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送盆景来的媳妇哈着腰,依照先前夏金桂教的话,说道:“这盆蟾宫折桂,是我们家姑娘亲自修剪的,寻到一块天然像是蟾蜍的石头,比那些工匠雕琢的古朴有趣。”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显然是有些紧张。
  甄宝玉弯腰细细查看那块石头,颜色、造型,还有上面的青苔都恰到好处,宛如天成。
  然而甄宝玉看过之后却不住地摇头叹气:“好看是好看,可惜好好一个姑娘家,却被功名利禄熏了心,若是换个其他名儿,才不至于辱没了这一个好盆景。”
  他的脸上满是惋惜与不满,仿佛这盆景的名字玷污了它的美好。
  那媳妇本就是照着吩咐说话,当下被甄宝玉这一番话问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作答,只能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王夫人对儿子一味溺爱,见宝玉如此,也不生气,更不觉得儿子的话有何不妥,只当他又犯了呆病,脸上还带着宠溺的笑容。
  还好这时外面的丫鬟打起了帘子,进来说夏家姑娘到了,那媳妇如获大赦,赶紧退了出去,脚步匆匆。
  宝玉见有外客来,也不再品鉴盆景了,提步便要走,赶忙回避。
  他巴巴地走这一遭,本是为了看看美人弄的盆景是什么模样,可细细看来,也不过如此,心中不禁有些失落。
  甄宝玉这人素来爱俏,虽说嘴上说着回避,可走过廊下时,却忍不住悄悄远远看过来几眼。
  只见一个身量苗条,体格略显风骚的姑娘款款往先前的西厢房去。那姑娘今日穿了一身桂色衣裳,行动间裙摆翩跹,仿若仙子飘然而去,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他的心尖上。
  宝玉回想起自己刚刚所言,似乎过于唐突了,毕竟时人都爱蟾宫折桂,兴许这姑娘只是为了讨个吉利彩头。
  一想到那样精巧别致的盆景竟是出自这等佳人之手,甄宝玉觉着刚刚摸过桂花的指尖愈发香了几分,仿佛那香气中都带着佳人的韵味。
  夏金桂也是读过书的,为了见王夫人,今日出门前特意又练了一回礼节。
  她站在镜子前,反复调整着自己的姿态和表情,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一进屋子,她便盈盈屈膝行礼,动作优雅而流畅,嗓音温柔,不疾不徐地说道:“给太太请安。”
  王夫人捧着茶,淡淡地嗯了一声,周瑞家的她的笑容中带着几分讨好,眼神在夏金桂和王夫人之间来回流转。
  然后周瑞家的才缓缓开口道:“姑娘起来吧!刚刚太太还在说盆景布置得好,肯定是个灵巧的姑娘。”
  第167章
  今日天色还好,就是云彩有些厚,瞧着晚间要变天。
  甄府内,雕梁画栋日光下莫名显得有些阴森。
  夏金桂在王夫人面前,低垂着头,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恭顺笑容,微微颤抖的双手却泄露了她内心的紧张。
  她轻声说道:“只是个小玩意儿罢了,送给太太讨个趣儿。”
  若不是沾了薛家老亲的光,夏金桂这样的出身,根本没机会踏入甄家的大门,站在这位身份尊贵的王夫人跟前。
  为了这次见面,夏家可谓煞费苦心,衣裳穿戴,花了百两银子还多。
  既不能逾越规矩,又不能失了体面。
  夏金桂精心打扮了一番,身上的衣裳料子是从江南运来的上好绸缎,纹样是当下最时兴的,散发着淡淡的光泽。
  她梳着发髻,头上插着黄澄澄的八宝簪,在昏暗的室内显得格外扎眼,心里想着一定要给王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借此改变夏家的命运。
  王夫人坐在雕花楠木椅上,神色淡漠,她本就不擅长应对这些场面,如今面对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夏金桂,不过是看在薛家的面子上敷衍而已。
  按理说,家中收钱办事,她也见过不少其他媳妇来周旋,可这次,甄家三房确实拮据,她反而更加矜持,眼神中透着一丝不耐烦。
  过了半晌,王夫人像是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果然是个好的。”随后,又如同见其他女儿家一样,漫不经心地问道:“你今年多大了?平日里读些什么书?在家都做些什么呢?”
  夏金桂一一恭敬作答,每回答一句,都悄悄抬眼观察王夫人的神色。
  恰在此时,管事婆子匆匆进来,在王夫人耳边低语几句。
  王夫人微微皱眉,转头交代周瑞家的几句,便起身离去,连个多余的眼神都没留给夏金桂。夏金桂望着王夫人离去的背影,心里一阵失落,脸上却还强撑着笑容。
  周瑞家的得了薛家好处,料想也必定会得夏家好处,故而招待得很是尽心。
  王夫人并没有留饭,更不会留宿,夏金桂只能在傍晚时分离开甄家。临出门时,夏金桂从嬷嬷手里接过一个精致的小匣子,递给周瑞家的,脸上堆满笑容:“这些是我家特制的桂花蜜,请周姐姐收着,一点小心意。”
  周瑞家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满脸堆笑地接过:“姑娘客气了,我可真是沾了姑娘的光。”
  周瑞家的并未推辞,等回到家打开匣子一看,里面除了一小罐子花蜜,旁边还静静躺着一粒金锭,黄澄澄的金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比什么镯子簪子都让人觉得踏实。
  且说夏金桂离了甄家,一路乘着马车赶回在京城的落脚处。
  她老娘自从她走后便坐卧不宁,在屋里不停地踱步,眼睛时不时望向门口,脖子都快伸长了,就盼着她回来。
  夏金桂一进家门,夏家老娘就迫不及待地迎上去,焦急问道:“今日如何?”
  夏金桂疲惫地坐下来,指了指肩膀,宝蟾赶紧过来给她揉着肩。丫鬟们又是端茶又是递水。夏金桂让人把甄家送的表礼拿给母亲看,不过是几样荷包,内里装着一些金裸子,只是纹样新奇,算不得多好的东西。
  夏金桂老娘看着这些东西,叹了口气道:“这样的门楣咱们是攀不
  起的,只是若能沾上点亲故,家中也不至于太难办。”
  夏金桂还没糊涂到想去攀这样人家的亲,若是能进去,至多当个姨娘,将来能不能扶正还未可知。
  不过夏金桂一向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只是投胎不好,没生在官宦人家,论人品样貌还有才情,并不在那些官家小姐之下。
  听母亲这么一说,夏金桂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那是当然,也要看投胎投得好不好。”
  夏金桂老娘又问她:“那家夫人待你如何?”
  金桂摘下头上沉甸甸的簪子,揉了揉发酸的头皮,语气平淡地说:“她待人不咸不淡的,也就那样。”
  夏金桂老娘满心想着,若女儿得了喜欢,能当个义女,她也能跟着有几分身份,可人家是宫里娘娘的生母,自然不会轻易认什么干女儿。
  夏金桂心里明白,自家这次算是白跑一趟了,倒不如那个夏婆子说得靠谱,老夫人惜才,最推崇才女,赏赐的物件半点不吝啬,前儿还有个小官的女儿,得了老太太的好东西。
  夏金桂看看甄家给的物件,当下就觉得亏大了。
  他们这种大户人家最讲究,没准像是防贼一样防着自己。
  早知道自己应该写点诗词之类,让那夏婆子想办法传到荣国府去。荣国府的老太太说几句好话,可比甄家这一位分量重多了。
  只是如今再找那个夏婆子,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行得通,夏金桂只能以后再做打算。
  王夫人并没有把夏金桂当一回事,倒是宝玉最后还是将那盆桂花盆景讨了去。
  先前史苗关注的事情,周氏已经问出了大概。处理完以后,周氏才匆匆赶到史苗这边,恭敬地回禀:“老太太,问出来了,是那户买花的夏家给了夏婆子好处,今后院内花草,已不叫她负责,把她打发到庄子上去了。”
  原来都是姓夏的,原著里夏金桂家有桂花夏家的说法,京城的桂花供应,买到她家的东西也正常。
  这样同姓的人,多半都喜欢攀点亲故。史苗见她已经做了处置,便没再插手多言。
  过不了几日,白家母女回乡的消息从城外传了回来,贾赦听后勃然大怒,脸色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揪着下面的人一顿训斥:“怎么好端端的,就走了呢!可是你们服侍得不周到!”
  史苗见他发火,缓缓说道:“她们原本就要走的,唯恐送了伤心,才悄悄走了。”
  贾赦满脸无奈,眉头紧皱:“她与咱们家,也算有师生之谊,怎么能就这么走了?我让琏儿他们兄弟去送一程?”
  虽然这些年贾赦早就把之乎者也扔得老远,但少年时,却是真真切切受过教导。
  况且白先生年岁也不小了,女儿身子不好,正是该颐养天年的时候,怎么能就这么走了?贾赦看着母亲如此平淡,心里马上明白了,想来母亲早就知道这件事。
  史苗又道:“正是有师生之谊,我才依着她去,不必送了,倘若你实在不放心,打点些人脉,暗自照应些,也算全了你们的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