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他没有惶恐不安,有的只是即将回去洛阳,做出另一番事业的兴奋。
  毕竟,给诸侯做相国,对他来说实在没什么难度,他可以说是为了帮武帝盯住这个儿子不要造反,空耗自己的才华这些年。
  第五思定又酸又庆幸。
  酸是酸单陵都离了洛阳这么多年了,居然还能回去;庆幸他们这些年处的很是和睦,单陵这个知根知底的老熟人去了督察所这样重要的一个位置,对他们总归是比较友好的。
  这事朝廷上下都同意,除非他要造反,否则这些矿产权力只能上交。
  就算他真造反了,为了盐、矿一事,除了还有盐场的吴王,其他皇叔未必会帮他们。
  第五思定只能接受自己财产缩水的事实,相国马上回洛阳,还是和他最后维持关系,彼此体面的结束比较好。
  于是齐王太子和相国就端着日历,探讨研究了一番邹氏去洛阳后和太史局一起定出的新历,最后等齐王上午的修行工作结束,他出来把这些事一了解,皱起眉头。
  第五思定有点怕,自己父王会不会因为被小皇叔这么对待而生气啊,他是想起兵还是写信给太皇太后告状?
  齐王放下信,对着第五思定正色道:“今日开始,我的王宫也不需要在进新的宦官伺候了,宫女满了25岁统统放出宫去。
  这些能修大德之事,对你也有莫大的好处,你亲自把关。”
  第五思定:“……”
  要不父王你还是薨了吧。
  吴国。
  吴王没有邹氏、鲁氏的提醒,但还在朝廷的母族也有给他递信。
  舅舅沐筠的信不像齐王母族那样夸张,不过也都是让他稳妥些,按朝廷的意思办。
  吴王一看那张官职表,再看已经成为御史中丞,官阶从二品,职责是监督朝廷官员的舅舅,不由得怀疑天子这安排是不是故意的。
  他印象中的幼弟,不太是个这么有心机的人,可印象中的幼弟也不像是个能屠戮兄长的!
  天子给吴王的信里,很明确的说了,矿产资源上交,他会派人来吴国建立造纸厂,传给吴王一脉造纸的工艺,让他们既能挣钱,还能很体面的挣钱。
  摸着手里的信纸,吴王把日历拿起来翻阅一遍,目光在每页最下那两行“大晋小知识”上盯着,沉默良久,长叹一声。
  “到底,是我大晋的天子……”
  吴王两个儿子们抬头看他,有些局促不安。
  吴王轻声笑了笑,“你们去相国府上,让他传信洛阳,我们吴国的东西也是大晋的东西。
  陛下心怀天下,我身为大晋的诸侯王,不能跟随在君王身侧已是憾事,那就更不能拖君王后腿。
  对了,顺便在让相国上一封请封太子的奏疏。”
  吴王的儿子们:!
  -
  小剧场
  看见代王,阿飘们嘲笑武帝:你这生的什么儿子啊
  看见齐王,阿飘们嘲笑武帝:你这生的好儿子啊
  看见思定,求定嘲笑道:是的,你除了一点血缘,和小叔叔半点不熟呢,就恐慌着吧
  再见吴王,阿飘们也不得劲起来了:一个人都没有造反的心吗?他不止要盐,连金银铜铁这些金属矿产也都要啊!
  沉默已久的潜鱼感觉自己哪怕身败名裂,骨灰都没了,这时候也能骄傲的挺起胸膛:我可是唯一一个敢造第五小白反的人呢,一群怂货兄弟。
  第152章 宫女
  两个吴王儿子眼巴巴的看着父王:册封谁做太子,您倒是再说说啊,剩下一个儿子,有是要分多少财产和土地?
  吴王:“老大做太子。另外,你们见相国前,去找魏骁,劝说他去洛阳。”
  长子才高兴起来的表情一愣,“父王,您真要向陛下举荐魏骁?”
  “上面齐国在洛阳有邹氏、有鲁氏,我们吴国也要在朝中有能说得上话的人,”
  “是这样没错,”次子皱眉,很是为难,“可……魏骁他愿意去洛阳吗?”
  “你把这份洛阳官职改动的纸拿去给他,他会去的。”吴王把日历和其他纸张都小心收起,圆脸上露出一个和蔼微笑,“希望陛下能够受得住魏骁的脾气。”
  未来的吴国太子不知该说些什么,想想魏骁这人的犟脾气和直性子,他有点头大。
  再想想陛下,这位皇叔他没见过,没什么交集,能在洛阳坐稳皇位到现在,可见不是个善茬。
  这样两个人对上,这能成吗?
  其他诸侯国收到的消息或早或晚,他们固然因为手里矿产被收,财产缩水而不爽,但他们比较穷,有大户齐王、吴王在前头顶着作对比,一下子就心平气和不少。
  自己这才多少身家,被拿走的再多,数字也够不上齐王兄和吴王兄的零头,他们要是被拿走了也不吭声,那自己也还是不要吭声的好。
  至少他们觉得,这两个年纪最长,手上最有钱,还被割的最狠的兄长都沉默不出头,这就表示出头的代价会比拿走的钱要多多了。
  其他诸侯王母族也都一般,还要靠他们来帮衬呢,出来几年远离洛阳,在洛阳的关系也都断的差不多,把握不准现在中原那边到底什么情况。
  但是看到手里这么一大份朝廷官职改动的表,再看看那份要全大晋都更改遵守的新日历,关于第五小白这个幼弟在朝堂上的掌控力如何,他们心中多少有点数。
  朝堂上的大臣们一个个聪明的很,还都是有经验的老狐狸,就第五小白这个新手,到底怎么把他们压制的这么听话的?
  上天的亲儿子居然能有这样的好待遇吗?
  不少诸侯王都心里有点打鼓,难道,第五小白真的是皇帝这职业的天才?
  被诸侯王们猜测的小白,这时候正在洛阳忙着呢。
  今年的亲耕礼不需要推广新农具,因为在皇室名下的土地上,他已经把农具都换了个遍,扶仙宫的新钢材打造的农具也都用上。
  为此,太尉拉上工部部长还特意去找天子,问能不能先把京城防卫力量给升级了,工部则是想学技术。
  小白同意了,开放一部分工匠进来学习,后面他还会要带着一些工匠去长安,去云中。
  太尉十分赞同陛下重视军械,不忘提防外族,这么一看,确实全国的矿产收缴很有必要,不然没法供应军械和农械。
  但是陛下,您还要去云中吗?
  想起上次天子去云中发生的事,太尉内心是不想陛下出这个远门的。
  除非带我一起。
  原少府令,现户部部长兼少府令南维没忍住,劝道:“前年那会儿,太尉要去云中,已经引得百官劝诫了,听说连穆王孙都劝太尉莫要让人担心……”
  你还去,去个锤子啊!
  “有刘德在陛下身边贴身保护就够了。你与其跟过去让大家担心,不如现在好好教导孙儿……”
  南维苦口婆心,奈何刘奉压根不愿听。
  “他也就是跟过去给陛下做些粗活。保护陛下指望不上他,不是陛下保护他就不错了;调兵遣将他不如王归、张巍;整顿内务、撰写文书没柳珀机灵。
  还是我去比较好。”
  刘奉也是认真的。
  他也没想到家里后辈都没几个出息的,就一个刘德,勉强身体素质贼好,但是行军打仗这方面就不太够看,和洛阳现在到处都是的年轻士人比起来,更让他忧心。
  儿孙没他的能力,这不怪他们,他刘奉在军事上厉害,那只能想办法自己再努力一下,给儿孙点帮衬。
  “况且,老夫也还想趁着能上马,再为我大晋做出些贡献呢!”
  南维心想,这为大晋在做些贡献是真,想再多些功绩,冲穆王孙现在的最高待遇,这怕是更想要的。
  当然,这谁不想要呢,南维也想要。只是他清楚,和其他人比起来,自己为大晋做的固然不少,可实在够不上太庙。
  “太尉一心为我大晋,孤都明白。”
  小白安抚了太尉,他会带王归去,毕竟王归的交通驿站也是要往北修的,太尉您就好好在洛阳为孤震慑九州。
  过来找小白汇报工程的张巍一听,立刻表示他愿意手头工作先放放,做陛下亲卫,护送陛下去云中这事他可太有经验了。
  王归一把按下他,去什么去,你跟我都先把驿站修到哪儿再说,保证陛下今年去云中能一天到个驿站就地休息。
  过了年,蜀地的盐也大批量北上运往关中的长安,再从长安运往西北边境和东边洛阳。
  还在建设的长安人和洛阳人忽然就发现,城里新开了盐务司直属的官盐售卖处,按街市范围划分,售价比往日的盐便宜一些,盐的质量却高的出奇。
  白花花的盐粒一袋一袋运到洛阳来,在经洛阳中转往周边郡县运去,高质量的盐从蜀地进入中原寻常人家家中。
  从盐开始进了关中,朱平就忙得要命。往上汇报,往下安排,算清盐的数量和每次运过来的盐量,再根据路程和损耗以及不同地区人口数量、购买力进行计算,统筹规划制定好合理的数量、价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