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道果 第286节
她言辞凿凿,简短的一言之中,却是透露出和真相基本无差的讯息,恍如那白莲圣母亲眼见证了此事一般。
另一位顶结五髻,身色金黄,手持慧剑的菩萨接言道:“大周朝廷群龙无首,天下将乱,又有太平教伺机作乱,当是乱世将临。适才我等正在商议是否再次东行,广传佛法。”
佛国是有过东行计划的。
在当年觉者道果圆满,文殊菩萨晋升之后,佛国众僧便有过东行传法,普度苍生之意。
只不过还没等这计划实施,某个道人便先一步自东方来,点化了一个让佛国记挂至今的叛徒,使得佛国内部生乱。
随后,一群老六先后赶到,推波助澜,为佛国分裂事业添砖加瓦,不留余力地添堵,为那叛徒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以致于佛国内乱,让东行传法的计划胎死腹中。
再之后,叛徒更是勇猛精进,以那群老六都没想到的速度晋升三品,追赶上觉者,佛国大敌业如来就此横空出世,和佛国互相钳制,使得佛国再无东行之念。
后来虽有观音菩萨晋升,但彼时觉者已经和业如来相约,觉者不出世,如来不出关,哪怕再添一位三品,也没了东进的能力。
本想着阻佛国一时,没想到近乎阻了佛国一世。
顺便也给自己添了一个危险的同行。
天下六极的格局就此成形。
不过现在,情况又有不同了。
传承八百年的天子道果出了意外,没能传下去,六极失一,太平教、妖神教皆是蠢蠢欲动,佛国这边也觉得是时候了。
佛国众僧便再一次有了东行传法的心思。
哪怕觉者不出世,他们也依然有相当之大的信心。
“看来,尔等心意已定。”
卍字印内传来觉者的轻叹,以这位佛法大成者的眼力,不难看出东行传法已是大势所趋,便是他这位佛首不同意,也阻止不了此行。
倒不如说,觉者不同意更好,这样一来,他便要出世干涉,反倒是增添了佛国的实力。
至于因此而连带出关的业如来,九州应该对火宅佛狱更有吸引力。
那群背佛者同样也是要传法的。
“我等并无进犯九州之心,只是乱世将临,总免不了遭难生灵,愿庇佑苦难之众,入我佛门,得享清平。”女菩萨道。
另一位菩萨也是接言道:“佛国闭关自守,八大法脉多年来不断壮大,互相挤压传法地域,辩经说法时有摩擦,若不再开佛国大门,佛国必有大乱。”
“请觉者成全。”两位菩萨大士再一次齐声道。
卍字印内,久久无声,而二人则是始终保持着请求的姿势,不动分毫。
时间逐渐流逝,越来越久,久到让人都怀疑觉者是否再一次沉睡之时,卍字印内终于有了回应。
“那便去吧。”
觉者直接答应了,这让了解觉者之心的二人有种难以置信之感,不过这应许倒是免了多生事端。
这倒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说完这句话后,觉者便似没了多说之心,那佛光波动逐渐平复,卍字印记停止转动。
二人见状,又是向着卍字印行了一礼,然后转身步行离去。
在他们离开后,石窟光明依旧,直到某个瞬间,围绕着卍字印记的七尊佛像突然眸中闪光,片片金漆覆盖了石像,塑造了金身。
“八百年不遇之世,晋升二品之机,就在眼前。”
七尊佛像如活过来一般,同时叹息,“人世,又将大乱。”
······
······
次日,九月二十三。
神都皇城,紫微殿。
或者说紫微殿原址。
偌大的殿宇已是消失不见,只留一个巨大的空洞以及无数狰狞的裂缝,就像是一个空空的太阳,嵌在地面上。阳光照射入洞,投到一尊大鼎上,反射出淡淡的金属光泽。
在暂时安定了皇城中的风波后,阴律司的人就想要搬走那尊姜氏的传承至宝,奈何此鼎奇重无比,便是阴律司的首座亲自出手,都无法挪动其分毫。
想要移鼎,怕是要有三品之力。
甚至三品之力都不一定能轻易抬起它,否则当日仙后离开之时不会对此鼎一点都不上心。
于是这鼎就留在了原地,只是派禁军把守着。
太阳逐渐上升,投射到大鼎上的阳光亦是渐趋耀眼,有金红色的宝光自鼎中现,和阳光交融,不分你我,渐渐的,那投射下来的光芒似是倒转了方向,非是落到鼎上,而是从鼎中出。
就好像那大鼎才是大日一般。
“真乃重宝。”
二皇子与一个黑衣宦官站在地面空洞边缘,看着下方地宫中的大鼎,惊叹一声,道:“却是不知此鼎最终花落谁家。”
“鼎乃国之重器,自然是有德有能者得之。”
不远处,一身着青龙袍,头戴紫金冠的男子同样看着大鼎,淡淡说道。
“哦?”二皇子挂起一丝意味莫名的笑,看向此人,“那大皇兄认为,何者为德,何者为能?”
那男子看起来还不到三十,虽是气质成熟,但光看面相,可说是比二皇子还要小一辈,二皇子却是称其为皇兄,这场面颇为怪异。
不过这对于有修为在身之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尤其这位大皇子身上生机盎然,显然是所修功法涉及生机,自然不乏驻颜之能。
听到二皇子之言,大皇子姬承天终于将目光从大鼎上移开,与自己的二弟对视,淡淡说道:“长幼有序,尊礼守道,此为德;百官敬服,会挽狂澜,此为能。”
“皇兄还不如直接把你自己的名号报出来得了。”二皇子失笑道。
长幼有序,说的就是身为长子的大皇子。
有孟家为首的世家支持,虽没到满朝官员皆拜那地步,但也聚拢了不少的官员,在数量上达到百官倒是能做到的。
二人以国之重器来喻江山社稷,谁能得鼎,便是得这大周江山,四目相对,皆是冷光乍现,目力迸发,霎时各现奇相,气机碰撞,沛然生波。
“看来二皇弟有异议。”大皇子面上隐现龙面虚影,沉声说道。
“只是看不得大皇兄在那自夸罢了。”二皇子的笑容中带着哂然,讥嘲道。
二人脸上寒意剧盛,气机交锋牵引,渐趋躁动,俨然是有动手分个高低的趋势。
如果能够将对方击败,对于二人而言,倒也不失为一个打击手段。
正当二者战意渐浓,眼看就要暴起出手之时,一道声音突然插入,带着无奈之意道:“二位,当着我这主人的面讨论我的鼎归谁,这不太好吧?”
禁军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坐着轮椅的伟男子突然登场。
第102章 我叫它一声,它应了
禁卫从左右分开,让大皇子和二皇子看到了突然插话的来者,二人同时皱起眉头。
姜离!
尽管没有亲眼见过,但姜某人的名声早就传遍神都各处,之前被刺杀,更是闹得沸沸扬扬,两位皇子也都见过他的画像,自然不会不认识他。
他果然是没死······
这一早有猜测的念头在心中闪过,二皇子淡淡道:“无官无职,擅入皇城,依律可斩,姜离,莫要自误。”
二皇子取得了阴律司的支持,自然便要站在姬氏老家伙的立场。姬氏那边不欲姜离得到神农鼎,二皇子便同样如是。
更别说,他本人对于姜氏,也无甚好感。
姜离坐着轮椅缓缓驶来,闻言,轻笑道:“我为姜氏之人,如何不能进皇城?倒是二位,当着我这失主的面,要拿我的东西,大周的皇子,何时成了卑劣的蟊贼了。”
二皇子说法不客气,姜离同样也不弱于人,一杆子打死两位皇子,底气十足,显露出对神农鼎的必得之心。
二人都不是年轻人了,且还都是天潢贵胄,不缺动用心思的机会,立刻便察觉到了姜离的目的。
“此言差矣。”
大皇子不似二皇子那般冷然以对,声音和缓,但言语中的针对也不低于二皇子,“神农鼎乃姜氏家主之物,非你分家子弟可持。如今姜氏主家迁居海外,鼎器无主,由我姬氏暂为保管,乃是理所应当。”
作为孟家的支持对象,大皇子的立场也早已固定。
孟家和昆虚仙宫有关联,自然不会对天璇的弟子有好感;姜氏一鲸落而万物生,神都世家便是吃的最多的那部分,当然也不愿姜氏再度崛起。
两位皇子虽是竞争对手,但在此刻又选择了一致对外,先把姜离这欲得神农鼎之心给打压下来再说。
皇城乾阳殿内,一幕光影显示着姜离和二位皇子相对的景象。光影之前,当下在朝廷中说得上的人各自在座,旁观着这一出戏码。
“二位皇子虽有竞逐之心,但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放下矛盾,一致对外,不愧为我宗室子弟。”
一个老者捋着长须,一副欣慰之态。
“大皇子尊礼重道,无愧皇长子之风。”一身着青衣的儒雅中年亦是接言。
坐在接近主座位置的老者,如今已经从太学中回来的宗正闻言,看了一眼排开的主座,哂笑道:“倒是这姜离,见皇子而不行礼,图谋本族主家之物,着实不当人子。还没与皇族结亲,就如此跋扈,依老夫之见,这姜离和青玥郡主的事,也得再看一看。”
这一言道出,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在主座,看着那道端丽的身影。
宗正之言一出,便要直接断了姜离吃软饭的道路,这也是要切割姬氏和姜氏的联系,这是要正面和天璇对上啊。
只能说宗正很猛。
不过这也算是皇室这边的想法吧,宗正现在算是马前卒。
主座之上,一袭华贵宫装的天璇扫视了眼众人,却不似众人所想那般直言反击,而是看了一眼同坐主座的红裙女子,慢条斯理地道:“姜离的亲事是还没成,算不上皇亲国戚,但他可是长驸马的结义兄弟,论辈分,都可以称呼皇子一声‘贤侄’了。他可不需要向皇子行礼,反倒是皇子该向他这叔叔行礼才是。”
乾阳殿内顿时就是一静。
倒不是被惊的,而是怕自己张口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没看到刚刚还在看热闹的长公主脸都僵了吗?
如火焰化身般的身影竟是散发出了寒意,想也知道这一位此刻有多恼怒。
“笑话!”宗正斥声道,“荒唐!风满楼行事荒诞,有辱天家门风,姜离竟敢和长驸马结拜,更是悖礼。姜氏小儿果然天生狂悖,老夫这就······”
宗正正欲借口发作,但他话还没说完,天璇就已经出声打断:“是否荒唐,可不是由别人说了算的。”
她笑盈盈地看向姬陵光,征询道:“长公主,你怎么看?”
长公主能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