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要不你们再想想,我上面也还有好几个哥哥呢,谁说个人选我就让了。
他语气轻飘飘的一说,跪着的大臣们却听了进去,开始觉得这梁王确实不是个简单人物了。
第一次丞相恭请,什么都不说,到了御史大夫也来开口,他上来就是当着所有人的面问遗诏的真假,坐实了自己是先帝钦点的正统合法性。
现在又问他们还有没有别的人选,遗诏他们都拿出来请他了,不管之前多少人选,现在也只有他一个人选了。
这分明是要所有大臣承认,不止先帝遗诏是真的,他们所有人也都是看过并且承认遗诏是有效的,以后无论如何,谁都不能拿得位不正来作筏子。
脑子里想着这些,还是公孙丞相带头承认说遗诏在此,先帝相信你优秀你可以,我们也没有别的人选了,遵从先帝的决定相信你。
剩下的群臣一起附和丞相。
最后是宗正出来,第三遍恭请他登基。
没尝试过的职业和大侄子的托付……
小白点头同意了,接过了大印,旁边眼尖的黄门立刻上来扶他起身,另有人弯下腰为他佩剑,群臣伏跪行礼,改称陛下。
柩前即位了,登基大典的筹办也没有那么快,群臣还有给诸侯国和地方传消息,让他们进京参拜,忙得不可开交。
没什么事的小白依旧在大侄子棺材前为他念经超度。
他虽然是为先帝守灵,但他是长辈,不是晚辈,没有守孝一说。
看新君能这么耐得下性子,日日都在先帝灵前为他守着,姜太后和萧皇后心里很是安慰。
对姜太后来说,小白虽然不是她的亲子,但也是被她养大,从小养子就和亲孙子关系格外亲近,她也知道养子的品性。
比起其他诸侯王,她自然是愿意养在她宫里,同她、同孙儿都更亲近的小白即位。
对萧皇后来说,她虽然同梁王并不熟悉,但经常能在丈夫那里听见,知道他们二人关系甚笃。
新帝都是上一辈的皇叔,她也愿意这个人选是丈夫选中的人选。
而在其他大臣看来,新君为先帝守灵的行为,无疑是他这人不简单的又一证明。
半点不着急登基的事,也不插手一点朝政,每天除了给先帝守灵在那念他们听不懂的东西,吃的比谁都素。
一个这么年轻的,十八岁生辰都没过的年轻人,谁能这么沉得住气,真就一点权力都不碰,甘愿给侄子守灵。
不是至纯至善之人,就是深藏不露,另有丘壑。
联想到他柩前被恭请登基时候的两句问话,还有从开始到现在都一点没有外露,全程平淡只为先帝棺木才会有些忧伤的表情,不少大臣都暗自留意起来。
但是别说,看他穿着素服跪在柩前双手合十低声念经,那些从未听过的经文也仿佛带上了某种神秘力量,让在场人都听得心神宁静,减了不少杂念。
晋属金德,崇白色,然而新帝身上的衣服不是另外染的纯白,真就是没怎么染的素色衣服,也没什么花纹。
他是先帝和大臣们都不能否认的好看,这种衣服也能给他穿的气质卓越,跟九重殿上的仙人似的。
在才统一天下几代人,物质生活水平真的不高的大晋,长相优越是个可以和家世平行,算作才能一部分的。
只看这个,他们先帝选中梁王,那确实很合适。
但当大臣可以只看这个,多个好看的官员,哪怕能力差点,皇帝和其他大臣都不会怎么在意,放个闲职就是了。
可做皇帝,这可不能只看外在。
大晋一统中原诸国才几年呢,武帝第五婴去世后就传位皇太孙第五求定,皇太孙即位没两年,人又没了,现在传位给梁王小白。
这年的时间里,他们大晋的皇权变动,着实是有点大了。
武帝一统诸国,登基为帝后的文武功绩自不必说;太子崇之素来贤良英武,可惜坠马而亡。
好在皇太孙自小聪颖果决,登基后也勤政英明,偏偏身体不好,人就这么没了。
而现在的梁王,那是平日没一个出彩,一点名声都没听过,早逝的母亲还是已经没了的齐国的公主。
远远在外面就看见里面专心诵经的新帝,御史大夫朱平拉住了少府令南维,小声问道:“诸大夫里,也就你曾经和昔日梁王打过交道了,南谓之,说一说。”
第3章 梁王
“诸大夫里,也就你曾经和昔日梁王打过交道了,南谓之,说一说。”
“我也不过是帮他建了个王府而已。”少府令南维看着官职比自己高,关系还算可以的御史大夫朱平,也有些无奈。
武帝在时,一统诸国,原有的诸国王室都没有国家宗庙,只保留了一些土地,洛京以外的土地都是郡县和封国并行。
考虑到大晋未来的发展和文武官职,武帝分封诸子到地方做诸侯王,诸侯国的运行也全都是洛京带去的人。
同时武帝自己规定,诸侯王自己有在诸侯国内给下一代子嗣分封的权利,但是最终需要皇帝同意点头。
他是发扬壮大大晋一统天下的人,下达这些政令即使有人不满,也没法反对。
梁王作为不怎么受武帝重视的幼子,却意外的和先帝关系好,给封了一块靠近洛京格外富裕的封地。
这就算了,先帝还特许他小皇叔没事在雍都待着,还要为他在洛京建个梁王宫。
最后这个想法被梁王驳回来了,他人也大了不能一直在姜太后宫里住着,就想着去洛京城外的北岭山上住着,修他口中什么道。
刚登基的小皇帝半点不想委屈他,就让少府令给梁王在他要修道的山上修个房子,少府令就是那时候接触的梁王。
第一次看见梁王,南维也是被对方穿着素净,但通身仙人一样的模样给震撼到了。
没办法,在这个平民都是面黄肌瘦,贵族也吃穿有限的时代,长得好看同样是稀缺资源。
后面他去和梁王沟通山里的行宫建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对方会在问他耗费多少材料人力和施工难度后,毫不犹豫就把规格缩小,什么奢侈的金玉装饰也不要。
不爱华服、不好享乐,这是南维对这位梁王的基础印象。
高台宫室和复道也不要,就只要几个普通房子,这种诸侯王南维真没见过。
别说以前其他国家国君了,就是梁王的哥哥们,大家不好奢侈也不会削减自己应有的东西。
最后这个方案还是被先帝否了,后面先帝、梁王还有南维商量了好久,南维主要是听,最后梁王还是成功把先帝想造的行宫砍掉了一大半,只保留三个宫室,要一个大广场,最后在他画的地方留几个平台就行。
南维对梁王的第二个印象,就是那一手好画。
拿起笔墨,在帛布上一钩,北岭山的地形和宫殿布局就呼之欲出。
他还记得梁王画完了,把所有宫殿名字都取上,用途也在一一和先帝说明。
“广场的话,没有它感觉很奇怪。这个是摘星楼,观星的;那个留着做观剑坪;那里对着山,刚好打坐;炼丹的话随便找个小房间就好了……”
没有什么歌舞娱乐的,也没有什么看书学习的,但南维就是有种微妙的感觉,这个梁王,比以前的诸侯王和他哥哥们都要不务正业的多。
这就是刨除相貌以外,少府令南维对曾经的梁王,现在的新帝的三个印象。
不好奢侈、擅画、爱好奇特。
听完他的话,朱平眉头一皱,因为全然听不出来到底新帝是个什么性子。
他怀着对这位新君的质疑,对大晋未来的担心,对朝廷局势变化的不安,他要回御史府继续办公,却在路上被丞相公孙弘拦住。
拿出一卷竹简递了过去,公孙弘摸摸胡子。
“虽然登基大典还未开始,但是陛下作为新君,年纪也不小,可以开始处理政事了。”
朱平展开竹简,从上看到下,眉头越发紧皱。
看完,他一点头:“我们一起去呈奏。”
……
今年才搬去北岭山的扶仙行宫之前,小白一直是跟着养母住在阳泉宫的。但是最近几天,他都待在皇帝所在的玄雍宫,跪坐在侄子灵柩前为他送行。
要不了几天,他也要彻底成为这座宫殿,这个洛京,整个大晋的主人,他本人却没有半点激动。
今日份的各种超度经文已经念完,他心里在不停碎碎念。
很早以前就提醒大侄子你多注意身体,肉蛋奶不能缺,水果蔬菜也要营养均衡好长身体,别和我似的吃素。
结果你除了多吃点甜的,别的是什么都不多吃啊。
这个世界生活水平还是落后了,能一天吃三顿饭的那都是贵族中的贵族,没什么调料的菜你不爱吃也正常,动物奶觉得腥不喝也能理解。
所以现在你关系最好的小叔现在给你祈祷超度,你这一生也没做什么恶事,投个好胎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