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沈将军身上带着的东西可不少,得亲自面圣,才能把东西交出去。
  登岛的胜利,也是跟着沈将军上岸后一起传回大尹朝。
  现在都还没传开来,估计等沈将军进宫出来后,才会把消息彻底传播开。
  沈将军带着两个小将进了皇宫,面见皇上。
  把大将军的书信和林玉山的书信都给皇上过目,就站在殿上等着被问话。
  皇上看得很仔细,先看了大将军写的书信,看完嘴角逐渐上扬,连连点头。
  “不错不错,这一仗,打得漂亮,大尹朝的领土,又多了一个大型岛屿。”
  自言自语说完,又继续翻看林玉山的书信。
  林玉山书信上的文字,就显得生趣很多,详细描述了登岛的模样,还有岛上发生的情况。
  叙事娓娓道来,让人只看信,就仿佛亲临现场。
  更别说还有好几十张卷起来了的画纸,让一旁的太监总管打开画卷,对照着书信一起看,那场景更是仿佛历历在目。
  全部看完,皇上也差不多了解了登岛战的全部过程。
  又一连问了沈将军好些事情。
  得知现在军营里的将士们已经在岛上开荒种地,开始着手建设小岛。
  皇上就想到,这定是林玉山的主意。
  当初明里暗里说了好多次要跟着去岛上,看来他这爱卿,出身农家,果真带有农家热爱种地的血脉。
  如此也好,林家培育出来的粮种,可是大尹朝最好的粮种,解决了多少人吃不饱饭的问题。
  现在由林家人带队在岛上种植庄稼,想来过不了多久,那贫瘠的岛上,就能自给自足。
  也能早点用实力征服岛上的原住民。
  “先前带去的粮种,工具之类的,可够?”
  “回禀皇上,当初等到的时候将士们数量都不少,因此带去的粮种的工具数量都不是很多,微臣这趟回来,也是要在带些过去的。”
  “是该多带些去,朕看林爱卿的信上说,那岛上发现很多新的物种,是我们大尹朝都没有的,那附近的海域,鱼类也十分丰富。林爱卿让朕给那岛起个名字的事情,朕还得斟酌一番。沈爱卿先回家休息几日,粮草和粮种以及种地的工具,朕会安排户部工部的人准备妥善。之后还有事情,朕再宣沈爱卿进宫。”
  沈将军一脸胡子拉碴的,其实也不过三十岁的年纪。
  在战场上,大家都没心思整理仪容仪表,他坐了那么久的船,又骑了这么几天的马,整个人更是苍老了好几分。
  皇上本还想闲聊几句,看到他的模样,还是决定放人回府先睡一觉恢复精神另说。
  “对了,其他将军或者林大人让带回来给家人的书信,沈将军也一并放在宫里就是,朕会安排公公出去送信到各府上。”
  “微臣感谢皇上的体贴,谢过皇上。”
  沈将军带着一起进宫的小将离开皇宫,直接回了沈府。
  而皇帝,自然是要把截留下来的书信全部审查过后,才会让宫里的公公送到各个府上。
  这些书信都是一起去登岛的将军和林玉山写的,普通士兵可没有权利写信让沈将军给他们送到家里,更别说,识字还能写信的士兵,也少之又少。
  皇上一一过目了所有书信,都是简单的话家常,没有发现有不轨之心的大臣。
  特别是林玉山给妻子的信,就能看得出林玉山对妻子的思念。
  他这位打算培养成首辅的爱卿啊,是个情种。
  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
  第379章 【番外28:拿到家书】
  当晚,林家人准备入睡前,宫里来了人。
  这个公公,林家人都认识,以往来林家传旨或者送奖赏来的,基本都是他。
  “公公,这大晚上的,劳烦您打架了。”林玉溪出来接见宫里来人。
  “不碍事不碍事,杂家出来跑一趟,也是奉皇上的命出来。”
  说完,让身后的小太监把带出来的家书递给林玉溪,简单交代几句,便打算离开林家。
  “公公,这大晚上的,也不好留您过夜,这点您拿去吃个宵夜。”
  “成,也不耽误你们休息了,杂家还得趁着宫门落锁前回去呢。”
  林玉溪亲自把人送出大门,看着宫里的马车远去后,才回了屋子。
  宽大的袖子里,放着刚刚公公送来的家书。
  只看封面上的字,就知道是林玉山写的。
  林玉山自打离开辽州府后,便没有了音讯。
  这几个月来,家里人都十分担心。
  现在看到这熟悉的字体,以及刚刚公公的表情,心稍微安定了些。
  林父林母本计划躺下了的,这会儿又重新披上衣服,来到正院。
  “怎么了这是?这大晚上的。”
  “是玉山寄回来的书信,宫里刚送出来。”
  书信已经被拆开,甚至都没有假装是原封不动的。
  一个大大的信封里,还分了两封信,一封给林父几人,一封单独给林玉山妻子。
  叫来下人把给弟媳的书信送去他们院子,林玉溪几人打开了给家里的书信。
  信纸一共就三四张,全部话加起来,也就报了个平安,让家人放心,他们一切顺利,现在平安无事。
  又请求林玉溪帮忙准备一些粮种,粮种的种类,也写清楚了。
  “看来这是没事,还很顺利呢,都写信回来找粮种了,那什么岛,岂不是已经成为我大尹朝的国土了。”
  “爹,按理说是这么回事不错。不过具体的,还得看明天早朝后,散发出来的消息。”
  “好了,你们父子爷孙几人也别说了,今晚安心睡个好觉,明天一切就都知道了的。”
  林家几人纷纷散去,回了各自的院子。
  林玉山妻子也看到了专门写给她的信,刚刚知道宫里来人了,只不过他们是女眷,一般不用出去,除非是接圣旨。
  这么长时间,没有得到消息让出去,那就不是圣旨,便也知道不用出去。
  却收到了丈夫写回来的信,眼泪不由自主的就流了下来。
  “夫人,您仔细着,可别激动。”丫鬟忙去搀扶住她。
  “没事没事,我就是高兴的。”
  林玉山给妻子的信,里面也是保平安,让妻子放心,在家好好带着孩子便是。
  有什么心事尽管跟大嫂和母亲诉说,都是一家人,别见外之类的话。
  信不长,却十分能够安抚人心。
  自打林玉山离京开始,就没有好好睡过一觉的女人,今晚可算是能安心睡到天明。
  除了林家人,另外几个将领的家人,也都在今晚收到了宫中送回的书信。
  将士们出征在外,家里人都是好几个月甚至长达一两年时间收不到家书的。
  现在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收到报平安的信息,每个人都很知足。
  林玉溪在睡前,还写了封信,让人送去徐首辅府上给徐首辅。
  他是不知道林玉山有没有给徐首辅写信,不过徐首辅对待林玉山,就如对待自家晚辈一般,该说一声的还是得及时说一声。
  京城今晚,好多人都睡了一个安心觉。
  接下来几天,平安登岛并扩充了大尹朝国土的消息就从宫中传到了大街小巷。
  说书先生仿佛亲眼看过那个画面似的,把登岛一事编成故事,一天天在茶馆里说着。
  老百姓们也高兴得很,茶水钱现在大家都掏得出,茶馆一天到晚人满为患。
  赚了不老少银子。
  朝堂上,经过讨论,给新扩充的国土选定了新的名字。
  岛在大尹朝海岸东侧,呈长椭圆状,又是在海上,起了个霸气的名字——东鲲。
  这几天户部和工部也忙得很,准备了很多粮草、粮种还有农用工具。
  户部还选派了好几个种植方面有经验的官员和民间的种田好手,准备等船再次回东鲲的时候,把这些人带上一起去,也好更好的发展东鲲。
  大尹朝的老百姓现在都生活得这么好了,新扩张的领土上面的原住民,也是大尹朝的老百姓。
  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还生活在山上,生活在树林里。
  大尹朝的人,不管去到什么领土上,都不忘了种植一事。
  民间的种田好手名单中,林玉兴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上面。
  林家人得到消息的时候,朝廷派出去南江城的人已经到了半路。
  “玉溪,这意思就是你大堂哥也得去那岛上教他们种地?”
  “爹,我看是这意思没错,大堂哥的种植技术,在整个大尹朝都是数一数二的,要是真的能帮朝廷把东鲲的种植搞起来,说不定有很大的赏赐呢。”
  “这么说来,这还是个好事。”
  “嗯嗯,是这么说没错。现在东鲲也不打仗了,玉山一个文弱书生在那边都没事,大堂哥去了,我想也没有生命危险。”
  林玉兴这么些年,一直静下心来搞种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