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周氏她的声音尖锐而急促,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旁的探春,脸色也煞白如纸,细密的汗珠布满额头,她的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连指尖都在微微颤抖。
  她的时不时地看向门口方向,真希望能有什么人突然出现,带来好消息。
  史苗只觉太阳穴突突地跳着,一阵强过一阵的胀痛袭来,眼前的景象都有些模糊。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些:“我有些不舒服,想自己静一静,你们先出去吧。”
  她的声音虽然尽量保持平静,但微微的颤抖还是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安。
  “老太太,您……”
  周氏和探春满脸担忧,生怕她会突然倒下。
  “放心,我经历过的风浪也不少,得好好想想。”
  史苗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
  众人无奈,只能忧心忡忡一步三回头地退了出去,关门的那一刻,史苗隐约还能听到低声的叹息与担忧。
  门刚关上,史苗便踉跄着冲向柜子,手忙脚乱地翻找出那半截神香,她的手指抖个不停,费了好大劲才点燃火折子。
  随着轻烟袅袅升起,史苗只觉眼前的世界开始扭曲、坍缩,眨眼间,便陷入一片云雾蒸腾之中。那云雾浓稠而厚重,仿佛有生命一般,将她紧紧包裹,让她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你这时候找我,所为何事?”
  许久,一个清冷的声音从缥缈的云雾中悠悠传来,带着一种空灵与神秘的气息。
  烟雾缓缓散开,一座雕栏玉砌的仙宫出现在眼前,下方的仙池中,莲花朵朵,宛如仙子翩翩,莲蓬散发着奇异迷人的光泽。
  警幻仙姑手持一个莲蓬,似笑非笑地站在池边,她的身影在云雾与莲花的映衬下,隐隐绰绰。
  史苗连忙抱拳行礼,神色焦急,声音都带着几分哽咽:“绛珠仙子在人间遭了大难,我四处打听都没有消息,只能恳请仙子相助!”
  警幻仙姑神色淡然,轻轻把玩着手中的莲蓬,漫不经心地笑道:“我当是什么大事,先前给了她护身咒法,性命应当无忧。你们凡人不是常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什么筋骨。她在人间逍遥了十几年,如今受点波折,你这当祖母的,倒心疼起来了?”
  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调侃,仿佛世间的一切在她眼中都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闹剧。
  史苗张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无从说起。
  她心里清楚,神仙眼中的波折,和凡人所经历的苦难,根本不是一回事。
  她也不奢望立刻救回黛玉,只想知道黛玉身在何处。
  可这茫茫尘世,没有天眼,她能指望的,唯有眼前这位仙姑。
  “天机不可泄露。若我泄露天机,岂不是折损她在凡间历劫的功德?”警幻仙姑倒是很坚决讲原则,似笑非笑,又卖起了关子,让人捉摸不透她的心思。
  史苗满心无奈,暗自懊悔,要是当初把这神香给黛玉带着,说不定此刻就能保她平安。
  还没等史苗再说什么,警幻仙姑却突然眼前一亮,一把拉住她的手腕,兴致勃勃道:“难得你来一趟,正好陪我去看看下界的神瑛侍者,如今怎样了。”
  她的动作轻快而随意,丝毫没将史苗所提的事放在心上,似乎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史苗心里暗暗叫苦,本以为神仙在天上,能随时知晓人间事,看来这神魔的世界,也有着难以跨越的信息鸿沟。
  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想要拒绝,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话还没出口,周围又是一阵烟雾弥漫。待烟雾散去,史苗已回到自己房中,那半截神香,才燃了一点,却已熄灭。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烟雾气息,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仙姑?仙姑何在?”史苗急切地呼喊,她的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
  回应她的,只有空荡荡的寂静。
  许久,那个清冷的声音才再次响起:“你所求之事,自有缘法。我这便去神瑛侍者处,你不必挂念。”
  那声音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又仿佛近在耳边。
  挂念?
  史苗才没心情挂什么仙子。
  她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满心的无奈与愤懑:“这到底是谁找谁帮忙啊!”
  姑且信她一回,黛玉不会有性命之忧。
  却说警幻仙姑借着史苗召唤她的机会,顺势跟着史苗来到下界,一到荣国府,她就约莫能感受到神瑛侍者的气息,趁着幻形未散,警幻仙姑飘飘荡荡,越过一条宁荣街,往甄宝玉所住院落去。
  才一靠近,便能感觉到一股股淫靡浊气,腌臜腥臭,扑面而来。
  没有绛珠还泪,也无人在神瑛侍者身边不时提点拨乱反正,这神瑛侍者显然是走了歪道,将来历练结束,怕是要折损了修为。
  警幻仙姑正惋惜时,忽而又想起来,神瑛侍者约莫也没多少修为和功德,而今绛珠仙草和他各修各的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倘若真有什么泪水还恩,岂不是损绛珠而利他?
  也是上回史苗误入太虚幻境给众仙子的警醒,务必将那花园子盯好了,别让那些刚刚化形不谙世事的仙花仙草,又被随便几句话就诓骗了去。
  警幻仙姑忍着不适靠近甄家宝玉,一看他项圈上的石头,原本应该是个有灵气的物件,此刻却也被浊气染混混沌沌。
  看来神瑛侍者道心不稳,已是在万丈红尘中迷了眼。
  通灵宝玉不是个俗物,也感受到了神仙灵气,刚刚开口:“仙子……你是……”
  警幻化形时辰已到,顷刻间散去身形。
  吧嗒一声,项圈上的通灵宝玉掉落下来。
  “哎呦!”
  跟在宝玉身后的嬷嬷赶紧弯腰小心翼翼捡起来:“二爷可要当心些,这在您的命根子啊!”
  都道是甄宝玉原先的项圈陈旧,王夫人即刻命人去寻了匠人,重新给宝玉做一个稳当的络子。
  荣国府那边,过不了多时,去找贾赦的人回来了,说大老爷得知消息后,连衣服都没换,就匆匆进宫去了。
  敢对朝廷命官下手,这无疑是在公然挑战朝廷的威严。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简直大逆不道。
  夜幕如墨,悄无声息地笼罩着整座城。
  廊下的灯笼在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给这个本就不安的夜晚增添了几分阴森气息。
  贾赦和贾政直到深夜才回来,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与凝重,脚步也沉甸甸的。
  朝廷已经知晓此事,当地官员也在全力缉拿匪徒。
  对方对林家的行程了如指掌,特意选在金陵附近的鱼口渡下手。
  那是个并不繁华的小镇,南下的船只常在此歇脚。事发时,正巧有漕运的粮船经过,一群水匪趁乱而起,场面乱作一团。等众人回过神,黛玉和几个随行的嬷嬷、丫鬟,早已没了踪影。
  黛玉等人的失踪,更是让整个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听到这些,众人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看来,黛玉并非走散,极有可能是被绑架了。
  山高路远,荣国府有心无力,除了等待和寻找,别无他法。
  而此时,在通往金陵的官道上,一辆破旧的马车正艰难前行。
  刚下过雨,道路泥泞不堪,车轮每转动一下,都要陷入深深的泥坑中,发出沉闷的声响。
  两旁的水田倒映着阴沉的天空,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马车突然猛地一震,被水坑里的石头绊住,动弹不得。
  车上的人只好下来推车,费了好大劲,才让马车重新上路。
  众人的衣服上沾了泥水,脸上也写满了疲惫与无奈。
  丫头暮雨嘴唇干裂起皮,头上挽着发髻,裹着巾帕,一身书童打扮。她自幼在林家娇生惯养,哪受过这般颠簸,眼眶里满是委屈的泪水,差点夺眶而出。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疲惫与不满,时不时地看向黛玉,终于忍不住,试探着问:
  “姑娘,咱们都走了这么远了,为什么不跟刚才的官兵说明情况呢?”
  暮雨看向黛玉,眼中满是不解,只要说明身份,就能和老爷夫人团聚了。
  她们一开始就应该回渡口去,说不定老爷太太还在那儿等着呢!。
  听得出来,丫头声音带着一丝哭腔。
  黛玉脸色一沉,厉声道:“那些根本不是匪徒,是冲着我们来的官兵。现在局势不明,要是错把他们当好人,那才是自投罗网!”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警觉,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危险。
  黛玉见到了那些人的刀柄纹样,分明是军中制式,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旁脸上有块大胎记的丑姑嬷嬷,板起脸,训斥道:“姑娘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咱们现在相依为命,容不得半点差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