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周氏搭话道:“许是去了甄家。”
  最近甄家太安分,也没什么新鲜事传过来,贾赦又不太和甄家爷们打交道,几乎都忘了这边还有一个甄家。
  周氏又补充道:“如今甄家的日子应当不好过,宫里面的太监过来多半是要钱的。先前听二门外走动的老妈子说,上个月就来了两次。”
  这种事能被外面走动的老妈子们知道,离众所周知也不远了。
  说到甄家,贾赦有话想说,默默念了一句,最后还是没把话说出来:“甄家……”
  史苗问贾赦:“你今日出去,可有说到贾雨村调任一事。”
  贾赦点头:“席间是说了一句,都说是上来和苏大人打擂台的,苏大人约莫要到户部去。”
  贾政疑惑道:“苏大人不是在礼部,先前的说法是去吏部,怎么又要去户部?”
  贾赦又道:“我也只是在席间听到几句,最后去了哪一处,也不过上面一句话的事,倘若去了户部,兵部上的钱粮,可不是被户部管着?”
  苏大人家折了一个给予厚望的男丁,先前就是贾雨村给薛蟠判的案子,又怎么可能轻轻放过。
  众人讨论了一回朝廷之事,史苗留贾赦和贾政吃了饭,天色黑透,方才散了。
  家中没有女儿说话,终归有些寥落。
  晚上贾赦回了自己小院,坐在塌上喝茶,方才同周氏悠悠道:
  “甄家那宝玉,恐怕要被玩坏了。”
  周氏没明白,手里的美人锤顿了顿:“老爷那是什么意思。”
  贾赦皱了皱眉:“就这个意思,我也不敢在老太太跟前说……甄家那宝玉和北静王等人混在一处,前儿听说玩死了一个唱曲的,今日听了一句半句的,那宝玉怕是不好。”
  周氏表示不能接受,好歹甄家宝玉是个公子哥:“还能这样,他终归是……是大家公子。”
  贾赦啐了一口:“什么大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呗!”
  然后又转头郑重叮嘱妻子:“你可要把咱们家爷们盯好了,莫叫他们学了不好。”
  周氏放下美人锤,也神情严肃起来:“知道了。”
  往后周氏对家里爷们的行踪愈发上心,车马上的人例行要到跟前回话。
  家中几个爷们倒是没什么事,反而从外面打探到很多事。
  大部分与荣国府没什么关联,稍微有些牵扯的便是先前送桂花的夏家,她家姑娘招了个女婿,那女婿时常被辱骂,没多久就上吊死了。
  江南那边的书信定时有人送来,还有当下江南的文集,或是新出的各色书籍。
  贾赦平日闲了,也就看看那边的文章。
  如今出去,外面人都喜欢谈几句这个,贾赦作为第一手消息人,也是有些骄傲的:
  “瞧瞧,我们黛玉又写了好文章,探春写的也不错……”
  一时间又忍不住感慨:“可惜了。”
  可惜了,若是两个姑娘也能和哥儿一样去科举,考个秀才,如探囊取物。
  每看到姑娘们越有才华,贾赦就越可惜心痛。
  史苗倒是显得乐观许多:“有什么好可惜的,我看这样就很好。”
  探春惜春都在江南,日子过得比京城舒坦,史苗也不能光为了让孩子在跟前尽孝,就把人拘着回来。
  当下贾赦闲了反而时常过来和母亲说话。
  丫鬟鸳鸯一掀帘子小跑进来:“老太太!”
  “王大人殁了!”
  “贵妃娘娘的舅舅,那位王大人在任上病重不治,殁了!”
  鸳鸯平日里在史苗跟前听了许多,大约也知道,那位王子腾王大人是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且对荣国府来说,不算有利的人物,故而今天恰好遇见二门外的传话进来,鸳鸯自己来报这个信。
  王子腾没了!
  贾雨村大司马的凳子都没焐热,靠山就没了。
  贾赦抚掌冷笑,一副看好戏的样子:“这回苏大人应当不费吹灰之力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放到贾雨村身上大约也不错。
  许多人都同贾赦一样,以为贾雨村必定会被苏大人压过一头。
  结果先前秦可卿的旧案被翻出来,苏大人家的公子,胁迫人妇多人交欢,秦可卿不堪受辱上吊而死。
  最后苏公子居然还写诗文讥讽可卿,根本不顾念逝者为大。
  原先秦可卿一事,只是传言,可如今贾雨村翻出来的,有秦可卿以前丫鬟偷藏起来的血书陈情,明晃晃的罪证。
  无人不道那苏家公子丧尽天良,衣冠禽兽,应当千刀万剐,天理报应,死的活该。
  这事对苏大人官场上看起来没多大影响,精神伤害反而挺大,史苗一个老太太在家,乐得吃瓜看戏。
  这戏虽然和贾赦一开始预料的不一样,也还是好看的。
  ……
  甄家那边戏也不少。
  一街之隔的王熙凤在甄家的日子,如今风刀霜剑严相逼。
  元春终归贵妃,纵使王子腾倒了,三房那边也不会对王夫人怎么样。
  王夫人有个贵妃娘娘的女儿,哪怕如今宫里的太监一月来三两回要银两。
  王熙凤原先和那边闹得也僵,根本指望不上王夫人要会帮她。
  甄家要休妻,王熙凤多年无子,又善妒狠辣,而今王子腾一倒,甄家大房就坐不住了。
  王熙凤自是半点不能反抗,只能由着夫家处置,王熙凤还没哭,平儿哭得两眼通红:
  “奶奶……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如今舅老爷一走,人走茶凉未免也太快了。”
  王熙凤心寒,脸色更寒:“你们爷们,瞧着是一定要休了我。”
  转念一想,只有一件事放不下:“我怕什么?只是我的巧姐。”
  王熙凤愤然道:“他们指着巧姐我舍不得,因此辖制我呢!打量你们奶奶是软柿子,且看是谁辖制谁?!”
  别忘了谁在国孝中珠胎暗结,还有先前秦可卿那事,外面都骂苏家如何不做人,当中还有许多甄家的细节,王熙凤不介于再添补添补,来个鱼死网破。
  万幸凤姐还没用到这一招,甄家那边也没有留巧姐的意思。
  多留就是多一份嫁妆,女儿家本身又不能传宗接代,大不了被凤姐领了去,将来从甄家出嫁,也算全了甄家长辈一片心。
  面对未知的将来,平儿十分忐忑:“奶奶,咱们回到金陵,往哪里去?”
  凤姐收起修书,一副逞强的姿态,强打笑颜,宽慰平儿:
  “你怕什么,终归还有些银子,我早求了那边老太太帮忙送下去,我们几个自立门户,不会过不下去。”
  凤姐如今看了江南那边来的不少书,上面的奇闻异事,也有女的自立门户开绣坊的。
  王熙凤当下只庆幸自己没傻兮兮贴补甄家,留着的钱去江南开个绣坊或者织布坊,自己也能过。
  平儿也道:“那边荣国府的老太太又是慈善人,去那边指望着王家剩下的破落户庇佑,还不如老太太一句话。”
  凤姐点头:“可不是,也是咱们运道不算太差,巧姐跟了我,虽说将来身份上许是差了点,总比落在这家里强,满家上下那个真心记挂着她?”
  凤姐说走就要走,领着巧姐去给史苗磕头。
  第176章
  史苗坐在塌上,手中轻摇着竹扇,目光不时望向院门,神色间透着几分期待。
  这还是史苗头一回见到巧姐。
  王熙凤带着巧姐绕过屏风走进来。
  她整个人虽面带倦容,却难掩往昔的精明干练。
  巧姐躲在被王熙凤牵着,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陌生的一切。
  “每次都说要来,每次都没见着,这一见,就要走了。”
  史苗微微叹气,眼中满是遗憾。
  王熙凤红着眼圈,走上前拉住史苗的手,心中百感交集。
  既有对史苗的不舍,又有被休弃的委屈与不甘,更有对未来未知的迷茫。
  “老太太,如今我一去也不知几时能回来,您千万保重。”
  王熙凤强忍着泪水哽咽。
  王熙凤本就是个好强不服输的人,即便此刻因被休弃伤心欲绝,内心却仍顶着一股气,暗暗发誓要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近年来,江南流出来的各式文章书籍,如同一扇扇窗,让王熙凤开阔了眼界。
  她本就不是故步自封之人,深知今后只能靠自己了。
  史苗见状,轻轻拍着她的手,赶忙宽慰她:“江南风气好,你又料理过那么多人口的家事,是个能耐人。人常说,天无绝人之路。”
  凤姐又道:“我们娘俩还要多谢老太太呢!”
  凤姐心中默默想着,只要史苗长长久久地康泰活着,自己和巧姐起码不愁活路,不会随意被欺辱。
  就算金陵那边舅家要找她们母女麻烦,也得掂量掂量。
  史苗笑着让人送了礼物上来,对巧姐和王熙凤道:“我也没正经给过她东西,这些拿着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