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奇幻玄幻>太一道果> 太一道果 第239节

太一道果 第239节

  ‘看来他还不知掌门的动作。’天璇洞察入微,以判断情况。
  “我说素色云界旗怎么会出现在神都,原来不只素女那老妖婆来了,连仙后那老娘们也来了,”开阳长老嘀咕道,“还好之前没追上去。”
  这要是之前追上了素女,就算是能够顶得住素色云界旗,开阳长老也得栽。
  打了一个四品,出来个三品,那场面太过惊悚,开阳长老实在不敢想象。
  二人神情皆不似作伪,仿佛都不知道掌门的意图和行动。
  自天子卧榻以来已有近四年,掌门是一年多前来神都的,之后就一直没回过宗门。中间,就只有云九夜来过神都一段时日,其余长老最多也就和掌门有书信往来。
  而书信,安全也不安全,若当真有大事,基本上不会在书信上商量。
  所以理论上,这两位应当不知内情。
  天璇也并未做出忧心之态,从始至终,都是从容不迫,让两位长老看不出多余的端倪。
  “若是仙后炼制不死药成功,那她下一步,也许就是要对你动手了。”
  天玑长老看向天璇,道:“当年你联合太平教的雨师以及长公主,挫败了初入三品的仙后,令她的晋升出现了三个破绽,只要一日不击败你等,使得她无法被公认为女修之首。之后,又有佛国的观世音晋升三品,再给她的添加了阻扰。”
  “若是没有你们三人的那一次联手,仙后绝对能够成为女修之首,哪怕只是暂时的。她定然是深恨你等,尤其是你。”
  毕竟是天璇带头串联的。
  这也就导致一个可能的出现,不死药成,仙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可能就是天璇。
  因为她仇恨最大,距离最近,现在也不在宗门之内。
  “你想要本宫回返宗门?”天璇听出了天玑长老的言外之意。
  只要她返回了宗门,便是三品来了,也不得在鼎湖派放肆。
  之前八岐大蛇侵袭,更多的还是鼎湖派方面为了引蛇出洞。而且,彼时的何罗神也没想过真能给鼎湖派造成什么破坏,只是想着借机探查旱魃所在而已。
  只是他没想到,天璇会直接将鼎湖周边都给拉入了太虚幻境之中,使得自己栽了大大的跟头,以致于后来为疗伤而去雍州吸收灾气,被镇压在五指山下。
  “怕什么?掌门也在神都。”开阳长老直言道。
  “但终究不及宗门般安全,”天玑长老反驳,“何况如今神都暗潮汹涌,最是适合浑水摸鱼不过。”
  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一昧的提防,总会露出破绽的。
  这一点,天璇也知晓,但她还不愿就这么离去。
  “此事,本宫自有主张。”
  天璇淡淡说道:“当下最要紧的,是先确定仙后的所在。天玑师兄,你让麾下的人手在神都各处寻一寻,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蛛丝马迹。另外,查查神都之中,有什么和明珠有关的传闻。”
  天璇还记得姜离之前在洞天福地内的遭遇,自然不会忘记姬继稷那具身体暗藏在印诀中的玄机。
  ——明珠在椟,含光忍辱。
  这句话没头没尾,只说了明珠在椟,却没说椟在何处。
  如今天机混乱,又不好推算,天璇也没法用易术进行追寻。
  不过姬继稷既然会这般没头没尾,也未尝不是因为这个“明珠”本就有什么传言流传。所以,天璇才有这么一个要求。
  调查仙后踪迹实际上是一个幌子,亦或者为了不让天玑长老察觉到自己已知仙后下落,后面那个调查明珠传闻,才是真正的目的。
  “明珠?”天玑长老闻声一愣。
  他没想到天璇会突然提出这么个要求来。
  不过他倒也没过多思量,而是沉吟一会儿,就直接道:“要说明珠,那自然是太学中的还珠楼最有名了。”
  “不过太学之中浩气守护,长期接触浩气的情况下,别有用心者皆会难以支撑,所以我手下的耳目对太学也知悉不多。真要是说了解还珠楼,还得问天权以及······”
  天玑长老看向开阳长老。
  “他?”天璇长老扬眉。
  天权长老年轻时曾经在太学中求过学,还在听过那位大祭酒的课,对太学有所了解,那是应有之意。
  可开阳长老······
  天璇什么都没说,只是表示对粗鄙武夫的怀疑。
  而且她对宗门内诸位长老的底细也相当了解,记忆中并无开阳长老和太学有所交集的信息。
  “看什么看,我关家好歹也是书香门第,某家年轻时考上过太学,也不稀奇吧,”开阳长老不满地道,“某可是到现在,也依旧品读《春秋》的。”
  对于关家乃是书香门第,天璇是有了解的。这是荆州的一个小家族,家主一脉三代单传,到了开阳长老这一代,由于他一辈子单身,这一脉已是断了。
  书香门第考上太学,倒是说得通,但如果这个人是开阳长老······说实话,太学虽然是官学,但是走后门托关系在太学是不管用的。
  就算你乃是神都籍贯,出生于天子脚下,想要考进太学,也得有真材实料,是没得减分的。
  “六十五年前,开阳确实考上过太学,不过因为涉嫌某件秘事,他又被逐了出去,此事被太学的那位大祭酒亲自抹去,甚至掩盖了天机,太学中从未有过他入学的记录。我也是机缘巧合下才知晓这一点的。”
  天玑长老慢条斯理地道:“他是被逐出太学之后,经过大祭酒的介绍,拜入了本派。而天权,则是在修炼有成后,经由上一代掌门推荐,去太学求学。真要论起来,开阳才是真正的太学士子。”
  “你属老鼠的吗?真就什么缝都钻,连一甲子之前的事都给挖出来了。”
  开阳长老撇了撇嘴,然后无奈道:“还珠楼是吧,让我想想,记得说这乃是二百几十年前一位大儒,与佳人相恋,以一对明珠为定情信物。可惜最后这两人并未走到一起,而是分别了数十年,突有一日,有人送来了明珠,告知了佳人的死讯。”
  开阳长老说到这里,露出嫌弃之色,“反正就是一些老掉牙的情情爱爱,却因为其中一人是大儒,被奉为佳话。那大儒的居处也就成了还珠楼。”
  “也就是说,当真有这明珠了?”天璇直接抓住了重点。
  有实物的话,想要调查,就简单得多了。
  开阳长老点头道:“不错,那明珠如今应该还在楼中。”
  第49章 昭华炉中三尸气
  三日之后,姜离闭关的楼阁中。
  一层又一层的罗盘虚影组合成光环,围绕着中央悬浮的身影徐徐转动。
  风、火、水、木、山、金,乃至上下之天地,皆是和姜离的身影隐隐呼应。
  姜离在洞天福地中体验了一把冥合天地,将其和自身的物理派天人合一相结合,对于天地越发了解和透析。如今九泉既成,八炁归位,成九宫八卦之相,虽还未悉数悟透八炁之理,但也能够做到天人感应了。
  只是随着天人感应的出现,姜离也越发深刻感受到了那股充塞天地间的恶气,感受到那种腐朽和衰败的气息。
  并非是五浊恶气的出现,侵蚀了天地灵气,而是天地本身的运转出现了不同,将天地灵气转化为五浊恶气。
  这种源自天地的变化,才是末法的关键。
  而修行者越是境界高深,就越能够感知到天地间的腐朽。若是修为境界不足,出了差错,也就是吸收五浊恶气入体,如服毒一般,有损生命,但若是抢救及时,也许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可境界高者,却是能够感应到天地的冥冥运转,在天人感应下,自身也可能仿天地而行,然后就惨了。自身就成了毒源,五浊恶气从体内生出,基本上是有死无生。
  “当真是残酷啊。”
  姜离睁开双眼,按捺住那种与天地合一的渴望,收敛气机,“我还是走我的物理派吧。”
  至少这物理派没有失控的危险,就是有亿点费脑子。
  淡淡的罗盘虚影也层层收敛,没入体内,姜离感应了下身体,以术算修行者的敏锐对自己当下的情况做了个评估。
  九个气海,功力九倍于同品级修行者,哪怕荡魔真气需要给马甲用,也足足有八倍的量。
  并且论起质来,也是绝对的碾压,哪怕对方修行同品级的功法,单纯论质,也不一定及得上姜离。《气坟》可就是靠气吃饭的,岂有在吃饭功夫上落后他人的道理?
  肉身方面,先天真身法初见成效,体内生机勃勃,身形灵动,血液涌动间,带着一股磅礴和炽烈,正是风、木、火三炁炼体之效。
  念动间,两臂血肉微变,连带着脊柱发出霹雳之声。
  应龙变的变化,已经进行到躯干了,尤其是脊柱,穴窍中的符箓种子真正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符箓之能已是成了本能。
  ‘体温恒定在四十度左右,血液炽烈,如同常置弱化的炎帝烈血,完全可以去冒充一下炼体武夫。神农之相也似有了长进,这下一步,难道就是血之变化?’
  觉醒神农之相,从初始的皮膜到血肉,下一步,也许就是血液骨骼的蜕变了。
  这倒是现在的先天真身进度对得上。
  姜离心中猜测。
  除却体魄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勃勃生机了。若论肉身的恢复力,寻常武夫拍马都赶不上。
  并且在寿元上,也增长了不少。虽说人参果延寿的主要原理是排除后天浊气,以先天之精蕴养生机,重复服用效果会不断削减,也还是让姜离的寿元达到了千年以上。
  也完全弥补了姜离曾经消耗的寿元。
  就是两鬓的两缕霜白,让姜离给留下了。
  因为这能够增长时髦值,同时也能给姜离增添一股成熟的气质,免得天璇一直把他当少年。
  ‘为了亲近师父,表达孝心,我也算是煞费苦心了。’姜离伸指轻捋着一缕霜白,如是想道。
  而神魂方面······
  姜离脑后出现一轮金光,隐约间可见虚幻的轮廓。
  三日修行,姜离终于练成了元神,并且因为道果带来的纯阳道体,姜离的元神一开始就是纯阳无瑕,无需像云九夜那般还要渡劫。
  五个人参果入体,还被神农之相悉数消化,让姜离的实力大为精进,可惜五个人参果还是不如孙猴子吃的一园子蟠桃外加一堆金丹,练不出金刚不坏身。
  更别说这人参果还是弱化过的。
  但饶是如此,精、气、神,三方面的精进也还是让姜离有种天下无敌的错觉。
  他很强。
  就是不知道强到了何种程度。
  姜离思及此处,便是徐徐落下,欲要寻一地方测试一下。
  孰料双足刚一接触地面,就是一沉,就好像有两个黑洞在脚下吸附着他一样,身体上像是扛着两座大山。
  但奇特的是,地面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形变。
  姜离费力地抬起脚来,右腿和地面疯狂拉扯,远不如过去之灵敏。
  “我还能飞得起来吗······”
  姜离这般想着,催动着真气,身躯缓缓离地。
  至于凭虚御风,那就别想了,这种“重量”就算是飓风都不一定吹得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