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史苗心里想着,若黛玉去了江南,那边风气相对宽松,她平日里喜欢读书作画,想印什么书,便能更为自由,还能多出去走动走动,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贾赦正因自己没办法帮上大忙而懊恼不已,当下也只能想着尽可能预备一点人手:“早前我下去修河道的时候,倒也结识了几个能用得上的人。”
  不过贾赦也清楚,林如海本就是从江南出来的官员,人脉资源怕是比自己预备的还要丰富得多。
  此去办公驻地是江宁,紧挨着金陵城,那原本就是贾家祖辈居住的地方,宁国府上下也被一份旨意送回了那里。
  他此刻也渐渐明白早年自己下江南时母亲的担忧,眼看着林如海要前往那边赴任。
  贾赦越来越担心贾珍那一群人,唯恐他们不仅帮不上忙,反而还会惹出一堆是非来。
  史苗瞧出了贾赦的心思,便让他们不要过于紧张,安慰道:
  “圣上让他去,本来就没指望他能办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不出乱子,也就罢了。”
  好歹林如海是黛玉的父亲,想来沾了主角光环的缘故,在官场上滑得跟泥鳅似的,他比贾赦和贾政都更懂得分寸轻重。
  虽然盐务、漕运这些重要事务都不在他手上,但只要林如海不会闲着没事想造个反,不生反叛之心,在这个位置上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皇帝突然把他安排到这个位置,大约是因为目前林如海在朝堂上不参与任何派系争斗,哪边都靠不着,相对中立。
  史苗心里暗自猜测,估计前些时候才回京的王子腾,又要面临明升暗降的局面了。
  果然前脚林如海依照圣上旨意,即刻动身赴任,后脚王子腾就得了九省统制的差使,奉旨前往边疆巡查,京畿营主事的职位一时空了下来,由皇帝陛下亲自安排处置。
  至于原先在原著中混得风生水起的贾雨村,却没有了那般好运,从应天府下来以后,被调任到永州,反而离京城越来越远。
  若王子腾巡边巡到那处,没准两人还能有机会叙叙旧。
  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人意料,林如海和贾敏、黛玉一行辞别京中的亲人,往南走了五六日之后,宁国府从金陵派人来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回跑腿的居然是赖家老二,宁国府主管亲自出动,居然专门来接惜春的?
  赖二来到史苗跟前回话,他虽是赖大的兄弟,可平日里沉迷酒色,整个人的气色和精神都远不如赖大。
  他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让人不太舒服的精明油滑劲儿,先是恭恭敬敬地给史苗叩了头,才站起身来,说道:
  “太爷去年生了一场病,老爷让我来接四姑娘回去,好见上一面。原本家里大爷要亲自来的,可巧出门前也生病了,来不了。”
  外面忽然响了一声春雷,雨丝倾洒而下,枝头欢闹的鸟儿,此刻也没了声响,只余落雨的沙沙声。
  原来贾蓉还要亲自来。史苗听了,心中不禁泛起一阵狐疑。
  什么时候惜春这丫头这么受宁国府重视了?那一心求佛问道的贾敬,临了居然还生出了父女之情?
  一个赖二出面就已经够让人意外的了,居然还要出动贾蓉。
  想当初惜春被送来的时候,年纪还小,也没见宁国府如此上心。
  贾敬生病的事,先前荣国府也收到过信,如今又多了贾蓉生病这一出,于情于理都该问候一番。
  史苗便开口问赖二:“如今太爷可大安了?”
  赖二心里清楚这老太太精明得很,被她那锐利的目光盯着,心里直发毛,不太自在,但还是恭顺地回答道:“太爷年底就已经大安了,先前家中来信,老爷和大爷也都安好,老太太还请放心。”
  史苗见他回答得滴水不漏,也没有再多追问,只是对赖二道:“你难得回来一趟,也不必一直在跟前伺候了,回去见见你老娘吧!”
  赖二千恩万谢地退下了,史苗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赶忙叮嘱下面的人,一定要多多留意宁国府来人在府里和
  哪些人走动。
  一面又安排让人赶紧去给惜春收拾东西。
  宁国府来接人的理由,实在合情合理,若贾敬真有个三长两短,惜春这边不管真情假意,礼数做到位了,将来也能少落些别人的话柄。
  惜春乍然得知自己要回金陵,登时就笑不出来了,又不敢哭,眼眶微微泛红,眼中满是眷恋与不舍。
  惜春早在荣国府,比在宁国府日子不知好上多少。
  可碍于父女人伦,她又不得不回去。
  史苗看出了惜春的心思,特意叮嘱他们要快些赶路,一面又让人给贾敏去信,想着倘若在路上还能遇上,刚好可以结伴而行,彼此也能有个照应。
  史苗总觉得宁国府来人透着蹊跷,不想让他们在京城多做逗留,故而急急地催着他们出发了。
  她在给贾敏的信中也特意提到此事,让她务必万分留意。
  自从惜春也走了之后,史苗便一直在家中焦急地等着消息。
  古时候交通不便,车马缓慢,林如海又不是急着去赴任,只要有心稍微等等,就有可能等到惜春一行人。
  然而回信却迟迟不见踪影,让人焦心。
  就这样过了二十来天,终于有报信的回来了,带来的却是一个极其糟糕的消息。
  家中贾赦去庙里还愿,贾政往衙门上班了,几个哥儿去给先生贺寿,二房关氏领着两个孙媳出去史家做客。
  唯有周氏得了风寒,好些天都不好出门,吃了好几天药,今日才好了七八分,便强撑着身子,重新到史苗跟前请安服侍。
  听到那噩耗的瞬间,年岁最高的史苗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周氏却双腿一软,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仿佛一瞬间失去了所有血色,当场差点厥过去,幸好被两个眼疾手快的丫鬟及时扶住,才将她挪到椅子上歇着。
  探春原本正安静地坐着,听到这个消息,猛地攥着帕子站起身来,也顾不得平日里的仪态规矩,声音中满是震惊与急切,大声问道:“可是真的?!”
  那婆子吓得浑身发抖,说话也带着哭腔,颤颤巍巍地说道:
  “千真万确,姑奶奶他们在路上遇见了匪兵流寇,四姑娘和姑奶奶还有姑老爷都平安无事,可林姑娘却被冲散了,如今还下落不明,怎么都找不见人呐……”
  第169章
  潮湿而压抑的空气,沉甸甸让人喘不过气。
  屋内的众人在这沉闷的氛围中,这一刹那皆如木雕泥塑。
  一道晴天霹雳,刹那间又劈开屋内冻结的空气。
  周氏的身体剧烈地摇晃了一下,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狠狠撞击,差点再次晕倒。
  她的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抚上胸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努力镇定匆匆瞥了一眼史苗。
  目光中满是无助与迷茫,随后又急切地投向正在瑟瑟发抖的婆子。
  周氏的嘴唇哆哆嗦嗦,许久才吐出几个不成调的字眼:“怎么会这样!”
  她的声音颤抖得厉害,带着浓浓的难以置信,“那可是堂堂的朝廷命官,不是无足轻重的九品芝麻官!”
  林家此番出行,人口众多,还有来接惜春的人也不在少数。到底是怎样规模的匪患,才会让他们被冲散得如此彻底?
  众人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怕的场景,那些血腥与混乱的画面如走马灯般闪过。
  周氏咳嗽起来,她的脸因咳嗽而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
  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她紧咬着牙,愤愤道:“自古只有匪盗怕官兵,这些人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史苗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
  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似乎被抽干了所有的生气。
  史苗强撑着身子,双手下意识地抓住身旁的桌子试图用,让自己镇定下来。
  内心在不断地挣扎与安慰自己,黛玉好歹有仙家咒术护身,她是神仙转世,肯定不会有事。
  不安却如汹涌的潮水般,一波又一波,怎么也压不下去。
  她心里十分清楚,朝廷里有些人,对林如海的任命极为不满,这其中的蹊跷,难以言说。
  史苗眉头紧紧拧在一起,脸色凝重得如同乌云,沉声道:“怕的就是这不是一般的贼寇。”
  说着,她急切地看向那传话的婆子:“你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婆子却只是低着头,眼神闪躲,嗫嚅着,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她的双手不安地绞在一起,仿佛这样就能缓解内心的恐惧与紧张。
  她只是传话的,根本说不出内情。
  林大人半路遭劫的消息早已如插上翅膀般飞报到朝廷。
  即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递,可依着如今的交通状况,这也已是四五日前发生的事情了。
  周氏总算彻底回过神来,她猛地一跺脚,冲着下人急切喊道:“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把大老爷找回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