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徐首辅没有发言,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林玉山。
林玉山和徐首辅在之前休假去拜访徐首辅的时候,也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师生俩也商讨出一些东西。
“皇上,微臣有些不同的意见。就以我们今年去东鲲这一趟来说,东鲲上面只有原住民,他们还住在山上,也没有交易买卖这些东西,穿的衣服也大多是兽皮之类的,建造的屋子,相当粗糙,甚至不会种植粮食。”
“但是我们不也从东鲲岛上带回来了很多我们大尹朝没有的东西么?那柠檬、芭乐、芒果等,都是东鲲带回来,而我们这片土地上没有的。”
“到洋人的地方去,也不一定是要学习他们先进的什么科学文化,要是能从他们的地方带回来一些我们这片土地上没有的东西,这也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不是么?”
林玉山的话,让刚刚两位大臣止住了嘴,也可能是被皇帝赞同林玉山说法的眼神止住了嘴,总之,没有发言,打算听林玉山继续说下去。
“大家也都知道,微臣家大家生意做得挺好的,家里的银子,大多都是大哥带着家里人一起赚回来的。微臣大哥认识一些做舶来品生意的商人,想必在座的大臣们也都认识那么一两个。”
“听说洋人都喜欢我朝的瓷器、茶叶、丝绸等东西,愿意花大量的金银珠宝来购买。那些洋人在我朝,也主要是买这些东西带回去换银子。”
“微臣大哥先前和微臣聊天的时候,便提起过这事,与其让洋人千里迢迢来我朝低价买这些东西回去赚大把的银子,还不如我们主动去他们地方赚银子。顺带还能带回来一些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只能从他们带过来的东西里面去挑选。”
“我们没去过他们的地方,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藏了些什么好东西,不拿来给我们呢?”
皇帝是没有经历过什么腥风血雨就被禅让做了皇位的,在位这么些年,一直顺顺利利,总也想着做出一些比较亮眼的政绩,也好让后人敬仰。
原先觉得扩张了海上的领土,已经挺值得让史官写入史记,现在想想,他还这么年轻,再让这些臣子商人到别人的地方去闯闯,闯出名堂了更好,闯不出,也没有多大损失。
“林爱卿这话,说得是没错啊。我朝现在的领土范围广,好东西也不少,但是如果能有更多好东西拿回来,那不是也是一件更好的事情么?我看呐,我们是有些跟不上年轻人的想法了哦,年轻人更有闯劲,更有想法,有时候啊,我们也得听听年轻人的。林爱卿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不凡说说。”
林玉山也没想到皇上这么快就能认可他的想法,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是大事,总得好好思考后才能继续让他发表意见的吧。
他给了徐首辅一个眼神,想知道他的意见。
得到一个肯定的眼神,又继续说了起来。
“微臣想着,不如增加几个口岸对我朝商人开放,让商人们也能去东鲲,去原倭国岛上。他们这么多年都没有发展起来,还得是我们商人去,才能带动那些没有开化的地方发展起来。”
“其中,商人要去的话,定也是得交一定的银子给朝廷的,比如开一条航线,有商船去,得交一定数额的银子给朝廷。还有上岛,也应该交一定的费用,毕竟岛上的一切设施,都是朝廷造好的,商人上去使用,总得交损失费。还有在我朝海域捕鱼的事情,海上的渔业可是非常发达的,要是有商人有本事能到更远的海上去捕鱼回来贩卖,微臣认为这是可行的,只是这个税收如何制定,还得好好商讨一番。这呢,仅仅是针对去东鲲以及大尹朝附近海域的地方的政策。”
第408章 【番外57:关税】
“若是到洋人的地方去的话,那也得另说。比如洋人卖货物到我朝,是不是也应该收取一定额度的税银,以前洋人来得少,这一方面,一直没有统一,但是今后的话,微臣认为,不管是洋人带货物来我朝贩卖,还是我朝商人带货物出去,都应该缴纳税银。最好是设立相关部门来管理进出口货物税银一事。微臣相信,随着以后海上经济的发展,这将是我朝税收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朝廷新设立部门一事,林玉山只有一个大概头绪,说出来也只是说了个思路而已。
可他这说法,却让在场的人都有些震惊。
竟然还能弄出一个新的部门来,但是仔细想想,要是海外经济发展得起来,确实很有这个必要。
“看来林爱卿这个长假啊,没白放啊,在家琢磨出了这么些东西,不错不错啊!朕的几位老臣啊,咱就是说,还是得多听年轻人的意见和想法嘛,看看林爱卿,这想法,朕就觉得是非常有建设性的。这个用来收进出口货物的部门啊,可得仔细琢磨琢磨,要是发展起来了,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抢着去接手这个活呢。”
按照之前林玉山的设想,以后大尹朝海贸是十分有前景的,那就以为这这是一个非常有利润的空缺。
“皇上说的是,林大人这想法,确实是老臣们难以琢磨出来的。”先前还持反对意见的几个老臣,现在也改了主意。
其实现在朝廷上,还是十分好打理的。
国家昌盛,国民富足,他们这些官员更是不缺银子。
出现了能赚更多银子的路子,谁也不会为了赌一口气,去把这条路子堵死。
总归就是言语上落点下风,他们这些老臣,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落点下风便落点下风,有利可图即可。
新设一个部门,这可是继往开来的大事,也不是几个大臣跟着皇上就能在御书房讨论出来的。
“既然这是林爱卿提出来的,那具体的计划,不然就由林爱卿牵头,徐首辅监督,一起把这个计划初步拟定出来。这是大事,也急不来,慢慢弄,弄好了,直接呈上来给朕过目过目。”
林玉山又接下了这一重要任务,这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或许是难事,对于林玉山而言,也就还好。
林笑儿给他留下的书籍可真的是太多了,其实他今天提出来的这种税银,用林笑儿给他留下来的书籍里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关税。
所谓新设立的部门,就是海关。
他只需要结合大尹朝的实际,对书上写的东西进行妥善修改,再和朝中大人们一起商议过后,就能把这个计划书详细呈现出来。
“微臣遵命。”林玉山行礼接过任务。
群臣离开御书房出宫的时候,已经将近中午,在御书房讨论了这么久政事,对于这些大清早就起床进宫上早朝的官员来说,此刻,都有些饥肠辘辘的。
“天气也渐渐变凉了,大家伙要是不嫌弃的话,到微臣家的羊肉锅子店吃个便餐?”林玉山提议。
林家的羊肉锅子店,在京城也开了好几个分店,越是到冬天,生意越好。
“林大人这么说,这嘴巴啊,倒是真想念羊肉的味道了,不然咱们就厚着脸皮,跟林大人去下个馆子?”
这群人,可以称得上是朝廷十分重要的官员,即使在政见上有时候会出现冲突,私下里,关系也还行,不至于把公事带到私事里。
在官场上,官员与官员之间的关系,总是千丝万缕的,总不好闹出什么笑话。
一顿简单又不简单的午饭结束,几位大臣又回到各自官府里,去处理手上的问题。
林玉山跟着徐首辅走的,他们还得尽快把上午在御书房说的事情给写到纸上。
皇上说是说急不来,可臣子,岂能拖拖拉拉的?不能的呀!
林玉山这边忙着,林玉溪也不轻松。
自打听林玉山说了朝廷今后会海外贸易的一个打算,他亲自下了趟南方,去造船厂定了三艘大船。
其中两艘都是用于海外贸易的,一艘用于到海上捕鱼的。
造船厂的生意可不是一般的好,在听到朝廷有意发展海外贸易的事情,不少商人都第一时间到造船厂来定船。
好在林玉溪是林笑儿的大哥,造船厂有林笑儿一份,作为内部人员的家属,还是可以走点小后门的。
不过造船厂当今的管事也说了,三个月内只能交出一艘船,另两艘,怎么也得半年以后。
造船厂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两年后了,林玉溪也不敢催促,只能这么等着。
趁着冷空气还没有到达南方的时候,林玉溪顺便又去了趟海岛,看看目前橡胶树的生长情况。
橡胶轮胎自打开卖以来,卖得一直都很好,林家也几本垄断了这桩生意。
海岛上橡胶树的种植和割胶这些活,就显得极为重要。
去海岛上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不妥。
跟着管事一起把过年需要给长工们发放的奖金和年礼列出来,觉得不够,又给没人多加了几斤猪肉和几匹布。
这些长工可得用好的待遇留住,他也不是不知道,最近有些商人是顶上橡胶轮胎这桩生意了的,也想来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