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玉米须落在脚边被小狗踩了上去,鸡圈里的小鸡吃了好几个后,纷纷等着新的虫子的到来。
  有些酸疼的腰被拳头不轻不重的捶打着,坐的太久的屁股都感觉不舒服了起来。
  跟玉米皮较劲的小狗看到人走后,连忙松开了嘴,小跑的跟了上去。
  青菜叶子微微晃动,被掐了一片又一片。
  梁安手里拿着两把青菜,离开了小菜地。
  绿油油的青菜叶子里暗藏着丝丝的脉络,片片的叶子被按在水中,叶面被轻柔的搓洗了起来,上面沾着的泥点子很快便被洗了个干净。
  叶子的边缘处还有着小小的缺口,不知道是被什么虫子给啃了几口。
  梁安一片一片的看了过去,把缺口处给掐了下来,放到了一旁。
  洗好后便把掐下来的叶子碎片给捏到了手里,走到鸡圈旁丢了进去。
  绿色的叶子,哪怕是碎片,也是小鸡极为喜欢吃的,很快便被吃了个干净,在鸡圈里打着转。
  干净的面盆子里被舀了些许的面粉,放到案板的边上。
  两把青菜被放到了案板上,不是特别锋利的菜刀依旧把菜叶剁得细碎,放到了面盆里。
  梁安舀了半碗水,一点一点的往里面倒着,一手让搅拌着,让面粉和菜叶能够混合的更好一些。
  搅拌好后,洗净了手,小锅被慢慢的烧的热了起来。
  白色的猪油随着铲子落到了锅里,滋滋的化成了透明的猪油。
  梁安端着盆子放到了灶台上,捏着一把面团,揪一坨就丢进去锅里一坨。
  锅洞里放着几个不算大的树枝,能烧上好一会不用添柴。
  放进锅里的丸子很快就粘在了锅里,他拿起铲子一个个的翻了个身,不断的有新的丸子下锅,也有熟了的丸子被铲了出来。
  素丸子熟的要更快一些,有些动作慢了的就变得边角发黑了起来。
  油煎的香味不断的飘出了厨房,惹得隔壁家的孩子用力的吸了两口香味。
  煎好了丸子,又倒了碗热茶,吃过后,随便给小狗泡了几个丸子吃着,收拾好后,一人一狗又回到了院子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几日人们要剥玉米,连天上的玉盘也变得比平常更加的亮了一点。
  趁着月色能勉强看得清楚一些,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院里剥着玉米。
  直至夜更深了些,人们才入了睡。
  翌日,天要亮未亮时,起的早的人家烟囱里已经冒起了烟雾。
  梁安闭着眼睛,不断的用凉水往脸上洗去,睁开眼睛时,睫毛上的水还连在一起,很快便断开来。
  黑亮的眼睛里带了些红色的血丝,眼尾处似乎还留存着丝丝的倦意。
  公鸡高昂的叫声回荡在院子的上空,一声更比一声高了起来。
  梁安围上围裙,把篮子里的玉米拿了出来,又洗了两个鸡蛋。
  玉米上剩下的须须也被拔得更干净了些,玉米的头应是没长好,不但玉米粒不挨着,连大小都越往上越小了起来,几乎只有一点点玉米的外壳。
  最里面的须须夹在了玉米粒的中间,单是用手拔是拔不到最下面,并且不怎么用力,玉米须直接就从玉米处开始断开,只能吃的时候在吐掉。
  洗干净的玉米与鸡蛋被一同送进了锅里,冰凉的水浸湿了它们的身躯,往更深处钻去。
  鸡蛋不稳的晃动了一下,随后挨着另外一个鸡蛋变得一动不动。
  小箅子许久不用,上面都有了些灰尘,梁安用水洗了洗,随后擦了一遍,便放进了锅里,放了一小块的饼子在上面。
  小锅的盖子无情的将玉米和鸡蛋最后的光亮藏了起来。
  透过窗外,院子里越发的亮堂了起来,东边的太阳渐起,烟囱里的烟雾越发的多了起来,飘着飘着便消失在了半空中,像是从未出现过。
  吃了两根玉米和鸡蛋后,给小狗泡着热乎的饼子吃。
  鸡圈里的盆子也被拿了出来,麸皮被舀了进去,倒上锅里剩余的水用着树枝搅拌了起来。
  水倒得有些多了,就另外倒些麸皮进去,搅拌好后放到鸡圈里。
  院子里的凳子坐着有些发凉,玉米皮被一层一层的剥开。
  一大堆的玉米皮被放到了墙边处堆着。
  用布条绑好的玉米叶子,也被堆到了一起,饱满的玉米粒看起来让人喜欢极了。
  除了被剥得光秃的玉米,绑起来的玉米也被挂在了各处能挂着的地方,连晒衣裳的竹竿最边上,也被挂上了两堆。
  又剥了好一会,梁安看着地上的一堆玉米,站了起来,拿着砍刀放到筐子里出了门。
  “咚咚咚。”
  “谁呀,来啦。”张柯起身,手上还沾着玉米的胡须,随着摆动飘荡在半空中。
  打开大门,门外的梁安笑了一下:“是我。”
  “我当是谁呢,快进来。”张柯拍了两下手,看到他身上背着的箩筐带子,“你这是准备去山上吗?”
  梁安摇了摇头:“你可知道这村里的竹林在哪里?我想去砍些好的竹子带回去,家里的玉米堆得都晒不开了。”
  张柯眨了眨眼,突然发出了一声:“哎呦,你这也提醒我了,我家里这也是晒不开了,走,咱俩一起去。”
  “好。”
  她转身回了家,很快出了门。
  路边没有了绿意,树上没了枝叶,鸟叫声也仿佛从未出现过,路上不时的走过几个有些年迈的人。
  枯掉的小野花歪着花朵儿,虽然不复当日的美,却也让人不禁去想当时花开得有多艳丽。
  二人的步子不时的并排,又有时往前一些。
  冷风吹起黄土打着旋,把地上的叶子都转了起来。
  梁安托了一下筐子的底部,扭头问道:“这离竹林还有多远。”
  早知道就把布条给带过来了,这样多绑两根,也不用在多跑一趟了。
  “不远了。”张柯伸手指了一下,“快了,就快到了。”
  “好。”
  裤腿的褶皱处,飘着的土不知何时落在了裤腿上,带到了竹林里。
  地上落着厚厚一层的竹叶,或是黄中带绿或是已经完全变成了黄色,抬头看去,一截一截的高的不行。
  竹子长了许多的分支,有些不知道长了多久的竹子,连竹竿都变得发黄了起来。
  “行,就这颗了。”
  梁安侧头看去,张柯已经选好了竹子。
  他连忙走到竹子前,大致的看了起来,太细的不行,太粗的也不行,就要那种,不粗不细的,有一个人的手腕的就差不多。
  很快,两根竹子便被砍倒在地,新的竹子也被选了出来。
  回去途中,二人一人拉着两根,走走停停。
  大树下,一根竹子上坐着俩人。
  张柯把筐子放到了身前,揉了两下手,握的太久了,手都酸了,扭头看向旁边坐着的梁安:“你家里的玉米都收完了吗?乌盛不回来帮你啊。”
  梁安轻轻的垂下眼眸,轻声道:“他在外做工,哪能经常回来。”
  “说得也是,唉。”张柯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跟你出来,我也是想歇一歇,虽然家里有粮了心里也舒坦,但是从早干到晚,着实是有些累。”
  “嗯,那在歇一会吧。”梁安点了点头,一根手指一根手指的揉捏着。
  幸好三叔母和三叔也有帮忙,要不然,现在自己怕是还在地里掰着玉米呢。
  也不知道郎君在外怎么样了,吃得好不好,穿的怎么样。
  ...
  “来来来,乌兄我敬你一杯,今日多亏了你,我这开过光的木串才能找到。”姚牧举着杯子把手伸了出去。
  这串珠子可是家传的,要是丢了,爹娘肯定少不了一顿打。
  “客气。”
  第36章
  乌盛伸出手跟他碰了一下, 将杯中的酒水喝了个干净。
  一方小木桌上,放着一盘花生米和一盘牛肉。二人各坐一侧,手中均拿起筷子, 夹了菜放进嘴里。
  姚牧又倒了一杯, 喝了进去后,这才接着开始说:“乌兄, 如今这酒楼不知何时才能开门,你可有想过去先做个别的营生。”
  乌盛拿起酒杯的手一顿,杯中的酒水起了一些小小的波澜:“家中算来, 怕是也该秋收了,我准备先回去一趟,至于营生,等后面在看吧。”
  “嗯, 既如此,那就祝乌兄, 一路平顺了。”
  姚牧举起酒杯,相触。
  “多谢。”
  小酒馆子里只有寥寥几人在低声私语,小二的一双眼睛不时的瞅着, 机灵的很,看到那个客人倒不出来酒, 马上就去抱上一坛走了过去。
  门外高挂着的灯笼被风吹得有些摇晃,看起来已经有些陈旧。
  路上的人来来往往的,停留住脚步的并不多。
  不同的吆喝声如同溪水撞击石块一样, 碰撞到了一起。
  孩童的笑闹、哭泣声交杂在一起, 伴随着声声的呵斥。不知哪里来得笛声,飘过了耳畔,传到了更远的人耳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