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道果 第319节
张道一虽然真正练成了九天荡魔真诀,但他境界却是不如“李清涟”。后者乃是太白真君之化身,论境界,自然非是张道一这小辈可比的。
慧轮还不知“李清涟”的真实身份,心中尚且还有庆幸之意。
倒是慧能,面上无波,沉默木讷,看不出庆幸还是担忧。
一旁的中年僧人此刻已经恢复了削瘦体型,听到两师兄弟的谈话,道:“乱世将至,乃是我等修行的好时机,以你们之天赋,想来无需多久就能晋升五品。届时,便是李清涟这等强人,也未必不能争锋一二。”
乱世好修行,庇护灾民,救灾救难,不光能够修炼勾招法,强化身外法相,更可借此晋升。
佛属的道果,多数都离不开普度和救苦救难。
佛国会东进,会选择庇护江阳城,也有这方面的想法。
但是······
“救苦救难,这不是小僧想要的修行。”
慧能看向身后,看到了城内的惊惶之景,“我等的修行,是建立在不幸之上的。”
若无乱世,何需求佛。
若要人求,便需乱世。
佛国东行,未必是为了救苦救难。
第142章 菩提树下,真如居士
从东向西,越接近梁州西部,山岳就越为高耸。
等到了断天峡西面,山势之雄,可蔽日月,在正午和午夜之外的时间段,山中难见日月,阴光沉沉,风无南北之分,只有上下之别。
按理来说,这种难见天日的地段该是人迹罕至,就连野兽也不一定喜欢长居,但如果不是普通人,而是妖魔鬼怪,那就另当别论了。
妖神教总舵巫山,就在这群山之中。
阴暗的山林中,姜离身影飘忽,如鬼魂般飘荡,身周有大光明现,照亮了周边的阴影。
“如是我闻······”
梵音阵阵,佛光普照,如海市蜃楼般显化出庄严之景。
姜离身在其中,驾驭着剑光,周身有银白袈裟张开,金灿灿的大字围绕,排列成一列列经文。
毫无疑问,他正是在参悟《魔罗剑典》。
他所得到的剑典内容通篇都是《金刚经》的经文,以文为载体,显化出玄奇之景。阅读者如跨越时空,来到当年佛祖讲道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佛座之下听讲。
清净空明之意充盈身心,令人只觉无欲无求,只为青灯苦佛,自此了断红尘。
‘洗心迷意,魔性重重,不愧魔罗之名。’
姜离感应着那盈满身心的佛意,心中却是一片清明,还发出了感慨。
佛门修行讲究明心见性,照见真我,这剑典演化出的庄严之景却是迷惑心神,将本性完全掩盖,看似庄严清圣,实则暗藏魔意。
若当真以为自己明悟了佛意,与其相合,沉浸在这无上空明之中,反倒会着了道,被经文之意洗脑,彻底失去了自我,成为了一个崇佛的狂信徒。
‘然而对于佛门中人来说,崇佛求佛本是该有之意,又岂会拒绝?更何况这经文之中所含的佛意非是虚假,若是能参悟此意,未尝不能让佛法修为精进。’
姜离睁开双眼,看着周边演化的景象,心中暗语。
他怀疑这《魔罗剑典》是业如来故意留在佛国,给佛国之人参悟的。
这世上可从来不缺自信之辈,多年以来,佛国栽在剑典上的人怕是不少。并且,就算不用来参悟,拿剑典去度化信徒,也是一件利好之事。
对于佛国的一些人来说,《魔罗剑典》的存在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剑典,就是一处魔境啊,业如来留给佛国的魔境。’
姜离看着飘在身前袈裟碎片,目光波动,突然开口:“将剑典的精义给我。”
在察觉到《魔罗剑典》的真相之后,姜离放弃了参悟,选择了直接向着袈裟碎片索要。
业如来可能是主动留下剑典的,并且他根本不惧自己的功法被参悟,反倒想着越多人参悟自己的功法越好。想要学《魔罗剑典》,需要的从来不是悟性,而是看破迷障的心性,是能否承载精义的能力。
所以,不需要参悟,直接索取就行。
如果这当真是一处魔境,那魔境自然会给出想要的东西。
此言出口,演化的景象突然爆开,化作无数的字体,飞入姜离的身体,带来重重幻象。
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一株巨大的菩提树,树下有两人对坐,一者白衣白发,面若天人,做居士打扮,另一者则是身影模糊,如同一个鬼魅,变幻不定。
姜离见到那白衣人,心神不由一震,只因他认识这白衣人,甚至还见过他一面,‘真如居士。’
当初在雍州见过的居士,送给姜离大明咒的真如,竟然出现在演化的幻象之中,坐在菩提树下。
而在这时,真如居士对面的模糊身影开口,笑道:“末法之时,魔子魔孙,披上袈裟,进入庙宇,以佛之名,行魔之事。”
话音不疾不徐,轻柔缓和,似是在阐述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道理,同时模糊身影变化,逐渐定形,一张和真如居士一模一样的面孔出现,二者对视,如照镜子般,难分彼此。
“而现在,”那变化的身影露出微笑,“便是末法。”
嘭!
心中像是有雷鸣轰响,一道道信息涌入脑海,带来种种精义,精气神沟通,心念变化,有奇特的感觉出现。
就好像······心想事成!
姜离突然伸手一挥,剑气激射,绽放雷音,留下阵阵梵唱。
这是佛国的大雷音剑诀。
但姜离并不会大雷音剑诀。
他只是以先天木炁行雷法,发出一道雷霆剑气罢了。至于那梵雷之音,只是他心中念想而已。
他想着自己的剑气该是这般模样,就变成了这般模样,看上去就和大雷音剑诀一模一样。
然后,是元真的庚金剑诀。
白金剑芒乍现,凌厉无匹,轻而易举地在地上划出剑痕。
‘本质上还是金炁,但无论是气机还是表象,都变成了庚金剑气,’姜离露出古怪之色,‘感觉就像是玩游戏换上了新皮肤一样。’
心中无数念头闪过,手中剑气一瞬千变,或正或邪,或刚或柔,乃至逐渐抽象,无数股气机糅合成一团。
一念一变,纷乱的念头使得剑气变化,乃至于反向影响到了剑气,令得气机紊乱,进而导致真气躁动,有走火入魔的迹象,连带着肉身都出现了鼓胀。
但是,天遁剑意在心中一扫,所有杂念悉数消散,气机和肉身的变化也立时稳定下来。
【人心之念千变万化,难以控制,《魔罗剑典》最大的不可控,便在于心念会影响精气神,但是,我正好擅长此道。心想事成······】
一行行文字记录着情况,姜离伸手一抓,一道虚幻的剑影凝实,变化成一口铁剑,落在手中。
他轻轻弹指,剑发铮鸣,证明了极好的质量。
‘无论是形体还是触摸感,都和铁剑一模一样,但本质还是我的先天一炁。’
以虚化实,御心如御剑,这便是《魔罗剑典》。
本质上,这是一种极为随意的功法,随意到只要去想就能施展,可就是这种随意,才会失控。要不是姜离修炼了天遁剑法,还创出心魔秘剑,他也可能成为失控的人之一。
‘就像是一种幻术,但能够被称为佛国禁剑,不该只有如此。’
姜离边行边想,手中气机变化不定,时而如佛,时而如妖,变化不定,诡谲异常。
与他同向的三人看到此景,面色各异,尤其是阿须伦,他那张丑脸出现了清晰无比的扭曲。
‘老子参悟了多年,才悟出幻化之法,他竟然直接赶超了老子。这······感觉干了件蠢事。’阿须伦心中暗骂。
太快了,这速度太快了。
阿须伦都忍不住怀疑,给姜离完整的《魔罗剑典》,他都能一蹴而就。
这就是太白真君化身的境界吗?
阿须伦怎么感觉他更像是业如来啊。
罗刹女和圣婴大王也是心思各异,时不时地打量姜离。
一行四人,各有各的想法,就这般出了密林,前方有大片的光火出现,在阴暗的山岳中撑起一片光明,一座山城映入眼帘。
第143章 幽城
阴暗的天色被不知名的光火点亮,在突现的光明中,一座宏伟的山城巍然屹立。
山城依山而建,城墙磊岩而筑,顺着地势蜿蜒起伏,极为险峻。
此处名唤“幽城”,毗邻巫山,乃是妖神教教众们最大聚集地。
至于那据说存在于过去的巫山,却非是寻常教众们能够进去之地,并且也未必是所有人都愿意在大尊的眼皮底下活动,就比如······
卧底。
哪怕明知自己的身份暴露也未必会让大尊出手,卧底内应们也不愿意去巫山里走一趟。
到了巫山,大尊若当真有杀心,那便是神仙都难救人。
不光是卧底内应,就连妖神教自家的强者也未必愿意进入巫山,他们对大尊也未必有什么忠心。
被外人称之为八荒凶神的妖神教八位四品就据说常年不在巫山,其中的淮水真神无支祁更是在南方打造势力,百多年都不见踏入梁州半步。
对于实力较低的妖魔鬼怪来说,大尊乃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是妖魔鬼怪不得不抱的一条粗腿,但对于四品强者来说,却是未必了。
以四品之实力,天下之大,无处不可去,顶多就是见到三品时多绕点路而已。
他们完全可以自保,又何必让自己头顶上站着个人?
虽然事实就是头顶上站着个大尊,但他们可以假装没这个人。
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这幽暗的山岳之中多出了一座幽城,既方便妖神教的修行者们抱团,也能够在巫山未现之时,让等候进入之人有个落脚处。
只是随着修行者越聚越多,幽城也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已是成了类似于鬼市的地界,里面什么都有,甚至连一些他方势力也会易容乔装,来幽城里做买卖。
“咦?”
圣婴大王飞到高处,看向山城,“今日的幽城,似乎尤其热闹啊。”