苗看着她,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她起身,问道:“我就知道你肯定会来,是被什么事情给绊住了呀?”
  王熙凤脸上笑意盈盈,解释道:“都是些琐碎的家常事,我们太太特意把我叫过去,还交代我一定要给老太太您问安呢!”
  她又赶忙说起她婆母不能来的原因:“我们太太前几日头风病犯了,原本是打算来的,可到今早还是动弹不得,心里又懊恼又着急,只恨不能亲自前来。”
  史苗本也没对一个小宴席上甄家能来多少人抱有太大期望,以前也大多是小辈过来问个好表示一下心意。
  只是凤姐既然说自家婆母病了,史苗照例也要在人情世故上走个过场,说道:“好生调养着就是,咱们两家离得近,往后有的是机会。”
  凤姐顺着史苗的话茬,接着说道:“我也是这么劝我们太太的,好说歹说,才总算把她劝住了。”
  在史苗跟前请过安后,凤姐又转而向周氏道谢:“前儿我们家巧姐出痘疹平安,多亏了您荐的大夫。”
  她是打从心底里真心实意地感谢,荣国府的人脉和资源
  就是好,连举荐的大夫都比宫里的太医还要靠谱。
  几服药下去,巧姐就完全康复了,身上也没留下半点疤痕印子。
  听说巧姐出了痘疹,长辈们纷纷关心她如今的身体状况,王熙凤一一谢过,说道:“早就已经大安了,多谢各位长辈挂念。”
  史苗见此情景,便打发她去和姐妹们一起玩耍。
  黛玉等人本想问凤姐为何迎春没有一同过来,可话到嘴边,最后还是硬生生地止住了。
  定了亲的姑娘,便不太方便出门走动了,就连最爱出门游玩的湘云,近来也是三回难得有一回能聚齐,仿佛一下子就成了有主的物件,行动都受到了诸多限制。
  又唱完了一折子戏,贾敏听得十分专注投入,觉得这戏唱得实在是精彩,便问白先生:“湘湘怎么不见出来,这一折子的唱腔与往日不太一样呢。”
  白琪还是如往常那般回答,说湘湘身子不太方便。贾敏也无心再继续听戏了,当即领着黛玉去看望白湘湘。
  柔和的光线透过树叶的枝桠,斑斑驳驳,轻轻洒落在庭院之中。
  微风悠悠拂过,树叶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轻响。
  白湘湘这时还在认真地抄着一卷书,见母女二人过来,连忙吩咐丫鬟看茶。
  贾敏关切地问道:“湘湘,你为何不去听戏呢?今日天气这般好,戏也十分精彩。”
  白湘湘脸上带着温和亲切的笑意,解释道:“我有些乏累了,就不去了,免得中途先走了有失礼数。”
  贾敏想到她确实行动多有不便,今日又有甄家的外人要来,倒也没有再勉强劝说,于是安排道:“一会儿我让戏班子到你这边单独给你唱一回。”
  白湘湘感激地道谢。两人刚没说上几句话,外间就有人匆匆来催贾敏,说甄家又有人来了。贾敏无奈之下,只能又折返回去。
  甄家来人却是分先后两拨到达的,一家子人分成两回过来,当中必定是有什么缘由。
  史苗定睛一看,甄家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莫说史苗感到意外,就连贾敏都颇感吃惊。
  怪不得刚刚王熙凤东拉西扯,非要扯什么家里太太得了头风不能来的缘故,原来是三房动身前来的是王夫人。
  王夫人比王熙凤年长了一辈,这么一对比,就会显得大房对此次聚会不太重视。
  凤姐来时,因为和探春、黛玉、惜春等人都十分熟悉,史苗在家里又向来不拘束孩子们,大多时候都是让年轻一辈的孙媳妇们一起尽情玩耍,不必到跟前拘谨地立规矩。
  如今王夫人一来,依照礼节,姑娘和孙媳妇们都要上前来行礼问安。王夫人一一询问过后,还问姑娘们最近读的是什么书,这般举动,仿佛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一样,不知情的人看到这种场景,定然会觉得王夫人也是个知书达理、行事豁达的人。
  自从王夫人一来,王熙凤就像是被喂了哑药一般,不敢再像之前那般随意说笑、肆意而为,不太说话了,整个场面的气氛也随之冷清了下来。
  史苗坐在上首,不动声色地维持着场面上的体面和做派。
  王夫人目光在黛玉、探春身上来回打量,眼神中透露出审视和考量,心里暗自盘算着,这些姑娘们和她的宝贝儿子宝玉是否般配。
  她的心思表现得实在是太过明显,旁人就算不想猜也能轻易察觉。
  本来甄家宝玉已经到了相看婚配的年纪,王夫人觉得自己把适龄的姑娘仔细考量一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荣国府的姑娘和林大人的姑娘,从年岁上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尤其林大人家的这一个,模样出众,才情更是没得挑剔,况且林家只有这么一个姑娘,江南又向来有厚嫁的风俗,将来肯定少不了一笔丰厚的家资。
  可惜林家必定是舍不得让女儿远嫁出来的,她也只有宝玉这一个儿子,纵使这姑娘千般好万般好,如同仙女下凡一般,也是万万不能考虑的。
  至于荣国府这一个二房家的姑娘,虽然平日里不太起眼,但深受家中老太太的疼爱。
  这位老太太可是最是难缠不好对付的,肯定不会轻易应允这门亲事,到头来宝玉还会白白遭受一番奚落,又何必自讨苦吃呢。
  故而王夫人思量一番之后,便把黛玉和探春二人排除在了媳妇人选之外。
  好好的一个原本充满欢乐氛围的闲暇小聚会,最后却莫名其妙地草草收场了。
  贾媃先行一步离开了,贾敏去和白湘湘说了会儿话,黛玉想留下来和姐妹多住两日,贾敏只能无奈地笑着说:“你就留一日吧,不然你父亲又该天天在我耳边念叨了。”
  黛玉撒娇般地和母亲讨价还价,又好不容易争取多留了一日。
  周氏和关氏两个嫂嫂一起送贾敏。
  三人聚在一起,却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情绪,说起今日发生的事情。
  黛玉是贾敏的亲生女儿,贾敏是当中最为火冒三丈的一个,当着客人、老太太还有孩子们的面,不好当场发作出来。
  稍微一回想王夫人今日的所作所为,贾敏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满脸怒容,愤愤不平道:“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人家,竟然还敢上咱们家来挑选姑娘!”
  周氏扶着廊柱,冷笑一声:“咱们家的姑娘自然是好的,由不得旁人眼巴巴地看着眼馋,她们也只敢在心里想想、看一看罢了。”
  关氏想到自己的闺女被王夫人这般挑拣,也气得不行:“但凡在京城有点头有脸的人家,谁愿意把姑娘嫁过去?就说那甄家乱七八糟、一堆见不得人的腌臜事,她怎么就敢有这样的心思呢?”
  那边厢,王夫人已经走进了角门,周瑞家的紧跟其后,前来把太太接回去。甄家早就各房过各房的日子了,今日太太才亲自走这一遭。
  周瑞家跟着王夫人这么多年,自然是看出来主子的几分心思。
  她们这些当奴才的私下里也会议论,都在说林家姑娘将来的嫁妆肯定少不了,不知道会多丰厚,谁要是娶了林大人家的姑娘,将来可就只有享福的份了。
  倘若二爷能娶到这样一个媳妇,家里的亏空还用得着发愁吗?
  至于配不配得上,听说那林姑娘身上还有个太上皇赏赐的诰命。
  虽说真心想配也不是没有办法,可是周瑞家的也只敢像说书先生编荤段子那样,在心里偷偷地想一想罢了。
  就算是王家舅老爷来了都未必敢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甄家就更不敢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