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长安的地都被他们卖给孤了,现在他们就是在长安只有居住权而已,建个小学,回馈一下长安百姓。”
能在长安买地顺利,一个原因就是小白承诺长安人都能去洛阳学宫参加考试,给加分。
考试内容他不会透题,但是考试形式他可说了,给加五分呢,这要是自己还考不上,那就是他们自己菜。
以后长安也是会有长乐学宫的,长乐学宫的主要方向小白都想好了,就是农学、蚕学、植物学、纺织学,主打一个实用的不行,有点成绩就能惠民,成就会让人一句指责都说不出来的那种;洛阳学宫就主要是机械、材料、医学、天文、地理、文学这种,这些洛阳有优势。
官重山一拱手:“陛下仁善。”
看看,这就是他们仁慈善良的陛下。
官重山是来给天子汇报洛阳教材印刷进度和各地造纸产业情况的。
造纸坊这几年已经实验了好几种造纸方式,都是尽量少用木头,多用草本植物纤维的那种,而且砍树之后,还都会有种树任务。
开到外面的造纸坊,那都是补贴诸侯王和补贴当地衙门的。
诸侯王的不算,蜀地这种朝廷管辖的地方,草木资源又丰盛,后面纸张产量上来以后,也会再卖给洛阳。
蜀地和吴国的都是竹纸,齐国的是混料纸,洛阳什么纸都产,但主要是混料纸和皮纸、麻纸。
皮纸最贵,造出来的桑皮纸和宣纸质量很高,也很适合书写,在洛阳是最受追捧的。
麻纸和竹纸是用来印刷的,每年的日历、《洛字》和长安小学的教材,都是它们俩来印刷的。
目前虽然市面上铜还是贵,但是天子不缺贵金属,他们扶仙宫也能有足够的铜板和铅板来雕刻。
现在洛字统一,他们一套洛字雕刻个几个不同字号的金属字牌就行,就是后面《诸国字典》编纂完成,他里面涉及大量不同文字,需要为这本书单独来刻一大套印刷字块。
现在字典还没编纂完,等编纂完不知道要几年,他们刻印更是不知道需要多久。
虽然一旦印好了,那就能很快速的出量,但这个工程没个几年真的做不到。
小白想了想,出了个主意:“《诸国字典》的印刷不着急,它如果很费力气可以先不用刻,以后进入洛阳学宫的士人,可以让他们作为作业来誊抄,所有的字都必须根据上面的标准来,一个比划都不许错误。
一年收个一百学生,第一个学期必备作业可以就是这个,每年就能有个一百本出来,出纸就行,不花钱,还能作为学宫老师考核学子耐心的标准。也可以用做惩罚定例,还可以抄够十本让他们拿走一本,不收他们笔墨纸张费用。”
雇人抄书还需要花钱,但是学生,永远都可以无限白嫖。
千辛万苦考上的学宫,不管他什么身份,该做的作业都得给他完美完成。
这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听明白天子把那些还没影的学生当做免费劳动力的官重山藏在袖子里的手掐了掐自己,想起了以前天子把吵人的闵帝赶出去顺便让他白干活,闵帝还一脸开心觉得这是在和他小叔叔闹着玩的过往。
忍住别让自己笑出来,官重山对着熟悉的操作赞道:“陛下英明。”
角落小桌子里,同样听明白这是在干嘛的起居郎周喆小声道:“这还是人吗?”
想也知道,一个字都能有好几种写法,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字义还都会写上,这本《诸国字典》厚成什么样,周劼都不敢想。
陛下居然要那些学子当作业抄,完了把人作业直接拿走……
“陛下是天子!”成非同样小声赞叹,“既能让学子们抄书的时候观书,又能锻炼学子,抄十本还能拿走一本,陛下仁德!”
出身在小地方,能学习和获得的书籍十分有限的成非,实在觉得这是个对学子的仁政。
周劼:“……”
我跟这个陛下吹没有话讲。
被夸的小白:“抄书的学生多了,人人都会了,这知识就不会断绝。”
不管以后大晋能存在多久,学宫只要能存在个几百年,这书肯定会足够多,就算是诸国字典一直没雕刻好印刷版,那这个世界中原文字的演变文化也永远丢不了。
他又问道:“长安小学的教材在洛阳听说卖的很好,所有士人都买得起吗?”
官重山回答:“并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但他们会几个人一起凑钱,一人买一本,凑个一整套,聚在一起学。现在洛阳学宫辩论的内容,最多的都是陛下教材里的科学。”
小白放了心,大家都很懂得知识共享、互帮互助。
“小学教材以后根据学校需要,多印个一些就够了。明年过了年,孤会把进阶的中学阶段教材整理出来,让这些没事干的士人在学学,以后入学宫会考的就是这些。
再学宫门口,孤会再写几道题,凡是能解出来的就让他先住进学宫,等孤回洛阳会亲自接见,这事你回头去和魏骁办。”
小学扫盲都没完成,中学那就更不着急办,但是教材可以先放出来筛选人才,就跟小学就会有个天才班学中学内容一样。
而这会可不比老家,纸可都珍贵难得,更别说全是知识点的教材了,那些去念书的人家,教材都会好好收着,以后再给家里孩子上学拿出来用。
官重山恭顺的点了头出去,心里开始算着陛下什么时候能把书稿交给他,他也在自学小学课程中,很好奇进阶的中学教材是什么。
陛下的书稿算是他们印书的模版,标题和正文字号,从左至右的行文模板,每一份陛下的手稿他印完都好好收着。
至于书稿以后的用途,官重山都想好了,回头和陛下申请一声,再埋进闵帝墓里,也不枉他们主仆一场,他会把闵帝最爱的东西都给闵帝埋上。
官重山出来,偏殿的曹鲤就在同僚们羡慕的目光下,第二个被小黄门领去正殿。
看见是他,小白也严肃起来。
“能让你丢下手头上的事来进宫找孤,是有什么大事?”
曹鲤起身,从自己随身的医箱里拿出一大本书出来,道:“回陛下,是我等医者的书,整理出了眉目,特来送陛下一观。”
洛阳学宫编个书弄得声势浩大,世人皆知,同样在编书的医生们却无人知晓。医生们看在眼里,酸在心里,大家干起活来更卖力了,都为他们的医学教材费尽苦心。
医生们编纂的书分两本,《医经》和《药经》,《医经》里面的内容包含望闻问切四诊法,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等治疗法。
《药经》则是草药功能介绍、搭配和一些确认无误的药方。
只学过修仙界医学的小白对这个世界的医学了解是真只有一点,这会面对这些医书,他也只能虚心学习,看不会的就问曹鲤。
曹鲤一边给天子上小课,一边心里总算有点爽劲了。
天子对曹鲤这个招贤榜唯一一个医者的安排,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但就算如此,也没人去关心曹鲤所在的太医馆,甚至无人关心他们同样享有大量纸张供应的医馆都在做什么。
这种直接被人无视的待遇,让医者们很是恼怒,化怒气为动力,把原本还要花个两年才能完成的医书,愣是今年就完成了,可见他们的愤怒。
小白医经翻了一小半,想起来什么,让童明去告诉偏殿的官员,若是有要事禀报者,直接带过来,无要事者让他们都先出宫去,有事明天再来,今天他要学习。
除了在宫里太庙对大晋先王们的祭祀,在外的大型祭祀活动从来都是不限制百姓观看的,只要不闯进祭坛范围内打扰祭祀,容许他们在外观看天子祭祀,也是天子神权的一种彰显。
自从小白继位以来,每年冬至祭坛外围的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有空闲的人都愿意去看他祭祀。
光是去年那场祭祀,成非就给他写了不下五篇诗,听说洛阳城还有不少创作,连他的大臣们回家都愿意搞点文学工作了。
今年他们来看是没什么精彩的好看,但是听觉享受拉满,乐声一响,所有人都不自觉安静下来。
别说人了,非人的存在一样会为这音乐动容。
大佬世界的祭天音乐果然不一般,音乐之中含着赞颂上天的道韵,听得小白老板如痴如醉,心想这也算是给自己开小灶了。
作为满意的代价,老板决定给他再加一年的新手福利。
本来第三年就该有点天灾了,再给你一年风调雨顺。
小白:“……”
谢谢老板,我这就弹的卖力点。
也不知道这次今天会不会有人顿悟,又有多少人回去后文思泉涌。
虽然我是反对洛京学派研究天人感应这一套,但那是因为老板你保证我走了这个世界就会没有灵气,他们研究这个浪费时间又没用。
但现在我的确能感应,我努力干好我的君王工作,老板请你也不要吝啬给我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