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换好衣服,这次他来已经不想戴冕冠了,十二道珠子挡在眼前实在麻烦,在轻薄的金冠和重一点的玉冠里,他犹豫一会,选了玉冠。
  至于衣服,还是上次那套常服吧,和玉冠比较配。
  站着被人换衣服的时候,小白心想这衣服上要是再来点宗门特色的花纹,配把剑就又是帅气但孤独的剑修了。
  欸,他现在也是个自称孤的人了,难道这就是他初到修仙界,被童年滤镜迷了眼的后果吗?
  时辰没到之前,宣政殿里百官已经坐下了。
  拿着玉笏,没事的大家在小声聊天,聊得就是关于皇帝赏赐那名为豆腐的食物。
  “陈冬,听说你也收到陛下的赐食了?”
  郎中令陈冬微微一笑:“对,就是你们知道的,豆腐脑和豆腐。都是颜色嫩白如玉,豆腐更白一些,吃起来都很嫩,前者更是入口即化,甚是美味。”
  他笑着,下巴头抬起一点,平日里英武的脸现在看起来居然多了丝诡异的喜悦。
  “真那么美味吗?”没有收到的中郎将遗憾叹气,眼里的羡慕毫不作假。
  陈冬嘴角笑意更深:“嗯,真的很美味,只放盐和葱就很好吃。”
  作为护卫皇宫,尤其是负责皇帝个人安全的官员,他当天就吃上了,也就比贴身站在皇帝门外的那几个手下晚点而已,吃上了第二批,还能连吃带拿。
  这几天不止是他这个上司,底下的侍卫们基本都被分到了。
  旁边一个同样收到了的官员摸摸胡子,跟着点头:“我也觉得。那豆腐脑也不必加蜜水,就加点盐水足够美味了,来一勺酱,随意什么酱都足够美味。”
  陈冬感觉自己找到了知音:“对!比起蜜水,配酱的滋味一绝。”
  走进来的御史大夫朱平眉头一皱:“胡说!陛下给推荐的蜜水就很好,怎么能配酱。”
  你官职高,你说了算,认为酱料更好的两人闭嘴了。
  已经坐下来的公孙弘眼神欣慰:“吾也认为蜜水甚好。”
  没有收到赐食,也没有吃到,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滋味的官员们冷眼旁观。
  好嘛,你们收到的人了不起,都开始针对吃法有了区分了。
  如果在刚开始的时候,收到的人还会因为自己的特殊有点不好意思,那么到了现在,大家已经完全释怀,并且开始享受起来了。
  谁能拒绝特殊待遇呢。
  金银珠宝和升迁固然很好,但是没有成绩的时候,这种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特殊也很让人沉醉。
  没人来朝会的太史局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太史局有自己单独的工作部门,但是管他们的上官太史令可也是第一天就收到豆腐了的。
  而且第二天,他们太史局上下也都有了,谁才是最得皇帝信任的,那还用说吗。
  至少在太史局内部的一些琅琊学派官员里,不少人本来就觉得皇帝身份不凡,对他做出的豆腐更是推崇,并且其他衙门都没有,就他们太史局上下官员都有豆腐,这就是皇帝的特殊优待!
  只能说小白幸亏不知道吧, 因为除了皇宫侍卫们太近,是自己人必须要照顾,外朝就太史局技术要求太高,上下官员加吏员最少,所以太史局才有这个优待。
  看着朝里的人今天很突然的,在开朝会前居然有了个区分,御史中丞姚章冷眼看着,开始思考怎么应对皇帝用义。
  时间快到了,黄门敲响钟磬,百官各自在自己位置上端正坐好,注视着皇帝步入殿上坐下。
  该说不说,他们陛下确实龙章凤姿,面如冠玉,就看这个仪态,风雅无比,让不少朝里官员最近都开始在意起自己的仪表,朝会无聊了一抬头人也能精神了。
  在他们这时候,外表好也是一种天赐的能力,这样的外表,还是小儿子,有时候也会想武帝怎么做到对太子、太孙以外的儿子都无动于衷的。
  大不敬一点想,要是他们儿子能生成这样,真的是能自豪到半夜笑醒的。
  嗯,今天皇帝还是那么气质超绝非凡,看着普通的衣服都像是天衣,而且感觉好像宣政殿今天更亮了,原来是皇帝整张脸都露出来了,没有毓珠遮挡啊。
  陛下戴玉冠真好看,回头他们也找找家里有没有玉冠。
  嗯?
  公孙弘猛地抬头,老丞相拿着笏板的手攥紧,接着举起。
  “陛下!”
  他对皇帝还是很看好的,尤其皇帝不是那种一上来就胡乱插手的性子,他可是见过曾经诸国的国君能多让人心累。
  坏例子在前,小白这个临时上岗的皇帝还有天象加成,在他这里好感度真的挺高。
  但是现在,怎么着他都觉得自己作为百官之首,得说说话了。
  “常朝虽是五日一次,不若大朝会,但陛下身为我衣冠上国之君,自当以身作则!”
  上次穿个普通衣服,好歹还带了冠冕,这次居然连冠冕都没有了吗!
  第33章 衣冠
  好好坐着的小白脑子反应了一下,他这,是被谏了吗?
  和犯了错被老师批不太一样,被谏的感觉是那种被揪住了错误,别人希望你改,但是又站在下位的角度来说,感觉还蛮新奇的。
  公孙宏:“陛下是天子,依礼而衣,依礼而冠,俨然人望而畏之。”
  衣食住行是生活最基础的物质条件,服饰在社会生活中最为外露,是最易表达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自古就受重视。
  到了周,更有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场合穿什么衣服都有不一样的讲究。
  现在虽然晋改了不少礼仪,但是晋的礼也是根据周礼改的,什么身份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这点不能变。
  看着老丞相都吹起来的胡子,小白也好声好气安抚:“丞相说的,孤都知道,李奉常以前上课的时候也都同我和先帝讲过。”
  管着朝廷礼仪和宗庙祭祀的李理一愣,他确实以前给太孙上过课,但是那时候现在的陛下就在旁边闭眼盘腿坐,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听的。
  这回突然被皇帝拉出来了曾经老师的身份,他感觉奇奇怪怪。
  小白叹气一声:“孤与求定,自幼感情甚笃。他短寿而去,孤每每看见华服锦衣就悲痛欲绝。”
  百官们纷纷抬眼看他,心里已经有点相信了。
  皇帝这话是不假,他和先帝自小一起长大的,先帝对这个叔叔好到都传位了,感情没的说。
  公孙弘也相信,但他不接受:“陛下的痛心,百官皆知,但礼不能乱。”
  “昔日父皇驾崩,我曾与求定说,”小白一脸正色:“要为父皇守孝三年,只着素衣,不食荤腥。以表对父皇的孝心。
  两年来我都恪守孝道,如今就算登基,也不能对父皇不孝。”
  武帝是走了不到三年,现在皇帝也的确还是孝期。他每天也真不食荤腥,只着素衣,不知道他到底什么原因的人,听了说不好真觉得他是孝顺呢。
  百官们当然清楚,他这习惯可早在武帝过世前就保留好多年了,但是皇帝这么一说,为父守孝的理由你也不能反驳,反驳就是公开指责皇帝不孝。
  于是公孙弘委婉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和您的兄长们,守孝二十七日也就足够了。”
  他们可是也有收到其他封国的消息,哪个诸侯王不是戴孝二十七天,意思意思就脱孝了,谁真跟你似的那么守啊。
  而且你说是为武帝,可我们听着,压根就不觉得你多孝顺啊,当年哭灵的时候也不见得你多伤心,我们真觉得你在为侄子守孝呢,哪有这种规矩。
  小白正色道:“我同先帝有言守孝在先,如今怎能不守。为人子者不可不孝;为人臣者不能失信于君;为人者更不能言而无信。”
  话是这个道理,无论站在法理角度还是道德角度,皇帝都不能做错,但公孙弘和其他官员听着,觉得肯定不是这个理由。
  况且他说自己和先帝有说过,那谁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也没办法问先帝。
  不过大家暂时接受了皇帝给的完美理由,因为他们想不出来到底皇帝为什么不好好穿衣服、戴冠冕。
  李理也举着笏板站起来,出来缓和气氛:“孝子之志,莫大乎尊亲。陛下为天子,孝于亲,乃是一国表率。”
  李理就是管礼仪的,他这么说,算是给了这事下了定义,公孙弘也不多说什么,放下笏板坐回去了,他总不能让皇帝不孝。
  小白安慰道:“丞相一心为孤,孤都知晓。”
  看着皇帝清澈真诚的眼睛,公孙弘闭上嘴,算是感受了点安慰——皇帝还是品德很好的,就是为人诚实,为君者要信守诺言而已,有君子之风。
  最上面三公里头的两位都已经发言,这桩小事也算完结,其他人明白这事就算是这么揭过篇章。
  至少在武帝三年孝期之前,关于他穿的多朴素,不像个皇帝,都没人会说话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