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一看天子见到这些奏折的表情,他就知道该学学公孙那老小子了。
  “不太要紧的事,朝中官员都会自行处理,太要紧的事,也轮不到臣来带给陛下,只是有些事情,必须要陛下亲自看一眼才好。”
  小白拍拍第五宁和陈华的头,让她俩在这里好继续玩,自己还没起身,陈冬已经又张罗人搬来了桌子,还拿来了笔墨纸砚。
  啧,还拿的是朱砂墨汁,我出门的时候压根就没带这玩意儿,陈冬哪里摸来的。
  有时候小白也挺不理解,陈冬分明是负责他安全的郎中令,怎么就像是揽了那些小黄门的活似的。
  从好几摞奏本里就近摸上一本,小白一掂量,有点重,再和旁边的奏折一比,好家伙,有别人两本厚了。
  展开一看,是魏骁上的。
  他详细报告了陛下不在洛阳的这两个月,学宫一切都好,不同学派争强好胜的风气已经被他压了下来。
  怎么压的,魏骁没说,但小白想过程应该蛮惨烈的,诸学派比较惨烈。
  接着他说上次小白去过学宫,最后定下了新字之后,新字字典就彻底编好,大家一起商议过后暂时起名为《洛字》,不知道陛下想叫什么名字。
  小白一边提笔打了个“√:,一边说道:“新字的字典,叫《洛字》就挺好。”
  朱平却说:“臣想着是我们大晋的新字,合该就叫《大晋字典》,丞相认为这是陛下在位期间修的,就该叫《昭明字典》才对。”
  那些洛阳学宫的人居然就这么无视大晋,无视天子,这《洛字》的名取得太目无君主了。
  小白不以为意:“洛阳修的新字,洛阳学宫的人一起出力办的,叫《洛字》并无不妥。一个名字而已,叫《洛字》能让天下人都改写新字,那可就太好了。”
  说完,提着朱笔就在这几句的空白处写上几句话:字典最前面单开几页,把参与新字编撰的之人的名字统统写上,一人名字后面还允许一句话介绍他们籍贯年龄,参与编撰的部分。
  朱平本来想第五家怎么一个个都这么不在意名头,武帝换周字,迁都洛阳来继承周的法理,今上也是目的达成不在乎旁的。
  现在看着他写下这些字,眼睛一跳,“陛下,这编撰人都写上?”
  向来编书都是署名主编,旁的学生助理怎么也能单开一页写上,还能写上籍贯年龄!
  “他们编字都辛苦一年多了,从前都是竹简不好记录,现在纸张能记录的多些,该是他们工作的成果自然要写上。”
  活干了,名自然要署,小白觉得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那些个被招贤令招来洛阳的人才,他把人丢进学宫,虽说是给了工资和日常生活供应,但没封官,连署名权都不给那也太无良了。
  再者,名都署上了,等以后字典作为基础教材大量印刷之后,他们肯定都会带着有自己荣誉的《洛字》回家,这回去不得好生炫耀一番,大力协助在地方推广新字。
  朱平拱手:“陛下圣明。”
  大气,太大气了。
  大家都以为,只有那些有名的贤者才会有署名的权力,这也是不成文的默契。比如穆王孙,他哪怕就去过学宫几次,一点没参与编修的事,但本人是陛下指定进来镇场子的,署名里肯定有他一份。
  哪怕是魏骁,也不会没事找事上奏折和天子说你老师就是个混子,署名不能有他。
  除非是贤者门下特别倚重的弟子或是家世较高者,或者日后混出头来了,不然小弟子和小士人哪有资格署名。
  谁知道陛下这么一视同仁,干了活的人全都“来者有份”啊。
  早知道只要参与进来,就能混上一个署名权,洛阳的高官贵族们都很乐意想办法塞些家族子弟进来。
  小白继续看奏折。
  魏骁说他们的新字刚整理成册,监制所的所长官重山就来了学宫,来讨要字典的原稿,带回去印刷。
  他手里有陛下您留下的诏令,但是我魏骁不放心,这新字只有一份,还来不及誊抄,万一给他弄毁了可不行。
  于是魏骁就叫上仅剩的鲁氏和邹氏弟子,几个人一起去了扶仙宫,监督字的印刷。因为是新字,字典的尺寸还是陛下您之前定好的,所以现在要重新刻录新字的小铜板,组合印刷,恐怕完整的一份年底才能做出来,但是做出来了就能广印天下。】
  这没什么要说的,过,继续看下一段。
  魏骁还说,他这段时间也在研究之前和陛下探讨过的启蒙教材,他自己才编写了一部分,溧阳学派的曹珮就过来找他,献上了他编的那份。
  上雍学派的重视教育,溧阳学派的民贵君轻,琅琊学派的自然之道,鲁氏学派的用技于民,奇水学派的拒战于外……都取其精华,融为一体,还写成诗歌,共四册十二篇,配合着四季十二月,便于颂唱。
  魏骁没有奉上全文,只节选了一篇放上来,文学水平已经足够高了,只是比不了成非那样斐然成章,内容也是挑的各个学派里小白都比较认可的部分,多是教人提高道德水平的,讲点基本的世俗道理和生活习俗。
  小白感叹大晋还是人才多啊,“朱卿,溧阳学派现在的掌事人,孤记得是姚章的师弟来着?”
  朱平回道:“曹珮是姚章的师弟,当下溧阳学派有名的大贤,但是他和姚章都在学派里辈分不高。”
  奇水学派的奇子当年在上雍学派和溧阳学派都求过学,可见这两个学派资历之老。老学派吗,发生点什么都不奇怪,溧阳学派只是没有和琅琊学派、洛京学派一般分的那么开,内部山头不同而已。
  曹珮有名学生多,姚章位高权重没什么学生,但是师兄弟俩都算不上什么掌事人。
  小白:“魏骁的这份奏章,你和丞相怎么看? ”
  朱平毫不犹豫,“若是陛下决定采用曹珮编的书,那不妨给曹珮一个洛阳学宫‘教授’的学官。”
  曹珮本来是比起做官,对教学兴趣更大,听说在溧阳的时候还找富商借钱办学教书呢,有姚章在朝堂了,把他安排在学宫就是了,别的溧阳学派中人,不需要理会。
  “朱卿言之有理。”
  小白提笔,又写下一行字,让魏骁先把曹珮整理出来的这十二篇启蒙诗留着,他自己可以再做启蒙以后的进阶教学。
  这样一想,小白自己也需要整理出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启蒙教材了。
  魏骁的奏章看完,下一份就是御史中丞沐筠的,内容是是吴王请求册封吴国太子的事。
  这事好办,小白勾了一下直接关上。
  哪怕事情在小,诸侯王的事必须要他这个天子来拿主意,这奏折拿过来的挺好。
  不过想一下魏骁进洛阳的时间,再想想这封奏折到自己手里的时间,吴王兄这是得罪他自己舅舅了,还是得罪朝中官员了?
  下一本,官重山汇报的监制所今年业务,和魏骁汇报的差不多,就是多一项明年的日历印刷业务,争取在年前就把所有昭明三年的新历送往各地。
  朱平坐在边上,喝着陈冬给他端过来的热水,目睹他们陛下飞快的奏折批阅技术,心想纸真的是个好东西。
  不到一个时辰,朱平带来的这些奏折就全都被处理好了,小白也带着朱平在这里看他这段时间烧出来的新瓷。
  至于玻璃,玻璃作坊在另一边,而且一些玻璃产品已经运回去了等着八月十五的惊喜吧,就先不给朱平剧透了。
  不同于青瓷,这一批烧出来的是真正色如白玉的白瓷,普通的素色碗碟杯子到画上飞禽走兽的釉下彩就,精致又好看,但总让朱平感觉怪怪的。
  陛下,臣是相信您不会玩物丧志,您玩手工艺也是给大晋创汇,正经朝政从不落下。
  但是,这满满当当造型漂亮的瓷器,甚至不少都上了颜色,您在洛阳真的就是带孩子度假吗?
  看看那些飞禽走兽,那么有冲击力的画,我们大晋还有谁有这才艺啊?
  朱平想劝谏的心在一刻钟后就消失殆尽,因为陛下带他去看了目前长安最大的沼气池,目睹了陶管上燃烧不尽的火焰和滚滚沸水。
  自然,靠近一点那沼气料渣的臭味也扑面而来。
  反正陛下还想上前,朱平死死拉着不让他上去,坚决表示他人老眼睛不花,能看见,陛下您让人过来说话就行,咱别上去。
  等到孙令暻几个过来介绍,他也忍不住拉着陛下不停后退,不太想让这几个被腌入味的人靠近陛下。
  和这里比起来,陛下您玩玩陶瓷真的挺好,真的!
  走了一趟沼气池,朱平第二天就要带着天子批阅好的奏折回洛阳,临走的时候小白还给他装上不少好东西。
  陶瓷小摆件、餐具、折纸扇、甚至是昨儿才烧出来的保温杯。
  不同于阔口老干部瓷杯,保温杯是双层陶瓷的,白瓷釉下彩,外面还有小白写的几个几个字,分别是“赠公孙丞相、赠刘太尉、赠朱司令、赠姚大夫、赠老师穆王孙”,送给谁一目了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