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奇幻玄幻>太一道果> 太一道果 第73节

太一道果 第73节

  就是被清光完全压制力量之时,任子和的惊意都不如见到曹元龙之时。
  公孙青玥听出言中之意,既是恼怒又有一种果然如此之感,“果不其然,既然要行这种不能见光之事,就不会不打理好周边。我其实更愿意相信那群盗匪才是太平教的手段,可现实终归是不能如人意啊。”
  盗匪出没,实际上已经足够让县令忽视这小小的异常了,可太平教做得更彻底,直接把县令变成了自己人。
  如此行为,实际上已经透露出一种不祥的意味了。
  连朝廷官员都下手,太平教所谋甚大啊。
  ‘我也很烦,你说为什么姜氏的祖地会在雍州那边呢。’察觉到太平教所谋甚大的姜离心中也很无奈。
  姜氏的分家其实也在想着抱团,很多分家一直在往雍州迁移,因为姜氏的祖地——姜水,就在雍州!
  第11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雨势渐渐有所减弱,三条化蛇从树林中游出,一同围到那条被锤烂的化蛇尸体旁。
  居中的那条,身形明显比其余两条大了一号,盘屈起的身躯散发出凛凛煞气。
  且在同时,一道雷光在官道上疾走,由远及近,转眼间,便是已经来到了近前。
  雷光一敛,现出一高一低两道人影。高的那个,身披土黄大袍,头戴黄巾,如石像般的面容上有黄色的烙纹,正是一黄巾力士。
  而另一位,七尺之躯,身披黄色斗篷,以兜帽遮面,只露出了下巴,手持黄色节杖,周身时有黄色符纹乍隐乍现。
  在太平教,持节杖之人为医者,行走各方,广施符水,救命治病,传播教义。
  教中总坛之高层则是大医,以善道教化天下。
  甚至就连教主张指玄,也可算作医者,其人曾手持九节杖,走遍九州,不知救治了多少性命,在天下各地皆有巨大名望。
  医者在太平教内地位不凡,见他到来,两条化蛇皆是微微垂首,以示敬意。
  随后,为首的化蛇身躯蠕动,蛇鳞逐渐隐没,蛇尾分化成双腿,灰毛和翅膀亦是逐渐消失。在大约十息时间之后,化蛇首领已然化成了人形。
  不过和传说中的妖怪化人不同,化蛇首领变成的人形身无寸缕,没有凭空变出衣物来,可谓是相当的科学。
  他从随身的储物袋里取出件长袍披上,语带丝丝蛇声,道:“曹元龙被擒,其随身力士以及唤来的二十六位八品皆是被杀,还有我的一个手下,也没了。这条线算是垮了,我等需要支援。”
  他们化蛇要是动手的话,就没法一直维持住雨势,所以需要有其他人负责甄别行人以及截杀。如今曹元龙等人全军覆没了,若无支援,这条道八成是封不住了。
  “既已暴露,就该撇清关系,而不是越陷越深,”医者却是摇头道,“时机未到,我教也未做好准备,若要一举发力,还要你等作甚?”
  以妖怪为降雨的主力,就是为了好撇清关系,甩锅妖神教,真要是即刻造反,那就该全面爆发,而不是眼下派这些人手。
  “这只是一次简单的传教而已。”医者如是说道。
  先人为制造天灾,再让教中医者广施仁泽,如此就可迅速聚敛信众,这就是当下太平教的传教手段。
  化蛇首领闻言,不由露出狂躁之色,“难道我们的人就这么白白死了?而且事情既然暴露了,还怎么传教?照我说,我们就该直接反了,打上神都,夺了那狗皇帝的鸟位,而不是这么忍气吞声。”
  “暴露了又如何?”医者发出意味不明的低笑,“灾后及时救助的是我等,施粥治病的是我等,你说那些愚民是信我等,还是信那些高高在上的宗门或者行事迟缓的官僚。”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周数百年的治国方针养出了无数愚民,所以才有我教的兴起。”
  这句话,是数百年前大周太学从古籍中找到的儒家先圣之言,意为“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据说彼时的太学祭酒以此言为中心,写出了一篇治民论,上呈天子,受天子之赞誉,儒家也因此成为了朝堂主流。
  虽然不知道这据说有多少含金量,但大周的治民方针确实是隐隐和此相合,使得此言成了一些不满朝堂之人的调侃之言。
  可惜,化蛇首领没读过太多书,显然不知道这典故,医者这一番讽刺只能收获到三条化蛇六道迷惑的眼神,让他有种对牛弹琴之感。
  恰在此时,一股白气从地下升起,景云县县令任子和的身影缓缓浮现。
  一现身,他便一脸阴沉,道:“有上使前来,向本官问询此地异常,你等最好给出个章程来,否则本官若是沦落了,你等也不会好过。”
  “慌什么?”医者从容说道,“你只消拖他们一天时间,我保证能将所有手尾收拾干净,届时你便上报郡府,说是妖人作祟即可。这顶多也就算你一个失察之责,罚你一点俸禄了事,连乞骸骨都不用。”
  任子和这么一听,倒也觉得没错。
  他最多就是没能及时查看异常气候,真要说什么大错还真没有。那上使就算权力再如何大,也得讲道理是吧。
  且大雨虽是不止发生于一处,但在豫州,却是只有此地出现,因为豫州和雍州只有此地接壤。这也让县令无法从豫州同僚那里得知相同的异常,有此失察,也是情有可原。
  这么一想,只要将那上使稍微拖一拖,事情就解决了。
  任子和点头道:“那好,本官就拖一天时间,希望你莫要食言。”
  “说到做到。”医者笑道。
  得到允诺之后,任子和就要再度入地,赶回县衙,然而就在这时——
  他的神情突然愣住,面色铁青,“事发了。”
  医者:“?”
  “适才本官的师爷向本官神位祷告,说县城上空飘下了无数传单······”任子和咬着牙,道,“上面写了太平教搬运雨云,制造旱灾之事。”
  事情大条了。
  直接把盖子掀开,想拖延消息是不可能了,最重要的还是没让太平教撇清关系。
  就如医者先前所说,百姓是盲从的,这消息一旦传出,别管之后太平教怎么施恩,只要百姓确定了消息属实,雍州确实发生旱灾,这消息就有传播市场。
  而且神行太保此刻肯定已经知悉情况,定会第一次时间通知郡府,然后进行调查。一天的拖延时间,没了。
  这一下,别说是任子和了,医者脸上的笑容也挂不住了。
  “谁干的?”他忍不住怒声道。
  可惜,在场的人注定是没法回答这问题了,因为就连做事的人也是临时起意,谁又能先一步猜到呢。
  此时此刻,在高空上,一道剑光划过,无数传单如雪般纷飞落下。
  隐约间,能看到两道人影在剑上,其中一人还叫道:“你别碰我腰。”
  第114章 雷厉风行
  姜离在飞,他正踏在一口长剑上,进行一次相当不适的飞行体验。
  修行者中有御物飞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剑仙的御剑,但这种飞行,乃是以法器散发宝光,裹着修行者出入青冥,而不是踩在法器上,让法器载着自己飞。
  前者有宝光辟开高空之风,飞空如游鱼行水般自在。
  后者则是相当于坐飞机,还是没挡风的那种,要是不小心,甚至会从高空掉下来。
  并且——相当不雅观!
  要是踩剑还好,最多也就是麻烦了点,辛苦了点,可能会难看点。要是从合适的角度看去,甚至能看出几分飘然之感。
  要是踩鼎炉,踩长兵,踩花篮,踩扇子,那就不是一般的难看了。
  不幸的是,姜离和公孙青玥现在进行的就是后者。
  御剑出入青冥,那是六品才有的能耐,公孙青玥不到六品,就只能进行低配版的踩剑飞行了。
  这种飞行缺点甚多,比如直面高空强风、时刻需要消耗大量真气,最重要的是——
  姜离把手掌放在了她腰间,以此来保障自己不被甩落。
  而一想到这双手曾经带给自己的“折磨”,公孙青玥就感觉浑身上下有蚂蚁在爬,腰部都似乎出现了虚幻的酸痛感。
  以姜离现在的修为,公孙青玥的护身真气绝对挡不住先天一炁,也就是说,姜离只需轻轻一动,就可让公孙青玥体验那至极之感。
  虽然姜离没那意思,但架不住公孙青玥有心理阴影,这手往腰间一放,脚下的飞剑都要翻了。
  “师姐,注意点啊。”
  姜离急忙松手。
  有道是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姜离前世从没出过交通事故,可不希望到了这个世界反倒因为飞行不规范而遭遇空难。
  他只得松开双手,运转先天一炁于涌泉穴,试图吸附脚下飞剑,以此来维持平衡。
  然而,这吸力施加于飞剑之上,却是感觉一阵空无,恍如脚下所踩之物乃是一片空气,混不受力。再加上公孙青玥调整飞剑,姜离一时不慎,差点真掉下去。
  这要是掉下,哪怕姜离精通符法,可以轻身,怕是也够呛。
  他当即把双手按在公孙青玥的肩膀上,叫道:“这是什么剑?”
  公孙青玥依旧感觉一阵不适应,时刻担心姜离会给她来上一指,但好在没腰间那么敏感,倒也能忍下。
  她一边驾驭着飞剑,一边说道:“太始剑石所铸之剑,有形而无质,随我之剑意现形。剑意起则剑身现,剑意消则剑身灭。”
  姜离不知道太始剑石到底有多稀有,但光凭这名字,这形容,就知道这剑器说是价值连城也不过分,甚至还贬低它了。
  师姐身上当真处处是宝啊。
  公孙家的软饭是越来越香了,姜离现在都有种直接从了的冲动。
  ‘可我要是从了,说不定师姐反倒不感兴趣了,女人啊,你比人心还复杂。’
  姜离心中无奈长叹。
  软饭实在太香,以致于姜离都想着要不忍一忍,上演一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赘婿穷,可无奈他要是忍了,到口的软饭说不定就要没了。
  无奈,只能继续拉扯,什么时候分出胜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吃上公孙家的这口软饭。
  说话间,飞剑掠过长空,姜离顺手抛下大片的传单,引起一片纷乱。
  要是按照正常的套路来,那么在发现县令成了太平教的人之后,姜离该将计就计,引蛇出洞,设法反坑太平教一波,顺便拿到县令勾结太平教的证据,曝光他。
  可现在有师姐在侧,以上种种皆不需要。
  公孙青玥能支使朝廷官员,那自然是要将这优势发挥到最大,把暗处的算计摆到明处,才是最恰当的应对手段。
  先曝光太平教的阴谋,然后——
  直接拿下县衙。
  以官府的名义推波助澜,让消息快速发布,同时废去敌方的一个臂助。
  简单,粗暴,但是相当实用。
  剑光飞掠,转眼间,已是能看到屹立在县城中央的府衙。
  公孙青玥引诀把剑光下按,一男一女如天外飞仙,直射县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