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回京第二天,又要祭天了。
继位第二年,改元第一年, 第三次来京郊外祭天,百官们一个个都期待至极,小白本人却并不期待。
为了让那些臭外地的傲气大贤们能见识一下一下他们陛下的真天子身份,百官们早就提前把这事在洛京上下都宣传了个遍。
祭天时,祭坛周围都是朝中权贵,外围也是允许庶民旁观的。毕竟祭天这样的国之大事,是皇帝为天下而祀,天下之人自然也能旁观,在外围跪好就行。
一整年的时间里,这都祭天多少次了,所有的礼仪小白熟的不能再熟。
祭祀的衣服、礼器,各色玉器,该穿的穿上,该拿的拿上,该用的用上,然后按照记忆中的步骤一步步进行。
他的老板只是个新手天道而已,很容易被外面奇奇怪怪的知识污染,希望祂可以自己看点健康又高雅的东西。
当最后的祭祀流程结束,小白一起身,就听见了身后百官们激动的呼吸声。他眼皮一跳,有点被吓到。
抬头一看,还好还好,只是七彩祥云而已。
要说不太一样的,就是七个颜色各一朵,组成的像花瓣一样,当众他们交汇的地方格外好看。
没有跟随探照灯,没有跟随大雨,七彩祥云挺好的……哪有这样的七彩祥云花啊,普普通通一个彩虹不好吗,老板!
老板觉得小白的创意十分没有创意,甚至拒绝和小白沟通。
祭坛周边只要能看见这云的,都会觉得这是祥瑞之兆。
这都不是祥瑞,那什么是祥瑞?
当天下午,祭天的神异天象就传遍了洛京。
洛京本地人还好,前面两次已经见证过了,但外地来的那是真没见过。
祭地的时候他们也没见到有什么特殊的,怎么祭天老天就这么给面子?七彩祥云欸,还是这种祥瑞之花,一瓣一个颜色的云彩,真是有生之年头一回!
别说旁人了,琅琊学派的邹氏族人就感觉自己世界观受到极大冲击。
不是,陛下,我们不都认为人与自然不存在什么神秘关系的吗,不是人的德行和天地运行不搭边的吗,你那么支持我们琅琊学派的天地自然理念,结果到头来,你本人就是洛京学派实践者是吗?
你这圣君,不止是圣明、圣贤,还带神圣的吗?
祭天结束后没两天,又是要开朝会的时候,百官们车都到了玄雍宫门口,却发现宫门紧闭。
又没被带走的杨德看见他们也很奇怪:“陛下出京了,诸位大夫不知道吗?”
“等等,你说什么”
“陛下呢?怎么又是我们几个,今天不开朝会了?”
“陛下出京了,他去哪儿了?”
“丞相呢,太尉呢,御史大夫呢,他们人呢?”
丞相府,公孙弘、朱平、刘奉看着彼此,再看看空空如也的大堂,齐齐喊出声来——
“你没有通知百官吗?”
“不是你通知百官吗?”
“我以为你会通知百官?”
三人脸上表情凝住。
公孙弘心想,下次还是不要提前和他们两个说了,自己包揽挺好的。
-
小剧场
琅琊学派:我觉得我们被你演了,陛下,你这么不科学,让我们讲科学?
洛京学派:懂我们看你们的不爽了吧
小白:不科学的只有我,你就当我这个bug不存在
地底阿飘们齐齐羡慕中,他们从没见过这么给他们脸的老天,死了看这出都羡慕嫉妒恨。
某齐王阿飘掏出随身小印:拿我的身份来赌,他第五小白根本不修陵墓,绝对要回天上。
某晋王直接抢走他的小印:不用赌了,我们大晋君主说话算话,说会修陵墓就是会修,二十年后动工而已,他也是要下来陪我们的
武帝:思索中,果然还是好在意第五小白是不是真天人。精彩的天象算什么,要看就看他会不会下来。
求定:不好说,这事我都说不准。但是我压上我的陀螺,小叔叔应该是不会下来的。
漫长的赌局在地下阿飘中拉开序幕,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所有人都在等着地上的第五小白什么时候下来。
第138章 长安
新入洛京的名士们终于等到天子回京,却没等到一个面见天子的机会,他们也是懵的。
是的,经过冬至祭天之后,他们已经认可第五小白天下之主的身份,愿意称他一声“天子”,承认他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
皇帝这个称呼出现时间不久,更多时候这些老人都还是心里称呼为晋王的,而现在愿意称呼第五小白为天子,已经是他们对晋,对第五小白的莫大认可了。
所以我们才认可的天子,怎么还不来见我们?是我们才学还是名气不够,比洛阳学宫那些货差在哪里?
哦,原来不是天子不想见我们,是天子又不在洛京了啊。
天子为何不在朝堂?
是朝中诸臣让他不满意,还是洛阳学宫的人让他不满意,亦或者是有事情要出门办?
同样为陛下又出门,见不到陛下而烦恼的朝中诸臣、洛阳学宫众:……你礼貌吗?
不等这些新名士们闹个一二,张宏和孙令暻就快速给他们公布了皇帝对贤才们的尊重举措。
大贤们靠推举,名额有限,弟子们靠考核,名额不限。
洛阳学宫里头的22位大贤中,不少人都挺烦外面那些新来的,但也知道别人来都来了,不可能一直就晾着他们不管。
现在张宏给的这个方案,让他们洛阳学宫来推举出大贤,大家互相对视,都觉得这挺好。
大贤们才学和名声都在,绝对不可能来考核他们的,同为大贤的他们内部来推举是比较合适的。
而大贤的弟子们数量不定,陛下既然不想每个人都收下,想要在其中另选贤才,让他们来考核选取也是可以理解的。
两项举措都是信任他们,加重他们洛阳学宫的地位的体现,他们自然不会拒绝。
奇水学派的子川站起来,嘴角的笑容都有些掩盖不住,“诸位,为陛下推举大贤之事我们暂且不议,还是先来讨论如何考核那些弟子吧。”
其余21人纷纷赞同。
“不求对诸国文字史学都精通,对一国也是要精通的。”
“对。学的什么不重要,会什么才重要……”
洛阳学宫其他人也很是赞同,你一言我一语,热情高涨参与进未来同僚们考核条例制定中。
不需要考核的他们,就是这么的支持考核工作。
学宫之外的人知道考核这事,自然是不满的。
除了通过招贤令进去,学宫中其他人都是那22位大贤的族人或弟子,他们就没有考核,凭什么自己需要被考,还是和其他想入学宫的人一起考?
闵子游不是学宫中人的身份这时候就很好了,拉着其他士人一起支持考核的政策,直接就在辩论场开启了辩论。
他们未必很多人都是想靠近学宫的,很多的人还是想通过皇帝一展才能,但那些后入洛京的大贤子弟们的更让他们不爽。
考、必须考,凭什么你们就不想考,是觉得自己才能不够只能蹭老师的关系吗,辣鸡?
天子不在京中,他们就是闹也闹不到天子耳中,朝中诸公也只会和之前一般不理会他们,折腾两次无果后,一些人便也不再闹了。
而其他贤者,大部分都还是自恃身份,少有去主动联络他人的。
谁都不认为自己才学差人一等,为这事去找洛阳学宫里头的人,在洛京百官府上串门,他们暂时还不是很能接受。
而洛京本地权贵们从西乡侯那儿打听到他们也能推举出一个名额之后,最近一段时间倒是对洛阳学宫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也想推举出一个洛京本地的大贤。
自从洛阳学宫匾额挂上那天开始,朝野上下都默认了这是皇帝以后选官所在。
能在汇集全国师资力量的洛阳学宫里学习,权贵们也愿意送自己孩子进去。未来选官在洛阳学宫选,皇帝也只是有这个想法,还没有开始实施,他们家的孩子也能进去走这条路,他们没有必须要反对皇帝的理由。
重点是他第五小白身份不一般,这不是那种能让他们拖延、商量、开会、改方案的君王,他是真天命所归的天子,尚且还比较纯粹,对世界的认识理解有限的大家,反对什么也反对不了天意。
都不反对了,那他们想办法往全是外地人的学宫里塞个自己人,这问题不大吧。
就是人选有点难,洛京本地有点才有点名的基本都在朝中了,大家都是有官职的人,都有事,没那个闲工夫去洛阳学宫。
身份和名声最高的穆王孙已经是学宫名义上的管理者了,但他学宫都很少去,真正的学宫管理者张宏、孙令暻都是陛下的人。
于是权贵们的目光就放在一些退休的老人身上,这几天不少有心人家里的车驾使用都频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